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神代言人(校对)第15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54/659

  这并不是说科塞尔偏向自己人,相反他对于张一飞的要求更高,但是严厉归严厉,科塞尔从来都不认为张一飞比其他车手弱,0.4秒的差距,就是这一届最强雷诺车手的表现跟市里!
  很多时候,科塞尔并不是要张一飞去挑战其他车手,他要挑战的,其实一直都是自己!
  “飞,回到维修站,准备进行换胎。”
  科塞尔这个时候用车队通话系统,发出了进站换胎的指令。
  现在张一飞已经跑了三十圈,虽然马尼库尔赛道的长度,相比较之前跑过的蒙扎、霍根海姆,要短了差不多三公里的样子。
  但是三十圈的总长度,依然接近了130公里,这个时候软胎的抓地力已经过了峰值。为了过弯更快速度跟保证安全,需要进站换胎。
  只是接下来科塞尔发出的指令,就让山本右京有点不理解了,他并不是换上之前使用的常规软胎,而是换上抓地力更为强悍的超软胎!
  “右京,你负责前千斤顶。”
  初级方程式赛车里面,没有详细的技师团队分工,但是在F1技师团队里面,负责前后千斤顶的技师,被称为“Jack
Holders”,也就是千斤顶支架的意思。
  他们的工作看似很简单,但却因为要伫立在车头,站位相当具有危险性。
  如果车手不能精准的控制自己车速停准的话,那么80km/h的维修通道速度,足够把站在车头的“千斤顶支架”给撞飞,F1历史上面也出现过这种意外事故。
  特别是张一飞这种,还没有接触F1赛车进站训练的菜鸟,危险性就更大,纯看张一飞对于赛车刹车距离的把控。
  科塞尔把这个最危险的位置,交给了山本右京,这是对于自己学生的信任。
  同样山本右京也没有任何的犹豫,拿起千斤顶就等候在维修车位的前方,这也是他对于张一飞车技的信任。
  等待过程中,山本右京还是没忍住问了一句:“导师,真的确定换超软胎吗?”
  “没错,就是超软胎,赛道租用时间剩下不多,人手不够就动作快一点。”
  科塞尔催促了一句,丝毫没有在意轮胎方面的问题。
  要知道正式F1进站换胎,有着高达17人的技师团队服务,每个轮胎都是三名技师协同合作,才能做到在短短2秒钟时间内,换好四个轮胎让车手出站继续比赛。
  而现在张一飞的团队,加上山本右京这个本应该在策略组的数据分析师凑数,满打满算也只有三个人,人数上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。
  虽然试跑并不像是正式比赛那样,讲究一个争分夺秒,但赛道租用时间依然是有限制的,接下来的时间已经不多了,科塞尔还想试验一下,超软胎在马尼库尔赛道上的磨损程度。
  听到导师这句话,山本右京的疑问只能压在心底了,超软胎在目前的方程式赛事中,使用的频率其实并不是很大,因为受限于橡胶工艺发展,超软胎实在是太不耐磨了。
  只有在一些慢速多弯的赛道,需要极其强大的抓地力支持,才会使用到超软胎这种轮胎类型。比如说F1大奖赛里面的摩洛哥站、匈牙利站等等。
  这些赛道都有自己显著的特点,摩洛哥站是因为用现成的街道,路窄弯多速度不快,需要极其强大的抓地力,才能保证赛车的高速行驶。
  匈牙利站就是另外一种特色,那就是路烂、路脏!当然,这种烂跟脏都是相对于其他赛道来说的,不是平常理解中的那种烂路。
  马尼库尔赛道跟摩洛哥以及匈牙利的情况都不同,它依然是标准的方程式赛道,只是设计上的中低速而已。并且慢速弯只是占据了赛道的百分之七十,并不是全部。
  超软胎低速状态下的磨损还能接受,一旦超过了200km/h,磨损速度将会急速增加。
  可能就只跑了十来圈,轮胎就已经磨损很严重,并且因为轮胎高温会导致橡胶颗粒化,将进一步降低赛车的抓地力。
  就目前尼库尔赛道的长度来说,半个小时赛程,应该是22圈到23圈上面结束,具体多少圈是要看赛事组委会决定。
  但无论是22圈、还是23圈,都已经过了超软胎的抓地力峰值,甚至最后几圈轮胎会出现磨平的风险。
  在山本右京看来,张一飞的圈速成绩已经足够好了,导师要换上超软胎,难道说他想在正赛中,用这种双刃剑的方式再次挑战吗?
  就在山本右京内心里面充满疑问跟不解的时候,张一飞的赛车已经开进了维修通道。
  耳旁听着雷诺赛车的发动机轰鸣,感受着80km/h速度朝自己“撞”过来的赛车,山本右京内心里面还是有点紧张的。
  张一飞看到维修站这个架势,瞬间也明白科塞尔没打算用以前那种普通换胎方式,而是打算用F1模式来换胎。
  说实话,这种换胎方式张一飞之前也只是在电视上看过,哪怕自己成为了方程式车手,都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。
  他看着越来越近的车位,然后一脚急刹下去,雷诺赛车精准的停在车位上,距离站在前方的山本右京,距离可以用厘米来计算。
  山本右京的动作很快,直接把千斤顶给铲进赛车前部,然后把整辆车升高大概50mm。侧边的阿虎也是拿着气动扳手,用最快的速度把轮胎卸下来,旁边的志哥默契配合,把新轮胎给装上去,整个过程都不到五秒。
  一个轮胎五秒,四个轮胎差不多就是二十秒,这对于F1换轮胎两秒左右的时间,十倍差距自然是非常惊人的。
  但要知道,正式F1技术团队里面,一个轮胎需要三名技师配合换胎,阿虎跟志哥只有两个人,还要不断移动换四个,五秒时间已经算是很不错的速度了。
  就以他们目前的效率跟速度,立足于F3或者F3000车队的技师团队,已经没有多大的问题。可以说这一段时间的进步,不只是张一飞一个人。面对“高压”状态,阿虎跟志哥的进步速度同样不慢!
  换轮胎的过程中,张一飞自然也是看到了轮胎上面的红色超软胎标志,于是开口问道:“科塞尔,接下来用超软胎吗?”
  “没错。”
  科塞尔的回答依然简洁干脆,没有给张一飞任何解释。
  “但是超软胎的磨损非常快,马尼库尔赛道不适合吧?”
  “适不适合要跑过才知道,准备出发吧。”
  还是那句老话,冲出赛道也死不了,反正先试试再说。
第228章
慌的一批
  跑了再说?听到科塞尔这种意思,张一飞内心里面简直是无言以对,这是拿自己当试验品了吗?
  还真是如同张一飞所想的那样,对于超软胎在马尼库尔赛道能提升多少,科塞尔是真不知道,只有让张一飞跑过才能得到数据。
  因为科塞尔之前只服务过F1车队,就连F3000车队都没有接触过,更别说张一飞这种初级雷诺赛车了。
  按照F1赛事超软胎的使用经验,正常情况下抓地力衰退期,大概就是在十圈左右。根据赛道类型不同,以及速度的变化,使用圈数同样有调整。
  雷诺初级赛车,相比较F1赛车的速度自然要慢了一些,并且车重相对也较轻,如果轮胎抓地力衰减期能撑到十五圈之后,那么就值得冒险。但是具体的结果如何,还真要等到张一飞跑完才知道。
  换上超软胎之后,张一飞开始了自己的第31圈试跑,说实话,这也是他第一次使用超软胎跑赛道。
  毕竟他之前只是一个丰田青训学员,雷诺欧洲杯是他参加的第一个正式比赛,就连赛道都没有跑过几条,怎么可能经历这些复杂的赛道轮胎测试?
  所以第一圈试跑,张一飞并没有选择挑战极限,而是仔细感受超软胎带来的性能差别,以及让胎温上来,保持很好的抓地力。
  换胎之后的第二圈,张一飞开始感受到轮胎的性能区别。其中最明显的感受,就是之前挑战弯道极限,那种轮胎抓地力不足,所带来的细微颤抖消失了,过弯变得更加的稳定。
  稳定性的改变,自然让张一飞对于高速过弯更加有信心,所以从第33圈开始,张一飞按照更高的标准来挑战自己的赛道极限。
  这次的目标不是打破赛道记录,而是碾压赛道记录,把其他的车手远远抛在身后,让他们只能被迫追赶!
  第34圈、第35圈……圈数正在不断的攀升,时间同样也在一分一秒的流逝。
  这是张一飞第一次如此高强度的连续试跑,不单单是车技的考验,对于身体上的压力同样巨大。但是此刻张一飞的精神力高度集中,不敢有丝毫的懈怠。
  因为他的每一圈,几乎都是卡着过弯速度的极限来,任何一次走线的失误,大概率会冲出赛道。
  之前已经冲出过一次,幸运很难上演两次,哪怕就是人没有受伤,赛车的前悬架可能也承受不住这样的冲突,说不定急刹之下还会发生轮胎抱死的故障。
  所以张一飞要尽可能的避免,冲出赛道这样的失误再次发生。
  又是两圈过去,当张一飞在赛道上跑完第38圈的时候,监控屏幕上的最快单圈数据得到刷新。这一次张一飞的最快圈速达到了1分24秒885,比马尼库尔赛道的初级方程式记录快了0.5秒!
  0.5秒看似数字不大,但对于赛道记录来说,是超越了一个层次的领先,也超乎了团队成员之前的最大预期。
  “导师,超软胎的效果出来了,一飞君这种圈速放到排位赛,绝对能夺得杆位!”
  一向比较保守的山本右京,这个时候都用出了“绝对”这个词。因为排位赛只看最快单圈,而不是比完赛时间,哪怕就是轮胎最后严重磨损,只要没有冲出赛道,慢一点也是能接受的。
  张一飞目前这个速度,马尼库尔赛道已经无人能敌,就连马萨、库比卡这种赛前种子选手都不行!
  “杆位只是第一步而已,我要考虑的是正赛。”
  科塞尔语气很平静,张一飞单圈速度再次刷新,这本身就是计划之中的事情。如果换上超软胎还开的更慢,那换胎冒险的意义是什么?
  冒险的事情科塞尔会做,甚至更加的极端挑战,但是无意义的事情科塞尔是不会去做的,这就跟生意人的理念是一样的。
  “正赛的话,就要看接下来轮胎磨损情况了。”
  山本右京这个时候也冷静下来,今天测试超软胎的目的,就是看十五圈之后的效果。毕竟这套超软胎,并不是为了排位赛而准备的。
  因为在科塞尔的心中,对于张一飞能否夺取杆位,他并不是很担心,甚至可以说完全放心。
  目前雷诺欧洲杯的排位赛制,夺取杆位的容错率实在是太高了,只要能保证有一圈发挥出自己的绝对实力,那么其他圈都是失误都没关系,毕竟只看最快单圈。
  但是正赛就完全不同了,不仅仅要有打破赛道记录的最快单圈,还要保证完赛时候的领先成绩。这时候单一圈速带来的突破,并不占据绝对因素,更看重是全程的稳定性。
  F1赛场上面,这种情况就有一名代表性的车手,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基米·莱科宁。
  “冰人”基米巅峰期的实力非常强悍,甚至在法拉利王朝时期,被誉为唯一能挑战舒马赫的车手,赛道上面曾经上演过一场场冰与火的对决。
  特别是在最快单圈这一点上面,基本上就是被基米跟舒马赫两个人包圆了。基米单赛季最多的时候能拿十来次,基本上是每两站赛事,就能拿到一个最快单圈的头衔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54/65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