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56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561/1119

  文彦博忙笑道:“陛下,皇子赵宗垕,聪明睿智,马上九岁了,已经不是小孩子。老臣以为应当尽快立储,等再过几年,从皇家小学毕业,就跟随陛下,学习治国之道,以殿下的睿智,稍加历练,便可以继承大统,成为一代明君!”
  赵祯吸口气,他当然有心立太子,之前文彦博也提起过,只是那一次立太子,不过是想借着庆典,赦免天下罪臣,给韩琦和王拱辰找一条活路,赵祯当然拒绝。
  这一次文彦博又提起了立储,他究竟打什么算盘?
  老家伙当然不是白痴,更不想同样的地方,摔倒两次。
  首先,文彦博看得明白,赵祯疼爱赵宗垕,超乎寻常,立储之心早就有了。
  其次,他再度提出,正好向皇帝表明,他一直支持立储,这样也就间接给上一次的错误洗白,至少证明他不是完全为了救韩琦和王拱辰。
  再次,文彦博觉得当下没什么大事,恰逢平定青唐,拓土两千里,举国大庆,如果再加上立储,就是双喜临门,赵祯绝对会同意的。
  “陛下近些年来,励精图治,我大宋国势强盛,军威赫赫,当次蒸蒸日上之时,早定储位,安抚人心。让臣工百姓,能够尽心做事,实在是再好不过了。老臣斗胆提议,立储大典,绝对不能含糊,要邀请所有国家前来观礼,老臣准备拨出300万贯,专门用于立储开销,务必办得隆重大气,令四夷慑服。”
  赵祯怦然心动。
  没错,他早就想立太子了。
  而且也想大肆操办。
  可一旦花费太多,难免落人口实,偏偏文彦博跳出来,主动承担骂名,赵祯实在是找不出反驳的理由。
  “文相公,既然要举行大典,朕就不能在煕州久留,你也要立刻回京筹备才是。”
  “请陛下放心,老臣一定竭尽全力,让陛下满意,让殿下满意!”
  “嗯,煕州的事情,就让王卿处置吧,等处置完了,也要尽快回京,他可是皇儿的师父,如果大典没有他在,皇儿会不高兴的。”
  ……
  “这个文彦博,真是无耻透顶!”
  陈顺之不忿道:“大人才是太子师父,定策之功,那是大人的,他文彦博算什么东西,也敢抢?”
  王宁安摆摆手,笑道;“正因为殿下是我的学生,所以我才不能乱说,恩自上出,皇帝可以给,我们却不能抢!”
  陈顺之跟着王宁安许久了,也明白其中诀窍。
  谁都知道王宁安是太子最依赖的师父,他要是催着赵祯立刻立储,你是什么心思?莫非是觉得皇帝对你不好,想要急着让自己学生继位,好当威风八面的天子师?
  为了不落人口实,谁都可以鼓动立储,唯有王宁安不行。
 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,文彦博提出立储建议,其实是正正好!
  只是让这个老货抢了先机,实在是让人郁闷吐血,有种辛辛苦苦炖了一锅肉,结果让人家给端走的赶脚……
  “大人,是可忍孰不可忍。您应该立刻策动所有官员,一起上书,支持立储,顺理成章,绝对不能让文彦博专美,不然老东西凭着定策之功,可就无人能及了……”陈顺之是拼命鼓动。
  王宁安听得眉头紧皱,“等会儿,我先问你几件事。”
  “大人请讲。”
  “文彦博和殿下之前有什么关系?”
  “没有!”
  “老文以往帮过殿下吗?”
  “没有……事实上,在若干年前,文彦博是支持赵宗实的,而汝南王府,是想杀殿下的。”
  “如果文彦博不上书,殿下的太子之位就会被抢走?”
  “不会……陛下很疼爱殿下,殿下又是嫡长子,名正言顺。”
  王宁安哼了一声,啪啪屁股站起来,往外面扬长就走。
  “既然都没有,还用得着着急吗?”
  陈顺之呆如木鸡,想了许久,才明白过来,还真是关心则乱,其实根本没有那么糟!
  殿下对王宁安的感情是不用说的,和父子几乎差不多。
  殿下的位置也稳如泰山,多一个文彦博不多,少一个文彦博不少!
  说穿了,文彦博的举动对赵宗垕来说,就是个鸡肋!
  老家伙要是真当他是定策重臣,可以呼风唤雨,为所欲为,那才是找死呢!
  想通了之后,王宁安的这边,除了有点小郁闷之外,别的倒没有什么,甚至乐观其成。
  当然,身为太子师,王宁安还是举足轻重的,至少他不能给殿下丢分。
  当务之急,是摆平青唐的所有事情。
  贾章干得很不错,他一面高举屠刀,清理一切反对大宋的青唐贵胄,绝不手软,另外一面,他把牧场,还有各个贵胄的家产,分给牧民百姓。
  贾章做的事情,和王宁安在幽州干的,几乎异曲同工。
  在这里就很有必要说一个有趣的想象。
  王宁安在幽州的作为,才不过三年的光景,就形成了两种观点,一派人赞颂王宁安善待百姓,施行仁政,民心归附,汉人沐浴大宋恩德,悉数归心,朝廷统治,稳如泰山。
  另外一派,他们则是侧重另一面,说王宁安铁腕手段,惩处契丹贵胄,打击士绅地主,抑制兼并,练兵御敌,才有幽州兴旺繁荣。
  看到没有,这两派观点,几乎针锋相对,势如水火。
  假如不了解实情,就会被两种观点搞糊涂了,王宁安到底干了什么,谁也说不好了。
  再设想一下,第一种观点更符合儒家学说,假如写史书的人都是儒家子弟,他们肯定会按照第一种观点来写,而且他们写得,每一个字,都是正确的。
  但是,问题出来了,如果真正按照第一种办法做,幽州只会乱套,根本没法收拾。
  这就是所谓一半的真相,往往比错误还可怕,通过错误的手段,没准能得到正确的结果,可是一半的真相,绝对推导不出正确的结论!
  贾章才干了一个月的知府,就悟到了这一点!
  自己当初说软硬兼施,刚柔并济,其实这话没错,只是不是对所有人,他当初以为要对每一个部落,听话的就奖励,不听话的就惩处,收买人心呗!
  可是经过王宁安的提点,贾章改变了措施,他对老百姓,普通的牧民,更加柔软,让他们能安稳过冬,许诺采购他们的牛羊,给予他们更多的土地。
  对于那些贵胄头人,他却是更加强硬,只要稍微有不臣之举,立刻严惩不贷!
  其实,那些所谓头人,并没有那么强大的势力。
  只要让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,谁也不是傻瓜!
  想要牧场不?
  想要牛羊不?
  想要成家娶媳妇不?
  想要吃得饱,穿得暖不?
  族长头人没这个本事,相反,他们还会拼命盘剥,把大家伙都变成奴仆!
  只要朝廷,只有贾知府,才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,该怎么选择,一目了然。
  随着贾章的成功,大宋在青唐总算是站稳了脚跟。
  王宁安终于能动身回京,此时的京城,已经被浓浓的喜气充满了……
第610章
曹皇后中毒了
  每一次开疆拓土,都意味着市场扩大,机会增加,只要措施得当,是能让百姓感到好处的。
  至少拿下青唐之后,大批的牛羊输入,过年的肉价就便宜了不少,哪怕最穷苦的百姓,也能买一斤肉,多加点菜,能包一大盆扁食,热热闹闹吃一顿。
  转过年,毛纺作坊就要招供,从青唐前往西域的商路也要招收人手,采购粮食丝绸的商人到处都是……这都是看得见的机会,只要肯出力气,不怕脏,敢冒险,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。
  百姓欢喜,自然就把亲临前线的皇帝当成了最大的恩人,听说皇帝要立太子,更是八方云动,欢天喜地,比过年还要热闹。
  不得不说,这么多年,赵祯在民间的声望还是很不错的,老百姓是真心把他当成了君父。头些年皇帝一直没有儿子,闹得沸沸扬扬,好在皇帝终于有了后人,小太子又十分聪慧,大宋有希望了……
  王宁安进京之后,到处听到的都是喜讯,所有人没有半点流言蜚语,一切都顺理成章,进展快速。
  文彦博忙前忙后,不惜重金,西夏,契丹,耶律重元,被俘虏的董毡,交趾,大理,占婆……周围的国家,纷纷派来使者观礼,一时间京城什么肤色,什么穿着的都有,看起来是真下了血本,务必要把立储大典,办得热热闹闹,无可挑剔。
  ……
  “弟子给师父请安!”
  小太子赵宗垕规规矩矩站在王宁安的面前,小家伙这几年个子高了很多,脸上也有肉了,胖胖乎乎的,长得很可爱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561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