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78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782/1119

  赵宗霖身上也有赵家的血统,而老赵家的人多少都有点艺术细胞,赵宗霖的飞白体,已经小有成就,甚至比赵祯年轻时候还要漂亮!
  这位黄先生以低调谦恭著称,貌似什么事情都不掺和,只是一心研究学问,可是仔细清查之后,却发现他是张载的门人。
  张载是二程的表叔,同为洛学一派。
  “是他,就是他!”
  邵庸咬牙切齿,他终于想起来了,那一次酒宴,他写了几首梅花诗,而当时,张载就在场,一定是他把诗词记下来,然后大肆传播……没准,就是他故意设圈套,害自己中招呢!
  “张横渠,我和你是几十年的交情,你就这么害我?我,我和你没完!”
  邵庸扯着脖子大喊,气得要炸了。
  王宁安倒是长出口气,现在的情况终于明白了,张载通过黄先生,联系二皇子赵宗霖,至于二程,则是在外面兴风作浪,暗中下黑手。
  对了,还有韩绛!
  他和张载的关系也不错,最近又查出,在百官弹劾曹皇后之前,韩绛去了庞籍的一座别院,两人密会了许久。
  一条条线索,逐渐串联起来,很多问题就变得明了了。
  从去岁开始,闹什么大凶之年,又捅出周峰案,一切就应该是他们的手笔!
  不得不说,论起来阴谋诡计,二程用的果然娴熟,比起他们的徒子徒孙,一点也不差!王宁安可以容忍任何事情,但是唯独不愿意放过理学!
  程朱理学,害人不浅啊!
  他以往没有动手,不是忌惮什么,而是任何一种学说,都有滋生的土壤,根子不除掉,就算废了二程,还会有二朱,二李,二张来代替。
  到了今日,王宁安终于敢说,理学的土壤已经彻底消失了,现在要做的就是秋风扫落叶,把这帮人彻底清理掉!
  “传令吧,去把那几个书局都给封了,顺便把二程和张载抓起来。”
第822章
皇帝病危
  这世上本就没什么秘密可言,张载和二程自以为作为隐蔽,没人知道。但是他们忘了,有些事情是不需要证据的。
  “你们凭什么抓我?”张载扯着嗓子大喊。
  “呵呵,横渠先生,既然抓了你,自然有证据,你还是不要浪费精力了!”
  “哼!”
  张载须发皆乍,厉声怒斥道:“老夫行得正,走得端,无愧于心,你们这是诬陷,朝野自有公论!”
  “哈哈哈,这就错了,横渠先生,你真是读书读傻了,当年耆英社的诸位,也是兄弟们抓的,可有什么物议?”
  一句话,把张载噎得哑口无言。
  他这才猛醒,之前不抓自己,不是因为你多了不起,而是因为你不值得一抓!
  对于一个骄傲的人来说,蔑视甚至比杀了他还难受!
  张载暴怒,大声吵嚷,拼命挣扎。
  只是这些都没有用处了,他被抓了,直接送进了刑部天牢。紧随其后,二程也在一处别院被抓,接着是皇家书院的黄教员,也被抓了起来。
  另外和二程关系密切的几个报社,还有书局,全都被封了,相关人员,一并抓了。
  王宁安出手不可谓不快,只是眼下还剩下最后的麻烦,那就是二皇子赵宗霖。
  不管怎么说,他也是赵祯的骨肉,皇帝此刻龙体堪忧,任何刺激他的事情最好都不要发生,因此二程的案子,王宁安只能让人去彻查,暂时不要公开处置。
  赵大叔在过年的一个月里,还是很愉快的,就连精气神都好了很多,去年的冬天,并不寒冷,护城河甚至没有结冰。
  立春之后,天气也早早暖和起来,虽然对于农事,未必是什么好消息,但是赵曙已经顾不得什么了,什么都比不上父皇的身体。
  他多希望父皇能撑得久一点,最好看到他成婚,看到下一代人,能亲手抱孙子……他小心翼翼照顾着父皇,还给赵祯做了一辆四轮车,赶上天气好的时候,会推着赵祯,在皇宫里转转,有时候,还会到宫墙上走走,眺望繁荣的京城。
  虽然赵祯看不见什么了,但是他可以听,可以闻,热闹的叫卖声,此起彼伏,打着旋儿,比着赛,热闹无比,有时候一阵风吹来,就有淡淡的香味,颇有生活气息,让人熨帖享受。
  赵曙充满了兴奋,告诉赵祯,随着王宁安的新政推开,果然京城的购买力增加了一大截,各种物资涌入,原本就繁荣的店铺商行,居然又多了两成。
  还有更多的人准备在春暖花开之后,大展手脚。
  除了大宋的商人之外,其他海外各国的商人也陆续赶来,数量之大,超乎想象。
  这都是万寿盛典的功劳。
  现在整个海外,还有大宋的邻国,无不在讨论大宋的繁荣。
  上百万人的巨型都市,十几丈高的超级建筑,琳琅满目的商品,整洁干净的市容,便利到令人发指的设施……几乎每一样,都能让海外发出由衷的赞叹。
  大宋的敌国,惶恐不安,而多数和大宋没有太多过节的国家,他们只是惊叹,不敢置信。
  富庶、安康、自由、繁荣、广阔、开明……就连最保守的学者,也不得不承认,大宋是一个治理最好的国家,堪称各国的表率。
  从去岁开始,就出现了许多前来大宋交流的使团。
  其中光是倭国就派来了三千人,另外高丽也派了数百人,还有更多的大胡子,通过西域,来到了洛阳。
  这个时候,能远渡重洋,万里迢迢,没有穷人。
  他们个顶个脑满肠肥,兜里都是真金白银。
  偏偏大宋的市面上又是这么繁荣,各种各样的美食充斥其间,琳琅满目的好货,令人目不暇接。
  真正到了大宋,才会明白,使团带回去的消息,实在是可怜得很!
  大宋就像是一块有无数闪光面的钻石,只有身临其境,才能感到这里的魅力,听别人口述,永远只是一鳞半爪。
  很快,越来越多的商人爱上了大宋,他们甚至决定长居大宋。
  至于商业,可以交给手下人打理,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个繁华的国度,哪怕一天也不成!
  这些外来者,给大宋送来了宝贵的金银物资。
  通过采购农副产品,通过修路,通过借贷,这些钱又会流向农村,帮助完成王宁安的规划。
  坦白讲,城乡差异逐渐扩大,是没有办法的事情,但是事缓则圆,王宁安希望能把危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,只要不骤然爆发,他就可以从容布局海外,然后靠着移民和掠夺,解决大宋的问题。
  这些外来者不大会去乡村走走,也不太清楚大宋脆弱的一面。
  他们只会把看到的东西,用夸张的文字,写在纸张上面。要知道很多国家,还没有纸,他们必须把资料写在羊皮上面。
  书籍对于他们来说,简直是比黄金还要珍贵万倍的奢侈品。
  可是到了大宋,一个小学生的书包,就有两三本书,甚至更多!
  要知道,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许许多多土著王公的藏书数量,甚至许多王公都是文盲,一个字不认识!
  来自波斯,大食,天竺的学者,贪婪地享受着大宋的便利。
  他们国内虽然也有了一些造纸作坊,但是生产出来的纸张无法和大宋比拟,而且价格昂贵,只有在大宋,才能肆无忌惮使用纸张,他们可以把优美的文字,复杂的想法,完整记录下来,然后再传播回去。
 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儒家经典,孔孟的学问,也都被翻译成多种文字,快速向外传播。很多学者痴迷其中,仔细研读,奉为至宝,他们希望从这里找到大宋繁荣富庶的关键。
  只要照着上面的想法做,自己的国家也会变得和大宋一样,成为令人羡慕的天上之国。
  显然,这些学者是浪漫而天真的。
  不过大宋也没有必要去点醒他们,相反,宋庠还专门安排一些儒士,和这些外来的客人整日高谈阔论,大讲孔孟之道,勇敢地承担起传播华夏文化的重任。
  ……
  虽然还有很大进步空间,或者说,只是迈出了第一步,但是这一步,尤其关键!
  作为大宋的至尊,赵祯既欣慰,又感慨。
  他御极42年,曾经目睹大宋日渐衰败,问题丛生,也曾经推动改革失败,还坐视李元昊称帝,可谓是丢尽了脸面,无颜去见列祖列宗。
  但是曾几何时,大宋变了,脱胎换骨的变化,从里往外,都不一样了。
  诚然,大宋还很脆弱,尤其是剧烈的变化,会冲击国家根基,带来不确定的危机,但是赵祯深信,所有的问题都是能克服的,他的大宋,终将彻底超越汉唐,建立起无与伦比的盛世!
  这一刻,赵祯笑了,笑得很欣慰。
  他努力睁大眼睛,盯着皇城外面的繁荣,虽然看不见,但是心里却满足了。
  “父皇问心无愧了。”赵祯突然淡淡一笑,“你们把二程和张载给抓了?”
  赵曙一愣,连忙伏身道:“父皇,二程借着报纸,兴风作浪,有离间天家亲情之心,儿臣觉得,觉得应该严惩。父皇,不要为几个蝼蚁烦心了。”
  赵祯点了点头,“父皇知道,什么都知道,二程和张载讲得那一套,是迂腐了些,但是未必太坏,至少……让他们去海外,去教化胡人,就很不错,你说是吧?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782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