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14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49/1119

  这一次招兵,不但取消了刺字,还规定每个兵卒发放木制腰牌,在上面刻上士兵的名字,所属的营盘,一旦丢失腰牌,要严惩。同时,持有腰牌,也享有优待,比如可以不用排队进城,可以送儿子免试入学,突发疾病,就医费用衙门负担一半……
  告示贴出来,平县就炸了。
  老天爷啊,当兵不再备受歧视,还成了香饽饽,好多良家子弟也跑了过来,黑压压的,队伍排出去老长,一眼望不到头。
  这几个出主意的坏小子也惊呆了,要招兵不错,可不能全城的青年都过来啊!
  他们紧急商量,把原来的军饷从一贯压到了500文,至于那些优待,也做了限制。另外也依照大宋征兵的办法,拟出来征兵的标准,比如要身高过五尺,体能过关,没有疾病,身家清白,不要游手好闲的懒汉,更不要打架斗殴的兵痞儿……
  经过了好几天的忙活,征兵工作总算是正常运作起来,每天都要三五百名合格的年轻人加入平县的厢军。
  王良璟除了官阶升上去之外,他的差遣也变了,一跃成为天雄军都统制,驻防沧州,平县等处。
  为了保护榷场安全,王良璟手下管着十个营的厢军,满编为5000人,依照大宋的军队的尿性,不要奢望满编,能超过3000人,就该烧高香了。
  可到了王家这儿,非但要满编,而且还不够用。
  王宁安和老爹商量过来,兵当然越多越好,可是也必须足够精良,不能弄一堆乌合之众,凭白惹人注意,还没有战斗力。
  爷俩商量之后,五千厢军不变,再新招募1000名效用士,加上原来的部曲,就达到了1500人。
  别以为人不多,要真是把这些人武装起来,王家也就是仅次于折家和种家的将门力量了。
  要说起来,贾相公也算够意思。
  贾昌朝临进京之前,特别以保护榷场的名义,拨了两个营的云骑给平县,这两个营原本都是驻防大名府的,按理说应该是一千骑兵。
  可是到了沧州,却连一百人都没到!
  他娘的,九成多的空额,还有没有天理了?
  而且看看这一百来人,王宁安都哭了,全都是老弱病残,更令人发指的是居然连一匹马都没有,只有五十多匹骡子,还有二十几头驴!
  姓贾的,你玩人是不?
  正在王宁安愤怒的时候,王德用送来了一封信,王宁安的脑袋凉快了。
  老将军在信中很感叹,他虽然出任经略安抚使,也有心照顾王家,多给他们一点兵,可是总有人闲言碎语不断,说老将军骗他王家,结党营私,弄得王德用很不好办。
  看到这里,王宁安这才如梦方醒。
  敢情人家贾昌朝早就猜到了,让王德用上位又如何,老将军的武将身份决定了动辄得咎,根本没法随便照顾王家,倒不如贾相公来的方便。
  给你两个营的名额,那是给你们家扩充骑兵打开方便之门。
  至于贾相公,他也不赔。
  在大名府多年,贾昌朝落下的空额绝对不少,老东西的兜里都塞满了钱,他也不好说什么。
  这次进京,要对付文彦博,那可是超级高手之间的较量,丝毫马虎不得。他把两个营给了王家,却把人马留下来,去填补别的营的空额。
  既把自己的屁股擦干了,又给王家卖了一个好!
  王家明明要出大价钱,自己招兵,自己买马,苦心训练,到最后查下来,还要替贾昌朝担着,作证贾相公没有空额——就算这样,还要感谢人家贾昌朝!
  和这个老货接触的越久,王宁安对无耻的定义就不断下坠,简直深不见底,想起贾昌朝,都恨得牙根痒痒儿。
  可你又有什么办法!王家急需扩充力量,贾昌朝大开方便之门,还能拒绝吗!
  五千步兵,一千骑兵,一千五百效用士,此外,王德用,折家,种家分别给了两百部曲,杨家送来100,狄青还把跟随自己多年的50名亲卫送给了王宁安。
  林林总总,都加起来,差不多有8000多人。
  对了,还有水手和水兵,加起来也有一两千人。
  虽说进取不足,可是训练好了,也能自保了。辽国再想轻易犯境,那是门也没有!
  完成了招兵的任务,王良璟欢天喜地去训练人马了。
  望着黑压压的部下,王良璟热血沸腾,想当初,王家不过区区几十个部曲起家,到了现在,竟然也有上万人马,想起来都给梦一样,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练兵,有朝一日,还指望着他们光复燕云,灭了辽国呢!
  ……
  解决了招兵的问题,平县的安全有了保障,大家又凑到了一起,商量下一步的事情。
  “第二道题目,就是确定平县的发展方向,该以何立城?”
  话音刚落,程颢再度抢先站了出来,他来六艺的时间虽然不长,却发现这里的学子集合了各地的精华,如果任由王宁安涂炭下去,绝对是大宋士林的损失。
  他必须要站出来,大声疾呼,给他们一个当头棒喝,让他们幡然悔悟。
  “观平县百姓,不务农,不纺织,处处言商,人人逐利,须知道农为根本,商为枝叶,枝繁才能叶茂,男耕女织,乃是古今至理,就算陛下也要亲自耕种,为万民表率,舍弃根本而不顾,就是自掘坟墓。我以为当立刻改弦更张,不能一误再误了……”
  自从上次发言,王宁安就知道了他就是程颢,未来的程朱理学,就有他一份!
  如今他也二十来岁,一身所学,早就改变不了了,王宁安深知理学之害,他甚至想过废掉二程,可转念一想,二程眼下还没有什么罪恶,只是两个迂腐的读书人而已,再说了,大的风气不改,还会跳出无数个程颢程颐,索性就留着他做一个负面教材吧!
  “大家伙还有什么看法?”
  话音刚落,苏轼就跳了出来,“说是男耕女织,平县有多少耕地?能安顿下几十万人吗?我以为平县坐拥市舶司和榷场,理当以商立县,这才是正办!”
第186章
奋斗的平县
  平县大约分走了沧州三分之一的面积,北接白沟河,南到滨州,呈现一个狭长的带状,拥有二百多里的海岸线,境内十分平坦开阔。在程颢看来,凡是平地都能耕种,平县至少能开出300万亩的田地,甚至能更多,只要农夫苦心耕种,足够养家糊口。
  而且农业兴旺之后,就能给朝廷更多的田赋,充实国库,这就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,三代之治就是这样来的,舍此之外,全都是胡来!
  就像所有的士大夫一样,他们顽固地认为只要是平地就能耕种,有了田就有了农民,常言道跑得了和尚,跑不了庙,征收田赋是最容易的方式,种地纳粮,天经地义,无可挑剔。
  只是程颢没法说服王宁安,甚至说服不了六艺的学生。
  吕惠卿怀着一颗叛逆之心,他的父亲曾经做过太常博士,家族并不显赫,勉强算是士人的尾巴,作为家中的长子,他迫切需要带领着家族走向辉煌……
  为了目的,不择手段,吕惠卿不惜离开福建老家,千里迢迢,赶到了六艺学堂,为的就是沾上欧阳修的光,只要老先生愿意提携他,吕惠卿三个字立刻就能在士林闪闪发光,科场的前途畅通无阻……吕惠卿很清楚,他来六艺,要的是什么。
  只是他没有想到,接触了王宁安之后,他对这个小了几岁的先生充满了敬佩。王宁安教给他的东西,都是前所未有的,耳目一新。
  比如,王宁安提倡知行合一,吕惠卿就奉为圭臬,身体力行,说到底,想要带领家族辉煌,就要有真本事。
  吕惠卿上一次的实践没什么突出的表现,他只是耐心和别人学习,吸收各种经验。
  而这一次,吕惠卿要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!
  “平县有数百万亩的平地不假,可是这些田地当中,有七成都是盐碱地,黄河水患肆虐,还没有得到治理,多数田地只能种高粱,甚至有些连高粱都种不了,需要种芦苇。除此之外,沿海的滩涂要开辟成盐场,还有拨出百万亩的土地,充作马场,如果没有战马,就谈不上对付辽国铁骑。”
  显然吕惠卿下了苦功夫,把平县的情况摸得很清楚,所谓男耕女织,发展农业,根本就是一句笑谈。
  “指着土里刨食,这几十万人只能饿死了,所以苏兄说以商立县,是真知灼见,只是在下觉得还不够!光是转运南北的货物,固然能赚钱。可是一旦局势有变,比如和辽国的商路断绝,平县就要面临危机。所以,我认为除了从事贸易之外,还要有足够强大的产业,平县要成为制造商品的中心!”
  吕惠卿大声说道,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彩。
  王宁安知道史书上说这丫的人品不怎么样,不过他也清楚,自从王安石变法之后,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,新旧两派,你方唱罢我登场,几次反复倾轧,交替柄国,新党上来就大肆诋毁旧党,而旧党的那帮人掌权,也什么都干得出来。
  那几十年的纠葛,绝对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,是君子和小人之争,其实说白了,就是卖面粉的和卖煤球的打架,弄得黑白不分,大哥别笑话二哥,反正都是一路货色……
  当然,抛开了人品不讲,吕惠卿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。
  工和商,就是平县的两条大腿,缺一不可,吕惠卿算是摸准了王宁安的脉。
  “说得好,城中的二十万人,如果没有产业支撑,他们就是最大的负担,可是找到了产业,他们就是创造财富的源泉。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给每一个人,找到合适的职位,让大家有挣饭吃的活路。要吸引南北的商人汇聚过来,还要把咱们的商品卖到各地,工商两条腿走路,才能走得稳,走得快!”
  王宁安的话,等于是最后定了调子,赢得了学生们的赞同——好吧,程颢除外。
  ……
  古代的商业中心,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,各地的拳头产品,也是花了很长时间,逐渐摸索出来的,比如江南的丝绸,福建的茶叶,江西的瓷器,四川的蜀锦,滨州的铁器,保定的驴肉火烧……
  显然平县没有几百年的功夫,去一点点积淀,朝廷的赈灾粮已经减半,春耕的种子种了下去,等到秋收,朝廷就不会再管平县。
  吕惠卿估算的不错,如果不能快点让工商兴旺起来,光凭着田地的收成,即便是丰收了,分到每个百姓头上,也就是二三百斤高粱米,脱壳之后,剩下一百多斤粮食,折算到每天,不过是三五两高粱米。
  在瓜果蔬菜,肉类零食寥寥无几的情况下,这点粮食,仅仅够续命而已……
  百姓已经饿了两年多了,饥饿的滋味就像是挥之不去的梦靥,每一个百姓都不想再尝试了,他们必须学会转变,去适应新的生活,去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奋斗。
  不得不说,糟糕的环境造就了平县与众不同的基因,内外交困,迫使每个人都要绞尽脑汁,不能懈怠,不能故步自封,必须勇敢尝试新鲜的事物——商行、作坊、店铺、客栈、茶馆、酒楼、仓库……每天都有崭新的铺子开张。
  码头新建起来造船厂,一下子就招收了一千多名船工,车马行也吸纳了两千多人,就连危险的捕鲸,也有无数人前来。随着救灾结束,捕到的鲸鱼不用换粮食救济灾民,除了缴纳十分之一的税,其余的都是收获,可以放心大胆开出高价,哪怕死伤了,也有丰厚的补偿。
  李无羁的那些弟兄,曾经抢过鲸肉,这一次他们都成为了水手船工,勇敢冲向了大海,一无所惧。
  李无羁也想过,和弟兄们一起出海。
  不过他已经被王宁安叫到了身边,成为了一名预备部曲,他想要转正,还有最重要的一关——减肥!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49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