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邻居是皇帝(校对)第68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688/783

  但是赵普却清楚知道,有些事情,怕是再也回不去了。
  冠军侯向陛下献策,柴荣并没有采纳。
  这还是多少年来的头一次!
  别管柴荣做多少弥补的措施,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,皇帝陛下不再是言听计从了,两个强势的人,终究还是会冲突的。
  只有他们冲突,才有其他人的活路。
  赵普心里不停盘算着,柴荣唯一没变的就是继续征战……要不要现在上书,支持陛下对契丹用兵呢?
  毫无疑问,这时候上书,肯定能得到天子的青睐,但是却不免得罪冠军侯,叶华现在的力量,还是可以轻松碾死任何一个大臣,哪怕是天官,也只是一个大点的蝼蚁而已!
  要稳,千万要稳!
  赵普清楚,要想在两头猛虎之间渔利,必须有卓越的耐心,否则就有变成老虎便便的危险……又是三天时间过去,突然,从宫里传来了消息,柴荣去叶府,替老封君贺寿!
  叶老太太已经八十五岁高龄,堪称人瑞。
  皇帝陛下亲自带着礼物,登门贺寿。
  “真是想不到啊!天子竟然先低头了!”赵普大呼侥幸,幸亏没有急着上书,否则不堪设想了,他偷偷擦了擦冷汗,更加小心翼翼……
  叶府花厅,柴荣品尝着暗红色的葡萄酒,脸上笑盈盈的。
  “西域的葡萄美酒,再配上夜光杯,酒美器美,朕好久都没有这么惬意地喝酒了。”柴荣笑道:“更何况酒逢知己千杯少,叶华……你可知道,朕为什么不想按照你的办法,成立合作社吗?”
  “这个……臣愚钝。”叶华低着头,毕恭毕敬道。
  柴荣哼了一声,“你还是装糊涂,朕不妨明说了,朕顾不过来,骤然增加那么多官员,别看只是小小的一个村子,如果诚心为恶,也足以害得百姓家破人亡……没有充足的准备,朕是不会推行的。”
  “那试点呢?”
  叶华突然反问道:“陛下,臣提议组建合作社,似乎也是操之过急。但若是在中原等地,先行试点,等成功之后,再行推广,是否可行?”
  叶华顿了顿,又补充道:“陛下,不光是对外作战,当下开封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二百万。这么多人聚集在城里,如果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,也会出问题的。如果组建了合作社,朝廷可以同合作社签署供销协议。丰年能保住粮价不会暴跌,灾年粮价也不至于暴涨。总之,分散的小农经济,实在是没法承担庞大的任务,不管是对外作战,还是发展工商!”
  柴荣略微沉吟,哑然笑道:“叶卿谋国之言,朕怎么会反对呢!你准备在哪里试点,又准备让谁去推动此事!”
  “父皇!”
  太子郭宗训突然出现在了花厅,他躬身道:“父皇若是同意,儿臣愿意去做这件事情!”
  柴荣眉头紧皱,扫了眼还略显稚嫩的太子。
  “这可是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,你一个小孩子怎么能行?”
  郭宗训抬起头,挺着胸膛,“父皇,儿臣不算小孩子了,而且儿臣有自己的想法!”
  “哦?”柴荣道:“你说说看,让父皇瞧瞧,你的本事几何?”
  “父皇,儿臣一直在学堂读书,追随戚先生增长学问,戚先生勉励儿臣,要世事洞明,沉溺书本的学问,丝毫不知道民生利病,就是书呆子。”
  郭宗训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,小家伙侃侃而谈。
  “朝廷在前不久,要拿出巨资,去兴建学校,培养更多的人才。儿臣以为,立意虽好,却未必能尽如人意。”
  太子突然提到了兴学的时候,柴荣还真有了点兴趣,他颔首道:“你倒是说说,有哪些缺陷?”
  “父皇,要想建学校,不是朝廷出钱就够了,还要百姓愿意把孩子送进学堂。譬如一个村子,一百户人家,有一半的人,愿意让孩子读书,剩下一半,由于种种原因,不愿意让孩子进学,或许在这个村子,就办不成学校。”
  郭宗训还真不是胡说八道,哪怕戚同文有那么大的名声,学校的待遇也算不错,但就有一些顽固的家长,他们武断地认为,孩子不是读书的料,十来岁的孩子,与其浪费笔墨纸砚,去学堂求学,不如在家里放牛,割猪草,照顾弟弟妹妹,替父母分忧。
  一个乡下的娃,还有什么指望?
  干几年,攒点钱,娶个媳妇,然后子承父业,继续种田就是了。
  千百年来,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,有人想改换门庭,可有人就不想!
  能一直耕田种地,有口吃的,就很满足了……当然了,随着时代的发展,这种人会越来越少,但不可否认,哪怕到了后世,依旧还是存在的,更遑论如今的大周!
  “父皇,假如成立合作社,就能以集体结余款,筹建学校,或者,让三五个合作社一起,办一个学堂……这样上下一起用劲儿,才能真正让孩童入学,不然就算朝廷付出再多的财力物力,也只是浮萍而已,没法扎根民间!”
  郭宗训一番谈论,让柴荣颇为惊讶,他忍不住看向了叶华,“莫不是你交给他的?”
  叶华连连摆手,“陛下,臣可没有,这是太子殿下自己想的!”
  郭宗训忙道:“师父忘了,当初曾经让弟子去菜市场,弟子觉得受益匪浅。这几年来,学堂也不断安排活动。弟子在去年的时候,还去乡下当了半个月的老师,给山村的孩子讲课。当时弟子就发现,有许多家长认为上课是浪费时间,哪怕孩子有心求学,他们也严词拒绝……而且不论弟子如何讲,他们就是不答应。”
  “所以殿下就想到用合作社的模式,去推行教化?”叶华欣然问道。
  郭宗训点头,“弟子觉得乡村真的要彻底改变,不然会成为拖累的。”
  柴荣没有立刻点头,只是摆手,让太子退下去。
  然后他冲着叶华道:“你看太子的见识如何?”
  叶华笑道:“身为师长,臣觉得太子可以出师了!”
  柴荣哼了一声,“就凭他,差得远呢!”
  “臣倒不这么看。”叶华坚持道:“所谓先生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。身为师长,要教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。书摆在那里,谁都可以读,只有掌握了方法,才能真正驾驭知识,为我所用。不然光知道背书,人不就成了会喘气的书籍了!”
  没有家长不喜欢老师夸自己的孩子,就连柴荣都飘飘然了。
  “叶卿,既然如此,朕就划出一州之地,实验合作社。让太子去操持,你给他把关……至于需要的人手,就从学堂里找!”
  有了柴荣的话,郭宗训兴奋地眼睛冒光,几年前,小叔就去于阗,宣慰西域汉人,他还只能在学堂读书,现在终于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!
  虽然只是一州之地,但也机会难得,无论如何,都要干出成绩,让父皇刮目相看!
  “殿下,这是三处条件比较好的州县,宋州,大名府,还有澶州,若是殿下觉得不满意,苏州,杭州也行,顺便还能去玩玩!”赵二笑呵呵道。
  郭宗训把脑袋摇晃的像拨浪鼓一样,“我是去做事的,可不是去游山玩水,再说了,富裕的地方,谁愿意轻易改变?”
  郭宗训的目光在沙盘上来回逡巡,最后落在了一处,“我选这里!”
  赵二闪目看去,顿时目瞪口呆,“殿下,这里可是河北最穷的地方,刚刚还遭了灾哩!恐怕不妥吧!”
  他求助似的看向了叶华,这时候叶华也迈步走过来,瞧了瞧郭宗训手指的地方……邺城!
  瞬间,叶华的瞳孔收缩,苦笑道:“殿下,邺城不只是穷,还有遍地的老兵痞,就算干吏也没有万全的把握!”
  “师父,我不这么看,正因为最穷,才最容易改变,我就选邺城!”郭宗训无比坚定!
第731章
犯了大忌的太子
  郭宗训离开了开封,前往邺城……此时的邺城还有个名字,叫邺都!
  郭威在登基之前,曾经担任邺城留守,统御河北军团,抵御契丹,曾经的邺城是军事重镇,也是大周的龙兴之地,地位非常重要。
  可这些年下来,尤其是光复幽州之后,大周的前线大大北推,邺城的重兵纷纷撤去。
  当十几万人屯扎邺城的时候,百姓怨声载道,痛骂兵痞无耻,残害百姓,胡作非为……但人马撤去之后,百姓又发现麻烦事情来了。
  十几万驻军,加上战马,每年需要消耗不计其数的粮饷物资,许许多多商人云集邺城,城中还有众多的作坊,供应军队需要。
  士兵手里有军饷,也会去酒馆茶肆消费,他们是恶客不假,但也的确能带来繁荣。
  大军撤走,邺城的世面立刻萧条下来,大批的青年无所事事……恰巧由于修筑黄河北道,邺城的青年就跑去河道打工,还有人去永济渠从事航运。
  大周的城市普遍发展的时候,邺城却呈现出一片萧条,这还不打紧,三年前邺城出现了旱灾,田地减产过半,接着第二年蝗虫又来了。
  古人并不缺乏治理蝗灾的办法,比如抓捕,驱赶,挖沟掩埋,甚至利用蝗虫趋光性,放火焚烧……但是坦白讲,这些措施还都不足以消除蝗灾,尤其是当蝗虫长了翅膀,开始起飞之后,一夜之间,就能前进几十里。所过之处,凡是绿色的植物,几乎都难逃一劫。
  邺城的防灾做得很不好,等到蝗虫起飞才仓皇行动,结果第二年粮食又绝收了。
  当时还在西域征战,各地都抽调粮食,解送西域。唯独邺城,需要从京藏调拨二十万石粮食,救济灾民。
  别处可以不管,邺城不能不管,也不敢不管!
  从唐末以来,邺城就是军事重镇,民风剽悍,武人极多。不过这些人多数是旧式的武夫,从郭威开始,两代皇帝,前后裁撤了七万左右的旧军……这些家伙返回家乡,成为了地方上的恶霸刺头儿。
  要说他们有多大的本事,那也未必。杀人越货,扯旗造反他们是万万不敢的。但是这帮人能闹,能折腾,动不动就说我们跟太祖爷打过仗,是穿一条裤子的交情,我们替太祖爷挨过刀,敢不照顾我们,就去京城敲登闻鼓,告御状!
  事实上这帮人连登闻鼓在哪里都不知道,但是却不妨碍他们跟地方官吏叫板……
  总而言之,邺城就是个又臭又硬又穷的倒霉地方,管不了还惹不起!
  “殿下把自己放在这么个地方,还真是有气魄!”
  符三赞叹道:“我还真没想到,三年的光阴,能变化这么大。”
  叶华轻笑,他倒是觉得郭宗训早就有些不凡之处,比如当年就建议郭幸哥去于阗,还有,卢多逊想要推他接掌大印,小东西机智地推了出去,顺便还坑了卢多逊一把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688/783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