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64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648/1119

  “师父,狄相公当真是我大宋武夫……呃不,是我大宋臣子的典范,一定要救活他,千万啊!”
  “殿下放心,臣已经让人请钱太医过来。”
  赵曙心中一喜,他早就听人说了,自己小时候被人用铅毒暗算,就是钱乙发现的,是他救了自己一命。
  后来有人用奇毒暗算父皇和母后,又是钱神医找出来的。
  钱乙就是他的守护神,救命星!
  有钱神医在,狄相公是不会死的!
  只是一战下来,死伤的宋军将近十万,西北前线,三分之一的战力被打掉!
  这是何等损失!
  西夏的大军随时会杀来,到手的肥肉要吐出去吗?
  “师父,你可有办法守住横山?”
  王宁安面色严峻,“殿下,情况的确很危急,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……臣请殿下立刻回京,将西北的情况启奏圣人。”
  “不!”
  赵曙把小脑袋摇晃得和拨浪鼓一样。
  “师父,上奏父皇谁都可以,弟子既然是大宋的太子,就不能在这种关头抛弃将士们,弟子或许没法上阵杀敌,可是弟子在横山,就等于是告诉将士们,朝廷不会抛弃大家伙,他们就吃了定心丸,不至于军心浮动……师父,你不是总说男子汉大丈夫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吗!弟子不能只是享受太子的尊荣,却不付出一点代价吧?”
  赵曙仰着小脸,目光坚定地对视着。
  王宁安突然心中一暖,看起来自己是教出来一个好徒弟!
  “殿下,臣就作死一次,不让殿下回京了。只是西夏人马,须臾杀来。他们能用计对付大宋,臣也不是吃素的,我会回敬他们一计,想占大宋的便宜,没那么容易!”
  王宁安可不是不懂用计的人,只是以前大军平推,不犯错误,就能干掉对手,又何必多此一举。
  如今情况危急,王宁安肚子里的坏水也不少。
  西夏会玩诈降,老子还读过三十六计呢!
  就看咱们谁的计策多!
  坦白讲,这一次宋军的损失,可谓是伤筋动骨,但是最能打的王家军没有动,折家军也没有动,另外禁军的精锐捧日军,还没有动!
  加上从巴蜀调上来的川军,这些都是最精华所在,丝毫未损,当然可以一战!王宁安现在的问题只是兵马不够用,没法守住上千里的战线而已。
  既然人马不够用,用特殊的办法,完全可以补足兵马缺口。
  而且西夏如果以为他们消灭了高遵裕,歼灭大宋十万人马,就让西北的大局彻底扭转,那是他们异想天开了。
  王宁安抖擞精神,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,全力调度,做好了反击的准备。
  这一次王宁安可不会犯错误了。
  他立刻将整个战局,原原本本,写得清清楚楚,派人送往西京,交给赵祯。
  我的赵大叔啊,现在情况很糟糕,你可千万别添乱了,不然就算我有通天的本事,也要完蛋!
  王宁安想得有些多余了,当灵州战败的消息传来,赵祯目睹了那一串惊人的损失,顿时眼前一黑,一口血喷了出来!
  刹那间,皇帝就晕过去了。
  御医赶快给赵祯诊治,开药。
  太子不在京城,只能请皇后侍疾,亲自照顾皇帝陛下。
  到了傍晚的时分,赵祯才幽幽转醒。
  看到了皇后眼圈通红,六神无主,赵祯也是无比哀伤。
  “梓童,你,你把王卿的奏表拿来。”
  曹皇后惊得连忙摇头,心说那要命的玩意都把圣人气得吐血了,怎么还要看?
  “拿来吧,朕挺得住!”
  见赵祯无比坚持,曹皇后也无可奈何,只能把奏表拿来,并且扶着赵祯,靠着枕头,坐在了床边。
  这一次赵祯看得非常仔细,一个细节都不放过,当他看到谭宪和高遵裕自以为是,逼迫着种诂出兵,气得拳头攥得紧紧的。
  “这两个畜生!朕当初就不该派他们做钦差!”
  皇帝陛下沉吟了一下,立刻道:“去把推荐他们的沈端,还有王珪,都给朕叫来!”
  ……
  小太监飞奔离去,皇帝吐了血……这个消息,在短短一个时辰之内,就惊动了整个京城!
  损兵十万!
  西北危矣,每个人的心头,都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。
  在洛阳皇宫的西北,有一片建筑,十分低矮逼仄,看起来就跟普通宫人住得没什么差别。可是稍微知道情况的,都没人敢往这边来。
  这就是凶名赫赫的密谍司!
  只是今天,密谍司仿佛被乌云笼罩,几乎所有的脸上,都能读出四个字:如丧考妣!
  大太监沈端坐在红木椅子上,衣服一丝不苟,收拾得格外整齐。
  他咬了咬牙,灵州一败,全盘落空!
  老祖宗,儿子无能,罪该万死!
  不过请老祖宗放心,有多大的罪,儿子会一力承当的,绝不会坏了老祖宗的计划!
  沈端猛地站起身,毅然奔皇帝寝宫而去……
第692章
一个跑不了
  王宁安的奏疏,赵祯反反复复,看了足足五遍,每一次看,他都心惊肉跳,不寒而栗。说起来,谭宪不过是个太监,高遵裕也是个过气的武夫。
  两个人别说比起狄青和王宁安,就算和三种相比,也是差之天地。
  可就是因为他们是钦差,拿着赵祯的旨意,打着皇帝的旗号,便可以肆无忌惮,为所欲为,把西北的大局弄得一团乱。
  归根到底,这个错是朕的!
  想到这里,赵祯就不停咳嗽,嗓子里发咸,几欲昏厥。
  年纪大了,受到刺激,又吐了血,赵祯的情况很糟糕,就连御医都建议立刻休息,什么事情都不要管。
  可面对这个局面,赵祯能不管吗?
  想要休息,也要把欠的债还了!
  他的责任先放在一边,从头到尾,包括密谍司蒙蔽圣听,误导赵祯,政事堂随便下令,两个钦差肆意胡为……这些事情要一样一样查!
  有一点马虎,就是对不住死去的将士!
  “启奏官家,他们都来了。”苏桂低声劝道:“圣人,要不明天再召见吧?”
  赵祯把眼睛一瞪,怒斥道:“怎么,你也想学谭宪吗?”
  “奴婢不敢!”
  苏桂吓得连滚带爬,出去叫人,不多时,首相文彦博,副相王珪,大太监沈端,三个人先后走了进来。
  见礼之后,一起抬头,见赵祯斜靠在床上,屋子里还有淡淡的血腥气和药味,皇帝的脸色白的像是宣纸。
  文彦博眼圈发酸,连忙道:“都是臣等不忠,遗君父之忧,臣等死罪!”
  “不要说了。”赵祯低沉着声音道:“朕不想听乱七八糟的事情,眼下无非两端,西北战局,还有欺君大案,文相公,你身为首相,拿出个方略吧!”
  “遵旨。”
  老文定了定神,不愧是浪荡多年的老江湖,到了关键时刻,文彦博很能稳住,他非常清楚,这是一场风波的开始,风究竟会刮多大,文彦博不清楚,不过他没有掺和进去,只要能把大局撑起来,到时候风波过了,他文彦博又是不倒翁,常青树。
  “陛下,刚刚王相公已进向政事堂行文,西夏反扑在即,老臣斗胆恳请陛下旨意,横山一线……还要不要?”文彦博偷眼看了看赵祯。
  “当然要!”
  皇帝几乎没有迟疑,“灭西夏,复河套,是朕拍着胸膛,向列祖列宗保证的,绝对要做成!咳咳……不管付出多大代价!”
  文彦博点头,“老臣谨遵圣人旨意。政事堂立刻拨400万贯军费,由枢密院主持,重新补充神卫和龙卫两支禁军,恢复兵力。另外,再从河北调两万人马,从巴蜀调一万五千,还有青唐,集结各路兵马,全力保住横山。老臣会让秦凤路和永兴军路征调20万民夫,尽快调拨军饷军粮,鼓舞士气,补充物资……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648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