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29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292/1119

  不过是为了恢复故土而已!
  反观大宋呢!
  无一举伐辽,置故土于不顾,反而给辽国岁币,一味偷安。
  丢人啊,很丢人!
  “我第一次觉得,做大宋的人不光荣了!”曾布摇头叹道。
  “所以我们要把光荣挣回来,上书,立刻上书!”苏轼热情满怀道:“我们要建议朝廷,整军经武,帮着恢复渤海国,夺回燕云!”
  “对,我们要上书!”
  学子们情绪高昂,甚至有人刺破了手指,大家争相效仿,啥时间满满的一碗血。
  苏轼几个,沾着血液,写下万言书,洋洋洒洒,恳请朝廷兴武备,复燕云,灭辽寇!
  ……
  “荒唐,根本是欺人之谈!我绝不相信,什么狗屁大氏,什么70年血战,他们真有那个本事,为何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?”
  韩琦厉声说道:“真是想不到,十年光景,范仲淹也学会了这些小人手段!妄想靠着一个野人,逼迫大宋,胁迫朝廷,不行!绝对不行!”
  他愤怒地咆哮,喊了一阵,却又无奈坐下,默默不语。
  韩琦很清楚,这个故事别管真假,至少足够震撼,正好打到了大宋的软肋!哪怕立国百年,大宋上下,没有一个人敢说放弃燕云!
  虽然自从秦汉隋唐以来,历代的疆域多有改变,老百姓也习以为常,唯独燕云,关乎着大宋的生死,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那块土地的重要,想起燕云十六州,每个人都有切肤之痛。
  本来还可以靠着自欺欺人,靠着自我麻痹混日子。
  可是突然冒出一个大熊,冒出一个忠烈无双的大氏!
  把大宋打醒了!!!
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!
  人家为了故土,战到了最后一兵一卒!
  大宋呢?
  做了什么?
  想到这里,哪怕韩琦都要脸上发烧,十年之前,他肯定会第一个跳出来,支持大氏,支持收复失地。
  可十年之后,韩琦的想法变了,如果要恢复燕云,就要扩充军队,就要把财政都倾斜过去。
  好不容易把持了朝堂,难道要拱手送给武夫吗?
  不行,绝对不行!
  韩琦想了半天,他也知道,这时候贸然出手,就会像富弼之前那样,被人家打一个稀里哗啦。
  “去把程家兄弟请来,老夫要听听他们的高见。”
  ……
  转过天,赵祯再度召开御前会议,欧阳修代表六艺学堂,送上了血书。
  “启奏陛下,大氏之忠勇壮烈,亘古未有,我大宋上下,宁不羞愧,汗颜?老臣也以为当支持大氏,重兴渤海国!”
  赵祯深以为然,“永叔所言有理,大家还有其他看法没有?”
  韩琦这时候站了出来,“启奏陛下,臣这里有一份国子监博士程颢程颐的奏表,他们认为大氏值得嘉奖,只要从大宋划出一两个州府,作为大氏的封地,足以奖励他们的忠义,还不用迁怒辽国,实在是一举两得。”
第343章
二程很尴尬
  听完了韩琦的建议,赵祯的脸色瞬间就阴沉下来,他没急着说什么,只是淡淡看着韩琦,用一种居高临下,俯视苍生的目光。韩琦是个高傲的人,他很不舒服。
  “韩相公,莫非你也是这么想的?”赵祯的声音有些飘忽,带着玩味,韩琦偷眼看了看皇帝似笑非笑的模样,突然心里一动!
  坏了!
  莫非是上当了?
  韩琦清楚记得,赵祯给大熊的承诺,是还给他一个渤海国,并没有提燕云的事情。
  韩琦想了半天,他觉得前些日子提出恢复渤海国,诸位相公联手挡了回去,之后韩琦也做了不少工作,动员各路人马,劝说赵祯,一旦恢复渤海国,就要和辽国开战,以大宋的国力,根本承担不了。
  从事后的情况看,韩琦认为赵祯是听进去了。
  这次又弄出大氏来,韩琦觉得赵祯表面上不好说,但是在心里却有可能埋怨范仲淹等人多事。
  加上皇帝的那句话,韩琦反复推想,应该就是厚待大氏,不管渤海国……当然,他也多了个心眼,没有自己提出来,你们有六艺学子上书,我这边让二程上书,躲在背后,免得误伤。
  事实正面,这一招保护了他,要真是韩琦直接提出来,看赵祯的样子,就能直接废了韩相公!
  赵祯也学会了挖坑啊!
  韩琦的鬓角已经冒汗了,他躬身道:“程颢程颐也是一心谋国,只是主张老成谨慎了一些,臣倒是觉得,应该更大胆!”
  说这话的时候,韩琦老脸通红,仿佛被打了几十个嘴巴子。
  身为朝堂大佬,把小弟推出来,又把小弟给卖了,真是很没品的事情,是会被人唾弃的。
  但问题是不这样,他老家人就不保了,死道友不死贫道,无可奈何,只能让二程去那个倒霉的。
  赵祯哼了一声,却不想放过韩琦,追问道:“韩相公,既然你觉得该更大胆一些,但不知道要如何做?”
  “这个……”韩琦迟疑一下,赶快说道:“臣建议将静塞军扩大,另外在河北诸路,招募青壮,严格训练,囤积军马器械,择机伐辽,光复燕云……”
  韩相公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,但是仔细分析,却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,全都是老生常谈。
  “那大氏怎么办,要如何处置?”
  韩琦沉吟道:“陛下,大氏忠义,天下无双,亘古少见。如不厚赐,恐怕寒了人心。臣提议不如加封大氏为辽王,赐龙袍玉玺,世袭罔替,然后选取河北的州府,作为封地,享受供养,如此大氏必定感恩戴德,吾皇之仁慈,足以令天下归心!”
  “哈哈哈,韩相公说的真好!”
  王宁安突然放声大笑,“韩相公,你的说辞和二程有什么区别?如此看来,二程应该是韩相公唆使的才是!”
  韩琦打了一个激灵,心里大叫不好,嘴上没有把门的,怎么把这话溜出来了……是韩琦脑子坏了吗?当然不是,二程的主张可不是随便说的,朝廷上很多文官,或者说真正掌权的文官,都是这么看的。
  他们已经高官厚禄,已经封妻荫子,干嘛还去冒险?
  再说了,打仗越多,武人的机会就越多,一个狄青就够大家头疼了,难不成再弄出一帮出将入相的家伙?
  虽说打仗的话,也能捞点运筹之功,但是失败了可就万劫不复,一世英名,东风流水……
  所以大家伙的共同想法就是求稳,先装模作样强兵,再厚赐大熊,拖延时间,等大家伙的热血都凉了,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。
  王宁安当然不会让韩琦得逞,他直接戳穿了韩琦的谎言。
  当然韩相公也不是弱鸡,他针锋相对,毫不相让。
  “王大人,廷议就是让人说话,老夫只是说出心中看法而已。莫非你觉得我大宋能立刻出兵,能打得过辽国吗?当年宋辽和谈是王大人促成的,不久之前,你还鼓动朝廷,同意辽国投资大宋。现在双方利益纠葛,能随便开战吗?恢复渤海国,岂是说说那么简单?你小小年纪,光凭着一腔热血,丝毫不懂国家大事,心是好的,但是路子错了,也会误国误民的!”
  韩琦又把之前反对渤海国的那一套东西拿了出来,还摆出了一副老前辈架势,说实话,他是有些气急败坏,黔驴技穷了!
  王宁安冷笑道:“韩相公,谁说支持渤海国,就一定和大辽开战?你知道辽东的情况吗?我年纪小,不懂国家大事,有些人胡子一大把,也未必懂国家大事!”
  “你放肆!”
  “你倚老卖老!”
  韩琦是三司使,号为计相,王宁安管着皇家银行,号为财相,两个人在朝堂排名又是仅仅挨着,以往王宁安不愿意折腾,对韩琦有些容忍,可是真正撕破了脸皮,他也不怕韩琦!
  三司使谁都能干!
  皇家银行,只有我能玩得转!
  这就是王宁安的底气!
  还真别说,他爆发了,倒弄得韩琦不知所措,在场不少人心里头暗暗发笑,韩琦啊韩琦,你总算遇到了对手,怎么不横了,本事哪去了?
  其实弄到了现在,文官内部早就不是铁板一块,很多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官员,他们希望借着恢复渤海国,一展抱负。还有许多官员参与了御街开发,和皇家银行搅在了一起,尽管这些人嘴上还不喜欢王宁安的作为,但是身体却很老实。
  韩相公已经没法号令天下,莫敢不从了。
  这时候贾昌朝咳嗽了两声,“王大人,韩大人,你们都是朝廷重臣,在御前大吵大嚷,跟妇人一般,实在是有失体统!刚刚韩相公提议不错,王大人的主张也不无道理。老夫以为不妨就把大氏,还有二程也都请来,看看大氏是什么意思!”
  刚开始王宁安还以为贾昌朝要和稀泥,却没有想到老家伙这是一肚子坏水啊,很显然,赵祯已经下定了决心,不会继续忍下去。
  外面民心士气也给煽动起来,再加上王宁安这伙人绝对是蓄谋已久,天时地利人和,如果不让韩琦割肉,他贾昌朝就白混了!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292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