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49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494/1119

  贾昌朝又道:“那个老不要脸的,从你这赚了多少钱?”
  “人家也付出了,最多是我给他们指路——以我的估计,水泥一项,每年至少要有50万贯,或许更多,毕竟我也不清楚暗中文宽夫兼并了多少,至于西京银行吗,分红只有十几万贯,但是却能操控上千万贯的资产,相比水泥,还要赚得更多!”
  贾昌朝的脸色越发难看,以他对文彦博的了解,那个老货绝对不会甘心老老实实挣辛苦钱,他一定会把手上的权力发挥到极致。
  保守估计,一年文彦博至少赚100万贯不止!
  娘的,当初铜价危机,文及甫穷尽一切力量,也不过弄了一千多万贯,如今文家十年就能赚回来。
  真是不可同日而语!
  难怪老东西舍得放弃土地的利益呢!
  “二郎,说起来咱们的交情,远比文宽夫来得深。”贾昌朝干笑了两声,“你还有什么来钱的路子,也给老哥介绍一下?”
  王宁安都要吐了,贾昌朝比他爹还大一倍呢!
  老哥,可真够老的!
  “贾相公,我又不是善财童子,点哪块就能变成黄金,不过要说赚钱,还真有一个路子。”
  “你说!”
  “就是青唐!”王宁安认真道:“只要解决了青唐,丝绸之路就通了,我算过了,大宋的丝绸瓷器销到西域,西域的羊毛、马匹、香料、珠宝,全都是暴利。只要掌握了这条商路,一年下来,千万贯利润,不成问题!”
  “当真有这么多?”贾昌朝惊叹道。
  “要不贾相公以为我一心对青唐下手,仅仅想着开边之功吗?没有利益的事谁干?如果贾相公愿意,我能保你一年分到100万贯的纯利!”
  一百万贯啊!
  贾昌朝的眼睛都变成了铜子……
  其实这么多年下来,人们的眼界也发生了变化,至少平县的成功,人所共知。虽然大部分士人,还是埋头土地,不愿意改变,但向贾昌朝和文彦博这样心思活络的,早就打别的主意了。
  “唉!只怕是老夫无福享受了。”
  贾昌朝痛苦挣扎了一下,立刻探身体,低声道:“二郎,我实话告诉你,有人对俞龙珂部动手脚了。”
  “哦?”王宁安惊得皱起了眉头,“怎么回事?”
  “朝廷不是优抚俞龙珂部吗!答应了三十万贯赏金……只是这些赏金,都用交子付的!”
  “交子?”王宁安站了起来,脸都白了!
  “交子的市价不足票面价值的三分之一,三十万贯,连十万贯都没有啊!”
  贾昌朝低垂着脑袋,又说了句更喷血的话。
  “给的是巴蜀专用的交子,在西北无法使用,若是要用,还要折价兑换。”
第542章
不要命的王韶
  八月中秋,吃月饼,看月亮的好日子,自从研究出千里眼之后,很多骚包的纨绔子弟便趁着月圆之夜,偷窥广寒宫,梦想着一睹嫦娥仙子,芙蓉出水的娇媚之态。
  苏轼有最好的望远镜,比任何人看得都清楚,只是可惜,今年的中秋,他什么也看不到了,头上一片乌云罩顶,在自己的前面,正是骑马飞驰的王宁安,一刻也不停歇,大苏觉得两条腿都不是自己的,但是他却不敢抱怨。
  这一次的情况真的很不妙……文彦博和贾昌朝两个老不要脸,深夜造访王宁安,他们的举动让王宁安很欣慰。
  因为他一直等待的时机终于到来了。
  最近的王宁安显得很废。
  除了教孩子之外,就是当寓公,就拿欧阳修的案子来说,放在以往,他都能掀翻几个相公,这次不弄死几个简直对不起老天爷!
  奈何王宁安还是选择了隐忍,青苗法也是和政事堂打太极,完全依靠赵祯和王安石在推,他只是当参谋,甘心退居幕后。
  和他之前处处锋芒,头角峥嵘的作法大相径庭。
  难道说坐上了高位,王宁安反而缩手缩脚,变了一个人?
  没有,一点都没有!
  因为他在等!
  等待文官集团的分化!
  没错,就是这个!
  从平县的成功,到皇家银行建立,再到推行青苗法,考成法,可以看到一条明显的趋势,那就是扶持工商金融势力,打击传统的地主士绅。
  青苗法就是砍向这些人的一把大刀!
  没有人会甘心束手就擒,尤其是掌控天下上千年的士绅集团,在强烈的压迫之下,一定会奋起反击,斗一个你死我活。
  问题是眼下的情况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激烈。
  很大程度就是王宁安的隐忍。
  只是让王安石在前面冲,他没有赤膊上阵。
  王宁安不动,就是一个值得玩味的信号。
  终于,有人读懂了,文彦博和贾昌朝主动靠过来,他们答应转变生存的模式,放弃土地的利益,转攻油水更多的金融和工商。
  别以为只是两位相公而已,他们背后代表着庞大的一群人。
  原本食古不化的文官集团开始瓦解了,一少部分头脑灵活,想法先进的人开始转向,温水煮青蛙有了效果!
  王宁安当然乐见变化。
  谁不希望自己的敌人少一点,朋友多一点。两个老不要脸的转向,就代表策略成功了!
  ……
  当然大局是可喜的,只是有些事情,还是出乎王宁安的预料。
  保守力量的疯狂,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!
  王韶不计生死,劝降了俞龙珂部,为进军青唐打下了基础,野利遇乞等部人马已经进驻狄道,准备作战,万事俱备。
  30万贯,是敲开青唐门户的买路钱!
  居然有人敢动手脚,简直拿国家大事当玩笑。
  如果俞龙珂认为大宋骗了他,发疯反扑,很有可能整个青唐开边的战略就毁于一旦。孰轻孰重,一眼就能看得出来。
  王宁安已经恨透了下黑手的人。
  他等到天亮,直接冲到了皇宫,把事情禀报赵祯。
  皇帝当然震怒,立刻下旨彻查。
  王宁安恨不得亲自出手,把人揪出来,拧下他的脑袋出气。不过他清楚,当务之急还是青唐,还是俞龙珂!
  能挽回,务必要挽回,绝对不能耽误大局。
  有账不怕算!
  他请旨,带着苏轼,离开了西京,一路飞驰,走的是秦凤路,从天水赶到陇西,一千五百多里,只跑了不到6天,哪怕铁打的身体都受不了,到陇西休息的时候,王宁安两腿已经迈不开了,至于苏轼更惨,直接摊到了。
  “先生亲自来了!”
  陇西知县正是曾布,他立刻把王宁安和苏轼请进了衙门后堂。
  让人准备了热水,干净的衣服,服侍他们洗刷。
  王宁安摆摆手,“别忙了,你先告诉我,狄道那边怎么样了?王韶有消息吗?”
  提到狄道,曾布的脸色变了。
  “先生,您火急火燎过来,多半已经知道了,这一次朝廷干的真是太不地道了。”
  曾布一脸的为难,把他知道的事情告诉了王宁安……原来俞龙珂部投降之后,并不安稳,手下的人马还不时劫掠,王韶尽力安抚,就指着这笔钱下去,能让俞龙珂老实听话。
  谁知道朝廷送来了30万贯交子,王韶气得直骂娘,可是也没有办法,只能硬着头皮发下去。
  俞龙珂也不是傻瓜,虽然都是30万贯,可花起来却不一样。
  果然,一贯交子,在狄道只能换300枚铜钱。
  王韶拼命安抚,告诉他,朝廷后续还会有赏赐,这只是第一笔。
  俞龙珂勉强接受,可是当他手下人拿着交子去花的时候,商家却告诉他们,这是巴蜀的交子,在西北没法流通,要想换成西北的交子,要折价七成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494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