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55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551/1119

  相反,青唐兵手里的武器,根本奈何不了王家军的板甲。
  过去在青唐兵的心里,最可怕的骑兵就是西夏的铁鹞子,可如今他们终于知道,王家军比铁鹞子更快,更猛,更难对付!
  战斗快速变成了一边倒的虐杀。
  王宁泽、王宁宏、王宁宣,他们分成三路出击,就好像三支利箭,快速穿透青唐兵的阻挡,直扑董毡的中军。
  此刻的董毡处境非常糟糕,他想退兵,可是还没来得及撤回人马,就面临着种家军和王家军的两面夹攻,尤其是王家军,更是冲破了重重阻拦,眼看着将他的人马切成两段,大约有不到两万人,还在继续攻击煕州,而董毡的身边,只剩下不到四万人,其中还有一半是后勤部队,更有几千名伤员。
  董毡的头皮都炸开了,最精锐的人马尚且阻止不了王家军,其他的人马就更不管用了。也不知道这一次大宋派了多少人马,真是要了命了!
  “撤,快撤!”
  青唐兵选择了后退,或许唃厮啰指挥,他就不会如此,毕竟双方僵持,谁先撤退,就等于承认了失败,局面虽然对青唐不利,但是只要撑住,扛过宋军的锐气,还有翻盘的机会,至不济也能安然脱身。
  可董毡毕竟只是仰仗着父亲的荫蔽,才继承了人马和地盘,这些东西原本并不属于他,也没有本事支配。
  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,传到了第二代的手里,往往会出问题,这个道理一样!
  总而言之,董毡选择了溃退,他抛弃了还在奋战的青唐兵。
  煕州城中,王韶和曹佾苦战十余日,他们只剩下最后一口气。
  或许青唐兵再坚持一下,再来一场攻击,就能夺下煕州。
  可是此刻已经不需要假设了,因为胜利属于煕州!属于大宋!
  “杀!!!”
  王韶用尽全身的力气,大声嘶吼。
  煕州城中,只剩下不足5000人,其中过半都是伤员,但是援兵到了,所有人都仿佛打了鸡血,斗志昂扬。
  他们疯狂冲出去,原本还凶神恶煞一般的青唐兵此刻全都蔫了,吓坏了,魂儿飞了。
  董毡已经跑了,四面八方,全都是大宋的人马,他们还有什么选择?
  “投降,放下兵器!”
  “投降不杀!”
  “大宋仁义之师,不杀俘虏。”
  ……
  砰,有第一个扔下兵器,就有第二个,第三个……
  原来投降也是会传染的,青唐兵成片成片投降,把兵器扔在一旁,跪在地上,甚至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。
  也不需要什么勇敢的战士,哪怕只是一个伙夫,提着一根擀面杖出来,吆喝两嗓子,都能吓倒一片人!
  王韶带着人马追了出来,一直追出了二十里,他的眼前再也没有一个青唐兵,身躯一晃,扑通摔在地上。
  曹佾吓得连滚带爬,结果离着好远,就听到了王韶的鼾声,曹大国舅气得鼻子够歪了,只是他的脑袋也一阵阵发晕,恨不得立刻睡一觉。
  不过曹佾还算明智,他叫来了一个士兵。
  “快去陇西,向,向王相公,报捷……”
  交代完毕,曹佾的眼皮再也睁不开了,也睡了过来。
  士兵只好拖着这俩位回城休息,然后派遣士兵,急速前往陇西……雪后的西北,银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江山多娇,英雄折腰。
  登高远眺,在茫茫的官道上面,突然出现了一面醒目的红旗。
  “是捷报!”
  “捷报啊!”
  看到红旗的一刹那,眼圈是红润的。
  苏桂不管不顾,冲进了赵祯的行宫,扑在地上,大声道:“官家大喜,圣人大喜!熙河一战,打赢了!!!”
  最后三个字,苏桂用尽平生力气,大声吼出来。
  赵祯正在伏案疾书,漂亮的飞白体不断流淌,听到苏桂的捷报,他的手一顿,一大滴墨水,落在了纸上……赵祯恍若不觉,突然将笔一扔,放声大笑。
  “果然将士不曾负朕,将士有功啊!”
  赵祯欣喜之下,立刻急吼吼道:“快,准备战马,朕要去熙河探望浴血奋战的将士!”
第600章
与万民共天下
  幽州一战,不但壮大了武将势力,也给赵祯带来巨大的威望,三年之后,王宁安借着交子案,掀翻了两位相公,将旧党几乎全数赶出两府。
  这一切都源于幽州的胜利。
  试想,如果没有拿回幽州,没有光复故土的功劳,你王宁安凭什么和政事堂的诸位相公平起平坐掰手腕。
  凭什么赵祯想杀人就能杀人,凭什么罢黜数位重臣,凭什么设立审计司,整顿吏治……同样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,赵匡胤和赵二能一样吗?同样是参知政事,王安石和王珪能平起平坐吗?
  没有做事,没有威望,谁会服气你!
  赵祯清楚,王宁安也清楚,只有对外不断胜利,威望提升,才能顺利推动变法。
  开疆拓土和变法革新,这是一而二,二而一,根本分不开的东西。
  骑在战马上,望着莽苍苍的原野,赵祯就忍不住叹道:“江山辽阔,山河壮丽。真是一块宝地啊!”
  王宁安笑道:“的确如此,臣以为要推方田均税法,不妨从煕州做起?”
  “哦?景平,眼下董毡势力犹在,蕃汉混杂之地,推动方田均税,只怕不妥当吧?”
  “陛下,正因为这是蕃汉混杂,朝中才不会有反对……洮水以西,多牧场,少农田,以臣在幽州的经验,只要把牧场分给所有的百姓,陛下就能得到十万雄兵,几十万战马!而且在西北发展毛纺,直接从河湟之地收购羊毛,最是方便……而且,假以时日,打通丝绸之路,我们就能贩卖丝绸和毛纺去西域,收益倍增!”
  王宁安又给赵祯算起了生意经,不怪他掉到钱眼里,打下一块土地,如果没有经济价值,或者说,收入远远小于支出,变成亏本的生意,很有可能就被抛弃了。
  哪怕也汉唐之强,在国力衰微的时候,也放弃过许多的地盘,不是不想要,而是维持不下去。
  相比如何开疆拓土,王宁安更关心如何经营一块全新的土地,让产出足够维持驻军,只有如此,才能长久掌控。
  河湟之地,地势太高,降水稀少,耕种困难,农民无法立足,因此才会出现蕃汉反复拉锯的情况。
  王宁安开出的药方是发展养殖业和毛纺业。
  他在幽州已经试验过了。
  以河湟之地估算,30万顶帐篷,也就是30万个家庭,每家平均100只羊,就是3000万只,哪怕按照总数1000万只计算,每年也能产出200万匹呢绒。
  按照当下的市价,至少值1000万贯,再按照十分之一收税,就是100万贯,全部用来养兵,足够养一万名职业军人,如果配合民兵,朝廷再调拨一些人马,足够维持整个青唐地区的安全。毕竟青唐掌控在手,西北的安全就有了保证,多花一点钱,朝廷还是愿意的。
  而且还没有计算丝绸之路的收益,如果打通之后,光是过路费,就能拿到好大一笔钱,足够养兵了。
  “景平,你就是我大宋的金算盘!”
  赵祯大笑着赞道,确实,开疆拓土,劳民伤财,这是文官反对开疆的最大理由,倘若开疆不但不会赔钱,还有赚头儿,谁又敢反对呢?
  赵祯满怀着喜悦,踏着冰面,渡过洮水,面前就是煕州。
  站在高处,远眺过去,赵祯突然觉得眼睛被刺痛了。
  原本四四方方,规规矩矩的城池,西北两面,仿佛被人用暴力抹除,如果说整个城池,就像是一张大脸,而此时,有一半硬生生被砍下去,残酷无情,狰狞可怖!
  这就是战争的可怕!
  亲眼目睹之后,一路上美好的想法全都抛到了一边。
  想那些东西实在是太远了,真正值得关心的是为了胜利,付出代价的每一个人……国舅曹佾,身上有七处刀伤,幸运的是都不严重,可即便如此,他也需要拄着拐杖,来见自己的姐夫。
  “景休,你没事吧?”赵祯惊问道。
  “没事!”曹佾还是很乐天,他抬起胳膊,想要给赵祯看看,哪知道抬到了一半,就僵住了,鼻头冒出了汗水,油光发亮。
  “陛下,这也怪事了,打仗的时候,都感觉不到疼痛,我提着宝剑,追出来好几十里,马都跑不过我……这歇下来,反而哪都疼,连走都走不动,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撑下来的!”曹佾挠了挠头。
  王宁安十分理解曹佾,他记得忠爷爷说过,年轻的时候,在疆场征战,出生入死,杀人就跟喝凉水一样。
  年纪大了,离开疆场久了,他连杀鸡的时候,都会犹豫一阵子……战场,的确是一个让人血脉喷张,超越极限的试炼场!
  恭喜你曹国舅,你成功了,获得“真正男子汉”勋章一枚!
  赵祯看着他,不足摇头,“真是想不到,景休居然敢提剑杀人,太阳都从西边出来了。”
  曹佾很无奈,这么多年,他的纨绔之名,是天下皆知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551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