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邻居是皇帝(校对)第76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766/783

  “寇准拿出巨资,补贴工厂,调高工资……还规定工厂做四休一。”
  叶华耸了耸肩,“你说他做的对不对?”
  “这个……师父,你不是说凡事无关对错,主要看屁股坐在哪里!要是在我们这些人看来,完全是剜肉补疮,得不偿失。可在一般的工人眼里,甚至大周的富商心中,寇准的作为堪称德政!”
  叶华轻笑道:“那你觉得师父的屁股该坐在哪一边?”
  “这个……”赵匡义沉吟半晌,苦笑道:“师父,从目前来看,牺牲海外属地,满足大周百姓的需要,是很必要的。可终究会有一天,海外属地的汉人越来越多,就像天竺,现在是三百万,等到五百万,一千万之后,他们就会憎恶内阁的做法,到了那时候,弟子也没法约束他们!”
  “而且,以弟子观之,工资只能调高,不能降低,休假只能增加,不能减少……老百姓的胃口越来越大,早晚有一天,寇准会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!”
  赵匡义正说着,突然有人闷声道:“还有更可怕的!”
  叶华和赵二一起抬头,只见郭幸哥从外面快步走进来。他沉着一张脸,抓起桌上的西瓜汁,一饮而尽,然后抹了抹嘴巴,就气呼呼抱怨起来。
  “内阁的那帮人,简直狗屁不通,是一群蠢蛋!”
  赵二斜了他一眼,好奇道:“怎么,也包括叶曦?”
  郭幸哥愣了,不由得怒吼道:“你别曲解我的意思!”郭幸哥抬起头,很认真对叶华道:“哥,你很清楚蒸汽机的弊端吧?”
  叶华点头,“蒸汽机体积庞大,效率低下,操作麻烦,需要有人专门烧锅炉……这些弊病是蒸汽机本身无法克服的,必须探索新的动力才是,怎么,你那边有眉目了?”
  “当然!”
  郭幸哥骄傲道:“我的团队已经有人提出直接用燃烧驱动机械,并且已经做出了样品。”
  “是内燃机吗?”
  “对!”郭幸哥笑嘻嘻道:“哥,你总是未卜先知啊,就是用石油充当燃料的内燃机。”
  叶华大喜,“这可是好事情,应该推广!”
  郭幸哥哼了一声,“推广什么?我碰了钉子了!”
  赵二好奇道:“既然是好东西,怎么会没人要?”
  郭幸哥无奈道:“当下内燃机还不成熟,需要很多改进,而那些工厂用惯了蒸汽机,改成内燃机,光是更换设备一项,就要耗费天价,这只是其一!”
  “还有更要命的?”
  “嗯!”郭幸哥无奈道:“当下内阁通过了法令,规定海外属地的棉花只能卖给那几家大工厂,而且又给了他们海外市场的特许权力!现在好了,所有工厂,躺在床上就能赚大钱了,能愿意革新技术才怪!”
  郭幸哥恼怒道:“过去朝廷养士,大哥就颇为反对,现在姓寇的养商人,岂不是更加愚蠢!”
  郭幸哥对叶华道:“哥,我这次找你来,就是想你帮忙,或者嫂子出手也行,我们筹建新的工厂,用内燃机打败蒸汽机!告诉那帮蠢材,不进步,就只有死路一条!”
  还没等叶华说话,赵匡义突然来了兴趣,他发现这是个绝好的机会,他要给寇准一点颜色瞧瞧!
  “那个……你有兴趣去天竺不?”赵二发出了邀请,他拍着胸脯道:“只要你能去,我全力以赴,要什么有什么,无条件支持!”
第813章
奔驰的赵家兄弟
  “去天竺?”
  郭幸哥犹豫了,他倒不是怕吃苦,而是不希望把技术带到海外,毕竟他还是大周的商王,胳膊肘往外拐的事情,还干不出来。
  “我觉得最好的还要留在中原!”
  赵二并不意外,作为师父调教出来的得意门生,郭幸哥愿意去海外才奇怪呢!
  “我说殿下,你觉得何为天下,何为中原?”不等郭幸哥回答,赵二就自顾自道:“不管天下,还是中原,说的都是那块地方!依我看来,土地虽然重要,却比不上人。你可以去天竺看看,那里有几百万炎黄子孙,汉家同袍。说汉语,用汉字,行汉礼,与中原没有半点差别。假以时日,整个环球,都会变成汉人的天下。若是只盯着中原一隅,未免格局也太小了。”
  郭幸哥沉默不语,赵二继续发动攻势,“你想想,春秋战国的时候,孔孟圣贤,无不是到处周游,求取官职,想要施展抱负,济世安民。如今的情况和当初何其相似,有才能的人,选择自己的出路,天经地义,我汉家儿郎理当有更广阔的舞台,你说是不?”
  郭幸哥突然瞪大眼睛,怒冲冲道:“海外属地是大周的疆域,不是国家!和春秋战国不一样!不一样!”
  “我说的是相似!也没说一样!”赵二心说你那么着急干什么,“殿下,各个属地当然是大周的疆域,可问题是每个属地的百姓,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吧?学习知识,发挥聪明才智,过更好的日子,这个可不犯法啊!朝廷总不能一直视海外属地为次等人吧?”
  赵二滔滔不绝,郭幸哥没有他的舌辩之才,只能闷着头不说话。
  显然,让他把内燃机的技术带到海外,他是不能答应的。
  偏偏在中原推行内燃机,又遇到了困难,这让郭幸哥十分苦恼,不知道该如何是好!
  等到夜晚,郭幸哥叩响了叶华住处的房门,叶华居然不在!
  他又走到了后面花园,发现叶华正在一株大槐树下面,石桌上有两个酒杯,叶华含笑,指了指其中的一个酒杯。
  “喝吧,给你准备的。”
  郭幸哥抓起酒杯,连着喝了三杯,然后猛地一顿,气鼓鼓道:“哥,我想不明白,姓寇的阻挠新技术推广,而赵匡义又没安好心,这世上除了哥哥,就没有一心为公的人了!”
  叶华连忙摆手,“可别往我脸上贴金……你还记得不?当年为了推行蒸汽机,陛下跟你也吵过,最后还是以筹建合作社,承接蒸汽机作为结束。”
  郭幸哥点了点头,突然又大喜起来,“哥,你说还有没有办法,像合作社那样,完美解决冲突?”
  叶华摇了摇头,“世上哪有什么完美的事情,合作社不也是走向了瓦解吗?”
  郭幸哥愕然,要是连叶华也没有办法,或许就真的无解了!莫非真的要把技术带到海外,或者说,逼着寇准低头?又或者,干脆放弃新技术?
  郭幸哥心中百般烦乱,一点头绪都没有。
  叶华反而显得云淡风轻,他缓缓开口,不疾不徐讲着,一如当初给郭幸哥上课一般。
  “工业发展是有规律的……大约分成产业资本的形成期,产业资本的扩张期,和产业资本的升级期!”
  “随着蒸汽机出现,推行合作社,提取农业剩余,发展城市经济,这是产业资本的形成期。大约在我离职之前,产业资本进入扩张期,所以我推动设立七大总督,开始放眼海外市场,而接下来,新技术,新工艺出现,产业资本又要进入升级期。”
  郭幸哥耐心听着,作为亲历者,他很容易明白是怎么回事。
  工业和生孩子差不多,先是孕育,把孩子生下来——产业资本形成,接着让孩子长大,学习各种本事,丰富技能——产业资本扩张,等长大之后,努力过得更好,更幸福,对应产业资本升级。
  在第一个阶段,只是攒钱过苦日子,所谓工农业剪刀差,一代人干三代人的活儿,就发生在这个阶段。
  在第二个阶段,进入扩张期,则是传说中的血汗工厂,基建狂魔期,这阶段虽然比第一阶段好一点,但也要流汗流血,做苦工,挣辛苦钱。
  到了第三个阶段,情况就好了很多,产业竞争力超强,产品利润丰厚,标准品牌都掌握在手里,舒适的生活让许多人失去了斗志,躺在功劳簿上吃福利,社会上的懒汉越来越多……
  郭幸哥笑道:“这不就和过日子一样吗?一个穷小子,费尽千辛万苦,读书当官,过上了好日子,家族进入鼎盛时期,传承几代,子孙不肖,家道败落……所谓富不过三代,原来工业发展和居家过日子竟是一样的!”
  “对了,哥,这个规律跟现在的情况有什么关系?”
  叶华笑道:“关系大了,我说的三个阶段,是理论推演的,可问题是当今天下,只有中原拥有产业资本,换句话说,没有任何竞争。发展到了第二步,就基本停了下来。与其费力气研究新东西,不如靠着当前的优势,压榨海外属地,安心过小日子!”
  “故步自封,小富即安,鼠目寸光,抱残守缺,一堆没用的废物!”郭幸哥切齿怒骂,“哥,你怎么不去教训他们?”
  叶华耸了耸肩,“我有再大的本事,也不能和人性作对啊?”
  “那,那该怎么办?”
  叶华道:“唯一的办法,就是用事实打醒他们,逼着他们改革!前进!”
  “这个……”郭幸哥似乎明白过来,“哥,你是让我去海外,去帮着赵匡义对不对?”
  叶华摇头,“不对!”
  “那,那该怎么打醒他们啊?”郭幸哥傻了。
  叶华意味深长道:“傻兄弟,太容易得到的东西,往往不会有人珍稀的,你瞧着吧,赵匡义他们会自己想办法的,非要偷来的,抢来的,骗来的,抄来的,才有滋味!”
  ……
  还真是让叶华猜对了,面对内阁的压力,七大总督开始疯狂挖掘人才,疯狂移民,尤其是赵二,他更是天天跑去帝国大学,软磨硬泡,愣是一口气拐走了二十个理工科学生,然后又花高价钱,聘请退休的老工匠,前往天竺带徒弟。
  再有,他还请了许多农学家,在天竺大种棉花,朝廷不是规定都要运回中原吗?可问题是中原的纺织厂产能有限,不能无限度收购。
  多余的棉花怎么办?
  还是要给属地一点自住权力的。
  而且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
  天竺不许办工厂,那大周的工厂,可不可以在天竺设立分厂?另外,天竺能不能先投资中原,然后以中原公司的名义,在天竺设立分公司?
  还有,不许天竺造船是吧?
  那每年那么多艘船去天竺,建个修船厂总行吧?
  再有,大周的铁路发展飞快,天竺是不是也能建造铁路?
  修铁路的配套工厂,能不能放在天竺?
  ……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766/783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