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27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275/1119

  四肢修长,脖子灵活,肌肉线条优美,皮毛油光发亮,站在阳光之下,熠熠生辉,简直就像传说中的天马相仿。
  百姓们追逐着战马,露出震惊和羡慕的眼光,骑在马背上的士兵把胸膛挺得高高的,脊背拔得笔直,骨节都啪啪作响,别提多神气了。
  当路过三司衙门的时候,他们还故意耀武扬威,来回跑了三圈,气得韩琦都想派兵把他们拿下算了,丫的欺人太甚!
  除了炫耀之外,王宁安还趁热打铁,在城外军营举办了三场表演赛,请来京城的达官显贵,一起观看。
  骑士都是从王家军选出来的马术高手,他们身上系着七彩飘带,赤着上身,露出古铜色的肌肉,和战马一般,都熠熠生辉,充满了力量。
  当小旗落下,战马狂奔,如同离弦之箭,一起蹿出,两旁的战鼓跟着响起,鼓声惊天动地,马蹄穿云裂石,一往无前。
  最初还很矜持的人们,当看到跃马狂奔的场景,止不住喉咙发痒,跟着一起大吼起来,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,哪怕是平时最沉默,最冷静的人,都跟着疯癫了。
  那种速度的奔驰,力量的追求,简直就是美得极致……让人窒息的癫狂!
  虽然只有短短的时间,但是所有人都忘情了,疯癫了,太爽了!
  年轻的书生泪流满脸,恨不得用最夸张的诗篇,去赞颂那些骑士和战马,将门的后辈攥紧了拳头,要成为耀眼夺目的骑士。
  原定只有三场表演赛,经过大家的一致要求,愣是加到了十场,到了最后的时候,把赵祯都惊动了,皇帝陛下微服亲临,这一次许多年青一代都亲自上阵,狄咏、杨怀玉、柳羽、潘肃、高俊杰……他们同其他的骑士一起,纵马狂奔,掀起黄沙滚滚,几十匹战马在眼前掠过,快如闪电,疾如奔雷。
  在这一刻,赵祯忍不住站了起来,没错,赵祯眼圈湿润,跟着其他人一起大喊,不停挥动胳膊!
  他不光被热血感染,更是看到了成千上万的铁骑,伴随着他的命令,跃马驱驰,杀入了辽国,夺回燕云故地,收复河套平原,灭了北虏西贼!
  祖先没有完成的壮举,在他手上变成了现实,何等荣耀,何等光辉!
  赵祯狠狠一挥拳头,他太兴奋了,王宁安这小子是真能折腾,也真有主意!
  回到宫中,赵祯亲自御批,从大名府等地抽调两万名厢军,用来协助建造赛马场,并且下旨鼓励年轻人投入到赛马运动当中,苦练骑射,励志报国。
  这么大的动静,欧阳修也没有错过,老夫子一口气写了十几篇文章,公然鼓动年轻人,要在马上求取功名,要扫平西夏,伐灭辽国。
  正所谓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
  通过十场预演赛,彻底点燃了京城赛马的热情,各个将门纷纷订购战马,富裕的商人,世家公子,也都下单子。
  赛马可从来不是一人一匹就够了,就拿静塞军来说,一个骑士要配三匹战马,还要配三到六匹的驮马,除此之外,还要有一匹竞速赛马,一匹马球用马。
  粗略计算,一个骑士差不多要配十匹战马。
  将门公子,谁舍得让一个人上战场,身边总要跟着百十个家丁效用吧,这就是上千匹好马。
  这些日子,王宁安接订单,接到了手软。
  不光是如此,越来越多的人看出了赛马的商机,毫不犹豫入股,王宁安已经拿到了不下600万贯的投资,还有人捧着钱在等着,除了韩琦之外,每个人都很快乐……
第324章
婚礼很热闹
  赛马场热热闹闹筹备着,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也迫在眉睫,那就是王小二和杨曦的婚事,其实早在去岭南之前,赵祯已经赐婚了,奈何王宁安的事情太多,来回奔波,不得个消停,生生把事情耽搁了。
  杨曦比起王宁安还大了三岁,拖到现在,年过二十,成了不折不扣的大姑娘,再不成婚,就是老姑娘了。
  虽然王宁安不着急,他觉得哪怕再等三五年,也没什么关系,大点怎么了,更知疼知热更贴心!
  奈何两家人只有他这么想,白氏很急,杨家那边更急,再不结婚,他们都成了笑话了。终于,在白氏和穆桂英的力主之下,快速完成了婚礼的所有流程,王小二不得不换上大红的吉服,前去迎亲。
  他从院子里出来,正好迎面是王良璟,几年的风霜下来,王良璟显得有些老了,但是威严更胜,颇有不怒自威的架势。
  为了参加王宁安的婚事,三伯王良瑾和大伯王良珪也都来了,另外二伯王良珣留下的两个儿子,王宁宏和王宁宣也来了。
  一家人凑在了一起,其实都颇为感慨,谁也想不到,落魄的王家,在几年的光景,竟然能发达到今天的地步。
  王宁宏和王宁宣一直在练武,后来都进入了王家军,他们没有获得任何优待,反而刻苦训练,狠下苦功,玩了命练。已经成为了优秀的中下级指挥官,几次剿匪,还有和辽兵小规模交锋,都立了功劳,很是让人刮目相看。
  “咱们家二郎成亲了,王家开枝散叶,兴旺发达,都靠着二郎了!”大伯很感慨,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情形,老泪横流。
  王良璟拉着王宁安,到了祖宗牌位之前,祭拜了先祖,然后骑着高头大马,出了府门,直奔杨府而去。
  王宁安刚出来,从街道的另外一边,马蹄想起,赵宗景带着不少宗室子弟感到,离着老远就大吵大嚷。
  “二郎,杨家姑娘厉害,兄弟们给你助威来了!”
  王宁安这个气啊,你丫的就不会说点好话吗,老子是迎亲,不是打仗!
  也就是对大喜的日子,懒得和你计较!
  汇合了赵宗景之后,继续往前,没走出多远,曹佾带着不少人拱手侍立。之前他和王宁安因为刺杀的事情,闹了点不愉快。
  正因为如此,这次王宁安成亲,他显得格外殷勤,不光带着人过来,还叫来了鼓乐队,喜庆的锣鼓敲起来,喇叭唢呐一起响起,甚至还有舞龙舞狮的队伍,弄得比过年还热闹。
 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,王宁安也没法对曹佾生气。
  “一起走吧!”
  曹佾连忙点头,狗腿子一样跟着,别提多高兴了。
  每走一段,就有人加入,在京的将门,几乎都倾巢出动,组成了庞大的迎亲队伍,等到日上三竿,才来到了杨家的大门前。
  十天之前,杨家就准备了,昨天晚上,杨九妹,穆桂英等等女眷一宿没睡,给杨曦梳洗打扮,开脸,换上吉服,一想到养了二十几年的姑娘,要落到别人手里了,杨家人还有点空落落的。
  可一想到新郎官是王宁安,这心里又十分欢喜。
  王宁安算是典型的少年得志,不过这小子还算老实,没有像那些年轻公子,章台走马,眠花卧柳,岁数不大,弄了一身毛病。
  听说王宁安身边伺候的都没有丫鬟,有本事,又洁身自好,这样的女婿可是不多了。
  杨家上上下下,一起出动,杨九妹和穆桂英,一左一右,搀扶着折老太君,老夫人也是一身喜庆的命妇官服,颤颤哆嗦,到了王宁安面前,伸出枯瘦的手,王宁安连忙撩袍子,抢步到了老太君的面前,单膝点地,老太君伸手摸了摸他的头顶,慈祥道:“曦儿有福气啊!”
  杨九妹连忙陪笑道:“母亲大人也有福气,曦儿嫁过去,要不了多久,六世同堂,您老又能见一辈儿新人了!”
  折老太君点头,十分高兴,这时候有杨家的女人搀扶着杨曦出来,大红的吉服,绣满了花团锦簇,只是和这些花朵相比,真正娇艳的是盖头下面的,偏偏此时不能看!
  王宁安抓心挠肝似的难受,舍不得耽误工夫,火急火燎,把杨曦接到了轿子上。
  杨文广看着女儿进了轿子,哼了一声,走到王宁安近前,用只有翁婿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,警告道:“你小子敢亏待了我女儿,老夫绝对饶不了你!”
  “是是是……”王宁安诺诺答应,心说她不欺负我就不错了,我哪来的本事欺负她!
  在一片欢天喜地的鼓乐声中,王宁安把新娘子开开心心迎回了家中。
  迎亲的这功夫,京里面大大小小的人物悉数到齐,各路贵客临门,把王家都装满了。
  首先来的就是北海郡王赵允弼。
  王宁安和赵宗景是铁哥们,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情,赵允弼当然不能错过这个婚礼,他送上了重礼。
  赵允弼刚过来,昭文馆大学士贾昌朝就来了,这位贾相公也是客气无比,满口吉利话,嘴跟抹了蜜似的,把王良璟说的都要得糖尿病了。
  紧随其后的是枢密使狄青,令人惊讶的是副相曾公亮,还有三相富弼,这两位也来了,此外唐介,王拱辰,也屈尊降贵,跑到了王家贺喜。
  开什么玩笑,这是王家办婚事,不是召开御前会议,你们东西府的相公都跑来凑什么热闹?
  接下来出现的是御史中丞欧阳修,他是六艺学堂的第一任山长,和王宁安亦师亦友,他来是很正常不过的。
  只是随着他来的还有三位,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!
  走在前面的是须发皆白的老者,他面色红润,腰板笔直,笑容很是和蔼,不少人认了出来,我的老天爷啊,这不是范仲淹吗!
  范相公居然进京了?
  跟在范仲淹两旁的是晏殊,还有梅尧臣。
  两位老相公亲临,难怪东西府的相公全来了,范仲淹的威力简直太大了!
  他老出现,莫不是代表着庆历诸君子要卷土重来,配合着王宁安,再掀起一场变法?
  不怪大家这么想,实在是颠覆大家的三观。
  范仲淹看了看目瞪口呆的众人,笑道:“诸公,老夫此次进京,有三件事情,一是给二郎恭贺婚事,这些年二郎和老夫亦师亦友,他教了我不少东西,这不,老夫这几年著了几本书,要呈给陛下,刊印发行……老夫年过花甲,寸功未立,德行不显,只能退而著书,自娱自乐罢了!还有一件事,那就是送六艺的学子进京应考,老夫教书多年,也想看看孩子们的本事,不要落一个误人子弟,老夫就偷着笑了。”
  范仲淹开门见山,把目的告诉了大家,这才让许多人放心,看起来老夫子是不想折腾什么变法了。
  再看看晏殊,大家也才明白过来,难怪富弼要跑来贺喜呢,敢情岳父老泰山驾临,他这个女婿还能不来吗?
  说起来有趣,晏殊和富弼之间,曾经亲密无间,到了老了,竟然又分道扬镳,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?
  大家伙突然觉得来王宁安的婚礼简直赚大了,光是能看到这些名人,就值得满世界吹嘘了。
  除了他们之外,还有王德用,韩维,王安国,以及刚刚调入京城的余靖,开封府的包拯……不知不觉间,王宁安已经结下了丰厚的人脉,别看他得罪的人不少,但是交下来的人物同样惊世骇俗!
  正在大家伙思量的时候,突然又有人慌里慌张跑来。
  “陛下驾到!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275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