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33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339/1119

  范仲淹深深吸口气,显得十分伤感。
  “迁都就要改变朝中格局,去大名府,陛下身边就要被武人环绕,文官不甘心,去江南,北方的重臣不会点头。去洛阳,京中的官吏不会同意……天下虽大,陛下却无处安身,简直岂有此理!”
  老范气得拍桌子,王宁安也看出来了,短期内拿不出结果了。
  虽然他不敢说宫中死了那么多人,都是铅的影响,但是宫中上下,身体普遍不佳,寿命短暂,那就证明,皇宫这片土地已经成了废土,为了安全起见,必须搬走。
  只是迁都动静太大,牵一发而动全身,文武,南北,世家和寒门,新旧党争,各种矛盾,都交织到了一起,错综复杂,成了一团乱麻。
  “其实最适合的都城就是幽州。”王宁安道:“假如此刻光复燕云,定都幽州,向北,可以扫平草原,向南,庇护中原,天子守国门,正是最恰当的地方!”
  欧阳修赞同道:“幽州的确是天下少有适合做都城的地方,奈何还在辽寇手里,实在是有心无力。”
  “那就要尽快收复燕云!”
  王宁安也没想到,迁都的事情,竟然又称为必须收复燕云的理由之一,实在是有些天意弄人。
  大宋的种种事情,最后都落到了燕云上面,不收复燕云,天理不容!
  “唉,燕云的事情暂且放一放,当务之急,还是想想暂时让陛下住在哪里吧?”大家伙挖空了心思,却想不到,此时赵祯已经搬出了宫中。
  政事堂的承诺,他是不信的,两天拿出结果,那什么时候搬家?
  赵祯一刻不想待在皇宫,他觉得宫中就像是一个地狱,有无数的妖魔鬼怪,在侵害他的身体,要把他拖到十八层地狱去。
  也别怪赵大叔这么想,之前他没有儿子,身体也不好,受了多少气!
  郁闷多大,反弹就有多大。
  赵祯甚至觉得潜邸也不合适,那里离着皇宫还是太近了,还是会损害身体。他借口出城散心,带着杨怀玉等人到了城西,先围着金明池转了转,然后就一头扎进了静塞军的营地。
  这块地方,还是王良璟选择的,现在是狄青负责,正带着士兵们练习弓马骑射。
  皇帝突然驾到,可把狄青惊呆了。
  “陛下,臣迎接来迟,还请恕罪!”
  “哈哈,狄爱卿,是朕冒昧打扰,让弟兄们不用在意,只管好好训练,给朕准备几个帐篷就行。”狄青也不敢多问,只能去准备。
  赵祯纵马驰骋,跑了一个时辰多,浑身被热汗湿透,虽然疲惫不堪,可是精神却格外健旺,浑身的毛孔都打开了,十分舒服。
  “梓童,你看这里如何?”
  曹皇后带着儿子,在曹佾的护送之下,也到了军营。视野辽阔,微风和煦,远山近水,都让人心旷神怡,相比鳞次栉比的皇宫,心都敞开了。
  “圣人,臣妾喜欢这里!”
  赵祯大笑:“那好,咱们就住在这里,他们不弄好迁都的事情,朕就不走了!”
  赵大叔过得舒服,却哪里知道,宫中和京城都炸开了,皇帝没了!诸位相公都被惊得吐血,陛下,咱别这么任性啊!
第392章
更任性的臣子
  赵祯搬到了静塞军营之后,突然发现生活一下子美好起来。
  早晨和士兵一起操练,骑骑马,练练弓箭,活动筋骨,出一身汗,然后多吃水果,再喝一大盆牛奶……这是钱乙给赵祯开的解铅毒的食疗方子。
  别管好不好使,三五天的时间,赵祯的身体好了不少,精气神越来越足了。越是如此,他就越相信是铅毒造成的身体不好,不但威胁孩子的生命,也损害自己的健康。赵大叔是死也不回宫了,就在军营住着。
  朝廷的诸公可是糟心坏了,贾昌朝都快哭了,他多想之前那个听话的赵祯啊!
  说来说去,这都是王宁安坏事,你丫的非要告诉赵祯干什么?
  就算宫中有铅毒,死几个皇帝,皇子,有什么要紧的,大宋朝别的不多,想当皇帝的备胎有的是!
  赵允让一家子都等疯了,还有赵宗景,还有一大堆的宗室,老赵家人死不绝的!
  当然了,贾昌朝只敢在心里吐槽,他还是找到了王宁安。
  “王大人,解铃还须系铃人,你弄出来的事情,你了结。”
  王宁安翻了翻大眼皮,懒得搭理姓贾的。
  “王宁安!”
  贾昌朝真的怒了,一拍桌子,“你倒是说句话啊,该怎么办?”
  “还能怎么办?”王宁安同样怒火中烧,“不就是迁都吗!那么多地方,哪里不行,不能全都迁走,分批迁过去不就完了。先迁皇宫,再迁在京衙门,这有什么难的?我几年前,就建了一个县城!现在都30万人了,你们现在就给我划出一块地,我们皇家银行投资,三五年之内,就把皇城建出来。我就不明白,你们脑袋里装的什么玩意,这点事情就这么难?”
  贾昌朝被问得老脸通红,他往四周看了看,十分小心。
  王宁安看不下去,怒道:“我不是乱嚼舌头根子的人,有话快说!”
  念在老贾一把年纪的份上,后面四个字没有说出来,即便如此,贾昌朝的脸色也很难看。
  “你个臭小子,这事能那么简单吗?”
  贾昌朝给王宁安算了一笔账,京城各种官员大约5000人,给朝廷服务的吏员,也有30000。这些人在京城,多半是有产业的,他们都买房子了。
  如果迁都,原来花成千上万贯买下来的房子,立刻就贬值,3000贯的小四合院,可能连300贯都不值。
  几乎所有在京的官吏都面临一个状况,要么忍痛割肉,换一点小钱儿,重新去新的都城奋斗,要么,就选择辞官不做,守着京城的房产……可即便守着也没用,房产还是会贬值的,而且就算现在想要出手,人家也不会接盘。
  “二郎,不光是文官如此,还有那些宗室,将门,甚至宫里的太监……谁不是一大堆的利益,房产,铺面,田亩,这都是搬不走的东西。这两天就有人找到我哭,说原本一间铺面,1万贯不愁卖,自从迁都的风声传出来,3000贯都没人要!”
  王宁安脸很黑,“你和我说这些干什么?”
  贾昌朝探着身体,“二郎,你理财有道,看看能不能拿出一点钱,补贴一下……”
  “呸!”
  王宁安气得站了起来,“贾相公,你想什么呢!光是迁都,建皇宫,动用人力物力,就要几亿贯,这是你们算过的。如果再补贴这些,就算10亿贯,20亿贯,也不够用!你看看,是皇家银行有这些钱,还是我有这些钱?”
  贾昌朝也料到了这个局面,他把手一摊,“二郎,这不过是迁都诸事当中的一项,其他的事情更麻烦。你让我怎么办?”
  老贾说的可怜巴巴,王宁安竟然有些同情他了。
  的确,迁都不光代表着权力重心转移,也代表着财富重心转移,的确是太麻烦了。
  历代几乎只要定都之后,就不能迁移,除了朱棣从南迁到北方之外,其他人都没做成过,而且当时朱棣还是以胜利者的姿态,在一帮将领的支持之下,才压制住了南方的士人集团。
  大宋皇帝素来软弱,赵大当初尚且没法迁都,到了赵祯这里,权威所剩无几,利益纠葛却大了无数倍,究竟该如何迁都,真是千头万绪,没有一点办法!
  “老贾,你琢磨着要怎么办?”
  贾昌朝满脸的不好意思,真是难得,这个老货也会羞愧!他的良心不是早就没了,什么时候又长出来了?
  诧异之中,很快王宁安就清楚了,这位不是羞愧,而是心虚了……
  “那个……二郎,我们想了个主意,能不能在大内的右边,辟出一块土地,建造一处新的园林,作为皇家休养游乐之所……平时呢,朝廷有什么庆典,朝会,依旧在大内举行。等到没事的时候,就去园林休息——这样一来,又能照顾圣上的龙体,还能减少扰动,二郎,你以为如何?”
  不得不说,老贾还真能憋出办法来。
  王宁安想了想,其实也有道理,他在京城投资的产业可是不小,如果迁都,损失也是难免的……当然了,他不在乎,新的都城不管迁到哪里,都离不开皇家银行的帮忙,王宁安损失多少,都能成倍补回来。
  不是每个人都有他的本事,人家反对迁都,也不能说他们错……只是这事还要赵祯下决断。
  “老贾,你要是觉得行得通,你就去找陛下说,反正我是不会管的!”
  “你?”贾昌朝把眼睛都立起来了,“你不去,陛下能听吗?”
  老家伙情急之下,把心里话都说出来。
  王宁安气得昏过去,“你个老东西,还想让我背黑锅,你休想!”
  说完,他一甩袖子,直接就走,谁也拦不住。
  回到了家中,王宁安就下令府门紧闭,除了宫里来人,他谁也不见。钻进了儿子的房间,专心逗孩子玩。
  其实王宁安也没有料到,迁都居然会如此复杂,的确是有些冒失了,反正也不管了,就看赵大叔怎么办吧!
  反正是他住,又不是自己住。
  ……
  赵祯很喜欢妥协的,他向文官妥协了几十年,没准这一次也会妥协……所有贾昌朝只能带着几位相公,去面见赵祯,想要劝说他回心转意。
  赵祯面对着几位重臣,只是微微一笑,“诸位爱卿的难处朕心里知道,朕也想了一个主意,你们帮着参详一下。”
  “恭请陛下圣训!”贾昌朝谦卑道。
  “你们看这样行不,学学邻居。”
  “邻居?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339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