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85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851/1119

  老百姓已经习惯了被这些人支配,统治,甚至认为是天经地义。
  可真正有人,以决然的力量,摧枯拉朽之势,把士人从土地上拔出的时候,老百姓才蓦然发现,原来高不可攀的士大夫并不怎么样。
  他们一样像普通人,会哭,会喊,会落魄,会撒泼打滚儿……原来他们的优雅都是假的,都是骗人的。
  也有百姓会感动同情,比如有个叫锁子的年轻人,他就一直记得,那一年冬天,他给地主家当长工,扛包干活。
  蒋老爷可怜自己,送给他一件棉袄,他一直穿着,多好的人啊!
  瞧瞧,他被丘八押着,塞进了囚车,真是可怜。
  他们全家都在哭泣,背井离乡,多惨啊!
  锁子觉得做人应该知恩图报,反正他什么都没有,正好替蒋老爷报仇,要是能救下蒋老爷一家,他就是大英雄了,如果不成,最多是死吗,反正也活够了!
  他一转身,跑回了家中,找出了一把破镰刀,就蹲在木门旁磨刀……大约过了一个时辰,刀终于磨得锋利了,起身,从破草房里出来,他把镰刀别在了后腰上,用蒋老爷给的棉袄遮住。锁子打算追着官兵的车队,等他们休息的时候,把蒋老爷救出来。
  突然,迎面跑来十几个人,都是村里的闲汉,有的人连他都不如,连一个草房都没有。这些年看到了锁子,立刻欢天喜地,大声招呼。
  “快走啊,朝廷要分田了。”
  “分田?分什么田?”
  “别问了,去看看就知道了!”
  锁子被稀里糊涂带走了,大约过了半天的时间,他再一次出现在了家门前,咧着大嘴,嘿嘿傻笑,跟得了失心疯似的!
  他的怀里揣着一份授田书,5亩上好的水浇地,两间瓦房,还有一头犍牛!
  这就是他分到的全部财产。
  前五年,他需要交一半的收成,五年之后,他只需要交十分之一的田赋即可,每年能有上千斤的粮食结余下来,那是多少啊!
  敞开肚皮吃,也足够了!
  不但自己能吃饱,还能养得起媳妇,成家立业,他也能有儿子了!
  努力干,把儿子拉扯大了,就有了孙子,也像蒋老爷那样,有一帮人管他叫锁子太爷,锁子太爷……那该多好啊!
  想起了蒋老爷,锁子突然横眉立目,他看了看身上的旧棉袄,越发怒火中烧!
  哼!
  拿走了老子的田,抢了老子的地!
  还让老子每年给你们家当长工,白干活,就给一件棉袄,就想让我感激你吗?做梦去吧!锁子脱下了棉袄,用力撕扯,想要扔到灶膛里烧了解解气,可他又舍不得了,自己就这么一件能穿得出去的衣服,难不成光着膀子吗?
  对,老子要穿好衣服,要吃饱,要住得好!
  他像是疯了似的,撒腿就跑,整整一夜,锁子都在属于自己的田里,除草,干活……或许秋天的时候,他就能穿上体面的衣服,再也不用饿肚子……
  “陛下,围绕着租佃关系,不单是佃户要把一多半的产出,交给地主,每年还要给地主家里干活……有一两个月的,有十天半个月的……这样一来,老百姓就根本没有时间,去打工赚钱,工厂也就得不到充裕的劳动力,所以分田势在必行!绝不能听信那些人的迷魂汤,我大宋离着盛世,还远着呢!”
第891章
第一世家的选择
  在短短的时间里,赵曙就经历了一场生动的变脸大戏……不久前还盛赞天下大治的文官,一转脸,就开始痛骂起来,他们有的声色俱厉,有的哀求嚎哭,大家都有一个声音,那就是绝对不能动田地,别说现在的迁豪强令,就连之前的分田令也是有问题的,应该全都废除……如果不废了,就是残害百姓,桀纣之君,也不会这么干的。
  好嘛,从之前的尧舜圣君,变成了桀纣之君,天上一脚地下一脚,差别也太大了吧!
  赵曙很快冷静下来,他仔细思考,不用王宁安提点,也明白了。
  文官哄骗自己,如果真的认下了明君盛世,那就表示大宋一切都是好的,就不需要改变,自然而然,变法也就停了,士人集团的利益也就保住了。
  从前是拼死力争,现在变成了好话忽悠,不管怎么样,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不想朝廷砍他们一刀!
  可不砍能行吗?
  前面分析太多了,不需要废话。
  分田势在必行,而分田最大的阻力就是世家,把世家迁到西夏,斩断他们和大宋的联系,就是必然措施!
  “师父果然厉害,弟子佩服!”
  王宁安呵呵一笑,“陛下,臣也是寻思了许久,才下的决心……好在把西夏拿下了,有了安置豪强的地方,要不然就真的要举屠刀杀认了,不过这样也差不多了,断人财路,驱逐离乡,还不一定怎么骂呢!反正这么多年,也都习惯了,要是没人骂我,全都是夸奖我的话,一定是臣做错了!”
  赵曙听完,哈哈大笑,可笑中也带着苦涩。
  师父辛苦了十几年,从父皇到自己,师父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和责难。朝中上下,能帮着师父的人不多,相反扯后腿的一大帮。
  另外就连宫里也是如此。
  “师父,前两天母后把我叫去了。”
  王宁安眉头一挑,没有多说什么,以曹太后的作风,这时候不可能不说两句,不过赵曙已经当了两年皇帝了,早不是那个小孩子,他会应付的。
  “母后提到世家豪门,力量非小,迁居他们,会招来反叛,到时候,天下大乱,不可收拾……”
  “那陛下又是怎么说的?”
  赵曙呲着牙一笑,“我告诉母后,老百姓再不照顾,民力凋敝,无以为生,也要造反的,宁可让世家反了,也不要让百姓反了!”
  王宁安笑着点头,“陛下,自古以来,最难处的就是天家,陛下能把得住就好,也不要总是这么硬顶。”
  赵曙挠了挠头,“师父,母后为什么总是站在世家的那边说话啊?”
  “陛下睿智,太后出身将门,就是世家中人,我大宋立国一百年,多少家族,荣华富贵,绵延传承,高高在上,早就忘了民间疾苦了。”
  王宁安笑道:“这一次迁居世家,无关对错,不过是利益调整,让世家大族把手里的资源释放出来而已。”
  赵曙用心听着,很多人喜欢讲是非多措,但是太多事情,是没法用是非来解决的,比如世家子弟就会说我们也不偷不抢,靠着老祖宗留下来的田产,靠着别人自愿投献,凭什么动我们的利益!
  可穷苦的佃农更会说,我们生下来就替你们耕田,一代又一代,辛辛苦苦种点庄稼,都要拿来孝敬你们,难道说这世上就有天生的奴隶吗?
  “陛下,容臣说句不客气的话,为君,为宰执,宁可偏向下层,也不要偏向上层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!”
  “请师父指点!”
  王宁安道:“以这一次迁居来说,凡是愿意去西夏的,就能拿到1000贯安家费,还准许他们带走家中浮财,很多家族,虽然到了西夏,也是腰缠万贯……河套平原有土地,比中原还要肥沃,他们可以轻松买下几千亩的田,然后再雇佣一些劳力,另外那边的牛马价钱也便宜……总而言之,世家大族过去,饿不死的……要说起来,不过是从原来的天上,掉到了云彩上,受了些波折而已……可老百姓呢,即便得到了田,最多也是爬到地面而已,还是过苦日子。”
  赵曙听到这里,最后一点愧疚之心也消失了,师父所言,就是一针见血……只可惜,朝廷虽大,但是能替普通百姓说话的人太少了,尤其是文官,有多少是世家子弟,他们宁可昧着良心,也要替自家争好处!
  千千万万,不能被他们忽悠了!
  赵曙不断提醒自己,师父也说了,并不是白白迁去西夏,还给了田,给了安家费,准许他们带着财产过去,死不了人,正好,把这话告诉母后,也好堵住她的嘴,省得总是干涉朝政。
  对了……应该快点把王青娶进来,毕竟名义上皇后才是后宫之主,有了皇后在,太后就没法随便插手皇帝的事情。
  还有半年啊!
  “师父,等这段时间过去,是不是就该筹备婚事了?”小皇帝的脸都红了。
  “陛下放心,臣已经让礼部那边安排了,一定热热闹闹,让陛下满意。”
  “多谢师父!”
  ……
  有人笑,就有人哭。
  比如此刻的韩家,就是如此。
  在恢弘的韩家府邸之后,隔着一条街,就有好些百姓买来了酒肉,还准备了鞭炮,只等着田产到手,就好好庆祝一番。
  娘的,都干了几辈子了,终于有了自己的田了!
  百姓们是欢天喜地,当然也有不少善于投机钻营的,他们围着韩家的宅子,不断品头论足。
  韩家要是牵走了,这个宅子,还有他们家的产业,那可就值钱了!
  要是能低价弄来,一转手就能赚几倍暴利。
  这帮人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!
  “可恶!”
  韩家的大家长,韩纲拼命拍桌子,气得胡子翘起老高。
  “你们都瞧瞧,这帮畜生,之前都喝我们的,穿我们的,指着我们活着……现在倒好了,见韩家要倒霉了,他们都跳出来了!忘恩负义,可耻!”
  韩纲越骂越是生气,他看了一眼右手边的五弟韩维,忍不住道:“你可是朝廷命官,你就不能替家里争一争?”
  韩维张了张嘴,只剩下一声长叹。
  当初老爹韩亿在世,韩家八个儿子,都入朝为官,人称河北八韩,后来韩绛进入政事堂,两代宰执,更是让人羡慕,甚至有人尊韩家为天下第一家!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851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