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将门(校对)第92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928/1119

  文彦博想了想,点头道:“你说的有理,可这都是情理之中,如何能伤到王宁安?”
  “爹,正常上涨当然不会太严重,可要是几个月内,几倍那么暴涨,到时候民怨滔天,最后骂声都会落在王宁安的身上,他根本跑不掉!”
  文彦博终于高兴起来!
  “行啊,你小子的办法好!”
  老文在地上走了几圈,越想越高兴,接下来的大半年,正好是王宁安要辞去首相,交权给下一任的日子……如果这时候王宁安的政策出了一堆纰漏,不满声音四起,他也就没法如愿布局,搞不好,俺文宽夫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!
  文彦博兴奋起来,但是千万别得意忘形,王宁安可不是吃素的!
  “办法虽好,可我们必须谨慎小心,不能再留下任何的把柄,否则以王宁安的狠辣,咱们爷俩还是难逃一死!”
  文及甫眼珠转了转,凑到老爹耳边,嘀咕了几句。文彦博终于露出了喜色,“行,以前是为父小瞧你了,你小子有两下子!”
  转过天,文彦博就向朝廷上书。
  他针对增发钞票的后果,长篇大论,谈了非常多……比如市面上货币泛滥,物价上涨,百姓生活艰难,粮价和房价都会上涨,加深民怨等等……
  在最后,文彦博也说,如果朝廷执意要增发货币,必须注意产生的后果,不能蛮干,否则会累及社稷安危。
  这是一篇很用心的奏疏,处处透着忧患意识,让人不能不信服……唯一让人们怀疑的是这篇东西,居然出自文相公之手,也不知道是烧香拜佛做了菩萨,还是有什么阴谋算计,实在是费解……
  不过赵曙对文彦博的印象还算不错,毕竟作为硕果仅存的老臣,如果不诛心的话,文宽夫为了新政变法,也是做了很多贡献,被弄成了虚位王爷,赵曙还觉得有点过意不去。
  他立刻把文彦博请进了宫里,君臣谈了一个下午。
  ……
  “王爷,如果我所料不错,文宽夫出招了。”陈顺之笑呵呵道:“老文这一次真的是处心积虑啊!”
  “何以见得?”王宁安笑道。
  “王爷,你看,文宽夫把他要用的手段,都写了出来,还不是处心积虑吗?”
  王宁安眼睛眨了眨,突然放声大笑,“好你个老陈啊,真是够厉害的!算是把文宽夫给看透了。”
  陈顺之满脸含蓄的笑容,其实心里却很得意。
  一个好的谋士,不光要有天分,还要努力,陈顺之自认不是个太过天才的人物,但是他下功夫,肯钻研。
  比如当文彦博越来越成为王宁安潜在的对手之后,陈顺之就把历年来,文彦博写过的文章,处理过的事情,讲过的话,结交的人物,通通拿出来,从头到尾,仔细研究了一边,几乎把每一个字都刻在了心里。
  熟知了文彦博的行为方式,再看这份奏疏,陈顺之也就有了不一样的解读。
  “文宽夫不是真的担心会出这些事情,他巴不得王爷出事倒霉呢!之所以这么干,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说破无毒,为了以后推卸责任!反过来说,文宽夫就是想用这些事情发难了!”
  “高见!”
  王宁安毫不吝啬,给自己的谋士一个大写的赞!
  沉默了一会儿,王宁安也叹道:“恐怕不只是老文,还有那么多人,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的,说实话,他们要真的从粮食一类的东西下手,我还有点不好办!”
  陈顺之道:“王爷担心极是,我们是鼓励工商发展,买卖粮食,是投资,也是投机,期间很难界定……不得不说,文宽夫的确是比以前老辣多了,他这一招更像是阳谋啊!”
  王宁安无奈摇头,不管怎么说,这个对手也是自己弄出来的。
  “传我的命令,告诉所有衙门,各个地方,要严密监控市场的动向,还有,让学校组织人员,下去统计研究,关注物价的变化,有任何异常,都要立刻上报。”
  王宁安交代之后,赵曙就派人过来了,把他请了过去。
  见到师父来了,赵曙就忧心道:“弟子和文相公谈了许久,发现文相公所言未必是恐吓之词,增发货币,后果的确难以预料,师父可有什么对策?”
  王宁安淡淡一笑,“陛下,任何举措都是如此,有利有弊,臣也盘算过了,其实适度的通膨,对发展工业是好事。”
  “怎么讲?”赵曙好奇道。
  “就拿制造蒸汽机来说,如果存在通膨,买进的原材料价格低,卖出去制成品的时候,价格就会高点,而且有通膨存在,也有利于偿付贷款……当然,通膨太高了不好,关键是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,而且要可控!”
  王宁安还真不是胡说八道,很多人一提到物价上涨,就怨声载道,其实物价不涨,或者下降,那才是真正的悲剧呢!
  就拿很多买房子的人来说,交了首付,接下来要还二三十年的贷款,如果没有通膨,那就是实打实,该还多少还多少!
  可有了通膨之后,十年后的100万,和今天的100万,绝对不是一个概念。
  也就是说,你的贷款,会因为时间的推移,不断缩水……而且通膨还会有另一个表现,就是工资不断调高,这样一来,还款的压力骤然减轻了。
  当然了,因为通膨会表现在柴米油盐,日常消费,每天的开支都在增加,钱不够用了,很多人怨声载道,其实他们没有想过,真正的大头儿,比如房贷,车贷,这些不都是自己偿还的,而是通膨帮着悄悄还了……
  还有些人不服气,觉得工资高了,可物价更高了,其实还有更可怕的,那就是工资不涨、或者降低,而物价却飙涨,那才是真正要命的!
  “陛下,臣以为有些事情要准备了。”
  “师父请讲!”
  “应该制定基本薪水标准,比如以粮价作为基础,每个人工作一天,最少要挣8斤或者10斤粮,如果粮价上涨,就应该调整薪水,强制增加工资……还有,针对地方,要制定最低粮价,以防止谷贱伤农!”
  赵曙点点头,“师父的考虑当然有理,只是这要花不少钱吧?”
  王宁安淡淡一笑,“不是能增发货币吗!”
  瞬间,赵曙的表情变得格外精彩,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,师父实在是太贼了!思索了半晌,赵曙终于领悟了,加印钞票,其实不只是填窟窿那么简单,还能增加朝廷的支配能力……试问,有了最低薪水,享受最低粮价保护,老百姓会不会更拥护朝廷?
  “师父高招,就算管仲也要自愧弗如啊!”赵曙兴奋挥手,“就按师父的主意办!”
第975章
契丹来借粮
  王宁安和赵曙谈过之后,并没有向外面泄露半点,而是选择了严格的保密,要制定最低薪水,要确定最低粮价,这都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,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,王宁安立刻找到了司马光。
  “安排人调研的事情,你去布置……还有,要联络同道,共同组建一个学会,研讨国政,你也要落实了,我们要吸收各行业,各地区的优秀人才,不要拘泥门户之别,也不要在乎身份差别,所谓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,就是这个理儿。”
  司马光成竹在胸,立刻点头,“请师父放心,弟子一定安排好。”
  交代完毕之后,司马光却没急着离开,而是又说道:“师父,这两天弟子浏览了一些报纸,发现其中讨论金融改革的文章骤然多了,还有很多人,把文相公的奏疏搬出来,借着上面的观点,大肆攻击朝廷,说是这一次金融改革是不顾民生,不顾百姓生死,用心险恶,歹毒异常。”
  王宁安眉头一皱,“你想说什么?”
  “弟子以为文彦博的奏疏刚刚上去,朝廷官员都未必知道那么清楚,那些报社哪来的消息?而且还一边倒痛骂朝廷,弟子怀疑……这其中有事啊!”
  王宁安突然呵呵一笑,“有什么事情我会处理的,你且不要声张,老实做好手里的事情就是。”
  司马光立刻点头,既然师父心里有数,那他乐得不用掺和。打发走了司马光,王宁安暗暗冷笑,文彦博果然耐不住寂寞,这老货是想在自己退下去之前,奋力一搏啊!
  那好,就让我看看你文宽夫有多少斤两!
  ……
  “爹,现在市面已经动了。”
  文及甫兴匆匆说道:“自从报纸开始报道之后,粮食期货就开涨了,小麦已经涨了百分之十!其他的也在紧跟……”文及甫显得格外高兴,眼睛都瞪圆了,他怎么也忘记不了当年的铜价惨败,如今终于有了机会,能找王宁安算账,他怎能不雀跃!
  “爹,咱们要不要出手?先砸500万贯!把粮价再拉高两成?”
  文彦博沉吟许久,摇了摇头,“陛下在召见为父之后,立刻召见了王宁安,他们谈了什么不得而知,但是谈了之后,立刻就同意了金融改革,你不觉得蹊跷吗?”
  文及甫思量道:“爹的意思,莫非是王宁安有了办法应付了?不应该啊……我们这可是堂堂正正的阳谋!”
  “唉,那王宁安也不见得用阴谋啊!”
  以阳谋对阳谋,就看谁的手段更高了!
  文彦博深吸口气,“儿啊,还是那句话,你我父子,必须慎之又慎,千万别把自己陷进去,我实在是担心,王宁安又布了一个陷阱,等着我们跳进去。”
  文及甫按捺住激动的心情,反复纠结了许久,“爹,你的担心是对的,粮食的确太敏感了,我们不能乱碰……可是又不能便宜了王宁安,天赐良机,岂能坐失?”
  这小子在地上走了几圈,突然眼睛一亮!
  “爹,咱们不玩粮食了,改从地产下手?”
  文彦博一愣,“这招行吗?”
  “绝对没问题。”文及甫笑道:“土地买卖,最正常不过了,我们想办法把两京的地价炒高,这样一来,地价和粮价叠加……那些做生意的就会处境艰难,甚至维持不下去……而且动土地比较安全,动粮食,王宁安还会说囤积居奇,哄抬物价,可囤积土地朝廷还没有一条法令能管得到!最关键是咱们从土地下手,会得到很多的响应。”
  文彦博想了想,立刻赞道:“对,这京城最大的地主,就是杨家,曹家,潘家,王家一类的将门,他们也要保值财富,肯定要掺和进来。这些人又都是王宁安的盟友,甚至是亲家,老夫倒要看看,他王宁安敢不敢砍自己人一刀?”
  “老爹英明!”
  ……
  治平四年的初秋,增发货币的政策终于落实,王宁安对外宣称,是加印3000万贯,其实他加印了5000万贯,另外的两千万贯,则是拿来购买了铁路债券……因为就在不久之前,他通过新的决策,要在江南修路,同时北方要增加五条铁路,总计要花费10亿贯以上,前期投资就是1亿2000万贯!
  真正大开大合,开始建设,花钱就跟流水似的,以往治理河工,花几百万贯,就算是超级大工程了。
  和现在比起来,简直小巫见大巫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928/111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