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邻居是皇帝(校对)第530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530/783

  叶华嘿嘿一笑,“陛下可知,臣一直留着皇宫没敢进去,等着陛下亲自征服呢!”
  柴荣顿了顿,又冷冷道:“拍马屁!净玩虚的!”
  这是怎么办都不对了,叶华索性不说话了,跟天下最大的无赖,是讲不出道理的。
  柴荣兴冲冲进了金陵,城中秩序恢复了很多,战争的痕迹消失了,街道也变得干净整洁,一切秩序井然。
  柴荣十分满意,他直接开进了金陵皇宫,并且在金銮殿,召见了所有的文武,包括一众降臣。
  柴荣首先道:“冠军侯,怎么不见冯延己和宋齐丘两位相公?他们可是拿下金陵的功臣啊!”
  叶华忙道:“冯延己首鼠两端,在献城之后,试图勾结李弘冀,重新作乱,臣不得已,将他拿下!至于宋齐丘,他年老多病,而且因为历年以来,于国于家,毫无建树,心中有愧。自请上缴家中产业,出城居住,闭门思过去了!”
  柴荣听完,半晌,没有别的话,只是重重哼了一声!
  然后皇帝陛下就对其余的降臣道:“卿等顺天应人,归降大周,朕势必一视同仁。尔等只要怀有报国之心,恭谨做事,朕不会亏待尔等!”
  “多谢陛下!”
  以孙晟,李德明等人为首,一起跪倒磕头。
  这帮人都是人精,哪里看不出来,这是君臣唱的双簧。
  叶华先收拾了宋齐丘和冯延己,震慑降臣,让大家伙听话,柴荣再出来当老好人,收拾人心,这对君臣玩得还真溜儿!
  明白归明白,他们也醒悟了,大周的法则跟大唐绝对不同。
  柴荣可不会像李弘冀那样,惯着文臣,想杀就杀,想罚就罚,必须夹着尾巴,捧着卵子做人,不然就要跟冯延己和宋齐丘一样,惨不忍睹……
  降臣们老实了,韩熙载站了出来。
  “启奏陛下,荆湖方面,周行逢送来奏折,要归顺大周,另外南汉方面,也派遣使臣,向大周请降,准备纳土归顺,臣恭请陛下裁决,该如何处置两处。”
  柴荣沉吟一下,看了看在场的群臣,最后还是把目光落在叶华身上。
  “冠军侯,你怎么看?”
  叶华心中有数,笑道:“自从马楚灭亡之后,荆湖之地,四分五裂,周行逢请降,应该是迫于大势,没有什么好说的。倒是南汉请降,很有文章。臣绝对他们应该是挡不住安南的攻势,想借助大周的势力,去对付安南,所以才假意请降。”
  魏仁浦立刻道:“陛下,冠军侯所言极是,我们虽然拿下了金陵,可还有大片土地,来不及占领,更何况大军疲乏,渡江作战,气候炎热,已经让将士苦不堪言,若是继续向岭南进军,只怕还没有走到地方,就已经损失惨重,不得不退回来了。”
  魏仁浦总结道:“老臣以为,南汉方面,是以退为进,试探大周的底限!”
  柴荣微微颔首,“这么说,南汉的请降,就不必搭理了?”
  “不然!”
  叶华立刻道:“臣以为这是天赐良机,陛下应该趁机征讨安南,以展示我大军之威!同时为了收复岭南,做好准备。”
  假途灭虢!
  所有人心中都涌起了这么个念头。
  好一个贪心的叶华,拿了江南还不够,还要染指岭南,安南,你有多大的胃口?
  面对众人的质疑,叶华只是淡然一笑,“诸公,若不尽快取了安南,光是靠着江南的土地,如何能安顿下这么多的流民?”
第567章
天赐良缘
  以安南的土地,解决流民问题。
  这个观点提出来南唐的一众降臣,尤其是像徐铉、陈乔,他们都听得目瞪口呆,不敢置信。这不是开玩笑吗?
  国内一团乱麻,还没有解决好,就跑去对外开战。
  安南烟瘴之地,蛮夷之乡,听说山川河流里面,都有毒气,里面的人就跟猴子似的,人马去了,万一战败了怎么办?
  就算侥幸打赢了,谁又愿意去?
  背井离乡,前途渺茫,一旦去了安南,只怕这辈子就要客死异乡,多残忍啊!
  不行,绝对不行!
  他们虽然不说话,但无声的抗议,谁都能感觉出来。
  叶华懒得多话,魏仁浦站了出来。
  “诸位,可以不动安南,也不出兵,但是流民不解决,江南就别想安定。所以,那就只有强推均田,你们所有人的家产都要交出来,彻彻底底平分!”
  这话一出,可比打安南要惊悚多了,几乎所有人都打了个冷颤。
  最难的还是在身上割肉,相比之下,去攻打安南,也就没有什么了不起了,反正输了就输了,也没有什么好在乎的。
  他们又一次默然,这是打算看热闹了。
  魏仁浦和叶华互相看了一眼,彼此了然。江南的这帮官员,纯粹是牵着不走,打着倒退,踢一脚才能动一步。
  真是费劲儿!
  曾几何时,大周的几位相公也比人家好不了太多,不过这几年都被叶华磨炼出来了,废话也不多说,瞧我们的行动就是了。
  魏仁浦道:“陛下,可以立刻回复南汉国主,让他们准备五十万石军粮,我大军不日南下,直取安南,替南汉解除边患。”
  柴荣点头,“安南本是中原之地,趁着唐末之乱,竟然自立为国,实在是可恶可杀!冠军侯,该如何进军,你拟定个方略出来。”
  叶华口称遵旨。
  魏仁浦又道:“陛下,教训了安南,接下来就是组织移民,老臣以为,安南气候炎热,人生地不熟,贸然把百姓迁去,只会死伤惨重,得不偿失。因此老臣建议,要安排官员,一起跟着迁徙过去,不但要让百姓去,更要让官员去,彻底将安南变成大周的疆土。”
  在场的众人,听着魏仁浦的话,越发心惊肉跳,貌似又要有人倒霉了!
  他们很想表示反对,奈何在柴荣的面前,根本没有说话的权力,老魏这一次的苏州之行,那是满朝称赞。
  有种扶摇直上的感觉,甚至有人把他跟叶华并称,说是文武股肱,左膀右臂。
  老魏和叶华站在了一起,一帮降臣,还能翻了天吗?
  柴荣全数准许了建议,退朝之后,老魏就主动找到了叶华,两个人泡了一壶茶,商量办法。
  “侯爷,你提议对安南动兵,是为了保住江南的作坊工场?”
  叶华一拍脑门,“魏相公,真是没想到,居然是你看透了我的打算,厉害啊!”
  魏仁浦哼了一声,“打了这么多年交道,老夫又不是傻瓜。江南人多地少,无业的流民,全部加起来,至少几百万。在这种情况下,继续大种桑苗,纺织丝绸,只会弄出更多的流民,少有天灾人祸,就会不可收拾。”
  叶华颔首,接着道:“所以必须执行严格的均田,给流民找到生计,让他们重新回归乡土,安定下来。可一旦如此,城中的作坊又失去了原料和劳动力,没法继续生长。”
  叶华感叹道:“这是个死结,李弘冀从一开始,失败就是注定的。而要想打破这个死结,从内部折腾,怎么折腾都没用,必须放眼外部。移民海外,减轻人地矛盾,开垦海外土地,供应国内粮食需求,解决了粮食问题,城市才能放心发展,人口进城之后,乡下可以拿出更多的土地,改种桑棉,这是其一。开发海外,扩大市场,作坊就能得到海外的订单,进而扩大规模,招募更多的工人,这是其二!”
  魏仁浦深以为然,“两条腿的椅子终究是站不稳的,只有多了第三条腿,才能立得住!”老魏笑呵呵道:“侯爷把什么都看得通透,只是安南不容易打啊!”
  “哈哈哈!”
  叶华大笑:“没有什么难的,从陆地上过去,崇山峻岭,而且山中毒蛇毒虫遍布,气候潮湿炎热,人非常容易感染生病,的确是天险。但是若换一条路,从海上进军,安南腹地平坦开阔,烧烧抢掠,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。”
  叶华信心十足,“就让任天行去,他现在配属了罗盘,又有了火器,不会迷航,蹂躏安南的猴子,绰绰有余!”
  老魏笑道:“侯爷好见识,老夫佩服。”
  叶华叹口气,“魏相公,现在只有一个问题,任天行此人毕竟是海盗出身,且归附不久,放他去安南,我怕他不服管束,若是肆意妄为,那可就不好了!”
  魏仁浦信心十足,“侯爷请放心,此事交给老夫,我有法子,能把他的心给拴住,保证让他乖乖听话。”
  ……
  南唐的旧臣,很快领教了大周的雷厉风行。
  虽然定了调子,不会全面推行均田,但是有些新政还是要颁布的。
  其中最关键的是两条,田租最高不得超过三成,而且平均田租要在两成左右。
  第二条,是规定百姓的债务要予以免除,凡是年利超过两成的高利贷,朝廷不但不予承认,还要捉拿放贷之人,进行严惩。
  两道新政,全都以圣旨形式下发,立刻生效。
  徐铉负责操刀,等旨意下发之后。他是感慨不已,江南的田租是出了名的高,有些地方,甚至会超过七成,个别年份,遇上了减产,老百姓还要如数上缴,一点也不能减免。
  穷苦的百姓只剩下两条路,要么向地主借贷,渡过难关,要么就直接放弃土地,去城里打工。
  而借贷又因为利息太高,无力偿还,早晚也要进城。
  这种情况,也是加剧流民向城市集中的原因……过去他们都提到过,也都向李弘冀谏言,结果呢,往往是不了了之,根本推不动。
  因为朝中上下的高官,就是最大的地主兼放贷人,谁肯少赚一个铜板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530/783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