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170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70/1119

  不得不说,虽然将门整体衰败得厉害,但是好歹也是京城百十年的地头蛇,在禁军中的力量非同小可,本身又财力惊人。
  等到大家伙动员起来,这股威力简直如泥石流一般,直冲而下。
 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,北宋的时候,很多曲目故事刚刚出现萌芽,还不够完善。王宁安弄出了《三国演义》,两三年的功夫,就成为艺人们最喜欢的本子,根据三国,编出了太多的戏码。
  比如连环计,凤仪亭,龙凤呈祥,徐母骂曹,诸葛亮招亲等等。
  不过这几天缠绵悱恻的段子全都扔到了一边,换成了三英战吕布,千里走单骑,长坂坡,关黄对刀,都是金戈铁马,慷慨激昂的戏码。
  另外好多说书先生把刚刚发生在河北的战事搬了过来,什么渡河击辽,大战雄州,王宁安巧骂刘六符……这些故事更是脍炙人口。
  整个京城在这种煽动之下,就好像一锅沸腾的热水,一切等到仪式开始的时候,达到了最高峰。
  天还不亮,成千上万的百姓就走出家门,在门前设摆香案,等候大军到来。
  当威严的骑士策马奔腾,百姓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,欢呼排山倒海,接连不息。
  杀尽西贼显忠勇,再战北虏呈豪雄!
  狄青统帅着西北军团出现,正是这一支人马,在十年前,血战李元昊,他们在上司一再出错的情况下,忍饥挨饿,不息一死,捍卫西北,打退李元昊一次又一次的攻击,忠魂埋骨战场,勇士力保江山。
  一个个威严的面孔,一个个壮硕如山的汉子,策马而来,呼啸的杀气,跳跃的热血,让人心驰神往,就连脸上的刺字都不再是丑陋的标志,反而显得野性彪悍,看得好多女子心神激动,脸色通红。又有多少男儿握紧了拳头,恨不能成为其中一员,驰骋疆场,为国杀敌。
  紧随着西北军团,出现的是名震天下的折家军。
  百年征战血未冷,驱驰万里护朝廷!
  从唐末到大宋,折家军就像是一座高俊的山峰,任凭风霜雨雪,巍峨不动,凶威赫赫的李元昊在他们面前折戟沉沙,不值一提。如今南下岭南,区区侬智高,更是不在话下!
  在这两队的后面,出现的是王家军的大旗,相对而言,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,可却没人敢小觑他们。
  几十年来,王家军是第一个向辽国主动发起反击的队伍,仅此一点,就足以骄傲自豪。
  相比前两支人马,王家军最大的特点就是武装到了牙齿。
  明亮的铠甲,精良的兵器,马槊,长刀,弓箭,一样不缺。在队伍的后面,还有改良的床子弩,由四匹马拖着,紧紧跟随。
  在队伍最后是黑乎乎的马车,用车厢遮蔽起来,看不清里面有什么玩意。其实这就是王家军最近弄出来的土制手榴弹。
  自从用火药炸开冰层之后,王良璟就迷上了这种能毁天灭地的力量,他成天往火药作坊里钻。
  弄得王宁安都不得不制定最严格的规范,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,生怕一个不小心,让老爹成了试验品。
  经过了几个月的积累,王家军不但囤积了足够的火药,还弄出了一批可以实用的武器,比如用坛子装的地雷,在敌人通过的要路埋设,当敌人兵马出现之时,点燃火绳,引爆地雷。当然也可以用来守城,居高临下,扔下去几个,就能炸死一大片。
  还有拳头大小的手榴弹,这是用铸铁做成的,炸开之后,弹片也能杀伤敌人,效果很不错……
  从最新得到的战报,侬智高在攻击城池的时候,就频频使用一种能冒出黑烟和火光的武器,很是吓人。
  王宁安预估应该就是原始的手雷,只是侬智高那边的技术太差,火药纯度不够,配方也不一定正确,弄出来的玩意只有烟火,杀伤力不行。
  侬智高不行,王家军行啊,要不了多久,就让他尝尝正牌的手雷是什么滋味!
  这三支人马的出现,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丘八大爷的刻板印象,他们衣甲鲜明,队伍整齐,剽悍勇武,威严十足。
  狄青那是公认的人样子,王良璟长得也不俗,他个头很高,腰细膀宽,粗胳膊壮腿。以前王良璟多少有些绵软窝囊,可掌军之后,不得不说权力是男人最好的化妆品。王良璟越发深沉寡言,气度十足,光是一个眼神,就让人心惊肉跳,两腿发软。
  有好事之人甚至暗中比较,王良璟和狄青到底谁才是大宋的人样子。经过大家伙的热烈讨论,一直认为狄咏才是新一代的人样子!
  小伙子白马银枪,就像戏台上的赵子龙一般,他负责往来穿梭,通报情况。
  “启禀庞相公,王大人,人马已到,恭请陛下校阅!”
  庞籍脸色凝重,事情弄成了这个样子,他心里很不痛快,虽然庞籍不像文彦博那样,忌惮武将入骨,可是看到百姓们狂热的样子,他也是阵阵心寒。莫非还要回到五代的时候,文人任由武夫操纵生死吗?
  诚如是,自己就是罪人了!
  庞籍五味杂陈,却又不能不管朝廷大礼,他怀着复杂的心情,转身进入东华门,没有多大一会儿,鼓乐喧天,一队队皇家依仗从大门出来,分列两旁。
  在众星拱月中,大宋的皇帝赵祯出现了。
  今天的赵祯和往日完全不同,他竟然穿着金甲,骑着黄马,佩戴金剑,从上到下,和个小金人似的。
  试问哪个男人心中没有一点热血,赵祯当了几十年的皇帝,循规蹈矩,老老实实,弄得很多人都忘了,他也是个正常的男人,也想出风头,也想展示强悍的一面。
  王宁安之所以敢玩这一手,就是窥视到了赵祯的心思,投其所好,自然无往不利。
  说起来赵祯也是早早起来,他昨晚选在了曹皇后的宫中安寝,毕竟老夫老妻,不用那么在乎。
  刚过四更,曹皇后就亲自爬起来,替赵祯整理戎装,穿上几十斤的铠甲,顶着十几斤的头盔。
  赵祯的身体比不得年轻时候,没戴一会儿,脖子就要断了,只能先摘下来,可赵祯又舍不得,只能抱在怀里,那个模样,就好像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,一刻不愿意放松。
  当他迎着朝阳,从东华门出来,数以十万计的军民百姓,一起山呼万岁。
  狄青、折继闵、王良璟,率领着部下,从马背上跳下来,单膝点头。
  “臣等恭祝陛下万寿康宁,祝大宋国势昌隆!”
  看到这一幕,赵祯的眼泪差点流出来,他情不自禁策马向前,王宁安急忙给狄咏一个眼色,两个人一左一右,护送赵祯,来到了三员大将的面前,赵祯酝酿了好半晌,才说道:“三位爱卿,还有众位将士,请起!”
  瞬间,大家都起身,立在赵祯面前,整齐划一的动作,让赵祯又是眼前一亮。
  “好,不愧是我大宋王师,训练有素。狄爱卿,朕今日就赐你军旗宝剑,平定岭南之乱,不要辜负朕和天下百姓之望!”
  “臣遵旨!”狄青大声说道:“臣等就是陛下手里的利剑,誓为陛下,扫清四夷,斩尽北虏南蛮,不胜不归!”
  狄青这话说的掷地有声,两位全程打酱油的辽使,耶律化葛和张孝杰脸色全都变了……
第211章
交锋
  东华门外,赵祯亲自授予狄青战旗一杆,又把自己佩戴的宝剑交给了狄青。
  几乎每个人都听过尚方宝剑,可是像赵宋的皇帝平时都不佩剑,又哪来的随身宝剑,故此尚方宝剑不过是一说而已。
  但是,狄青得到的这一把却是名副其实,这个山一般的汉子激动地无以复加,拜倒在赵祯面前。
  “臣肝脑涂地,难报陛下天恩于万一。”
  狄青说完之后,猛地起身,高举宝剑。
  “出发!”
  一声将令,鼓乐响起,狄青率领着大军,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,离开了汴京。
  在这一刻,狄青和所有的将士,成为了全场最炫目的焦点。
  即便是很多年过去,已经上了年岁的人提起来也会赞叹不已。
  什么才是好男儿,报国杀敌,百死不悔!
  肩扛社稷,手持钢锋,夷狄惶恐,八方慑服……相比之下,让人如痴如醉的东华门唱名,又算得了什么,不过是一群即将步入官场的士人而已。
  说好听点叫蟾宫折桂,说不好听点,就是多了一群吸食百姓血肉的赃官,有什么了不起的,也值得为了他们欢呼吗?
  经过此事,不但东华门唱名失去了风采,甚至连喜闻乐见的榜下捉夫也变得冷落下来,虽然大家伙依旧看重科举,依旧文贵武贱,但对普通人来说,仿佛一盆凉水浇头,不再那么狂热,而对另一些人来说,却燃起了希望,从军报国,未尝不是一条出路……
  王宁安的这一手,堪称绝地反击,公然在所有人面前,亮出了将门大旗,亮出了武人威风!
  不但是狄青这些将领,心中感动无比,就连曹佾等在京的将门,都倍受鼓舞,欢天喜地,跟过了年似的。
  老百姓也看得高兴,那么雄壮的队伍,一下子就给人安全感,到处都在说什么侬智高叛乱,大家也都不怕了,就连辽国和西夏也没什么好担心的。
  赵祯同样兴奋不已,长久以来,他身边都是文官,总是不断灌输给皇帝,什么武人骄纵蛮横,狂妄残暴,不服管教,不听命令,如果不严加管束,就会祸国殃民,贻害无穷。
  赵祯虽然知道这些话是因为文官们的偏见,但是天天说,月月讲,也难免产生了刻板的印象。
  可是当赵祯真正见到了将士们之后,他明显感到了不一样。
  一张张年轻的面孔,一双双炽热的眼神,仅仅因为自己见了他们一面,将士们便感激涕零,恨不得以死相报!
  比较起来,那些皮里阳秋,满腹心机的臣子,远不如武人们纯粹,天然,值得信任……很多事情就是不断积累的结果,文官们花了几十年的功夫,塑造出他们想要的圣明天子,可自从六塔河的事情,一路发展过来,赵祯渐渐想通了很多问题。
  文武就是帝国的两条腿,无论其中一条强壮到什么程度,缺少了另一条,都是个残疾人,是站不起来的。
  赵宋的天下承袭后周,得国不光彩,加上赵光义又夺了侄子的位置,更加心虚,只能拼命打压武夫,保证可怜的安全感。
  但近百年过去了,天下承平,老百姓已经习惯了赵家的皇帝,天下已经不一样了,这时候再去压制武夫,根本是自断手脚,自毁长城……
  联想到一连串的事情,加上研读《管子》的心得,赵祯的确不一样了。
  如果二十年前,他能想到这些,肯定会掀起一场彻头彻尾的变法,去扭转乾坤,只是现在他老了,没有了雄心壮志,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生出一个皇子,承袭江山社稷……赵祯的变化没有显露出来,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精明了一辈子的诸位相公,竟然没有发现皇帝的改变,他们错误估计了自己的实力,在接下来的一连串争斗当中,尝到了致命的苦果……
  有人高兴,就有人愁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70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