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51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515/1119

  陶三禄回忆起最初发明交子的时候……蜀地物产丰饶,偏偏四外道路难行,又缺少铜料,逼不得已之下,聪明的商人联手,16家商行,共同提供担保,推出了交子。
  最初的交子并不是货币,而是一种票据,为了方便商人长途贩运而产生的。
  毕竟一贯铜钱就有4斤重,各种规制又不尽相同,最重的一贯铁钱有25斤,要买一匹纱罗需要5贯钱!
  也就是背着125斤钱,换回来四五斤的商品,钱和商品之间的价值严重不对等,长途贩运不论买卖,都很麻烦。
  带着十车铜钱买回来两车货,那是什么心情,觉得是堵满了胸部。还有更悲催的,带着十车货去卖,结果要再雇几十驾马车,把钱拉回来……
  稍微想想,就让人头皮发麻。
  交子横空出世,既是无可奈何,也是福至心灵。绝对是一大创举,很快就繁荣了商业。可是渐渐的有些商人发现了,原则上他们的交子要对应相应的货币,一比一,丁是丁卯是卯,有了差错,就没法如数付给人家,是会吃官司的。
  可是呢,实际上买卖是同时进行的,铜钱有进有出,只要在账面上划一下就够了,并不需要真正往出搬钱。
  也就是说,16家商行只要维持一定数量的铜钱储蓄,应付眼前的兑换就足够了。他们渐渐摸索出三比一的比例。
  也就是说,有一个铜子,就能发行3个铜子的交子,凭空身价就能提高三倍!
  接着他们还发现,仓库里存了那么多交子,留着只会长毛,如果拿出去,借贷给别人,还能赚取丰厚的利息……
  陶三禄把这些年交子的发展历程都说了一遍!
  王宁安听完,叹为观止!
  根本就是货币发展史啊!
  交子从最初的票据,变成了代替金属货币的纸币,川人的才智,不可小觑。
  凡事盛极而衰,就在16家商行为了他们的发明而欢呼得意的时候,出现了一群人,他们故意搜罗市面上的交子,集中在某个时段,去某个商行挤兑。
  当商行无力承担的时候,他们就顺势提出入股的要求。
  “王相公,我们都清楚,是趁火打劫,可是没有办法,这帮人都是巴蜀的江卿世家,财力雄厚,实力非比寻常。不跟他们合作,我们连家产都保不住……这些年,看起来我们赚了不少,实则丫鬟抱孩子,都是别人的。”
  “尤其是最近几年,我们超发了太多的交子,手上的存钱已经不够支应兑换,故此每年不得不从这些大家族手里借贷,应付挤兑风潮。和他们借钱可不便宜,要拿田地、房产抵押,渐渐的,我们手上的那点财富,全都被他们洗劫一空。而且我们还欠了他们一笔巨款,如今,商行只剩下一个空壳子,就跟我这个糟老头子一样……咳咳,已经活不久了!”
  陶三禄的脸上涌起一层不正常的红润,低着头不停咳嗽,仿佛要把肺子都咳出来。
  王宁安沉吟一会儿,才幽幽道:“这么说,你们是被世家给坑了?”
  “没错,王相公明鉴。”
  “那你们为什么不停下来,干脆不印交子算了!”
  “不成啊!”陶三禄咧着嘴,哭道:“王相公,我们发了太多的交子,如果不收回,早晚会崩解的,可是我们手上又没有足够的钱……”
  “所以你们就发行新的交子,代替旧的?”
  陶三禄半晌无语,只是匍匐在地,哭道:“请大人降罪!”
  王宁安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,这16家商号,贪得无厌,自作自受,落什么下场,都是咎由自取。
  只是他们又不是最可恶的,那些江卿世家,豪门大族,看到交子赚钱,便一再使用卑鄙手段,把16家商行弄到自己的手里。
  如果说这16家商行,是吃人的狼,那么躲在他们背后的江卿世家,就是吃狼的虎,更加可恶一万倍!
  要打就打大老虎!
  王宁安的心里已经有了定见。
  “陶三禄,本官给你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,你觉得目前的局面,该怎么收拾?”
  陶三禄擦了擦眼泪,可怜兮兮道:“市面上有多少交子,只怕已经查不清楚了,就算搬空了皇宫和国库,都未必能兑换所有交子……所有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像我们一样,发行新的交子,取代旧的交子……只是新交子必须有强大的支撑,能够应付挤兑,站稳脚跟。”
  不得不说,陶三禄和钱打了一辈子交道,说出来的话,还真是很有道理。
  几乎和王宁安想得一模一样,只是有一点,王宁安可不会上当。
  “陶三禄,假如皇家银行把交子接过来,继续发行,岂不是替你们还了欠的债,这个办法很不错啊?”王宁安语带嘲讽。
  陶三禄的脸瞬间就白了,他忘了,王宁安也是玩钱的,而且玩得比他还大!
  经过一夜的沉思,王宁安终于下手了。
  他宣布立刻发行全新交子,并且以一比十的比例进行交换,附带一条,只接受5百贯以下的兑换,而且兑换的人必须出示家户证明,确保是真正的小门小户。
  对于超过500贯的兑换,王宁安也不是不给方便,兑换没问题,但是比例却是一比一百。
  显然,他宁可委屈了大户,也不会害小户……只是这么一来,蜀中的江卿们全都暴怒,扬言要让王宁安好看!
第563章
神仙也要杀
  经济战一旦开打,远比想象中波涛汹涌,天崩地裂。
  陈慥记得,在几年前,父亲陈希亮回家祭祖的时候,和他们兄弟提起,当时京城的铜价大战,双方杀得天昏地暗,就在天子脚下,几千万贯的大搏杀,一个圈套接着一个,稍有不慎,就会粉身碎骨,万劫不复。
  结果新生的皇家银行愣是扛住了所有压力,废掉了汝南王府,打垮了大相国寺,就连文官们也被弄得狼狈不堪,丢盔弃甲。
  当年陈希亮就盛赞,说王宁安的才略手段,如果能一心辅佐大宋,不出二十年,必定中兴有望。
  陈慥头一次见父亲那么推崇一个人,而且还是个比他大不了太多的年轻人,心里头还有些不服气。可是这一次,他真正成了王宁安的部下,还亲自参与一场经济战。
  瞬间感觉到了其中的可怕,他觉得自己就像坐在一艘小船上面,飘飘忽忽,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。
  他负责的是一家绸缎行,作为益州最大的蜀锦铺子,这里只有15000贯铜子,还有500多匹绸缎,剩下的全都是不值钱的交子。
  老百姓举着大把的交子,嚷嚷着要来兑换。
  陈慥都疯了,如果不给老百姓兑换,民变在即,谁也阻挡不了。
  可是兑换了,库存的东西顷刻之间,就会消失,陈慥急得满头是汗,该如何是好……他突然想起了父亲提到的一个故事,据说是某地士兵哗变,跑去闹饷,他爹陈希亮就采取了一招缓兵之计,告诉大家粮饷有的是,但是必须核准身份,不能随便乱发,以免遗失粮食,其他弟兄就没有了。
  先将士兵安抚住,然后缓慢发粮,尽量拖延时间,到了当天晚上,终于有援兵赶来,解决了所有乱军。
  ……
  陈慥急中生智,他立刻让士兵告诉百姓,排成队伍,他安排了三道关卡。
  首先是核定百姓的身份,第二关是检查交子是否为真,第三关才是兑换,有两个选择,一个是直接兑换铜钱,一个是兑换蜀锦,如果兑换铜钱,还要打九折……好吧,这是吕陶出的主意。
  柳羽不得不承认,论起耍心眼,他们这些将门子弟永远鬼不过读书的。
  柳羽亲自指挥士兵,组织老百姓排队,谁敢不听话,立刻鞭子加身。看在能兑换交子的份上,老百姓们格外忍耐,顺从地等待着。
  吕陶负责兑换,才过了不到一个时辰,吕陶脑门的汗就下来了,铜子已经兑换出去8000贯,蜀锦也没了200贯,照这个势头下去,不用到晚上,他们就撑不住了。
  无可奈何,吕陶让手下人放慢速度,仔细检查身份,一张交子,翻过来,掉过去,能看好一会儿,稍微有点污损,立刻带到旁边的屋子,找了一大帮人,重新鉴定……发钱的时候,一个铜子,一个铜子数,生怕出一点差错……
  看着烦躁到了极点的人群,吕陶和陈慥咧着嘴苦笑,他们两个,一夜之间,就学会了官僚主义,推诿拖沓的那一套,不得不说,都是逼出来的!
  好容易,维持了第一天,到了黄昏时候,把大门关死,他们两个跟掏空了似的,一屁股坐在地上,连手指头也不想动。
  可是下一秒,两个人又跳了起来。
  明天从早兑换到晚,就算再想办法拖延,商行里的存货也不够了。
  他们只能打起精神,去抄家!
  16家商行,所有账面上的财产,还有各种货物,全都拿了出来,作为抵押,王宁安又下令,从常平仓,广惠仓,调集粮食,另外又让人清点益州的府库,把历年储存的东西,全都搬出来。
  货币不值钱,实打实的东西,就变成了宝贝。
  王宁安立刻下了一道兑换令。
  每贯交子,官方定价,可兑换铜子100文,粮食3斗,绸缎1尺……林林总总,一共十几样的商品,基本上兑换铜子最吃亏,其他别的可以多得一些。
  在实物之外,王宁安还定下了一条。
  旧交子可以安十比一兑换新交子,新交子由皇家银行发行,和铜钱等价,可以随时交换……而且,王宁安定了一个最要紧的,以新交子纳税,可以优惠两成!
  也就是说,原来需要交100贯税,用新交子结算,只要80贯。
  如今刚刚二月,距离夏粮纳税,还有4个月的光景,王宁安要做的很简单,就是喜欢老百姓能够多持有新交子,时间越长越好,皇家银行早就全力动员起来,调集物资财富,应付眼前的挤兑狂潮。
  这绝对是一场最顶级的斗勇斗狠,甚至要比收复幽州,来得还要残酷无数倍。
  陈慥和吕陶每天早起晚睡,大冷天,却每天忙得一身一身的汗,连换衣服的时候都没有,一点风吹草动,就让他们如临大敌。
  足足坚持了五天,他们终于发现了变化。
  到商行挤兑的百姓还是那么多,但是越来越多的百姓选择兑换新交子,之前王宁安就下令,指定用官方交子纳税,还定了固定的兑换比例,老百姓吃了定心丸,官方交子就稳定下来,如果不是民间交子动荡,官方交子也不会跟着崩解。
  如今推出了新交子,不但兑换比例固定,而且还能享受八折优惠,许多持有官方交子的百姓也来兑换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515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