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邻居是皇帝(校对)第69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697/783

  “当年南唐就是如此,一边是工厂作坊,一边是乡村民生,双方针锋相对,闹得不可开交……当时老夫想要借鉴侯爷的作法,厉行均田,化解矛盾,只是老夫想不到,大周落实了均田,还是会有这个麻烦,老夫只是不知道,侯爷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?”
  韩熙载显得很无奈,大周变化的确是太快了,他已经被新出现的事务给弄得晕乎乎的,有心跟上进步,却也力不从心了。
  叶华笑道:“韩相公高见……当下情况确实如此,工农业争夺资源和劳力,绝对会长时间存在,只不过未必只是争抢,韩相公若是愿意,不妨来听听他们的意见。”
  叶华邀请韩熙载去商王府,正是原来柴荣的潜邸。
  在王府大厅,有一张巨大的桌子,上面摆着特大的紫铜火锅。
  太子郭宗训,商王郭幸哥,包括王朴,李肆,戚同文,梁周翰,几个人全都在。
  他们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,不断涮肉,往嘴里塞。
  郭宗训吃得最凶,差不多七分饱,他才气哼哼道:“我在下面走了这些时候,最清楚那些作坊矿场会有多黑心!老百姓现在有田地,只要朝廷不欺负他们,就能自给自足,填饱肚子。你们非要逼着百姓进城,去当工人,是你们脑子有毛病,老百姓才不会愿意的!”
  郭幸哥黑着脸道:“我也不想欺负老百姓,可矿场要人,船厂要人,炼铁厂还要人!老百姓都托庇合作社,挤不出人手,没有劳力,我们的工业要怎么发展?”
  “发展工业不能牺牲农业!”
  “不牺牲农业,何来工业?”
  ……
  这双方针锋相对,互不相让,从最初的太子和商王之争,渐渐地,包括王朴,李肆,戚同文,梁周翰,都加入其中。
  韩熙载目瞪口呆,原来这帮人想得比自己深入,说得也十分透彻,半点不留情面。他几次想插嘴,都没有办法,只能干瞪眼。
  但是韩熙载也渐渐听出来了,王朴和李肆,作为官方代表,他们是强烈支持工业发展,很简单,有了蒸汽机,有了钢铁,才有强大的国力,才能对外征战。
  可是戚同文跟梁周翰,他们处于学者的良知,支持维护农民的利益,他们坚持认为,工业越是发展,合作社就越是必要,否则的话,资本浪潮之下,会把占总人口八成五的农民推向悲惨的地狱。
  南唐殷鉴不远,不能重蹈覆辙!
  吵来吵去,大家伙都累了,只能看着叶华,“侯爷,你说两句吧!”
  叶华把两手一摊,“我没法说谁对谁错,我只想问你们,工业产出的商品,需要谁来承接?农业产出的粮食原料,又要销售给谁?”
第740章
合作社的作用
  韩熙载努力想加入争论,他发现这个情况并不陌生,当初修蜀道的时候,不就是如此吗?
  还记得那时候的解决之道吗?
  多使用奴隶呗!
  只是当韩熙载提出这个自以为高明的建议,不管是郭宗训,还是郭幸哥,全都一致反对!
  这就奇了怪了,本来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人,居然一致对外了,敢情你们刚才是装得吗?
  郭幸哥首先道:“在矿场使用奴隶我是不反对的,可若是工厂也用奴隶,我绝不答应!”
  “为什么?不都是人,有什么区别?”
  “韩相公,你可知道,工厂的工人要服从指挥,要有学习能力,要能制造出合格的零件……这是个丝毫不能马虎的事情,要是马虎了,就会要人命的!”
  郭幸哥又想起蒸汽机实验的时候,被烫伤的工匠,他的手背上还有疤痕,疼痛时刻提醒着他,工厂生产是非常严谨的事情。
  没有长时间的训练,没有掌握一定的技能,是胜任不了任务的。
  那些蛮夷奴隶,空有一身力气,连汉话都不懂,跟不讲究纪律,只能做简单的体力劳动,想把他们训练成合格的工人,那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。
  更何况就算能培养出来,郭幸哥也不准备把工业生产的诀窍和蛮夷分享。
  叶华总结道:“韩相公,一个好的劳动力,要有三个素养,劳动的意愿,劳动的能力,还有劳动的纪律……要说起来,汉家儿郎稍微培养,就能成为优秀的劳动力,至于其他人,还真就不成!”
  叶华可不是往汉人脸上贴金……从老祖宗那里流传下来,汉人就是个极度世俗化的群体,很看重当下。
  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,讲究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。
  因此汉人很少认命的,骨子里都有种积极进取的劲头儿。适当培养引导,就会努力工作,拼命创造财富,不单要自己过得好,还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泽。
  假如是三哥那里,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  人家相信轮回,根本不在乎这辈子,你现在打我骂我,我半点不生气,等下辈子,自然就打回去了。而且这一世受苦越多,心越虔诚,湿婆神恩赐,下辈子就成高种姓,脱胎换骨了。
  就凭着三哥乐观懒散,不思进取的劲头儿,指望他们能成为合格的工人,完全是做梦一样。
  北方的蛮族情况也好不了多少,叶华在西域就见过一些逃避契丹的部落,跟他们了解情况,发现很多部落甚至没有年龄的观念。
  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多少岁,晚上躺下去睡了,那就是死了,等第二天醒来,又复活了,哪一天躺下去起不来,就是彻底死了……
  让他们进工厂,上生产线,大周制造的牌子就算彻底毁了。
  所以在郭幸哥他们看来,工人必须从汉人中出,而且还必须是年轻的,聪明的,经过培训教育的……
  “我反对!”郭宗训坚决道:“农村是一切的根本,没有粮食,没有农村的安稳,你们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……而且你们想过没有,假如强行逼迫农民进城,变成工人,他们能安心吗?如果有心人利用农民的怨气,引发双方的冲突,你们的工厂还能运行得下去吗?”
  “尤其重要,工厂生产出来的枪炮船只,能用来干什么?还不是开疆拓土,跑出去打仗!跟西域用兵有什么区别?天下百姓,尤其是农民,未蒙其利,先受其害!彭海的例子就在眼前,你们还想逼死多少农民?”
  郭宗训所言,凛凛正气,让韩熙载都大为敬佩。
  这还是当年那个顽劣的太子吗?
  他简直不敢相信,韩熙载眼圈泛红,感动道:“殿下仁慈,实在是苍生之福!”
  李肆瞥了一眼韩熙载,不屑道:“韩相公,不管怎么说,大周还是要对外用兵,还是要打造出前所未有的盛世!不管怎么样,陛下会支持我们的主张!”
  李肆说出了事情的关键,韩熙载一下子被问住了。
  很显然,这个官司打到了柴荣那里,皇帝陛下无疑会站在商王,王相公和李相公一边……到了那时候,该怎么办?
  韩熙载咬了咬牙,“身为朝臣,唯有尽忠职守,陛下若是不顾万民死活,老夫唯有以死相争!”不用怀疑韩熙载的决心,他若是立身不正,早就被清理出朝堂了。
  只不过许多事情,不是靠着正直就能解决的。
  叶华终于开口了,“稍安勿躁,你们的分歧显而易见。那我想要你们思考,工农业有没有互补之处?”
  “这个……很难。”郭幸哥道:“工业需要劳动力,需要原料,可我生产出来的钢铁,机床,蒸汽机,轮船,等等这些东西,农村是用不上的,那么贵的价钱,也不是农民能承受的。所以我认为,在很长一段时间,工业需要农业滋养,却没法给农村带来什么变化!”
  “那还要工业干什么?”韩熙载质问。
  郭幸哥大声道:“当然有用,工业能改变大周!更何况谁知道工业能发展到什么程度,说不定有一天,工业产品会充斥每个百姓的家里,所有人都享受工业发展的红利!”
  韩熙载才不信呢,他又不是三岁的孩子。
  “商王都说了,不知道哪一天,老夫又怎么敢信?”
  空气又一度凝滞,很是压抑。
  叶华突然笑了,“假如在以前我还没有想通,要怎么让工农两个部门交流,可现在我想通了,其实办法就在眼前!”
  “哦?计将安出?”大家一起问道。
  叶华笑着吐出三个字:“合作社!”
  ……
  上辈子的教材里,告诉了叶华许多想当然的经典规律,可是当叶华真正用这些规律去解释遇到的现实情况,他又发现,往往是似是而非。
  叶华努力回想,工业革命究竟带来了什么?
  在他的记忆里,第一次,第二次的工业革命,只是加速了全球的殖民进程,另外各个列强的国内,出现了尖锐的对立,一方面是富可敌国的大财团出现,一方面呢,工人生活悲惨,反抗此起彼伏,双方的斗争,始终没有停止过,只不过是时而缓和,时而尖锐罢了。
  书上都说工业革命是进步,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
  叶华渐渐想通了一些,第一次工业革命,甚至第二次工业革命,出现的很多东西,不能为普通百姓所用,也就是说,工农业两个部门没法交流,工业品下不到农村……长时间的从农村向城市输血,农民的生活越发悲惨。
  那列强用什么办法解决呢?
  很简单粗暴,就是向殖民地移民……杀死几千万的印第安土著,把破产农民,旧贵族,所有碍眼的人,都发配去新大陆。
  当农民下降到一定数量的时候,土地集中了,农场出现了,一个农民耕种几百亩土地,有大片的庄园……这时候他们才能消费昂贵的工业品,享受工业化带来的好处!
  现成的经验摆在面前,叶华敢走吗?
  对不起,他不敢!
  几百万人可以,几千万人的大周,这么玩就只会把自己活活玩死!
  显然,叶华还没有活够。
  必须找出办法,让工农业交流起来。
  叶华苦思冥想,他最终发现,答案就在合作社上面!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697/783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