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邻居是皇帝(校对)第28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284/783

  骂黄巢残暴,说他是屠夫,都没有错!
  可是别忘了,是谁逼着他走上屠夫之路的?又是谁让那么多百姓,愿意跟着黄巢作乱?还有,黄巢征战十年,从黄河流域,杀到了珠江,又从岭南杀回了洛阳、长安,转战几万里,把大唐江山搅了一个地覆天翻。
  试问,如果没有雄厚的民心基础,如何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?甚至葬送了大唐王朝?
  说来说去,不就是朝中诸公,上至天子,下至官吏,眼中只有那些大人物,对小老百姓视而不见,草菅人命……长久下来,积累了无数怨气,就好像是河流一般,平时温顺听话,一旦泛滥,就是毁天灭地,日月无光……
  柴荣努力保持镇定,“魏王,我早年经商,亲眼目睹过太多民间疾苦,我也不想说太多的道理。杀一万士绅,活十万百姓,值得!有多少罪孽,我愿意一力承当,是我下的命令,你们也不必盯着冠军侯,谁想掣肘,就是和我作对!”
  柴荣没有往下说,可意思再明白不过了。
  和他作对,那就是敌人!
  哪怕是岳父,如果站在了对立面上,也没有什么客气可讲!符彦卿咧着嘴苦笑,自己这个女婿是真够硬气的!
  原来还以为是叶华干的,没想到女婿比叶华还要坚决,他能说什么……只是过犹不及,钢而易折,嫁给这么一个丈夫,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……符彦卿叹口气,“殿下,此举若仅仅是放在燕云,或许也没有什么,可万万不能用在中原,更不能用在江南等地。若是殿下能向群臣解释清楚,安抚人心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”
  柴荣黑着脸,勉强点头:“只有是利国利民之举,分寸拿捏,我心里有数。”
  符彦卿是一点都不放心,看柴荣那副样子,分明是要大干一场,再加上胆大包天的叶华,这俩人凑在一起,只怕比郭威和叶华两个还要可怕!
  ……
  符彦卿还真猜对了,他刚走,叶华就从屏风后面转出来,从头到尾,他都听得一清二楚。
  “殿下,魏王所言,也是老诚谋国,能用在燕云的手段,别的地方未必合适。”
  柴荣把头一摇,“叶华,你什么时候,胆子也变小了?我问你,江南诸国,和燕云之地,有多少区别?那里的世家豪商,名门望族,更加盘根错节,势力庞大。要想扫平天下,就要对世家下手,争取百姓支持,这不正是你的主张吗?”
  叶华为难苦笑,“道理如此,可治国不还是要仰赖文人吗?”
  “不!”柴荣纠正道:“是用文人,不是仰赖他们!况且文人也分许多种,你不是办了学堂吗,以后就从学堂找人才,远胜过那些皮里阳秋的士人。”
  柴荣让叶华坐下来,笑呵呵道:“父皇在不久前,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,历代帝王之中,我最推崇谁,你猜我是怎么说的?”
  叶华都没有犹豫,“自然是当今圣上了!”
  “你个小滑头!”柴荣狠狠怼了叶华一拳头,怒道:“当然不包括本朝!”
  叶华认真想了想,“莫非是汉文帝?”
  “为什么?”
  “汉文帝有亲民近民之美,慈恕恭简之德,继之景帝,光大文帝之德,才有文景之治。”叶华给了很标准的答案。
  “是用女人换来的太平盛世吗?有什么值得推崇的!都是酸腐文人喜欢的,你这么说话,我很不喜欢!”柴荣不客气道。
  叶华也不在乎,他跟柴荣相处久了,知道他说的越是直白,就越是看重你。
  “殿下,莫非你说的是武帝?”
  “汉武帝横扫匈奴,固然雄才大略,但是他不爱惜民力,晚年生活奢侈,残忍好杀,甚至修道炼丹,以为长生可得!凡此种种,我也只佩服他一半!”
  好大的口气,连汉武帝都只有一半,柴荣啊,你也太狂了吧!你佩服的君王是谁?说出来听听啊?
  叶华眼睛瞪得大大的,十分好奇。
  柴荣笑了,“我佩服的帝王是北周武帝!”
  “哦!”
  叶华深深吸口气,北周武帝!
  果然是他!
  这位北周武帝叫做宇文邕,他在位期间,推行均田制,落实府兵制,扩大兵源,充实财税,灭了北齐,一统北方,雄才大略,在历代帝王中都是顶尖的。
  只是宇文邕英年早逝,他死之后,才有杨坚篡位,建立隋朝,一统天下……可以说,隋唐的强盛,是宇文邕打下的基础,他建立的府兵制,更是大唐所向睥睨的保证!
  这位北周武帝还干了一件事情,那就是灭佛!
  “当时有僧人反对武帝,说他依仗王力,破坏三宝,是邪见人,阿鼻地狱不论贵贱,安得不怖?”柴荣道:“武帝勃然大怒,尝言令百姓得乐,朕亦不辞地狱诸苦!武帝节俭质朴,关心百姓疾苦,有武帝之雄才,却无武帝之恶行,假使他能多活几年,北周势必一统天下!”柴荣笑了,“也真是凑巧,如今国号大周,和北周是一般不二,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数吧!”
  叶华打了个激灵,他在心里暗暗道,还真是天数!
  宇文邕灭佛,柴荣也干过,这两位又都是英年早逝,死的那一年同岁,都是三十六岁!一个是北伐突厥途中染病死了,一个是北伐契丹途中染病死了。
  宇文邕给隋唐奠定了基础,而柴荣呢,给两宋打下了基业……他们两个都是被权臣篡位,一个北周,一个后周!
  何其相似啊,简直跟镜子一样!
  莫非柴荣是宇文邕的转世不成?
  叶华曾经相信科学,可这一刻,他动摇了……柴荣没有想乱七八糟的,他情绪激动,“叶华,希望你能辅佐我,共同开创一个大周盛世!”
第313章
龙体违和
  面对柴荣的诚挚邀请,如果继续敷衍,就实在是对不起他的盛情了。柴荣除了或许会英年早逝之外,其他方面,都无可挑剔,堪称帝王当中的典范。
  柴荣能打仗,一生中无数次带兵亲征,战绩辉煌,比起唐太宗也差不多少。
  他知道民间疾苦,年轻时候,柴荣贩运茶叶,大江南北,黄河两岸,民生利病,都看在眼里。
  郭威登基之后,柴荣忠实履行储君的使命,协助郭威,休养生息,发展军力,革除弊政,做了许多事情。
  最难得,柴荣是个意志坚定的人,他身边也有很多文臣,比如魏仁浦,王朴等等,但是柴荣不会被这些人左右,该听的建议会听,不该听的建议,柴荣很有主见……
  “叶华,我常常思索,以大唐之盛,何以一场安史之乱,就弄得由盛而衰,继而藩镇割据,内忧外患不断,时至今日,二百年过去了,依旧战乱不断,这都是大唐的遗祸……朝中诸公,给我讲过历代兴衰,他们言说是杨贵妃的女祸,唐明皇的昏庸,李林甫杨国忠奸佞,安禄山狡诈,总而言之,是昏君奸佞的错,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?”
  柴荣问完,叶华不由得打起精神。
  这道题可非比寻常,不能等闲视之。
  相当于刘皇叔跑到隆中,诸葛孔明的对策,如果拿不出来真东西,大耳贼才不会把孔明当回事。
  同样的,有真本事,立刻会被引为心腹之臣。
  柴荣这也是效仿刘备,考校自己的本事。
  叶华清了清嗓子,“殿下,以史为鉴,能知得失兴替。盛唐立国之初,推行均田,施行府兵制,很快就国富民强,北征大漠,横扫蛮夷,给太宗皇帝打出了一个天可汗!我一以为大唐之兴,在于公平二字!”
  “为政公平,贤愚得所;军中公平,能者上,庸者下;民间公平,百姓有田耕,有衣穿,有饭吃,因为公平,所以人人行正道,臣子尽忠职守,将士奋死力战,百姓纳粮服役,人尽所能,自然而然,有了大唐盛世。”
  “如果用玄宗朝比太宗朝,自然是开元盛世更加繁荣,财富也更加丰富……但是玄宗朝均田破坏殆尽,民间贫富差距悬殊,富者田连阡陌,穷者无立锥之地。朝堂之上,世家子弟,充斥其间,寒门报国无门。府兵制荡然无存,招募胡人为兵,将刀柄交给异族,真正的国力,不如太宗朝远矣,怎么可能不亡国!”
  “假使府兵存在,天子一声令下,调集几十万大军,纵然安禄山和史思明有再大的本事,也掀不起什么浪花!正因为失去了公平,失去了道义,也就没法动员百姓,没法号令天下,安史之乱迁延日久,地方藩镇割据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”
  ……
  叶华讲了很多,柴荣都耐心听着。
  “叶华,你所言,是说朝廷应该维护公平道义……这和儒家所言的大道之行,仁政王道,又有什么差别?”
  叶华摇头,“没有差别!”
  柴荣忍不住笑骂:“没有差别,你这岂不是老生常谈,可不是你冠军侯的风采!”
  “殿下,这人世间的道理,说起来都差不多,可做起来就不一样了。”叶华认真道:“儒家所言的大道,在士人的嘴里,就变成了士人是国家之本,其余武夫粗鄙不文,百姓愚昧无知,商人贪财好利……只有他们是好人,只有他们配和天子共江山。如果天子顺应文人,把国家都交给他们,久而久之,积弊重重,离着亡国也就不远了。”
  “文官会亡国吗?历来不都是乱民,武夫,宗室,外戚,甚至是宦官亡国,文官可不曾弑君啊!”
  叶华不以为然,“这就是他们狡诈的地方,文官不弑君,可他们败坏朝廷,残害百姓,危害更甚其他人。官逼民反,说的就是他们!”
  “嗯,有理!大唐牛李党政,殷鉴不远啊!”柴荣道:“你说的有理,可交给武夫,也会造成藩镇割据,内乱不断,甚至亡国丧邦,危害更大。”
  “所以我说要维持公平……士农工商之间要有公平公义,文武、宗室、百姓之间也要守住公平,才能让人人信服,国势昌隆。”
  柴荣若有所思,叶华所讲的公平,其实是一种超出了士人所讲的大格局,大公平,天子治国,的确应该超然物外,不被乱七八糟的情感所左右。
  “叶华,你讲的公平,我听进去了,但是要维持不了公平呢?就拿眼下的幽州来说,屠杀士绅豪族,从他们手里拿走粮食田产,总算不上公平吧?”
  “如何不算?”叶华反问道:“这帮人曾经敛财无数,攒下了大把的家业,他们享受了荣华富贵,就应该付出代价!他们把百姓逼上绝路,反过头,百姓就能要了他们的命。殿下以为,这不是公平吗?”
  柴荣眯缝着眼睛,忍不住道:“你是长了一张利嘴啊!”
  叶华不好意思笑了笑,“我以为能维持公平最好,如果不能维持,宁可委屈了士绅大户,也别委屈百姓,杀一人而活百人千人,与情理上,十分残酷,未必能让人接受,可放在现实中,非要这么做不可!”
  燕云之地,被契丹荼毒,损失惨重,加上经历战火,人口损失,钱财粮食,不计其数,眼下正是一穷二白,要想收拾这个大烂摊子,必须用非常之法,那些普通的办法,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。
  弄不好还会被有心人所趁,弄得燕云汉人离心离德,甚至怀念契丹……收回了土地,没有拿回人心,以后的乱子还不知道有多少!
  唯有霹雳手段,才能一劳永逸。
  叶华和柴荣谈得不算什么高深的东西,也没必要谈那些玄而又玄的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284/783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