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55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557/1119

  文彦博说完之后,整个人就像是等待宣判的罪犯一般,浑身都绷紧了,大气不敢出。
  赵大叔倒是凝重了起来。
  他想该科举,无非是要解决缺少人才的问题,却没有想到,要牵动整个铨选,甚至改革官职……此时的赵大叔没有完全想好。
  “科举的事情暂时先放一放,不过明年的恩科一定要开,你立刻拟旨。再有,你要尽快拿出办法,六州,两千里的土地,要如何管理,朕等着你的意见。”
  从行在出来,文彦博擦了擦脑门的汗。
  这才几年的功夫,赵祯的威势越来越强,相应的,宰执便越来越弱,想到这里,文彦博都有点怀念被他赶走的贾昌朝了,要是这个老家伙也在朝中,还能有人商量帮衬,现在就剩他一个,孤掌难鸣!
  “去王相公的住处,老夫要见他。”
  文彦博想探一探王宁安的口风,听听他的意见。
  只是马车到了,让人一打听,说是王相公被人请走了,不在!
  “谁这么大的面子,能把王宁安给叫去了?”
  家人回答:“是国舅曹佾,不过听说真正要请王宁安的是贾章!”
  “贾章?就是贾相公的长子?”
  “没错,就是他!”
  文彦博淡淡道:“既然来晚了,我们就回去吧。”
  马车转头,车帘放下,一瞬间,文彦博的脸都黑了。
  姓贾的,果然厉害,还是不甘心蛰伏,又派儿子过来,想要和王宁安勾结是不是?你们还准备把老夫扳倒是不是?
  文彦博越想纠结,拼命思考应付的办法。
  ……
  要说起来,有时候聪明人也容易犯错误,比如文相公,他就想多了。
  至少这次贾章过来,可不是要找他的麻烦。
  “王相公,下官久闻大名,家父非常推崇,说你们是忘年交,最好的朋友,王大人更是多次协助家父,情深义重,是顶好的朋友,下官代表家父,敬王大人一杯!”
  喝酒之间,贾章的好话就像是不要钱似的,顺嘴就往外面冒。
  王宁安听得血糖都高了,他实在是不知道贾章有什么打算。
  “贾大人开门见山吧,要不我可要回去处理政务了。”
  贾章连忙赔笑,“王相公,既然如此,下官就直说了,只是你不要怪罪。”
  王宁安心里咯噔一声,准不是好事!
  “请讲。”
  “是这样的,下官有一个女儿,年方二八,模样和才学都算过得去,除了性子骄纵了一些,其他都是顶好的。这不,我爹想着天下英才虽多,能看得上眼的却是不多,他老人家有意和王家结亲,成就一段姻缘,还望王相公能答应!”
  “答应什么!”
  王宁安顿时就瞪圆了眼睛,豁然站起,他狠狠瞪了曹佾一眼。
  “国舅爷,你想必早就知道了吧?为什么还找我过来?你是巴不得我家里乱了,对吧?你简直居心不良!”
  王宁安突然爆发,弄得贾章瞠目结舌,老脸通红。
  曹佾咳嗽了两声,埋怨道:“景平,你听完成不!”
  “不成!那俩母……算了,我不说你也知道,少给我添麻烦!”王宁安转身要走,曹佾用力一拍桌子。
  “你走了,小心四郎埋怨你啊!”
  咯噔,王宁安停住了,“四郎?有什么关系?”
  曹佾凑到近前,咬着牙道:“人家贾大人是要和你家老四结亲!”
  “啊!”
  王宁安瞬间老脸就红了,听到了亲事,本能以为是落到自己的头上。
  以贾昌朝的无耻,为了结好自己,把孙女推到火坑,当个小妾,也不是不可能的……两个老婆,三个孩子,就够他操心的,要是再加一个进来,还有一个老不要脸,王宁安都不敢想他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。
  所以王宁安才会瞬间爆发。
  可是当听说是看上了兄弟,王宁安笑得很尴尬。
  “四郎……居然是四郎,要是不说,我都忘了,那小子也该成亲了。”
  提到了兄弟,王宁安难得温和了许多,他还记得当初四郎胖乎乎的,只有那么高……转眼就成了大小伙子,该谈婚论嫁了。
  贾昌朝的孙女,也算是名门之女,配得上他了,就是不知道四郎愿不愿意……
  贾章一直盯着王宁安,见他听到是兄弟时候,脸上的线条柔和了许多,老爹所言的确不错,王宁安这小子对自己人是够意思的。能和王四郎结亲,双方日后没准真能走到一起,那样一来,老爹就有了一个强援,贾家也多了一条路啊!
  “贾大人,婚姻大事,父母之命,还要看当事人的心思……眼下四郎也在延安府,如果令爱能看得上他,我自然愿意成全。”
  “那就多谢王相公了。”贾章也没指望王宁安一口答应,双方多了一层关系,谈起来越发亲切。
  王宁安多喝了几杯,随口道:“贾大人可是恩荫入仕?”
  贾章道:“嗯,早些年不肯用功读书,这些年科甲正途越发显贵,恩荫入仕,低人一等啊!”
  “哈哈哈,贾大人也不要这么说。入仕只是开头,能做到什么位置,却要看自己的本事!就说那些科甲正途的官吏,明明青唐有六个知府等着他们,结果一个个装病推脱,把陛下都给气到了,着实可恶!”
  身为贾昌朝的公子,贾章也得到了几分老爹的真传。
  他稍微迟疑一下,立刻站起来。
  “王相公,下官不才,愿意为君分忧,青唐拓土开边,乃是一大壮举,不才愿意去青唐,不需要知府,知州,能给我个县令就行,下官愿意为朝廷披肝沥胆,还请王相公成全!”
第606章
请斩文彦博
  人人都把去青唐为官当成了洪水猛兽,恨不得避得远远的,为什么贾章愿意不辞辛苦,不避刀枪风霜,非要去呢?
  这位贾大公子当然不是一时兴起,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。
  贾昌朝一直和言官不和,总是被攻击,贾章如果去参加科举,很有可能就被这些人给黑了,即便不被黑,也会有人攻击贾昌朝,说他袒护自己儿子,私相授受。
  考不中丢人,考中了挨骂。
  再加上贾章的学问的确差得很多,没办法,走不了科举之路,只能通过恩荫入仕……虽然大宋不像明朝,一定要非科甲正途不可,不是科甲出身,天生就矮人一头,但是靠着老爹出仕,毕竟不够理直气壮,贾章这几年一直挂着官衔,却没有差事,说穿了就是光领工资不干活。
  换成别人,或许都高兴死了。
  可贾家这么大的一摊子,贾昌朝又老了,第二代扛不起担子,迟早要衰败的。
  贾章也很着急。
  他一直希望能有个机会。
  当年他爹贾昌朝,就是个善于下注的人。
  贾昌朝是在真宗的时候入仕,十足的老资格。
  真宗皇帝游南郊,贾昌朝还是个白丁,就跪在路边,献上了一篇马匹文章……他的文采太好了,写得飞扬恣肆,把真宗皇帝拍高兴了。立刻召贾昌朝参加考试,赐予同进士出身。
  贾昌朝从此一飞冲天,在庆历年间,和范仲淹同时拜相,成为名重一时的人物。
  当年贾相公的一搏,更是被他津津乐道,总是在子孙面前炫耀。
  老贾能成功,运气当然很重要,可是也摸准了脉!
  首先,贾昌朝文采好,论起诗词,他或许比不上欧阳修,更比不上苏轼,但是马匹文章,绝对是天下第一!
  其次,因为澶渊之盟,真宗很尴尬,到了晚年的时候,真宗皇帝大搞封建迷信,跑去泰山封禅,鼓吹太平盛世,给自己擦胭脂抹粉……当然,后世看起来,真宗的举动是很弱智的,根本是自欺欺人,贻笑大方。
  可当时情况不是这样,谁能迎合真宗,配合皇帝演出,就能博得欢心,所以年纪轻轻的贾昌朝,毅然下了重注,结果赢了钵满盆满,受用一辈子!
  由于年头太多,王宁安并不知道,如果让他知道,肯定要恍然大悟,原来这位贾相公从几十年前就不要脸了……别管外人怎么看,贾章都觉得老爹是自己最好的导师,他也要抓住机会,平步青云。
  击败董毡,开疆拓土,皇帝最高兴不过。
  偏偏那些文官脑筋不清楚,居然不愿意去青唐为官。
  别以为贾大公子不清楚,你们不就是闹情绪吗,不就是不喜欢陛下重边功,不喜欢开疆拓土吗?
  然后你们就不过来当官,给皇帝吃瘪,觉得你们多了不起?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557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