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5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57/1119

  王宁安呵呵一笑,拍了拍小家伙的脑袋,欧阳发很生气,给了他一个白眼,“奸商!”
  “丫丫的!”
  王宁安暴跳如雷,“我可告诉你,这招不是我独创的,你爹就经常用。”
  “王二郎,你胡说什么?”欧阳修吹胡子瞪眼。
  “我可没胡说,醉翁,假如你得到了一对唐代的瓷瓶,其中一只完好无损,另一只稍微有些磕碰儿,怎么才能卖出最好的价钱?”
  欧阳发转了转小眼珠,立马说道:“把坏的砸了呗!光卖好的,爹,我说的对吧?”
  欧阳修哈哈一笑,“发儿,你恰恰说反了,应该把好的砸了,留下坏的。”
  “那为什么?”
  欧阳发不解。
  欧阳修笑着走到了窗前,指了指外面的弯月,含笑道:“自古以来,写月的诗词,浩如烟海,提到太阳的却少之又少,即便提到,也是单调乏味得很,发儿,你知道原因吗?”
  “孩儿不知。”
  “月阴晴不定,圆缺变化,自然让人生出无数联想,而太阳永远都是红彤彤的,圆溜溜的,没有变化,也就没了想象。这古董和日月一样,太完好的东西,反而失去了遐想的空间,满满登登的,就,就像是胃里塞满了东西,再多的美食也装不进去了。厌了,倦了,哪里还会引人出高价啊!”
  欧阳修感叹着,突然自嘲一笑,“老夫真是糊涂了,这么浅显的道理还想不明白,也难怪庆历新政虎头蛇尾,老夫是把书读傻了!”
  老夫子感叹半天,还想要找王宁安聊聊心得体会,那小子却已经不见了。
  ……
  王宁安很忙,酒水的生意终于做了起来,王家的收入一下子暴增无数倍,而且随着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,种植高粱,王家的佃户也多了起来。
  有了钱,有了人,扩充部曲,严格训练,就成了必然。
  王宁安是不愿意吃苦练武的,可架不住王宁泽都跟着练,再说了强身健体也没坏处。王宁安只好咬着牙,天不亮就跟着大家伙绕着村子奔跑,增强体质。
  到了下午,老爹还会把他叫过去,专门教给他剑法。练得不好,不给晚饭吃。王宁安觉得老爹是报复,是想借着练武重塑父纲,找回为数不多的父亲尊严!
  奈何老爹的阴谋诡计,竟然得到了老娘,还有两个小坏蛋的极力支持!王宁安只好认命,天气越来越热,百十号汉子跑得满身是汗,脱去了上身的短打,露出发达结实的腱子肉,汗津津的,在朝阳的照射下,反射着金色的光彩。
  每到这个时候,村子的百姓都要伸出大拇指,由衷赞叹一句:真是好汉子!
  “不就是精壮一点,乡下人真没见识!”杨怀玉不屑道:“这样的,我一个能打十,二十个!”
  “吹牛!”在杨怀玉的对面,有个十六七的小丫头,她撇着小嘴,不屑道:“你连我都打不过,不信咱们比比!就让姑太作证。”
  小丫头说着,看向了坐在中间的老妪,她头发花白,满脸皱纹,可是腰板笔直,目光锐利,两个小辈争吵,她丝毫没有在意,反而缓缓道:“村子里的百姓说,他们每天都练啊!”
  “这有什么稀奇的!”杨怀玉依旧不屑。
  老妪突然脸色一变,怒斥道:“亏你还是杨家子弟,我问你,杨家的部曲几天练一次?”
  “三,三天。”杨怀玉嗫嚅道。
  “你还知道!”老妪不客气道:“每天一练,不光要有毅力,还要有财力!要吃肉,要药水浸泡手脚,不然练不了一个月,人就废了。他们已经练了三四个月了!”
  “姑太,很了不得吗?”小丫头战战兢兢问道。
  老妪深吸口气,“当年父亲战死,你们太爷爷执掌杨家,差不多十年之间,咱们家的部曲,包括家人,都是每天练功,我这身本事,也是那时候练出来的。”老妪想起了年轻时候的光景,充满了感慨。
  “当时咱们杨家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儿,要给爹爹报仇雪恨,要恢复燕云。可是自从你们太爷爷去了,杨家的子弟就懈怠了,就把报仇给忘了,几十年下来,杨家的威名不在,我,对不起爹爹,也对不起兄长啊!”
  老妪抹了抹眼泪,杨怀玉却满心不在乎,都过去一个甲子了,还什么仇不仇的,朝廷都和辽国讲和了,皇帝换了好几个,再耿耿于怀,岂不是自讨没趣!
  再说了,朝廷上谁还说恢复燕云?那些相公们都不停告诫皇帝,要口不言兵,要休养生息,陛下都能给西夏岁币,祈求和平。杨家世代富贵也就够了,还想什么有的没的……
  杨怀玉满脸的不以为然,老妪越发失望,可是人家是小辈,跟着自己出京,总不好说得太重!
  老妪站起身,也不骑马,背着手,直奔土塔村。
  杨怀玉和那个小丫头连忙起身,跟在后面,眼看邻近村口,是一片巨大的打谷场,秋收时候用来晾晒粮食,现在就是大家伙的演武场。
  跑过的部曲简单擦拭身上的汗水,将外衣穿好,整理干净,神色肃穆。大家伙站成整齐的队列,包括小家伙王宁泽在内,都鼓着腮帮,庄严无比。
  在打谷场的中间,摆放着一面褪色的旗号。
  “跪!”
  王宁安低沉的声音喝道,所有人瞬间单膝点地,腰背挺直。
  “你们还记得雍熙北伐吗?”
  “不敢忘!”
  “你们还记得陈家谷口吗?”
  “不能忘!”
  “你们投军是为了什么?”王宁安继续问道。
  “报仇雪恨,扫平辽寇!”
  “报仇雪恨,扫平辽寇!”
  “报仇雪恨,扫平辽寇!”
  整齐的喊声,在耳边回荡,老妪听到这话,瞬间泪水涌出,默默跪向战旗,伏地不起。
第72章
杨家枪
  一支成功的军队,不能光靠着封妻荫子的吸引,至少还要有些高尚的东西,能激励人心,鼓舞士气。
  每天三次,面对老祖宗留下来的战旗,王家部曲要一起呼喊口号,在那一刻,所有人的声音汇聚在一起,声震云霄,从彼此身上,汲取着力量,他们就是团结一心的集体。
  大家伙习惯了不觉得什么,可是在外人看来,却无比震撼。
  杨怀玉的白脸瞬间红了,然后紫了,最后变成可怕的黑灰色,他不停颤抖,眼神之中,全都是惶恐、战栗和不安。
  雍熙北伐,陈家谷口,正是杨无敌战死的地方!
  身为杨家的子孙,他居然要靠着外人的提醒,才能想起来,惭愧,真是惭愧!简直无地自容!他好想眼前是一场梦,用力掐自己的大腿,钻心的疼痛,提醒杨怀玉,这就是真的。他还不相信,不停掐着,把肉都掐紫了,他真希望不再疼痛了,这样他就可以自欺欺人了。
  可疼痛依旧钻心刻骨,杨怀玉双膝弯曲,跪在了地上,流下了羞惭的泪水。
  老妪缓缓站起,看了看杨怀玉,微不可察地摇摇头,大步走向了打谷场。
  ……
  “王家的好儿郎,让老身领教一下你们的功夫!”
  老妪说完,身轻如燕,已经冲到了部曲的前面,她伸出双臂,两个大汉应声而倒,部曲们急忙迎战,却没有一个能在老妪面前走过一个回合,她出招快如闪电,又狠又辣。打得部曲们东倒西歪。
  只是令人奇怪,老妪并没有打要害的地方,挨了一拳,中了一脚,大家很快爬起来,再度加入战团,打得不亦乐乎。
  这个老妪究竟是谁呢?
  她可不是别人,正是杨无敌的老闺女,小名九妹,人称杨九妹。自从大哥杨延昭死了之后,杨家第二代只剩下她一个,平时她全部的心思都在老娘身上。
  戏曲之中杨业的夫人是著名的佘太君,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,杨业的夫人姓折!没错,就是大名鼎鼎的折家!
  杨家能长盛不衰,维系了几代人,原因就在折老太君身上,若是没有她,只怕杨家就会落得王家一般,星落云散。
  在数月之前,赵祯赐下了“世代忠良”的御笔,沧州王家,重新出现,接着天价的瑶池琼浆,把王家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  杨家终于注意到了,折老太君已经年近百岁,当年的老人尽数凋零,想起和丈夫并肩作战,一同殉国的王贵,折老夫人感慨万千,才派了女儿亲自来到沧州探查。
  ……
  不比不知道,一比吓一跳!
  杨九妹感慨万千,杨家几十年过得太安逸了,除了大哥杨延昭,还能继承父亲的勇毅,其余的子孙,越发不堪,除了祖宗荫庇,什么都不剩。
  想到这里,杨九妹能不怒火中烧吗?有些时候,她也在安慰自己,天下的将门不都是如此,老祖宗牺牲,就是为了后代人能安享富贵荣华吗?
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当看到王家部曲的一刹那,杨九妹真想钻进地缝儿里,再也没法自我麻痹了。原来还有人没忘,还有人在坚持着,即便只有百十号,震撼不言而喻!
  王家老祖宗和父亲一同战死,其后王家颠沛流离,几代人默默无闻,可是他们还牢记着祖宗的仇恨。比起安乐窝里面,喝着蜜水长大的杨家人,真是羞愧欲死。
  杨九妹奋力一拳,打倒了最后一个部曲,大声喝道:“刚刚是杨家拳法,下面老身演示杨家枪法,你们都看好了!”
  说着,她夺过一条长棍,充作花枪,没有太多花哨的招式,每一下都扎扎实实,却又一往无前,势不可挡。
  真不愧是杨无敌的枪法,就是厉害!
  杨九妹毕竟年纪大了,又和人打了半天,一套枪法演示完毕,已经气喘吁吁,浑身都是汗水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57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