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38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382/1119

  看到这些人,富弼竟然有种秦兵复活的错觉,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。
  赵祯倒是越发惊奇,要知道这些人在几个月之前,还是匍匐在辽国脚下的绵羊,转眼之间,就变成了敢打敢拼的猛士。
  倘若幽州的百姓,都是如此善战,何愁白万辽兵啊!
  燕赵男儿,名不虚传!
  其实赵大叔也不用惊讶,王宁安用了两招,对百姓,是平分土地,对士兵,是军功刺激……别小看这两招。
  两千年的历史,这是最管用的两个刺激方式,造就出两支打不垮的强兵,王宁安合二为一,效果还能差吗?
  这次辽兵从古北口杀进来,屠戮了700多汉家百姓,抢走财物一万多贯。
  不过随后各地百姓奋起反抗,朝廷大军随后赶到。
  一阵杀戮,辽兵丢下了500多具尸体,还损失了上千匹战马,可以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。
  杨义斌清点了战果,他们杀了近200名辽兵,可是抢回来的首级只有87个,短暂懊恼之后,杨义斌立刻把斩杀过辽兵的勇士名单报了上去。
  因为按照规矩,此时斩杀辽兵,还能分得土地,如果土地分光了,就只能领赏金了。相比之下,显然土地更吸引人。
  杨义斌觉得,朝廷应该更大胆一点,干脆越过长城,把辽国灭了算了,听说辽国土地比大宋还大,到时候他们能分到多少啊?
  军功授田之下,扩张成了士兵骨子里的本能!
  抢的地盘越多,杀敌越多,赚的就越多,日子过得越好,每个人眼睛通红,都成了好战分子,恨不得立刻在战场上杀敌立功。
  杨义斌很想再去见见杨怀玉保护的那位和蔼的大叔,杨义斌认定了,一定是个大人物,要是向他建议,继续对辽国用兵,也不知道会不会同意……就在杨义斌犹豫的时候,突然从隔壁的村子传来了消息,说是他们抓到了一个汉奸!
  杨义斌听到了这个名词,立刻就炸了。
  他的堂兄投靠辽国,给家族蒙羞,假如不是他,自己也不会出现在军中!
  “去看看,到底谁这么不要脸!”
  杨义斌风风火火,赶到了隔壁村子,此时在高高的木杆上,捆着一个人,许多百姓指指点点,大声痛骂,朝着这个人扔鸡蛋,吐口水。
  赵祯和赵宗景也赶来了,一问周围的百姓,大家伙才说出了这个人的身份。
  他叫沈河阳,在十年前,考中了进士,给辽国人当官。这次辽兵入寇,他提前潜回家中,想要召集亲族,配合辽兵,夺下古北口。
  可是沈河阳打错了算盘,分田之后,几乎所有百姓都一心效忠大宋,哪里还愿意帮着辽寇做事。
  他们将沈河阳抓了起来,绑在木杆上示众,还准备把他扒皮,点了天灯!
  赵宗景看在眼里,忍不住揶揄讥诮,“哎呦,堂堂读书人,居然甘心给辽国当走狗,竟然还不如百姓明白事理,所谓士人,不过如此!”
  富弼的老脸瞬间变成了猪肝色,正在这时候,突然有一骑飞至,到了赵祯的前面,才从战马滚落,急忙奏报,檀州士绅熊敦等20人,率领家丁叛变,辽兵不费一刀一剑,杀进了长城。
  富弼听到了这个消息,几乎晕倒,因为那个熊敦就是被他点名赏赐的士绅之一。
  打脸不隔夜,王宁安重视百姓,百姓拼死力战,勇挫辽寇,他重视士绅,士绅反复无常,叛变大宋投靠辽国,对比也太明显了吧!这可要命了!富相公郁闷得要吐血!
第433章
幽州交给你了
  去岁开始,陆续从三哥那换来了1万多匹马瓦里马,不但填补了空缺,还有了富余。这不,王宁安也换了一匹小卷毛。
  苍茫的原野上,王宁安策马飞驰,跑得浑身是汗。
  离着老远,就看到了赵宗景站在路旁,冲着王宁安不停招手,满脸笑容,和天气一样,到了春天,开了花。
  可是王宁安那家伙还是一副寒冬腊月的死人模样,他离着赵宗景有十步左右,翻身下了战马,挥手就是一拳头,正好打在了赵宗景的眼眶子上,许是觉得打了一只眼睛不过瘾,又一挥拳头,另一只眼也青了。
  赵小王爷顶着一对熊猫眼,这个冤枉啊,老子这是惹谁了,怎么倒霉的都是我!
  王宁安头也不回,直接往村子里走,迎面又看到了杨怀玉。王宁安咬了咬牙,想给杨怀玉一顿,可是杨大将军根本不在乎,把胳膊一抱,有本事你来啊!
  当年你玩了一手拔刀术就把老子给坑了,这回我背着双手,也把你小子打趴下!
  王宁安气得转了两圈,没办法只能推开杨怀玉,直接冲到了村子里面,赵祯还在打谷场旁边的大槐树下坐着休息。
  王宁安疾步跑过来,“臣拜见陛下,陛下,此地离着古北口,不过百里,您如何能轻身犯险?还请陛下立刻回转幽州,国家幸甚,百姓幸甚!”
  赵祯含笑,摆摆手,“王卿,你的胆子是没有以前大了,十万辽兵朕也见过了,区区上千辽寇,还没到朕的眼前,就被百姓打跑了,用得着害怕吗!”
  王宁安心里苦笑,我的赵大叔,你别动不动就提十万辽兵好不?
  就像真是你打赢似的!
  再说了,就是身边的两三百人,走漏了消息,哪怕来三五千辽兵,也足以要了你的命啊!
  这也就是王宁安为什么生气的原因。
  微服私访也好,体察民情也好。
  不管怎么说,要事先通个气,就算赵祯要玩神秘,赵宗景和杨怀玉也该告诉自己一声,好安排人马,暗中保护。
  一点准备没有,突然遇到了辽兵越过长城,这是被打回去了,要是没打回去,还不定出多大的事呢!
  心脏再强大,也受不了这个折腾。
  “哈哈哈,王卿,你不要怪他们,连你都不知道朕的去向,辽寇如何能知道?”赵祯笑容可掬,让王宁安坐下来。
  “朕走了一路,所见所闻,甚是感慨,王卿你在蓟州和滦州,放手作为,民心安定,奋勇杀敌,朕真有些问题,想要向王卿讨教。”
  “陛下折煞微臣,臣不过是尽自己的职责,而且万事开头难,后面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,当不得陛下盛赞。”
  赵祯摇头,“王卿,你客气了。朕想请教你的第一件事,就是为何士绅不可靠?”
  “这个……”王宁安没听到富弼的那段经典论述,也不知道赵祯的心思,有些话他是不敢胡说八道的,但是又不能不说。
  “启奏陛下,臣觉得有句话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想来士人的选择余地多一些吧!当然,也真是因为如此,历代士人,慷慨赴义,尽忠报效,才显得弥足珍贵,尤为难得……在齐太史简,在晋董狐笔。在秦张良椎,在汉苏武节。为严将军头,为嵇侍中血。为张睢阳齿,为颜常山舌……这些都是历代士人表率,高山仰止,令人惊叹。”
  情急之下,王宁安把正气歌都搬了出来。
  可是赵祯根本没心思听后面这半段,他不停咂摸王宁安前面所说。
  没错,就是士人的选择机会多,秦汉隋唐,三百年一个轮回,朝代盛衰,兴亡交替,皇帝换了多少家,可古往今来,士人都是入朝为官,在乡为绅,吃香的,喝辣的,任凭风浪起,端坐钓鱼台!
  当真是铁打的营盘,流水的兵!
  敢情这天下是士人的,皇帝不过是临时的过客而已!
  领悟到了这一点,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了。
  士人掌握土地,读书识字,掌握地方宗族势力,根深蒂固,盘根错节。哪怕改朝换代,也很难冲击到他们,毕竟谁当皇帝,都需要他们来帮忙,治理国家,维护地方。
  自古以来,皇权不下乡,就是这个道理。
  既然士人手里有筹码,他们自然和老百姓不一样。
  就拿蓟州和滦州来说,王宁安给分了田,分了农具,牛羊,还给盖了学校,兴修水利……这些老百姓都看在眼里,如果契丹人杀回来,他们还能维持不变吗?这不是笑话一样吗?契丹人肯定会抢走他们的农田,夺走他们的牛羊牲畜。
  把他们重新变成农奴!
  没有希望也就算了,一旦有了希望,他们能放弃吗?
  王宁安敢说,至少一半以上的老百姓,他们宁可不要命,也不愿意放弃到手的土地!辽国大局来犯,他们肯定要拼一个血流成河,尸积如山!
  换成士人,他们就不一样了。
  这帮人想的是当官,想的是免税,想的是兼并更多的土地……不管是谁,只要能开科举,任用士大夫,给他们免税特权,他们就能接受,甚至是甘当走狗!
  辽国统治燕云,就施行南北分制的官职,给予燕云汉人科举的权力,他们乐颠颠参加考试,争相当辽国的臣子,哪怕是低人一等的南面官也无所谓。
  再看看富弼,老先生治理幽州的思路,居然和契丹人是一样的,他也开科举,笼络士人……看起来是把地方稳定了……呃不对!
  连稳定都没有做到!
  那些士人能背弃辽国投靠大宋,就能出卖大宋,再去舔辽国的屁股!
  关键就看一个字:利!
  什么忠孝仁义,什么士人节操,什么孔孟之道……都挡不住一个利字!
  此刻的赵祯,居然有一种悟道的感觉。
  他觉得自己处在玄而又玄的境界,非常美妙,也非常愤慨……以往的所有困惑,在这一刻,豁然开朗,什么都想清楚了。
  不得不说,除了真正一步步打下天下的帝王,还有少数的妖孽,多数的皇帝,从小到大,身边不是太监,就是文臣,哪怕明知他们在哄你,多多少少,也会相信一些。
  尤其是赵祯这种乖乖宝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的洗脑,哪怕他变得和以往不一样了,心里也还存着明君贤臣的那一套。
  孟子说得好,君视臣如股肱,臣视君如腹心,君视臣如草芥,臣视君如寇仇。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,孟老夫子就没有想过,会不会君视臣如股肱,反过来臣视君依旧如寇仇呢?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382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