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44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442/1119

  “你们打败了质子军?”
  “不但打败了,而且还俘虏了5000,有2000要给李谅祚,恢复和平,剩下的3000人都给你,而且我还告诉你一件事,质子军当中还有100多个野利氏的人。说起来也够惨的,堂堂的第一部族,居然沦落成了炮灰,可悲啊!”
  王宁安不停摇头,野利遇乞终于勃然变色!
  “王相公,老夫的家人,你不许亏待!”
  王宁安针锋相对,“崔家的人头必须给我送来!”
  他们俩盯了好半天,又突然一起大笑,两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。
  ……
  王宁安和狄青去看野利遇乞,摆平了老东西,又去见了见那三千俘虏,让野利遇乞在外面偷偷看看他的族人。
  老家伙哭了,哭得稀里哗啦,他二话不说,就主动要求,立刻前往青唐。
  筹谋了许久的商队终于出发了。
  王宁安也离开西京差不多一个月的光景。
  小太子自从住到了王家之后,什么都喜欢,片刻不想离开先生,但是没办法,谁让王宁安公务在身,没法真正安心当一个教书先生呢!
  在离开之前,王宁安和儿子还有小太子谈了好半天,有些人觉得一个小孩子懂得什么,用得着和他们说嘛!
  王宁安却不这么看,越是小孩子,才越是要沟通,为了不耽误教育,王宁安特意叫苏轼和苏辙过来顶班。
  这哥俩一个跳脱,一个沉稳,但愿能取长补短,千万别弄出差错……显然,王宁安越来越进入角色,其实当老师也是不错的事情。
  只是王宁安没想到,给他添乱的不是苏家兄弟,而是曹皇后!
  自从到了王家之后,小太子的进步有目共睹,身体强壮了,性格开朗了,可也更野了……曹皇后的心中,丈夫就是最好的贤君,儿子未来的榜样。
  她恨不得儿子的一举一动,都要和丈夫学习。
  王宁安虽然有办法,但他的学问驳杂,要想治国,还要懂得孔孟之道,帝王之学,这才是重中之重。
  曹皇后不断和赵祯提议,小太子还放在王宁安那里,但是每天要抽出时间,上经学课程。选择最有学问,人品操守过硬的大儒,教导太子,尽快让他成长起来。
  赵祯最初很犹豫的,可是架不住三番两次的劝说,而且他也觉得有些道理,海纳百川,多学点东西,总归没有错。
  但是何人能教导太子,这就要动心思了。
  恰巧召见文彦博和御史中丞赵卞,谈完了公事,赵祯提到了给太子增加师父。赵卞立刻就来了精神。
  这位老夫子方正清廉,古板而不近人情。
  他早就听说,王宁安带着太子斗蛐蛐,抓蝈蝈,还跑到大街上当小贩!
  殊无人臣之礼!
  简直要把好孩子给教坏了。
  赵卞都要气炸了。
  赵祯提出来,他当然不会放过。
  “启奏陛下,近日西京,四方士子云集,其中颇有几个非比寻常的,例如张载,程颐和程颢,他们登坛讲学,应者如云,臣亲自听过,的确黄钟大吕,堪称纯儒之学,二程年纪不大,正好能教导太子,拾遗补缺。”
  赵祯听到了二程,顿时心中有些不快,当年大氏的事情,二程的提议就非常不妥,赵祯对他们印象很差。
  但后来他们不辞辛苦,辅佐大熊,后来又在幽州广建学校,倒是有些本事……只是能不能教太子,赵祯犹豫了。
  这时候文彦博说话了,“启奏陛下,臣早年受教武陵先生,老人家年愈八旬,著作等身,堪称当世鸿儒泰斗,臣斗胆推荐,请武陵先生教导太子,必定能增广学识,开张圣听。”
  武陵先生,名叫龙昌期,是蜀中大儒,著书百余卷,弟子门人无数,很有声望……如今远没有发展到理学一统江山,因此各派学说,百家争鸣,文彦博推荐龙昌期,也是想给自己的师父一展拳脚的舞台,顺便给王宁安上点眼药。
  赵祯听完了,沉吟半晌,“老百姓常说,是骡子是马,牵出来溜溜,文相公,立刻去请武陵先生,另外让二程也给皇儿讲课,朕亲自去听,看看他们到底能不能胜任!”
第492章
大逆不道的小太子
  王宁安回到西京,首先就有几件事要处理。
  他不是让那个包子眼装成商人,去青唐吗!
  可是包子眼说了,让他去行,也愿意给大宋卖命,可崔西枫不管怎么说,也是他的主人,当年没有冻死饿死,是崔西枫救了他,崔西枫犯了十恶不赦的罪,没法救他,但是作为他的家丁,希望能给崔西枫收尸,不见尸体,就不出发!
  狄咏和王韶胖揍了包子眼好几顿,可这家伙都是这话,还越打越顽固。
  无可奈何,只能报告王宁安。
  崔西枫在不久之前,已经因为十恶不赦的谋逆大罪,判了凌迟处死。
  而且特意把他拖到了潼关等地,在无数父老乡亲的面前行刑。
  崔西枫扒开了河堤,造成了十万生灵涂炭,罪孽之深,罄竹难书,百姓们切齿痛恨,每割下一片肉,就有百姓抢走,就着烈酒,给生吞了。
  还有人拿去祭奠家中的死者,割了三天,老百姓骂了三天,崔西枫终于领教了什么叫做千夫所指,什么叫万人唾骂!
  平时看起来,温吞如水的草民百姓,真正怒起来那是何等可怕!
  什么世家大族,什么朝廷社稷……在他们的面前,都不值一提!
  崔西枫很后悔,他领悟得太晚了,什么都没法挽回了,他想割地为王的美梦彻底醒了,他真想告诉青唐的崔家人,不要再做梦了,你们一样成不了大事。
  ……
  三天光景,崔西枫最后只剩下一具白骨,结果又被愤怒的人群抢走,喂了猪狗,能找到的只有一个头颅。
  这还是朝廷特别交代,因为要送到西北各地,去示众,告慰死去的百姓,安抚人心。
  王宁安想了许久,他让人去知会一声,等到示众完毕,就找个坑,把头颅埋了。
  包子眼得到了王宁安的承诺,终于放心出发。
  距离年关越来越近,西北也开始寒冷了,由于明年就是科举之年,六艺的学子来的非常多。
  有些人家境富裕,但也有些人家十分贫寒,赶考负担极大。
  王宁安身为朝廷重臣,不好随便出面,而且只管六艺的学生,也不像话。
  他又找到了佛印,这个胖和尚是哪有热闹往哪凑活儿,愣是放弃了大相国寺,跑到洛阳,说是要重修白马寺。
  王宁安知道他的口袋深,腰包丰厚。
  就让佛印给所有学子安排住处,提供笔墨,棉衣,佛印当然不情愿,可奈何不敢拒绝,只能老实答应。
  就这样,处理了一大堆的杂事,王宁安才有空去光自己的学生。
  家中只有狗牙儿和小彘在,老爹回来,狗牙儿也没有扑上来,反而拄着腮帮,做沉思状。
  王宁安忍不住过来,摸了摸他的头。
  狗牙儿满肚子委屈,“不要摸了,会长不高的!”
  “你已经长得够着急了,都快比太子殿下高一个头了。”王宁安拍了拍屁股,把狗牙儿挤到了一边,坐在门槛的最舒服位置。
  狗牙儿给了他爹一个白眼,王宁安依旧我行我素。
  “对了,殿下呢?不会是你打他了吧?”
  王宁安觉得很有必要提醒儿子几句,“你个臭小子,那是太子殿下,金枝玉叶,你可别犯浑儿,不然咱们家上上下下,都会被你害死的!”
  狗牙儿似懂非懂,半天才说道:“他是害人精儿,又,挺可怜的,我不知道打不打。”
  说完,这小子又成了思想者。
  王宁安有点凌乱,连忙询问,狗牙儿总算把事情说了。
  原来王宁安不在,先是让大苏和二苏来教他们,狗牙儿和小太子都听乐呵的,苏轼天生是个乐天派,又喜欢孩子,带着他们吃,带着他们玩,简直比王宁安还得人心。
  可是后来皇后娘娘出现了,她说要增加经学课程,要学正经学问。
  小太子每天要抽出一个时辰,去听先生讲课。
  狗牙儿和小彘作为伴读,按理也是要跟着的,可小彘太小了,就没有去。
  狗牙儿只去了一天,然后就病了,天天说肚子疼,死活不去,无奈何,只有太子一个人去。
  “你怎么不去?装病逃课不是好孩子!”
  狗牙儿撇撇嘴,“先生不是好先生,他胡说八道,我才不去呢!”
  王宁安沉着脸,怒道:“你小子可别胡说啊,能给太子当师父,必定是饱学之士,怎么会胡说?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442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