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邻居是皇帝(校对)第14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44/783

  看着魏仁浦和王溥的辩论,叶华想起来后世流传的道德经第14章,写的是“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”
  可是在出土的汉帛书《老子》中,写的却是“执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以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”
  今和古,一字之差,却让老子的意思南辕北辙。
  众所周知,儒家主张法先王,自然要用古之道,御今之有,而法家强调法后王,则是要用今之道,治理眼下的问题。
  把老子的话改了一个字,就让老子站在了儒家一边,增加说服力,这就是儒家士人的本事!
  由于儒家“前科累累”,叶华宁愿相信,刘邦根本瞧不起孔夫子,他老人家忙着在家乡饮酒高歌,享受衣锦还乡的愉快,才不会颠颠跑去,拜祭什么孔夫子,还献上了三牲祭品,做春秋大梦去吧!
  王溥被弄得很狼狈,他犹疑地盯着魏仁浦,心说姓魏的什么时候涨了学问,居然能打自己措手不及?
  不像是他能做到的!
  王溥心里不停画问号,他左右看了看,发现了一直老神在在的叶华……不会是这小子出的主意吧?
  他倒是有些急智,可年纪不大,听说学问也不怎么样,他如何找出的漏洞?
  王溥摇了摇头,他也弄不清楚,是谁点播了魏仁浦,让他开了窍。
  反正当下最紧要的事情,还是劝说陛下去祭祀孔夫子。
  “臣以为,纵然汉高祖未必去祭奠夫子,陛下也应该前往。夫子乃是天下读书人的先师,从汉唐以来,就受到历代礼遇。前朝明宗李嗣源,虽为胡人,也尊奉孔夫子,曾经斩杀乱孔的孔末,授予孔家遗孤孔仁玉为曲阜县主簿。陛下此次驾临曲阜,正好可以封赏孔家,收拾读书人之心,一举多得,臣恳请陛下,务必前往,不可迟疑。”
  王溥是个正人君子,难免说话有些棱角,按他的意思,郭威要是不去,只怕连李嗣源都不如了。
  这样郭老大火炭一样的心凉快了不少。
  “你们先下去吧,让朕想想!”
  把魏仁浦和王溥打发走,叶华也要跟着去,郭威却把他叫住了。
  “冠军侯,你随朕去走一走。”
  叶华只能跟着郭威去了后面花园。眼下正是二月,春风如剪,春寒料峭。郭威披着厚厚的狐裘,默默踱步。
  君臣两个都不说话,差不多有一刻钟,郭威才缓缓道:“你说,朕该不该去祭孔?”
  叶华的心思很重,没有人比他更清楚,此时祭孔会带来什么后果……不只是大周一朝,也不只是两宋,甚至往后的一千年,都会因为这个决定而付出代价,有点还很沉重!
  就算凭着得罪无数人,也要把话说出来!
  “陛下创立大周,亲自去拜祭孔子,岂不是说孔子比皇帝还要尊贵?”
  郭威沉吟了一下,哂笑道:“朕也不过是粗人,孔老夫子教化苍生,功在千秋,朕去祭奠,也没有什么不妥!”
  “陛下!”叶华真的急了,“陛下一举一动,关乎重大,有多少人会拿陛下的举动做文章!”叶华凑近了郭威,低声道:“陛下,天无二日,是孔夫子大,还是皇帝大?孔夫子虽然死了一千多年,可还有那么多以孔孟门徒自居的读书人,在他们的心里,是祖师爷重要,还是皇帝重要!”
  这话可是够诛心的,郭威的瞳孔瞬间收缩,属于皇帝的威严爆发出来,他近乎咆哮质问:“叶华,你说该如何办?”
  “尊孔不祭孔!”
第174章
钦差
  叶华和魏仁浦提到要看三本书,其实也就是兼容三家之长,道家的智慧,兵家的战力,那儒家能提供什么?
  首先,作为一门绵延不衰的学问,儒家当然有可取之处。
  比如家庭观念,比如道德约束,比如重视教育,比如重视整体,目光长远,强调要立德立功立言,积极入世……
  这些观点不光能用来修身,也能用来管理一些问题,尤其是底层的矛盾。
  众所周知,农业社会的积累很少,历朝历代都强调轻徭薄赋,减轻百姓负担,这样一来,朝廷的官吏不足,县以下需要百姓利用宗法约束,进行自我管理。
  宗族在后世看来,未必是个好东西。
  但是宗族的存在,的确减少了行政支出。
  古代维护庞大国土是个很困难的事情,税收不高,花费不少。能节省一点,就代表可以掌控更多的土地,华夏九州,土地辽阔,就是这么来的!
  而且儒家还有一个贡献,那就是提供共同的文化心理,思想基因。
  有了这条脐带,哪怕面对任何的乱世,都会有一大堆英雄豪杰出来,致力于一统天下,谁要是抱残守缺,只会成为历史的笑柄。
  儒家对于化解矛盾,约束人心,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,可也正是如此,从儒家演化出三纲五常,存天理,灭人欲。
  结果就是把什么都管住了,弄得社会死气沉沉,失去了向上的斗志,也没了进取精神。
  叶华觉得时间还早,可以等到羽毛丰满,再去和儒家硬怼。只是郭威被忽悠去祭孔,使得叶华不得不把日程大大提前。
  不过幸运的是从唐末以来,儒家就越来越衰败,眼下士人集团比任何时候都虚弱,容易摆布。
  假如放在几十年后,有士兵敢往宰执脸上扔东西,二话没有,直接打死,没准还会牵连家人。
  眼下可不用担心。
  就拿袭击魏仁浦的那几个士兵,关了些日子,直接就给放了,当然这是演戏,不过却没有任何官吏替魏仁浦抱不平,连老魏都没觉得什么。这年头武夫骄纵,连皇帝都敢换,他一个三相又能如何?
  时间提前了,难度或许也降低了。
  叶华突然觉得有希望改造儒家,他一下子变得热切起来。
  儒家好的东西绝对不能抛弃,但是,郭威身为天子,也绝不能去祭孔,更不能跑去跪拜磕头。
  如果真的把孔子当成了大成至圣先师,随便说一句话,就是微言大义,就是圣贤道理,那还怎么区分哪些主张是对的,哪些主张是错的!
  对孔老夫子保持尊敬也就够了,千万不能真的跪下去。
  “朕祭拜孔子,是为了收天下士子之心,招揽贤才,为国所用。”郭威袒露心胸,中原战乱不断,你方唱罢我登场,荒废了教化,诸如韩熙载一般的大才都去了南方避难,弄得朝廷无人可用。
  郭威的意思也是想千金买马骨,用祭孔显示他尊重读书人,吸引贤才回归。
  郭老大的想法很好,只是叶华有些不以为然。
  “陛下,朝廷需要人才,还是要以自己培养为先,用着也顺手,读了一肚子圣贤书的孔孟门徒,未必能当好朝廷的官。”
  郭威气哼哼道:“这么浅显的道理朕会不懂吗?只是你让朕怎么培养人才?读书识字,不还是要念诗词歌赋,微言大义这些东西吗?”
  叶华突然想到,对啊,古代是没有官方教材的,而儒家的东西由浅入深,种类丰富,内容看起来也积极向上。
  什么论语啊,尚书啊,孝经啊,都勉强适合教化人心。
  试想一下,假如让一大堆学生,围起来读心经,金刚经,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?
  需要编撰一套教材!
  叶华有了思路。
  只要能编出一套广为接受的教材,学生需要学习,老师需要讲授,潜移默化之间,就把话语权拿了回来。
  至于儒家的经典,看着好就用,不好就扔在一边,圣人的微言大义就变成了课外读物,重要性下来了,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就打破了。
  而且编撰教材,还能引入其他诸子百家的内容,增加动手能力,改变文人手无缚鸡之力的窘境……叶华越想越高兴,斗志一下子到了顶点。
  他没有想到,改变儒家一统江山,居然这么简单!
  等到叶华把想法说了,郭威可没有他那么乐观。
  向叶华说的那样,编撰通俗全面的教材,不但需要多种学问,还要能深入浅出,让小孩子也能听明白,看得懂。
  许多鸿儒能写出深刻的文章,但不通俗。而能写出通俗文章的,又不够深刻……总而言之吧,想完成编撰教材的大事业,没有几百人是不行的。
  养这些人,需要话多少钱?
  几乎等于增加了一个国史馆的规模,朝廷可不宽裕。
  而教材编撰出来,又能怎么样?
  有没有人买,上哪去弄那么多学生,还有教材能不能真的适合学生使用……问题一箩筐,花费又那么惊人。
  如果没有稳妥的办法,郭威宁愿意去拜祭孔子,反正这套东西都用来一千多年,大周拿来继续用,或许也不会太糟糕!
  叶华可不想让郭老大打退堂鼓,他立刻道:“陛下,编教材的事情,我愿意牵头,再请冯太师和魏相公帮忙,半年之内,一定能拿出成品。至于教学吗?就从臣家里着手吧!”
  叶华道:“臣手下有800骠骑卫,还有6000户食邑,另外钢铁和水泥的作坊,都有不少工匠,他们的家里也有小孩子。就用这些人验证教材的效果,出了纰漏就进行修改,有了效果,再逐步颁行天下。”
  郭威沉吟道:“教化大事,马虎不得,叶卿,你当真有把握?”
  叶华不愿意立军令状,但是一想到如果任由儒家成为显学,彻底掌握舆论,一切的读书人都成了孔孟门徒,甚至发展出理学那个怪胎……叶华就万万不能接受!
  “陛下,这事情臣应下了!”
  郭威沉吟道:“既然如此,朕就让王相公代劳,去曲阜拜祭孔夫子,至于以后要怎么办,再从长计议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44/783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