大宋将门(校对)第13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37/1119

  尤其是王良璟这一次跟随狄青,狄青也不吝赐教,他大受启发,甚至都想拜狄青为师,狄汉臣哪敢答应啊,你儿子是我儿子的老师,又帮了我大忙,眼下兄弟相称,要是我收了他爹当徒弟,那王宁安岂不是比自己低了两辈!比狄咏还低了一辈!开什么玩笑!
  狄青脑袋摇晃得和拨浪鼓一样。
  “小孩子不懂事,管他干什么?”任凭王良璟怎么拍胸脯,狄青都不答应,弄得王良璟好不郁闷,把一肚子火都撒在了儿子身上。
  “你看看人家狄咏,再看看杨怀玉,同为将门子弟,人家冲杀疆场,有万夫不当之勇,那才是好苗子。你现在的程度也太差了,说出去爹都替你脸红!”
  “愿意脸红你脸红去!有本事把狄咏和杨怀玉叫来,我能让他们扫一年厕所!”王宁安一肚子意见,他却忘了,和谁讲道理都行,就是别和老爹讲!
  “我告诉你,王良璟的儿子要文武双全,不能是个只会耍小聪明的弱鸡!练!给我好好练!”
  从拳脚到兵器,从练柏木桩到扎马步,提水桶,这不,又弄了一大桶生绿豆,说是要学铁砂掌……
  王宁安看了看白嫩嫩的小手,简直欲哭无泪。
  正在他糟心的时候,范纯仁和范纯礼赶来了。
  “救命的来了!”王宁安把绿豆一扔,转身就跑,“快走,带我去见你爹。”
  范纯仁满脸敬佩,夸张说道:“天啊,先生你会未卜先知啊!你怎么知道我爹让我们来找你?”
  “是啊,先生你还知不知道朝廷来公文了,要停了沧州的新城呢!”范纯礼没心没肺道。
  咯噔!
  王宁安一下子就站住了,他觉得还是去练功夫比较好,虽然累点,苦点,至少不要搭理那帮脑残的大头巾。
  王宁安带着满腹的不情愿,被拉到了范仲淹的书房,欧阳修也在,见礼之后,把情况简单一说,范仲淹苦笑道:“朝廷虽然没有明说,可是送公文来询问,本身就耐人寻味,朝中的诸公并不真心支持修城啊!”
  王宁安闷着头,满肚子气,都要爆炸了。
  “我说范相公,朝中的那帮玩意到底领的是大宋的俸禄,还是辽国的俸禄,他们怎么就不知道帮着大宋说话呢?”
  范仲淹老脸发红,欧阳修脸都气紫了,不同于范仲淹半路出家,欧阳修是正儿八经从头参与,还协助规划城池,施工的时候,他也到了工地,督促学生实践。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城池,哪能说停就停了?
  “唉,毕竟还要顾及朝廷脸面,澶渊之盟是双方都商定的。”范仲淹无奈叹道。
  “还真是谦谦道德君子啊,遵守澶渊之盟?他们怎么不说,澶渊之盟规定岁币是银十万两,绢二十万匹,如今却是银二十万两,绢三十万匹!多出来的怎么算?”王宁安气哼哼道。
  欧阳修苦着老脸,哀叹道:“上次增加岁币是富彦国去谈的,毕竟双方都同意了,这一次却是咱们单方面修城,的确有些说不通,要不,二郎你想个办法?”
  醉翁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,原来他挤兑王宁安,就是逼着这小子动脑筋,拿主意。
  王宁安沉默了一会儿,满脸鄙夷,冷笑道:“范相公,醉翁,你们就是太君子了!这事情很简单,告诉朝廷,我们修的不是城池,让辽国随便参观就是!”
第171章
指鹿为马
  王宁安练了一个时辰的早功,抓着三个大包子,嘴里还叼着一个,直接杀到了种家军的营地。
  “你们老大呢?”
  王宁安经常过来,大家伙也习惯了那些怪异的称呼,老大,听起来比大人威风,顺口!
  “俺老大还睡着,没醒呢!”看门的士兵凑到王宁安的耳边,低声道:“二郎,昨天晚上请了个唱曲的姑娘,听了一夜的曲子,着实乏了。”
  “呸,就你们老大五音不全,还听曲呢!是折腾一宿吧!”
  士兵贼眉鼠眼干笑着,也不敢反驳。
  “行了,你去告诉你们老大,就说我要回沧州了。”
  说完王宁安就走了,士兵迟疑着去禀报,听到王宁安要走,种诂连忙往外跑,连衣服都顾不上穿,随便找了件箭袖袍披在身上,冲到外面,就四处张望。
  跑出了好远,都没看到影子,种诂着急了,扭头想去换好衣服,去找王宁安,谁知一回头,却发现王二郎正在一棵杨树下面啃包子。
  种诂连忙赔笑,“我说二郎,这么见外不好,要不到哥哥的营中,喝两杯?”
  王宁安白了他一眼,“是喝敬酒,还是喝罚酒啊?”
  种诂不解其意,王宁安气得跳起。
  “瞧瞧啊,我的种大将军,看看你脸上的胭脂膏子,这还没马放南山呢!你就这么急不可耐?”
  种诂被说的羞愧起来,“二郎,历来都这样,打仗太辛苦了,好容易太平了,放松一下,有没有强抢民女,不用这样吧!哥哥劝你一句,你也别太道学了,都老大不小了,是不是还没尝过肉味?哥哥的帐篷里就有,要不……”
  王宁安实在是听不下去了,他要不是功夫不行,非要冲上去,痛扁种诂一顿,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!
  “老百姓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!你们这些武夫被人家欺负,也是活该!”
  种诂不明所以,尴尬地挠了挠头,“没那么严重吧,不都打完了吗?”
  “呸!你长点心好不,打完了才是分配利益的时候,打仗拼命有什么用,不能捞到一点实惠,不是白干了!”
  种诂比不得他爹老谋深算,奈何种世衡去世,种诂刚刚接掌家族没几年,还不成熟,他觉得凭着和范相公的交情,加上实打实的功劳,肯定差不了,因此就放纵起来,哪里想那么多。
  王宁安算是明白了,将门为什么被欺负这么惨,太没有敏感性了。
  “告诉你啊,朝廷和辽国在谈判,辽国提出了先决条件,就是要停了沧州的新城建筑。”
  种诂满不在乎,“停就停……等等,你说哪?沧州?”
  “没错!”
  “啊!”
  种诂这下子可傻眼了,“二郎,那不是你弄得那座城吗?要是停建,我们家的碱,还有矾,那么大生意,岂不是完了……”
  “才知道啊!”王宁安没好气道:“我现在必须回沧州,保住新城。”
  涉及到了切身利益,种诂打起精神。
  “二郎,我可跟你说,无论如何,也要保住新城,要哥哥干什么,你只管吩咐!”种诂不能不表态,一年上百万贯的生意,如果做成了,他们种家养兵过万都没问题,再白痴也舍不得那张大饼啊!
  “新城那边我自有办法,倒是这边,辽国虽然派人谈判,可是咱们朝里那帮饭桶,肯定让辽国小觑咱们,到时候战斗还不会少了。种大哥,我不在,你,还有折大哥,一定听狄将军的,他打仗的本事比我强多了。你们要顶住辽国的压力,帮着我把和谈漂漂亮亮弄成。”
  种诂没说的,连忙点头。
  王宁安又交代了其他人,然后就离开清州,火速回到了沧州。他连家门都没进,直接赶到了码头,找到新任市舶司提举余靖。
  老头子在六艺学堂和王宁安就混熟了,见他回来,一颗心终于放下了。
  “宁安,刚刚来消息了,朝廷派了枢密副使王拱辰,还有御史中丞唐介,两位大人陪着辽国使者刘六符前来勘察。”余靖也心里发虚,“宁安,城池都建了一半,万一给停了,那可是损失惨重啊!”
  王宁安呵呵一笑,“武溪公,放心吧,对了,你记住了,咱们建的不是城,别管谁来,都是这话!”
  ……
  次日天明,春风和煦,阳光明媚,杨柳飘荡,草色葱茏。
  辽国特使同平章事刘六符在两位大宋高官的陪同之下,赶到了沧州。
  登高眺望,一面是浩淼的大海,一面是青色的大地,海天之间,辽阔无比,当真是胸襟舒畅——假如没有那座城池,没准还能吟诗唱和,把酒临风,可是一座庞大的城池,就在眼前,谁也没法无视。
  这座城市规模宏大,光看建筑的部分,差不多和大名府相仿,而城中格局规整,店铺林立,房屋鳞次栉比,道路宽阔,两旁有排水沟,许多工匠民夫正在加紧赶工。至于城外,还有一道更庞大的外城,看样子这还不算完,外城之外,还有护城河,大大小小的堡垒,防御之严密,简直比东京犹有过之。
  哪怕是王拱辰和唐介,都吓得不轻。
  他们知道沧州为了安顿灾民,弄了个城池,在他们想来,不过是小打小闹,拿围墙圈起来就是了,哪里想到,竟然如此庞大雄伟!
  唐介言官出身,素来直言敢谏,那是顶硬的人物,看到如此建筑,忍不住心中喝彩,醉翁,包拯,是真有魄力。
  只是王拱辰看在眼里,却更多的是担忧,事到如今,哪怕再无耻,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了。
  就是修了城,破坏了澶渊之盟!
  这些地方官吏,包括欧阳修在内,都是贪功心切,把朝廷至于不利境地,简直坏军国大事。王拱辰脸色变黑了,刘六符只是冷哼了一声,什么都没说,却也什么都说了。
  事实具在,看你们怎么圆?
  刘六符纵马向前,王拱辰和唐介急忙跟着,转眼到了城池的外面,勒住马匹观瞧,只见余靖带着一些人等在这里,大家都认识,见礼寒暄之后。刘六符微微一笑,“怎么样?请本官进城看看吧!”
  他说的随意,别人也没什么感觉,十分自然,这要不是城池,什么是城池!
  “这位大人,看你的穿戴,应该是从蛮夷之处而来,偏偏又长了一副汉人的相貌,真是奇怪啊!”
  都说骂人不揭短,打人不打脸。
  这位一上来,就给刘六符一个难堪!
  寻声看去,说话的是个少年人,虽然个子很高,但是肩膀淡薄,脸皮细嫩,明显带着稚气,原来是个孩子,刘六符不好一般见识,只能淡淡道:“老夫在大辽朝堂为官,拜同平章事之职!”那意思是你小子给我放尊重一点,老夫可是大官!
  哪知道对方满不在乎,“唐朝的夜壶也是装尿的,我只是想问问,这接风宴是安排上国的酒菜,还是蛮夷的吃食?”
  论起嘴炮,王宁安还没怕过任何人,他存心给刘六符难堪,那说的就更损了,你都归附了蛮夷,当多大的官有什么意义,反正老子都看不起你!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37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