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57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577/1119

  但是一想到花甲之年,却要来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,文彦博还是很纠结,很痛苦,很为难……
  “文相公,你想什么我清楚,小弟也帮不了你,这个坎儿你必须自己过……但是小弟可以告诉你,我们的变法会成功的。”
  “我们……”
  “没错!”
  王宁安笑道:“陛下在煕州的时候,已经说出了要与万民百姓共天下的高论……我大宋经济繁荣,财政发达,物阜民丰,为历代之冠。宽夫兄,我可以告诉你,在西京和东京,每天卖出的各种报纸,就足有一百万份!几乎每三个人,就买了一份……试问,这些看报纸的人,都是士人吗?不是,绝对不是,他们之中,九成以上,就是普通的商贩,各地的商贾,还有许多市民。以往只有士林清议,能影响舆论,左右朝局。可现在呢,普通的百姓商人也加入进来,他们也要诉求,也有希望,而且他们的人数更多,力量更大……陛下选择与万民共天下,就是站在这些人的立场上,监督百官,把大宋变得更好!”
  王宁安意味深长道:“文相公,你是个绝顶聪明的人,这两边的实力,孰轻孰重,你权衡不出来吗?以往圣人是被成千上万的官吏包围着,可是如今呢?数以万计的官员,被千百万计的百姓包围着!宽夫兄,你还怕变法不成吗?”
  ……
  文彦博一直没有动,王宁安的一番话,在耳边不停回荡……老文的确和别人不一样,他经营水泥,投资金融,文彦博很清楚,商人究竟有多强大的力量!
  就拿一个水泥作坊来说,几十亩的方圆,上千工匠,每天忙碌不止,全都指着工钱养家糊口,有什么风吹草动,这上千人都会跳出来的。
  再看看那些地主士绅,几十亩地,只够租给一户佃农,他们要动员上千人,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!
  还有收入!
  种田,一年最多两熟,万亩良田,每年的净收入不过几千贯而已,资金流有限。
  可是作坊呢?
  几乎天天都在采购,每隔十天半个月,就要出货一次……账面上的金额流动,动辄几十万贯,上百万贯。
  至于西京银行,每年更是几千万贯贷出去,比户部还有钱呢!
  这些都意味着什么?
  王宁安没说错,一股更庞大的力量崛起了。
  他们比士绅更富有,更有组织能力。
  他们不会屈从士绅之下,以后的大宋朝廷,会出现越来越多,代表商人,代表金融集团的力量……这么多年来,王宁安做了多少大逆不道的事情,可是他在民间的声望极高,远比许多宰执重臣都要好一万倍!
  如果站在士人集团来看,怎么也想不明白,难道王宁安是金刚不坏之身吗?怎么就弹劾不倒?
  可是跳脱出来,立刻一目了然。
  “看起来老夫也要卖身投靠了!”
  自从接触王宁安之后,咱们的文相公经历了许多次三观重组的残忍过程……直到如今,老文是彻底修炼成功!
  他只在家休息了两天,便顶着肿胀的眼睛,来到了政事堂。
  这一次的文彦博,前所未有的严肃。
  “诸公,陛下锐意革新,时不我待!整饬吏治,裁撤冗员,不容迟疑!”
  文彦博厉声道:“立刻落实,王安石、王桂、刘沆,三位每人负责两部,老夫亲自负责枢密院和御史台!谁敢阻拦,立刻罢官!”
  霸气了有木有!
  厉害了有木有!
  文相公的果决让王安石都眼前一亮,迟疑了一下,三个人一起拱手。
  “敢不从命!”
  正在他们要去行动的时候,突然一声巨响。
  咚!
  仿佛地震。
  响过之后,等了一会儿。
  咚!
  第二声响起。
  接着是第三声,第四声……
  咚咚咚……
  沉闷的鼓声,传出去老远,在这一瞬间,几乎整个西京都被震动了。
  御史中丞张方平,新任户部尚书司马光,兵部尚书包拯,枢密使狄青,审计司韩绛……几乎每一个重臣,全都被惊动了!
  是登闻鼓!
  登闻鼓响了!
  ……
  尧置敢谏之鼓,舜立诽谤之木。
  从尧舜时期,就有了登闻鼓。
  历代沿袭,传到大宋朝,非敌兵围困京城,太子死丧等重要事情,不会敲响登闻鼓。
  既然登闻鼓如此重要,一旦敲响,大宋皇帝,不论在干什么,都要立刻升朝,百官必须赶到……
  登闻鼓响了,敌兵没了,小太子欢蹦乱跳。
  这是百官敲响了登闻鼓,这些人要找皇帝算账了!
  哪怕强如王安石,也是眉头深锁,拳头握紧,面色非常严峻。
  倒是文彦博,突然放声大笑,十分嚣张。
  “来了,果然来了!”
  老文豁然站起,“诸公,我等肩负社稷重担,天子嘱托,万民之望,正道直行,并不过错!今天就让老夫看看,谁敢迎战!”
  文彦博气势汹汹,带着诸位相公出了政事堂。迎面走来几位重臣,王宁安,狄青,包拯,司马光,张方平……
  大家见面之后,王宁安先抱了抱拳。
  “诸位相公,可准备好了?”
  文彦博傲然一笑,“王相公,天下可不只是你一个英雄,虽千万人吾往矣!”
第624章
金殿辩论
  王宁安曾经问过自己,为什么要费好大的力气,把文彦博留在朝堂上,这样的老狐狸既不忠诚,也不可靠,和他打交道费心费力,干脆把老货都赶出朝堂,不就天下太平了吗?
  相信不止王宁安想过,还有很多人也是这么看的。
  但问题是到了关键时刻,还真离不开老前辈的智慧。
  文宁安不行,王安石不行,司马光不行,甚至赵祯都不行。
  必须要靠文彦博!
  当百官敲响登闻鼓,一场君臣大战已经不可避免。
  此刻的文彦博,意气风发,血液沸腾,就好像一颗燃烧的太阳,比王宁安还要耀眼几倍……老狐狸清清楚楚,很有可能这一场争斗,就奠定他一辈子的功业。
  就像寇准逼着真宗皇帝御驾亲征一样,日后不断多少年,提起寇准,谁都要竖起大拇指,力挽狂澜,拯救大宋,功高盖世,无人能及!
  以后提到他文彦博,就会提到这场吏治改革,就会提到他的飒爽英姿,因此文相公必须做到尽善尽美,让人无可挑剔。
  所以当登闻鼓响起之后,他立刻派遣王珪、刘沆、张方平三位重臣,去把所有敲鼓的官吏带来,一定要维持秩序,不能乱,也不能随便欺负他们,更不要大言恫吓,以势压人。
  交代之后,文彦博,王宁安,王安石,司马光,大家一起来到了金殿。
  此时赵祯拉着小太子已经赶来了。
  赵宗垕也感到了气氛凝重,他紧紧跟着父皇,亦步亦趋,丝毫不敢怠慢。小家伙用力抿着嘴唇,绷着一张小脸,只是看到了师父也来了,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,在他的印象里,就没有师父做不成的事情!
  “陛下,老臣以为,天子当发堂堂之师,据正道而临有罪,圣人云不教而诛谓之虐。如今百官敲响登闻鼓,就应该在金殿上坐而论道,一较高下。”
  赵祯颔首,“文相公,朕闻报有数百官吏前来,唯恐爱卿等人势单力薄啊?”
  “陛下不必担心,臣等无所畏惧!”
  文彦博气势汹汹道:“老臣来的时候,已经反复思量过,无论是变法,还是革新吏治,都是为了大宋江山,为了天下苍生,问心无愧,不惧辩论。”
  “好!”
  赵祯欣喜道:“那朕就恭听卿等高论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577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