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邻居是皇帝(校对)第21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217/783

  “我真是傻了,怎么光想着卖东西,忘了还有人员交易呢!”
  叶华没有和韩通解释太多,而是风风火火,去找到了商人,跟他们谈了之后,借出了20个人。
  这20个人得到了新的头衔,被任命为“公平交易员”,在大周和契丹贸易的时候,他们负责核实商品,预估价格。
  对一些明显质次价高的商品,提出购买警告。
  因此契丹人就看到了这样一幕,同为汉人,这些公平交易员居然帮着契丹人说话,被大周商人追着屁股打,打得满脸是血。
  可即便挨了打,他们依旧不改初心,坚持给大周的商人捣乱,好些已经上钩的鱼,都被他们搅和黄了。
  “你们的折扇是从倭国来的,并非大周匠人所制;这些茶叶是陈茶,凭什么卖新茶的价;你怎么敢用黄牛角冒充犀牛角;还有,你的瓷器是民窑的,和官窑差着十万八千里……”
  耶律沙受到皇帝任命,负责和大周贸易,他在榷场上偶然遇到了这些公平交易员,格外感兴趣,叫来了其中的一个。
  这个人其貌不扬,但说话十分靠谱,他认定的假货无一不中!
  “你是个汉人!”
  “没错!”
  “你为什么帮大辽说话?”
  “我没有帮大辽,我只是帮汉人自己!”
  耶律沙不解,“你给他们捣乱,还是帮了他们?”
  这个人仰起头,笑容可掬道:“要想让生意长久,就不该投机取巧,有些心存不良之辈,以次充好,败坏了汉家商人的名声,迟早遗祸无穷,只有货真价实,公平合理,才能实现双赢!”
  “吸!”
  耶律沙认真看了看他,不胜感慨,真没有想到,汉人之中,也有老实人!
  “你说的很对,既然这样,你就给本官当幕宾吧,我每年给你一千,呃不,是一万贯!如何?”
  这个人果断摇了摇头,“我是大周子民,此番是奉了冠军侯的命令,来维护市场交易,如果跟了大人,岂不是成了汉奸,会遗臭万年的!”
  “哼!”耶律沙把匕首拍在了桌子上,“什么汉奸!我让你做,你还敢不听话?”
  此人微微一笑,“大人固然可以杀了我,但是想来大人身边阿谀奉承之徒所在多有,他们说话,大人敢相信吗?假如小的也不要脸,大人还愿意招揽小的吗?”
  这话说的有意思,软中带硬,让耶律沙挑不出毛病来!他气咻咻道:“哼!你别以为能躲得过去,我还有办法,早晚让你给我做事情!”
  耶律沙的机会很快来了,双方贸易试行三个月,需要改为正式运行,耶律沙找到了叶华,一开口就要公平交易员,他要雇佣一批人给他做事情。
  “这事情很麻烦,你也知道大周的子民是不愿意给外人做事的,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,他们就是卖国,就是投敌,活着被戳脊梁骨,死后不能入祖坟的!”
  耶律沙和叶华打过几次交道,深知这家伙一肚子花花肠子,“难道聪明如冠军侯,也没有办法吗?”
  “有!”
  叶华回答很干脆,“现在我们的商品贸易做得很好,可生意越来越大,就需要有各种配套……比如大周的商人需要雇佣契丹的脚夫,契丹方面需要我们的人才。不如这样,我们签一个人员贸易协议。”
  “人员的贸易协议?”
  “没错,这样我们就能光明正大,雇佣各自的人手,而且还能制定详细的规定,避免出现误会。”
  叶华说着,拿出了一份文本草约,扔给了耶律沙。
  “你看看吧!”
  好啊,这是早有预谋!
  耶律沙暗暗点头,他展开瞧了瞧,还真别说,定的很详细,看起来也公平合理……最让耶律沙动心的一点是他们可以出售劳力,劳力在大周赚的钱,会交给契丹方面。他们做生意吃亏太多,如果能靠着人力交易,把损失赚回来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  耶律沙满脑子都是一个个铜子,居然毫不犹豫答应了叶华的要求……当第一批来自辽国的劳力,被送到了沧州工地上。
  韩通和赵匡胤都傻了,我的老天爷啊!
  还有没有更疯狂的事了?
  契丹上下都是傻瓜吗?
  你们给大周送钱,还送人,你们知道不,这些工程都是用来收拾你们的?赵匡胤终于相信了,的确有人会自掘坟墓。
  在叶华的面前,这帮契丹人简直就是傻子!
  “他们才不傻呢,家里全都堆满了钱,吃的山珍海味,穿得绫罗绸缎,日子过得不要太舒服!”叶华笑呵呵道。
  “可他们舒服不了多久,等我们筹备妥当,他们的死期就到了!”赵匡胤信心满满道。
  “没错,这就是利益集团和国家整体的矛盾……在立国之初,还能做到上下一心,如臂指使,可时间久了,彼此的利益分化,就渐渐有了冲突,甚至明知道是卖国,但为了利益,也会去做!”
  叶华伸了个懒腰,抱起一桶水泥。
  “趁着咱们还没有堕落的时候,赶快拿回燕云吧!不然就再也拿不回来了!”
第248章
陈明的沧州行
  赵匡胤半点都不信叶华的话,以你小子的厉害,把契丹人玩弄于鼓掌之间,还有拿不回燕云的?
  区别只是付出的代价多少而已,赵大没有和叶华费吐沫,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。人丁送来了,两座城池必定要修好!
  赵大和韩通各自督修一城,两个家伙都卯足了劲头儿,要抢头功。
  陈明是瀛洲人,据说还是老太师冯道的同乡,不过他没有福气见到冯老太师,因为他出生的时候,燕云十六州已经被割出去3年了。
  在陈明的童年记忆里,只有一个字,那就是“饿”,如果勉强再加上一个字,还有“冷”,他上面有两个哥哥,一个姐姐。
  有一年闹蝗灾,颗粒无收,哥哥们吃野草,吃观音土,肚子涨,死了……姐姐只有13岁,给隔壁村子最大的地主当小妾,换回来一小袋糜子,算是保住了一家人的命。
  从小陈明就上树,下河,寻找一切能吃的东西,知了用火烤,蜻蜓去掉头尾,都是顶好吃的点心。
  偶尔在河里摸到一条肥硕的大鱼,全家人能高兴一整天!
  就这样,一点点艰难地活着。
  娘总是念叨,人生下来就是受罪的,罪没有受够,老天爷都不让你死……且活着吧,哪里不都是一个样!
  从前他们是大梁的百姓,后来年号换成了大唐,再后来又换成了晋,刚换了没两天,又跪了契丹,再后来契丹改了国号,叫大辽……去他的,都是一路货色,没见哪个朝廷少要一斤粮食。
  该交的田赋,丁钱,该服的徭役,只会更多,从来不见少。
  就这样苦熬着,陈明到了13岁,这一年终于有了不一样的消息,听说开封来了个新皇帝,姓郭,挺在乎百姓的,减轻徭役,全课农桑,似乎有了那么一点活路。
  还听说郭皇帝是汉人,跟沙陀契丹不一样,菩萨一样的心。
  幽州,云州,河东,好多地方,都有百姓往南边逃,去讨生活,光是村子里就走了十多户。
  起初契丹人不管,后来查得严了,想要逃跑,抓回来就打死。
  陈家没有想过跑,不是他们不相信传言,也不是他们恋着故土,而是陈老爹病了,也不知道什么原因,身上水肿,干瘦的人,愣是像气球一样,鼓了起来。
  足足躺了三个月,家里的几亩田都卖了,什么法子都用了,还是没有效果,绝望的陈老爹喝下了一大碗卤水——死了。
  为了安葬老爹,陈家的草屋也被卖掉了。
  没有了土地,没有了住处,陈明只能去给地主家里扛包,老娘去给长工洗脏衣服,每天能挣二三斤粗粮,弟弟妹妹能有一点吃的,不至于饿死……
  整个云州,像他们一样穷苦的人家,比比皆是。
  陈明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,如果幸运一些,娶妻生子,像老爹一样,在某个时间死去,如果不幸,或许连媳妇都讨不上,就稀里糊涂死了,娘说得对,死了是享福,活着才是受罪呢!
  这一天,陈明还有其他长工都被叫到了一起,有一队契丹兵站在地主的身后。
  陈明第一次见到,平时威风十足,咳嗽都比别人响亮的地主,此刻卑躬屈膝,像是一只大虾米,苦兮兮的老脸勉强挤出笑容,滑稽又难看。
  契丹人没有在乎他的感觉。
  “让你的人替朝廷做事,是你的福气,等挣够了钱,人自然放回来!”
  说完,就把人带走了。
  陈明离开了村子,他们一路向东行,越走加入的人就越多,好像涓涓细流汇聚成小溪,他们的数量突破了一千人,浩浩荡荡,被送到了沧州以西30里。
  陈明长这么大,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距离,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,这就叫大开眼界吧!
  他们停下来只有,有一伙穿着不一样的官吏走了过来,从契丹兵手里接过了名册,核实人数之后,双方就签了一份约书。
  然后契丹兵的马车上就多了几个沉甸甸的木箱子,里面装满了钱,压得车轮深深陷入泥土。
  陈明突然慌乱起来,他还有老娘,还有弟弟和妹妹,如果他被卖了,谁去照顾家人啊?
  而且谁知道这伙人要干什么?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217/783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