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40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40/1119

  “他们把马看得比金银重,就一定会尽心饲养,倘若真让他们玩出了名堂,老夫自有办法!”
  公孙策一愣,这才明白,敢情包黑子要摘桃子啊!
  黑,真黑!
  “老夫无儿无女,除了一心谋国,别无他念。”包黑子似乎自我安慰一句,又拿起扎子,仔细校对之后,用火漆封好,交给手下,连夜送往京城。
  ……
  在一片高大的宫墙之内,竟然有整齐的农田,被分割成方形的小块,种着麦子、小米、稻谷、蚕豆……不下十几种作物,一个中年男子挽着裤脚,手里拿着镰刀,正在收割麦子。
  他面皮白净,细眉朗目,身形微胖,长长的胡须用夹子收起来,割了一垄的麦子,额头流下了汗水。
  站在一旁的一位老太监连忙跑过来,替男子擦着汗,心疼道:“官家,意思一下就成了,可别累着龙体。”
  原来这个中年男子就是大宋的至尊,皇帝陛下赵祯,也就是后世熟知的宋仁宗——当然此时赵祯春秋鼎盛,仁宗那是死后的庙号,除了王宁安,只怕没人知道。
  赵祯笑了笑,“陈伴伴,我干了不到半个时辰,便浑身是汗,想想百姓们,每到秋收,整日整夜,辛勤劳作,忙碌一年,却食不果腹,朕愧对苍生啊!”
  老太监陈琳陪笑道:“官家,自古民生艰难,莫不如是。我朝如今物阜民丰,百姓日子越来越好过,上上下下都念着官家的好。十口之家,尚且没法顾全,官家富有四海,子民亿兆,便是不眠不休,也照顾不过来啊!”
  赵祯大笑,“陈伴伴就会给我宽心丸吃,罢了,就听你的吧。”
  放下了手里的镰刀,陈琳陪着赵祯,进入了观稼殿休息。男耕女织,春种秋收,身为皇帝要率先垂范,做天下人的表率。
  每年春耕秋收,赵祯都要到观稼殿前劳作,干了点农活儿,赵祯比平时多吃了半碗饭,老陈琳看在眼里,喜笑颜开。
  “官家,下午有梨园的戏班子演戏。”
  “哦,哪一段?”赵祯好奇道。
  “是《锁麟囊》。”
  赵祯颇有文化修养,论起成就,在宋代的诸位皇帝之中,仅次于创立瘦金体的亡国之君。对于戏曲赵祯也多有涉猎,这几年汴京最热的曲目就是《莺莺传》,才子佳人,人皆爱之,只是最后张生竟然抛弃了崔莺莺,还大骂她是妖孽,祸水……虽然女子勾引男人,与礼法不和,可是张生如此无情无义,也难免令人心生厌恶。
  赵祯听了两次《莺莺传》之后,就不想再看了,没想到今天竟然出了新的曲目,他来了兴趣。
  “陈伴伴,不知道这《锁麟囊》是哪位大才的作品,又写了什么故事?”
  陈琳呵呵一笑,“据奴婢所知,《锁麟囊》是一位少年所作,只有十二三岁的样子,或许更加年轻。”
  赵祯一听,更加喜悦了,宋代是推崇神童的年代,五岁作诗,七岁作文,幼童口出惊人之语,丝毫不以为怪,反而视作星宿下凡,倍加推崇。各地出现了神童,都争相上奏朝廷,赵祯前不久还赏赐了四川的一对神童兄弟。
  骤然听闻有少年能做戏曲,更是大感意外。
  “陈伴伴,写诗作词,或有天授,可话本传奇,却要洞察世事,明晓人情百态,长一颗玲珑心肠。只怕小小年纪,未必能体会其中三味,又如何能做出妙篇?”
  陈琳微微颔首,“官家所言极是,可是奇就奇在这里,老奴琢磨着没准是上天给官家送来了宝贝,也未可知!”
  “朕就去看看这《锁麟囊》究竟写的如何!”赵祯笑着同意了。
第49章
有个粉丝叫赵祯
  “薛香灵扶危济困,赵守贞知恩图报。更兼苍天有眼,好人终得好报。真是一出好戏,好啊!”
  赵祯从戏台回来,往寝宫走着,一边走,一边感叹。
  白发苍苍的老太监陈琳陪笑道:“谁说不是,老奴听了一遍,也感慨不少。官家说得好啊,苍天有眼,官家几十年如一日,爱民如子,连一碗羊肉汤都舍不得喝。老天爷会厚报官家的。”
  当年刘太后独揽大权,刚刚登基的赵祯形同傀儡,陈琳不离不弃,照顾了赵祯几十年,君臣两个更是像朋友。
  不久前,夜半三更,赵祯腹中饥饿,想要喝一碗羊肉汤,可是一想到如果讨要,要麻烦宫中的奴婢,而且御膳房每天都会准备一只羊。劳民伤财,浪费可惜,赵祯就空着肚子睡到了第二天。
  后来他才告诉陈琳,堂堂皇帝,亿兆百姓之主,竟然连一碗羊汤都舍不得喝,难怪老陈琳心疼赵祯。
  “唉,陈伴伴,朕不敢奢求老天会厚报。三年多了,是朕对不起范卿啊!”
  一个皇帝,不是勤俭仁爱就够了,还要有魄力,有意志,大宋国朝远远不像表面上那么繁荣安宁,实际上已经是积重难返,弊端丛生。
  在几年前,以范仲淹、富弼、韩琦、欧阳修等人领导的庆历新政,仅仅一年出头,就烟消云散,被寄予厚望的诸位相公纷纷离京,新政黯然收场。
  作为鼎力支持新政,又一手毁掉新政的皇帝陛下,赵祯心中难免惭愧。
  朕不过是守成之君,既不能收复燕云,又不能革新弊政,实在是算不得好皇帝,所以老天爷降罪,年近不惑,连个儿子都没有,这就是朕的命!
  赵祯突然落寞萧条,低着头不说话,正在这时候,突然有小太监急匆匆跑过来,在陈琳耳边嘀咕了两句,陈琳立刻大喜过望。
  “官家,朱才人有了!”
  “什么?”
  赵祯一愣,随后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,终于又有人怀孕了,他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,皇家子嗣艰难,小小孩童,担不住皇家的富贵啊!
  “陈伴伴,你立刻安排人手,好好照顾朱才人,绝对不能出一点意外!”
  “老奴遵旨。”
  陈琳立刻安排去了。
  妃嫔怀孕,赵祯仿佛打了一剂强心针,重新找回了自信。看过朱才人之后,回到寝宫,又想起了《锁麟囊》,越想越觉得这部戏有味道,因果循环,果然如此,皇帝陛下竟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,对写故事的人也来了兴趣。
  “陈伴伴,写《锁麟囊》的那位少年,名叫什么?可还有作品?”
  “有!”
  陈琳痛快答道:“老奴抽空问了戏班子的人,他们说这部《锁麟囊》来自沧州,是一个茶馆说书人讲述的,不只是《锁麟囊》,还有一部叫做《珍珠衫》,都是别人不曾说过的段子。不过最吸引人的还不是这两部。”
  “哦?还有好的?”
  “有,是长篇的历史演义,叫做《三国演义》,据说已经出了二十几回。”
  “《三国演义》?好大气的名字。”赵祯好奇道:“陈伴伴,可有文稿?”
  “实不相瞒,由于这部书还没有说完,并没有正式出版,只有些喜欢这部书的人,抄录了一些大概,在两个月之前,陆续传到了京城。”
  陈琳的确会办事,他让小太监把搜集到的文本献给了赵祯。
  翻开了第一页,一首《临江仙》赫然出现。
  “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有味道,真是有味道!”
  赵祯感叹着,往下看去,他最初不过想要消遣一下,哪知道越看越是入迷。从下午一直看到掌灯,连晚膳都没吃。等到看完了手抄本之后,心里抓挠,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接下来的故事……
  他揉了揉酸胀的眼睛,一见陈琳还陪在旁边,赵祯有些羞愧。
  “陈伴伴,真是玩物丧志啊!居然为了一部话本,耽搁了朝政,你去把群臣的奏本取来吧。”
  赵祯算是个很勤政的皇帝,早年曾经累得昏倒,即便做了皇帝几十年,他也丝毫不懈怠,断然不会把今天的任务留给明天。
  自从和李元昊议和之后,烦心的事情少了很多,能干的相公们会把朝政处理得妥妥当当。赵祯只需要把握大局即可。
  他看了一阵,已经到了三更十分。
  再看一本,就可以休息了。
  赵祯拿起了包拯的扎子,随手翻开。
  这一看可不打紧,赵祯太阳穴的青筋都绷起来了。
  “简直反天了!”
  气得赵祯一拍桌子,震得茶壶茶碗乱响!
  一个个小小商人,竟敢向辽国走私百万斤烈酒,而且还窃取朝廷的粮食,供养辽狗!简直岂有此理!
  豢养匪徒,结交外国,光是这两条,就能废了崔氏一门。
  “包拯不愧是干吏,才短短几个月之间,就查清了如此大案,替朝廷揪出一个大蠹虫,真是了不起。”
  赵祯赞叹着,翻到了最后,就是包拯开列的家产清单,钱60万贯,银45000两,黄金8000两,东珠3斗,骏马100匹,其中北地马4匹,貂皮150领,金银器皿500件,田产20000亩,酒坊12座……种种折算,差不多有150万贯之巨!
  小小的沧州,大大的蠹虫。赵祯不只是愤怒这么简单,大宋还没有从元昊造反之中缓过来,物价飞涨,军费暴增,使得大宋的财政出现了巨大的赤字。
  崔家的财产,差不多能顶得上辽国五年的岁币,绝对不是一笔小钱。
  包拯不止立功了,还立了大功!
  有功赏,有过罚。赵祯当然不会吝啬赏赐,他仔细看着包拯的扎子,其中提到的功臣不少,可是一个名字让他眼前一亮。
  “王宁安虽然尚在冲龄,然则天资聪慧,才智过人,发现崔家秘密酒坊,识破崔家走私隐情。参与缉拿崔钰,出力甚多,其父王良璟,乃是将门之后,力战辽国勇士,捣毁野狼谷,居功厥伟……”
  包黑子在扎子中,极力赞扬王家父子。
  赵祯指着王宁安的名字,又把《三国演义》的手抄本拿了过来,封面上赫然写着“王公宁安著,某某手录”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40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