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43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436/1119

  王宁安摇摇头,“陛下,臣以为不妥。”
  “为何?”赵祯不解道。
  王宁安讲出了一番道理……首先,做什么事,都要量力而行。大宋的国势的确在往上走,可最近的支出太多了,幽州刚刚稳定,还背着巨额的战争债务,没有三五年的时间,别想甩下包袱;兴修洛阳,兴修西北的河道工程,又花费巨资,不是短时间能恢复的;最关键的是西北又遭了灾,尚且要指望东南输运物资,解决困境,如果再动兵,再征调民夫,势必会超出限度。
  有此三条,大宋最需要的是恢复元气,而不是贸然兴兵。
  除了大宋之外,西夏也不是一个容易打的地方。
  王宁安记得,蒙古国崛起之后,前后六次大举出兵,打了二十多年,才把西夏灭掉,比起金国的一触即溃,西夏要顽强多了。
  党项人是很坚韧的,越是到了危险的关头,凝聚力和爆发力就越强,万万不能小觑。
  相反,一旦他们走向了巅峰,就不知道轻重缓急,变得忘乎所以。
  李元昊就是个例子,称帝之后,残忍嗜血,杀舅舅卫慕山喜,杀妻子野利都兰,抢夺儿媳妇,行事癫狂,毫无一点英明,弄得天怒人怨,最后被儿子砍去鼻子,失血而死,成了千古笑柄。
  “西夏和契丹都是强盗集团,所不同的是,契丹立国百年,矛盾根深蒂固,重重叠叠,已经不可调和,重元起兵造反,是必然的结果,我大宋可以妥善利用。但是西夏不同,他们毕竟立国不久,而且有强烈的忧患意识,如果大宋趁着这个机会,大兵压境,反而会促使他们团结一致,共同对付大宋,故此,臣以为万万不能打!”
  赵祯听到这里,真的叹服了。
  王宁安洞察人心,这份功力已经是天下少有,说来可笑,自己和皇后还怀疑他教不了小孩子,这不是门缝看人,把人看扁了吗!
  赵祯哈哈一笑,“王卿,照你这么说,我们要和没藏讹庞议和了?”
  “当然要议和,不过不是没藏讹庞,而是李谅祚!”
  赵祯一愣,虽然笑得更开怀了,他用手点指着王宁安,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!这个小坏蛋,实在是太套路了。
  现在西夏两方正在较劲儿,如果李谅祚靠着议和,拿到了好处,树立了威望,不正好对付没藏讹庞吗!
  刚刚王宁安说缺少一个契机,这不就是天赐良机吗!
  和对付辽国一样,议和就是一根骨头,而李谅祚和没藏讹庞就是两条狗,骨头一出,就等着他们狗咬狗吧!
  到底是老狗能赢,还是小狗能赢,唯有拭目以待!
  “这事还是让司马光去办,他去过西夏一次,办差很得力,是个人才。”赵祯突然笑道:“王卿,朕怎么听说,司马光拜你为师了?”
  王宁安老脸发红,“陛下,当不得真的,回头我告诉司马光,不要乱叫。”
  赵祯把脸一沉,“怎么?王卿是担心朕误解,以为你结党营私?”
  赵大叔豪气摆手,“圣人说君子不党,醉翁又说,唯有君子有党,小人以利结合,才是无党!不管怎么说,朕认定你是君子,朕把皇儿交给你,就是相信爱卿能竭尽心力,辅佐大宋,辅佐皇儿!”
  赵祯用力吸口气,看着渺茫茫的苍天,鬓角的银白头发,十分显眼。
  “朕年纪不小了,天命之年,看得更清楚。臣本中庸之才,也曾想过励精图治,奈何才略有限,只能做守成之君。所幸王卿这些年一直不懈努力,扭转国势,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心血,才能光复幽州,有此功业,哪怕是死了,朕也能无愧于心,笑对列祖列宗!”赵祯道:“王卿把心思都用在谋国之上,而不是结党营私,争权夺利,不然以王卿之才,政事堂的那几把椅子,必然有王卿一份!你对大宋江山的这份心,朕都自愧不如啊!”
  话不多,但是真的扎心!
  赵大叔,你说的太好了!
  王宁安不自觉的眼圈泛红,抖了抖袍子,深深一躬。
  “陛下仁慈包容,亘古未见。臣能有尺寸之功,全赖陛下庇护,臣虽肝脑涂地,也报答不了陛下的天恩!唯有扫平契丹,覆灭西夏,开疆万里,让我大宋兴盛繁荣,远迈汉唐!”
  赵祯含笑,他花了近十年时间,观察揣摩,把小太子交给王宁安,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。王宁安有才华,有算计,十分可怕。
  换成多疑的帝王,肯定要百般提防,甚至想办法铲除。
  但是赵祯却发现,王宁安对待朋友是绝对够意思的,至少就拿赵宗景来说,那么不争气的一个东西,满身毛病,可王宁安认准了他,发自肺腑,把他当成朋友,提携拉拔,眼下赵宗景脱胎换骨,判若两人。
  把小太子放在王宁安身边,只要王宁安能接纳了小太子,真正把他当成学生,就会拼尽全力,替太子谋划,辅佐他安稳承袭大统。
  说句直白的话,赵祯这是在培养托孤重臣啊!
  君臣两个谈了许多,不知不觉间,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,这时候后花园外面,伸进来两个小脑袋,正是狗牙儿和小太子。
  见到她们,赵祯笑着招手,把两个小家伙叫了过来。
  狗牙儿很大胆,跑过来,抢先跟皇帝见礼,小太子明显有些害怕,声音很低,站在一旁,默默低着头。
  赵祯看了眼王宁安,“王卿,你不是说要给皇儿他们逮蝈蝈吗?”
  王宁安点头,赵祯笑道:“我年轻的时候也抓过,还抓了一只通体金黄的黄金蝈蝈,先帝都说是宝贝儿……登基之后,就不弄这些玩意了,罢了,今儿咱们一起抓蝈蝈,好不好?”
  小太子就是担心父皇不让他玩,才闷闷不乐,没想到赵祯这么说,他兴奋地抓着父皇的手,觉得他是最好的父皇了!
第486章
枭雄之姿
  小孩子是最不记仇的,赵祯陪着小太子抓了一个时辰的蝈蝈,小太子明显和父皇亲昵许多,他把赵祯抓的一个草绿色蝈蝈,放在了一个精致的小葫芦里,草虫发出嘹亮的鸣叫,小太子十分欣喜。
  狗牙儿也抓到了,而且还是一只黑色的铁蝈蝈,叫的声音明显更洪亮,他在小太子面前炫耀,小太子却没有眼馋嫉妒,而是抓着赵祯的手,很是满足。
  这一刻,赵祯的心都敞开了,仿佛一下子到了春天。
  在讲究父纲尊严的时代,父子之间,从来都是有着严格的上下尊卑。
  无论什么时候,父亲都要板着脸,粗着嗓子,稍有不对,就严词呵斥。虽然不乏异类,但大多数的孩子都唯唯诺诺,完全听从父亲的安排摆布,若干年之后,他们也会如此教育自己的孩子。
  还有一些,父亲性格懦弱,过于骄纵,就难免变成忤逆子,不孝儿。
  王宁安觉得这两者都不可取,孩子虽然小,却可以讲道理,要让他们知道对错,光是靠着疾言厉色,只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,把好好的孩子弄成了小老头儿。
  小太子的情况,其实根子出在了曹皇后身上。
  老来得子,曹皇后对儿子宝贝不得了,在一方面,过分溺爱,不让干这个,不让做那个,在他身边,又有那么多小太监,小宫女,悉心照顾,各种吃的东西,摆得到处都是,哪怕做得再美味,小孩子也吃不了太多,难免挑食。
  在另一方面,曹皇后又寄予了太多的希望,恨不得自己的儿子成为神童,天才,小小年纪,便迫不及待,灌输给他太多不属于这个年纪的东西。
  弄来弄去,就弄成了一锅夹生饭。
  这话哪怕王宁安,也是不敢和曹皇后直说的。
  好在赵祯把小太子送到了王家,王宁安觉得他可以做一些事情。
  其实发展到了这时候,大宋的官僚系统很成熟了,不需要多么睿智的皇帝,只要有自知之明,身体健康,别动不动就得病,能按时上朝,出席各种活动,就足够了。
  王宁安笑呵呵道:“殿下,前些日子,东南送来了一批果下马,和狗差不多大,去骑马好不好?”
  小太子眼睛冒光,只是一天,他就觉得这个师父太可爱了,斗蛐蛐,抓蝈蝈,还要骑马,怕是记事起,就没有这么快乐的时候。
  他连忙用力点头,倒是狗牙儿,他很不满意。
  “我要骑大马,骑大马!”
  王宁安瞪了他一眼,“等你有大马高了,再去骑大马。要是不想去也行,在家里练字。”
  一听这话,狗牙儿连忙缩了缩脖子,不敢多话了,能骑马就很满足了。
  其实他也不轻松,老娘两三天才能给放半天假,平时也要读书,练字,听先生讲课,一刻不歇。
  能连着玩两天,还多亏了小太子过来。
  狗牙儿觉得这个小伙伴还不错,总算有些可取之处。
  赵祯要告辞,小太子拉着父皇的手,怯生生道:“明天还来吗?”
  赵祯是真想答应,可他有那么多公务要处置,跑出来半天,指不定闹成什么样子呢!
  王宁安见皇帝迟疑,连忙笑道:“殿下,你知道吗,圣人当年在幽州的时候,亲自擂鼓作战,把辽寇都打败了。陛下骑术无双,非常厉害。殿下好好练骑术,等学会了,再请陛下指点,怎么样?”
  小太子终于喜笑颜开,用力点头。
  赵祯满意一笑,给王宁安竖了一个大拇指。
  没有无聊的说教,拿空洞的道理压人,短短的话语,既捧了赵祯,又鼓舞了小太子的斗志,这个师父算是找对人了!
  ……
  接下来的几天里,王宁安带着小太子,去尝了街边的小吃,看了洛阳的庙会,在河边摸鱼,上山掏鸟蛋,野外吃烧烤……总而言之,每天小殿下都乐呵呵的,王宁安仿佛也忘了自己的身份,和孩子打成一片。
  王家老二已经会走了,这小子有些怕生。好几天才被王宁安攻克,也穿着开裆裤,跟着大哥还有小太子一起疯跑。
  他的脚步还不稳,不时摔跤,这小子很少哭泣,很是顽强,颇有些皮糙肉厚。
  杨曦看着生气也没法,她就给二儿子起了个小彘的名字。
  好家伙,两个儿子,一个叫狗牙儿,一个叫小彘,弄得跟动物园似的,这当妈的真够狠心!
  偏偏当爹的还不在乎,王宁安觉得挺好,他准备等再过两年,要进学了,再给孩子起大名。
  可有人看不下去了,赵大叔很喜欢虎头虎脑的狗牙儿,小太子也需要伙伴,身边没个兄弟,也太孤单了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436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