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43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438/1119

  曹皇后不但不厌误摆弄这些秋虫,相反,还主动向小太监请教,学习怎么养好。她准备让蛐蛐和蝈蝈在合适的温度里,安全过冬,皇儿一定很欢喜……
  赵祯含笑,“这些事都不大,却是真正培养人啊,为子要孝,在街上做生意,那是体验商贩的辛苦,去城外采摘,知道农人的艰辛。身为皇帝,能懂得仁孝,懂得爱惜百姓,至少是一个守成之君啊!”
  ……
  赵祯很满意小太子的成长,他甚至不希望让儿子太过辛苦,如果能在他能解决所有困难,让儿子做平安天子,赵祯是很愿意的。
  抽空,赵祯把王宁安宣到了宫里,随着一起来的还有从西夏回来的司马光。
  朝廷这边已经商议多时了,他们许多人都主张趁机对西夏强硬,可是赵祯听了王宁安的建议,已经准备经营青唐,要暂时和西夏和好。
  可即便如此,也不能百依百顺,必须给西夏人留点麻烦,让他们陷入内乱之中,自顾不暇,大宋才能安心对青唐下手。
  干坏事那是王宁安的专长,他惯会在毒药上面抹上一层甜美的蜜糖,不知不觉间,就让你中毒,不能自拔。
  辽国就被这手给玩得半残,现在轮到西夏了。
  “君实,你觉得李谅祚如何?”
  “深沉诡诈,阴险毒辣,有眼光,有手段,奸雄不让乃父!”司马光给出了自己的评价,李谅祚选择放弃岁币,换取俘虏,这一手不得不说非常高明。
  事实上大宋和辽国的岁币废除了,辽国和西夏的岁币也废除了,原本的三角债,废弃了两边,大宋也懒得给西夏岁币,废止就是眼前的事情,李谅祚等于是做顺水人情。
  他以救人为先,悲天悯人,师出有名,只要把人救回去,各个部族,都会感激皇帝,顺势为亲政扫清障碍。
  君臣之间斗法,皇帝天生占着优势,只要他成年了,脑筋清醒,又有坚定的支持者,权臣往往不是对手。
  “陛下,王相公,怕是此时李谅祚已经开始布局,准备铲除没藏讹庞,最迟把俘虏送回去,李谅祚就会发动,或许还会提前。”
  司马光给出了他的判断,王宁安很是相信司马光的能力。
  “李谅祚对待通商的事情,是怎么看,尤其是青盐,他提出什么要求没有?”王宁安好奇道。
  “没有,他只说维持以往的30万石即可!这才是他奸雄之处!”
  之前司马光去谈,和没藏讹庞谈成了30万石,后来陆续追加,达到了50万石。崔西枫已经供认,他答应给没藏讹庞每年提供50万斤生铁,还有帮助没藏讹庞弄到火药和火油的配方,又献上了一笔巨款,这才说动西夏,暂时切断了青盐贸易,给大宋制造麻烦。
  可西夏失算了,大宋虽然遭遇了困难,可是别忘了,王宁安已经开拓了长芦盐场,在短暂的配给之后,从长芦源源不断,运来了海盐,填补了西北的空白。
  原本的盐商势力被一扫而光,其实靠着长芦盐场,足够维持西北的用盐了。
  王宁安之所以执意要进口西夏的青盐,一是青盐的确价格低,质量好。保持着竞争,才能压低盐价,让老百姓受益。
  再有,他是想把青盐生意作为诱饵,就像对付辽国的牛羊生意一样,渐渐的拉着西夏堕落。
  可是李谅祚明显比起契丹人更顽强。
  他信奉李元昊的观点,身为武士,手里有刀,胯下有战马,想要什么,只管去拿,要是靠着贸易,岂不是成了商人!
  李谅祚无意扩大和大宋的贸易,甚至他还想限制。
  只有维持西夏人的勇武和野性,才能拥有强悍的战力,不至于重蹈辽国的覆辙。
  由此观之,说李谅祚是枭雄,绝对不为过!
  虽然他只有十五岁,真是不能小觑!
  “那个啥……王相公,贸易可是你一贯的无上神兵,偏偏遇到了榆木疙瘩儿,不好使了……你看这个要怎么办?”光光低声说着,明显带着奸诈,他想看看,自己的老师究竟有多深的道行!
  “我的招多了,李谅祚他就一个人,能管得过来所有人吗!他是榆木疙瘩儿,蒸不熟,煮不烂,别人也是吗?我就不信,几百万的西夏人,几十个部族,就没有人贪图享乐,就没人喜欢钱!”
  王宁安对赵祯道:“陛下,臣已经让陈顺之和王韶去询问那些质子军的俘虏,看看他们谁愿意给大宋效力,臣准备用他们在西夏的人脉,大肆走私,腐蚀西夏的贵胄,任凭李谅祚如何顽固,也挡不住金钱攻势!”
  王宁安恶狠狠道。
  赵祯突然想起一事,连忙说道:“王卿,朕似乎有个更好的人选。”
  “是谁?”
  “野利遇乞!”
  赵祯说完,王宁安迟疑一下,顿时惊呼起来,“陛下,这个人可是在三川口和好水川大败我军的野利遇乞?李元昊的大舅子?他不是死了吗?”
  赵祯见王宁安吃惊,他十分得意。
  “这么好的一枚棋子,朕怎么舍得让他死!当年李元昊要诛杀野利氏,野利遇乞逃到了大宋,祈求庇护,当时有人为了双方和平,要求朕把野利遇乞还给西夏。朕想办法拖了一年多,然后找了个和野利遇乞差不多的死囚,装成上吊自杀的样子,趁着夏天,给西夏送去了,到了西夏,尸体已经腐烂,辨认不出来了。”
  说到这里,赵祯微微冷笑,十足的老狐狸一只。
第488章
虽远必诛
  王宁安真是想不到,赵大叔居然藏了一手好棋!
  野利遇乞可不是寻常人物,首先野利氏实力雄厚,不可估量,哪怕李元昊斩杀了野利都兰,废了野利氏的头面人物,但是野利氏众多的族人还在,他们从当初最显赫的部族,变成了人人鄙夷的奴仆,天地之别,让野利氏满腔怒火,殊为不满。
  野利遇乞不但是李元昊的舅哥,而且也是带兵的名将,一身功夫,不可限量。
  三川口,好水川,两场让大宋痛彻肺腑的大战,都是他指挥的,可以说为了西夏立国,野利遇乞立功极大。
  同样的,大宋上下,也切齿痛恨。
  李元昊诛杀野利氏,野利遇乞跑到了大宋,当时就有两派观点,其中一派主张立刻杀了野利遇乞,为死去的将士报仇。
  还有一派,认为李元昊实力庞大,大宋屡次战败,不应该为了一个人,掀起大战,因此主张把野利遇乞还给西夏。
  后来果然大宋把野利遇乞还了回去,只是谁也想不到,赵祯竟然玩了一手漂亮的狸猫换太子,用一个死囚,换下了野利遇乞。
  说起来,这个野利遇乞也够倒霉的,李元昊要杀他,大宋这边一堆仇人,恨不得喝了他血,扒了他的皮。
  赵祯没有办法,他知道这是一枚好棋子,却又不知道如何运用,只能将野利遇乞看管起来,囚禁在隐蔽之处,由皇城司秘密看管。
  听赵祯讲完,王宁安立刻心中大喜。
  野利遇乞就是一面旗帜,在质子军中,有野利氏的人,也有卫山氏的人,这两个部族,都是西夏顶尖的大族,又都被李元昊诛杀。
  如果靠着野利遇乞,把他们都收拢过来,再加上其他心怀不满的部族,另外大宋境内也有一些党项人。
  拉起一支一两万人的队伍,充当对付西夏的急先锋,那是一点问题没有!
  王宁安最善于干这种事情,为了对付大辽,他愣是弄出了一个早就消失的大氏,还把渤海国恢复了,此时的渤海国还在辽东半岛和契丹厮杀。
  当初渤海国抢占了辽国苏州,王宁送去了几万人修建城墙,占据了辽东半岛的最南端。这几年虽然没有提到渤海国,可是这个小小的弹丸国家,却一点没有闲着。
  由于王宁安将长生岛,渤海国作为对高丽和倭国的贸易转运港,而且还规定渤海国的货物可以免除关税。
  商人们见有利可图,便都借助渤海国的港口,倭国和高丽的货物运过来,重新装船编组,挂上渤海国的旗号,运回大宋。
  渤海国坐地收钱,日子比起后世的李家坡还要舒服多了……
  有了充足的资金,渤海国胆子越发大了,他们收买女真部落,组建雇佣兵,骑兵用女真人,步兵用倭国的武士。
  每到夏天,契丹人怕热,主力北上,他们就大肆出动,洗劫部落,偷袭商道,捣毁村镇城市,抢夺人口奴隶……总而言之,就是把契丹曾经对大宋做过的,全数加倍奉还!
  这几年的功夫,渤海国愣是弄出了三万精兵,海陆齐备,俨然海上的小霸王。
  其实对于大国来说,不怕大战,哪怕顺州之战败了,耶律洪基只要稳住了局势,依旧可以恢复元气。
  但是陷入了无休止的战斗,可就麻烦了,伤口不大,天天流血,折腾得契丹天怒人怨。
  他们想拿下渤海国,可问题是自从有了水泥之后,渤海国把边墙修到了三丈五尺高,十丈那么宽!
  还准备了强大的水师,每年把收入的一大半放在了军事开支上,全民皆兵,用少了人马,根本打不下来,用多了人马,还要担心大宋会不会趁火打劫。
  因此,渤海国成了长在契丹身上的毒瘤。
  甚至有些贵胄都建议耶律洪基,放弃辽东半岛,让渤海国折腾算了。
  显然,王宁安想重新复制渤海国的成功。
  野利遇乞是个人才,他绝对比大熊能干多了,而且也熟悉西夏的情况,有他在,至少能牵制西夏一半的兵力。
  “王卿,渤海国三面环海,易守难攻,是绝佳的用兵之地。可野利遇乞要放在哪里?莫非是留在大宋境内?那样的话,西夏肯定会撕破脸皮,不等他积累起实力,就要开战了。”
  王宁安笑道:“陛下,别忘了青唐啊,那里可是最好的所在了!”
  利用野利遇乞,拿下青唐,再反过头,去威胁西夏,多妙的一步棋!
  有人要问,王宁安干嘛总是利用别人,就不能积累足够的实力,平推过去吗?非要蝇营狗苟,耍阴谋手段,实在是不够英雄,不够爽利!
  王宁安却说谁要当英雄,你才是英雄,你全家都是英雄!
  国与国之间,哪怕实力天差地别,也不能光靠着力量解决问题。西夏逼急了,能动员出50人马,就算大宋有碾压的实力,可是一场仗打下来,要死多少人?要消耗多少物资?失去了亲人的百姓,要怎么安抚?
  当年大汉漠北一战,彻底打垮了匈奴主力,可问题是派去的几十万牲畜,损失了八成,人员就不用说了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438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