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893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893/1119

  任凭他们怎么骂,张筠都不为所动,而士兵们更是不客气,揪住几个家伙,全都扔到了地头沤肥的坑里,真的给淹死了!
  把他们处理掉之后,立刻就是落实分田,把原来的佃户全都召集过来,张筠亲自告诉大家伙,朝廷要给大家分田,你们原来租种的土地,全都归自己所有了!
  就在田间地头,张筠捧着知府的大印,就给老百姓盖章。
  拿到了地契之后,很多人都是晕乎乎的!
  过了好久,才有人放声大哭,有的干脆跪在地上,嘭嘭磕头,把脑袋都磕肿了。
  “青天大老爷啊,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!”
  “多谢大老爷,多谢大老爷!”
  ……
  在这一刻,张筠还有点得意。
  娘的,老子也干了好事了!
  他的情绪上来了,“父老乡亲们,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江宁人,和大家伙没什么区别,是王爷栽培,让我当了知府,以前王爷下了很多令子,分田,浅豪强,兴学,修路,都是替大家伙着想……可就是有一帮王八蛋,他们阳奉阴违,把王爷的意思都给扭曲了,该给大家伙的好处,也都让他们抢走了!”
  张筠激动道:“现在是时候了,我们要把属于自己的田都拿回来,要跟他们算总账!大家伙说对不对!”
  “对,对!就应该这么办!”
  分得土地的百姓,立刻组织青壮,追随着知府大人,加入分田大军行列。
  他们就像是滚雪球一样,没有几天的功夫,整个江宁府,全都动了起来,邻近的润州,常州,苏州,广德军,湖州,宣州,太平府,秀州……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,老百姓都被震撼了。
  终于,东南的一潭死水,愣是被搅动了!
  连王安石都觉得有点像做梦一样,他努力保持着镇定。
  “王爷,诸如张筠一般的家伙,最多三年五载,等到世家大族被解决掉,他们就会重新变成害民之贼,而且他们更大胆,更无所顾忌!王爷,不能不防啊!”
  王宁安颔首,“介甫兄说得对,把你推荐的那些人安排下去吧,让他们从底层做起,赶快积累经验,等到张筠这一波人废掉,就用他们来接替,执掌地方!”
第935章
狗急跳墙
  王宁安谈到如何利用酷吏,如何抛弃酷吏,连拗相公都没有半点犹豫,仿佛这是天经地义一般。
  事到如今,他们都很清楚,吏治改革的重点,不在政事堂,不在六部。道理很简单,京官毕竟只能负责一摊,而且衙门众多,互相牵制,又有皇帝在,实际上,他们能弄权的空间不大。
  真正麻烦的是地方的州府军县,这帮人直接接触老百姓。
  所谓青天大老爷,说的就是他们,一个知县就能遮住一县的天空,一个知府就能遮住一府的天空!俨然一个个土皇帝,没有半点约束。
  朝廷天高皇帝远,给老百姓做事,老百姓又没法立刻回报,甚至不能帮着他们传名……所以几乎所有的地方官,都会和世家大族联手。
  首先这帮人有钱,有势力,摆平几家,就能任内安然无恙,平平安安做官,谁不愿意干?而且世家大族贿赂官员,要多少有多少,是相当舍得下本,再有,他们还和士林勾着,攀上了世家的大树,就能在士林扬名,有了名气,还能继续升官!
  至于老百姓,不造反谁在乎你们啊!
  “这些地方官吏,说句不客气的,九成都该杀!不过以酷吏取代他们,也不是长久之策。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我们看好的那些年轻人,他们在地方历练,能不能扛起职责,他们会不会也变得和现在这些官员一样?”
  王安石忧心道:“王爷,老夫在官场也几十年了,看得太多了,初入官场的年轻人,都一腔热忱,恨不得扫除天下弊端,百死不悔。可是没几年就都变了,令人扼腕叹息啊!”
  “介甫兄的担心是有道理的。”王宁安点头,“这些年来,读书是为了什么?科举又是为了什么?真宗皇帝告诉了大家伙,为了颜如玉,为了黄金屋……果然,我大宋的官吏上行下效,奢侈贪婪,人人都算计自己的利害得失,全然没了为国为民之心,我们只有选拔官员的机制,却没有约束培养官员的制度,欠缺的功课太多了。”
  王宁安顿了顿道:“我有意组建一个学会,吸收官员加入其中,利用学会的力量,贯彻朝廷国策,监督百官,发现培养人才,充实官场,彻底扭转吏治崩坏的局面……”王宁安说到了这里,苦笑连声,“介甫兄,这么干又会如何?肯定有人说是结党营私,招揽羽翼,架空陛下……我真是有些为难!”
  王安石寻思了一下,还真别说,王宁安的想法是对的,现在的官场,除了上下级之间,还有御史台,审计司之外,对官员的约束太少,政令不通,阳奉阴违,也是这个原因。
  如果真的以学会,或者其他的形式,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控制,做到如臂指使,没什么不好的!
  “王爷,你还是太忧谗畏讥了,老夫听说,东林书院的那些人,就集合了一大帮人,还制定了盟约,弄了好多会员,结成死党,就许他们胡作非为,不许我们正道直行吗?”
  王安石断然道:“如果王爷不愿意做,那老夫就去弄,如果陛下降罪,找老夫就是了!”
  不得不说,王安石这股子冲劲儿,王宁安永远都学不来。
  “那好,既然介甫兄愿意支持,我也没什么好说的,先把东南的乱子平了,等物色好了人选,我们就一起推动!”
  “成!”
  ……
  王宁安和拗相公谈妥,等于是对未来的改革做出了规划,两个人配合越发默契,他们全力推动。
  从江宁府,向外面发展,周围的各府州县,全都动起来了。
  他娘的,一个牢头能当知府,我们为什么不行?
  世家大族,高高在上,平时都有鼻孔看人,遍地都是他们的田,到处都是他们的产业,贪得无厌,趾高气扬,该他们倒霉了!
  就像润州和苏州等地,没有轮得到牢头抢官位,一些县尉啊,主簿啊,推官啊,还有司吏参军,他们争着抢着,夺取官位。
  为了能当上大老爷,甚至有人拉起来队伍,好几百人当街斗殴厮杀,闹得不可开交。
  面对这些乱象,王宁安也仅仅是下令约束,尽量不要影响到普通百姓。
  他用酷吏,就用在一个狠字,不狠就没法破局,不狠就斗不倒世家,至于这帮人的德行如何,只能放在其次,等日后再收拾他们吧!
  不得不说,的确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,被分了田地的士绅地主不甘心失败,组织打手反扑,还有人建船厂被封了,就派刺客,下毒,绑架,什么手段都拿出来了。
  甚至有人暗中纵火,把粮仓给烧了,把船只给烧了,闹得乌烟瘴气,不可开交。
  但不管怎么说,有大军压阵,王宁安已经陆续调来了十万人马,而且还在增兵之中,一旦超出控制,就立刻扑杀。
  总体来说,局势还算能控制得住。
  更令人欣喜的是地方上的变化,其实朝廷推行均田令,尤其是在京东和河北,规定耕种五年以上,土地就归佃农所有,不足五年,缴纳赎金,也能拥有土地。
  耕者有其田,这是多少年,老百姓最大的诉求!
  虽然有长江天险,可老百姓也不是一无所知,他们当然羡慕,只是东南推不动而已。
  可这一次朝廷下了决心,老百姓也终于看到了希望。
  原本很多无地少地的农民,跑到城里打零工,跑到码头扛包,每天挣一点微薄的收入,还要看别人的脸色,心中一肚子气。
  当他们知道要分田之后,全都动了起来,成群结队,回到了家乡,又把家乡的百姓给动员起来。
  两股力量结合,他们直接就按照土地人口,开始划分田地,还真别说,这些老百姓很讲道理,村子里有多少田,每家多少人,哪块田肥沃,哪块田贫瘠,大家伙都有数。
  你分多少亩,我分多少亩,基本上就已经划好了。
  只等朝廷来了,确定了田地数额,协调了矛盾之后,立刻就能签约,发放地契,大大提高了效率。
  而得到了土地的百姓,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简直令人目瞪口呆。
  他们把青壮推选出来,组成护田队,针对世家的反扑,坚决回击,没有半点客气!世家大族,见用家丁恐吓没用,又请来族老,学究,地方的头面人物,来给老百姓讲道理,让他们不要胡来。
  一贯温驯听话的百姓,这一次可不答应了。
  没别的说,以往朝廷分田,你们说这是一阵风,长不了,得罪了世家没有好下场……我们信了,可这一次,王爷来了,国丈王相公也来了,还调了那么多的士兵,是开玩笑吗?
  如果错过这个机会,就别想捞到田地了,一句话,说再多也没用,我们要土地!
  在东南,最顽固的宗族势力,也在瓦解冰消之中,一切来得都那么快!
  张筠干知府已经半个月了,这半个月,他每天睡不到两个时辰,但是却比上半辈子,任何时候都要精神!
  他已经砍了300多颗人头,平均每天要杀20个人。
  不听话的吏员差役要杀,不愿意合作的商人要杀,阻挠分田的士绅要杀,私自贩运粮食的商人也要杀……除了杀人,他就是查封,查封世家大户的庄园,查封他们的商行,追查税收,清理积压的案子。
  反正作为一个酷吏,张筠不需要太多的证据,只要有个蛛丝马迹,他就敢抓人,就敢杀人……
  这一天,张筠正在忙着,突然外面有了哭喊之声,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从外面跑了进来。
  “当家的,当家的!咱,咱儿子被绑票了!”
  张筠的手一抖,一滴墨落在了纸上,他烦躁道:“你怎么知道?”
  “老爷,你看看这个。”
  夫人从怀里掏出了一截手指,鲜血淋漓的,她哭着道:“老爷,快想办法吧,救救咱们的儿子,咱们就这一个儿子啊!”
  “救?怎么救?”张筠反问道:“是出钱,还是拿人换?”
  “他,他们留了纸条,说只要老爷把牢里的几个人放出来,他们就会放了咱们儿子。”夫人焦急哭泣。
  “荒唐!”张筠一拍桌子,怒吼道:“我是朝廷命官,私放犯人,是要掉脑袋的!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893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