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神代言人(校对)第34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342/659

  他打算结合科塞尔给自己的赛道资料,看看“盲跑”跟理论数据之间的差距有多大,这样就能更好的对比自己走线精准度。
  不过就当他取下耳机的时候,意外发现阿莱西不知道什么时候,也结束了赛车模拟器训练,正站在自己身后。
  “什么时候回来的。”
  阿莱西依然是那副不冷不热的语气。
  不过相比较之前那种基本上没话说的尴尬状态,至少现在阿莱西会选择主动打声招呼了,已经算是突破了。
  “上午回来了,去了赛道看了一下,然后就开始模拟器训练。”
  “嗯。”
  阿莱西点了点头,然后打算转身离开,他知道张一飞没多少时间进行模拟训练,而且作为今年F1赛季的新人,中国小子也是第一次跑英特拉格斯赛道,就不浪费时间了。
  看着阿莱西准备走出房间,张一飞突然想到了一点什么,于是开口说道。
  “阿莱西,你觉得我在英特拉格斯赛道,选择什么悬架调校好?”
  之前张一飞还在烦恼这个问题,但是看到阿莱西后,他突然反应过来,这不就是一个最好的咨询人选吗?
  说句不夸张的话,可能对于目前F1赛道的了解,阿莱西是普罗斯特车队里面经验最足的人,甚至超过了科塞尔跟普罗斯特。
  因为科塞尔阔别F1赛道将近十年了,他本打算安心退休,经营自己的小高尔夫球场,过着田园生活去了,不可能每年还按照职业强度,去研究各条赛道。
  普罗斯特曾经是传奇级别车手,但现在他已经成为车队老板五年,如何运营整支车队,才是一名老板应该做的事情,而不是去研究什么赛道。
  什么都要老板自己做的话,那还要比赛工程师跟策略组干什么?
  而F1赛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可能大改很多年才有一次,但小改基本上年年都会有。
  就拿英特拉格斯赛道来说,4号弯的出弯口,安装了新的双层路肩。如果想要借用4号弯的路肩过弯,就要重新考虑路肩高度,跟赛车悬架强度。
  14号弯的路段进行过重新铺设,抓地力改善了许多,能用更激进的速度过弯。
  还有一些路段多了很多额外开槽,能改善雨战时候的排水,这意味着赛道积水将减少,雨战速度能更快。
  这些小小的变化跟细节,都影响着赛事的速度,而阿莱西每一年都在这条赛道上跑,他绝对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!
  “你选择硬悬架。”
  “为什么?”
  张一飞好奇反问一句,阿莱西没有丝毫犹豫,直接就给出答案,让他感到有些意外。
  “年轻人身体好,经得起颠簸。”
  说完这句话后,阿莱西就直接转身离开了。
  这下轮到张一飞有点懵逼了,我靠,这到底是阿莱西的建议,还是法国佬开的玩笑?
  不过按照以往阿莱西的性格,他不是很喜欢开玩笑的人啊,莫非是黑色幽默?
第450章
体育画报专访
  张一飞有点不太理解阿莱西给出的建议,虽然身体好能经得起颠簸,确实可以当作一个理由。但是放在一场F1大奖赛里面,单纯这个理由就显得有点儿戏。
  不过张一飞相信,阿莱西还不至于随便说句什么忽悠自己,等有时间跟车队策略组再商量一下,应该就能得出最终调校方案。
  把调校的事情放到一边,张一飞打开科塞尔和山本右京给自己制定的赛道走线图,开始跟自己刚才在模拟器上跑出来的心得,进行一个对比。
  这次因为赛道路况复杂,所以路线图制定的非常详细,甚至就连坡度高低都准确的标注了出来,加上常规的不同走线、刹车点、档位、速度等等,就导致了数据量的庞大。
  同时也能看出科塞尔对于这条赛道的认真,毕竟这是当年塞纳巅峰时期登顶过的主场赛道,也是科塞尔他自己F1职业生涯的一座高峰。
  科塞尔很希望张一飞在这条赛道,获得同样的成功,再次见证那种狂热欢呼的场面,见证另外一名新人的崛起!
  复杂的赛道、详细的走线图,让张一飞整整一天时间,基本上都是在赛车模拟器上度过。他不断的尝试各种走线方案,试图跑出英特拉格斯赛道的最快速度。
  最快圈速对于英特拉格斯赛道来说,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,因为赛道特性决定了超车将会异常困难,很多时候大奖赛的最终成绩如何,在排位赛就已经提前决定了。
  据数据统计,英特拉格斯赛道杆位车手夺冠概率,高达百分之四十,而头排发车的选手拿下分站冠军的几率,更是接近了百分之八十!
  这个概率算是F1赛道里面相当高的数值了,基本上落在后面,想要再追回来简直难于登天。张一飞雪邦赛道那种连超十几车的场面,就更别想在英特拉格斯赛道上演。
  赛道难度是很大,但是张一飞的训练进度,却比他之前预计的要快很多。
  因为随着开模拟器的时间增加,张一飞突然发觉,他能逐渐把英特拉格斯赛道,跟脑海中的那张游戏地图给结合起来!
  虽然游戏地图只是以英特拉格斯赛道为蓝图,有很多细节上的改动,但是大概轮廓基本上还是一样的。很多弯道从开始的陌生,到后来的突然熟悉,这种局面是张一飞所没预想过的,算是意外之喜。
  一天的模拟器训练很快就过去,第二天早上,张一飞还是按照往常的习惯一样,先进行体能训练,然后再开赛车模拟器。
 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,武田纯子来到了张一飞的房间,跟他说有媒体过来采访。
  “媒体采访?什么媒体这种时候过来采访,F1宣传的吗?”
  张一飞随口反问了一句,一般像是这种距离比赛没两天了,媒体采访基本上都会选择在练习赛阶段,而不是卡在赛前准备阶段。
  “不是F1组织的媒体,是来自美国的《体育画报》,他们想对你进行一次专访,并且你将成为最新一期的封面人物。”
  体育画报?
  这下倒是让张一飞有点惊讶了,因为《体育画报》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体育周刊,由堪称美国媒体巨擘的时代华纳所创办,在全球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。
  能被《体育画报》专访的,基本上都是一些知名运动员,而能登上封面人物的,更是在各个体育项目中的顶尖选手,才有资格放在封面上,比如说乔丹、泰森、老虎伍兹等等巨星。
  张一飞F1的成绩算是在新人里面非常不错的,但是跟行业顶尖比起来,差距还是非常的惊人,毕竟就连分站冠军都还没拿过,更别说顶尖象征的总冠军头衔了。
  所以突然听到武田纯子这个采访通知,张一飞感到很意外,理论上自己还没有成为体育画报封面人物的资格。
  “别愣着了,他们现在正在酒店会议室布置采访间,一飞君你动作快点。”
  武田纯子催促了一句,体育画报的影响力她自然也知道,张一飞现在能接受一次专访跟封面人物,将对于他在欧美地区的人气提升,有很大的帮助。
  名气就意味着更高的身价,意味着更多的收入,甚至在转会时候,也能得到大车队的青睐。
  所以武田纯子很看重这次专访,不想出现任何的意外!
  “好,我换身衣服就过去。”
  张一飞点了点头,这也算是他除了央视外,第一次接受国际级别外媒的专访,自然要彰显一下中国运动员的风貌。
  十几分钟过后,张一飞就来到了酒店会议室,里面浩浩荡荡有着一群人,诸如补光灯这类的采访设备都已经架设好了,就等着张一飞过来进行专访。
  看到张一飞进来,一名脸上有着络腮胡子的白人男性,主动走到张一飞面前,伸手介绍道:“hello,飞,我是体育画报的采访主持人阿尔瓦,很高兴你能接受我们的采访。”
  张一飞伸手过去握住,脸上也带着笑容回道:“你好,我是中国车手张一飞,也很高兴能接受贵周刊的专访。”
  双方互相介绍跟客套了两句后,就面对面的坐在摆放好的椅子上面,镜头对准了张一飞,并且文案开始记录张一飞所说的内容。
  “首先很感谢张一飞先生,接受《体育画报》周刊的这一次专访。”
  “我们都知道在马来西亚大奖赛上,你上演了一场堪称奇迹的雨战,从维修区发车最终站上了领奖台,这在F1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。”
  “甚至赛后很多车迷都惊叹,在你身上看到了当年塞纳雨战的影子。所以我们想知道,雪邦赛道的雨战是偶然的超水平发挥,还是你真的拥有如此强悍的雨战实力?”
  阿瓦尔的开场问题提出来,就让会议室现场的车队成员,脸色出现的变化。特别是之前还满脸微笑的武田纯子,瞬间变得冷漠起来。
  这次采访的时间非常突然,加上她很重视体育画报的采访机会,所以并没有对采访稿。结果没想到,对方提问会如此的尖锐跟带有火药味。
  武田纯子知道张一飞的性格,他是那种吃软不吃硬的人,你好好说话提问,张一飞就会非常客气谦虚。但对方一旦挑衅或者别的什么举动,张一飞也会毫不客气的强硬反击。
  当初面对欧洲记者的傲慢,张一飞就表现的更为嚣张跟狂妄,那些采访也为他打下了深刻的个人标签。哪怕就是现在进入F1了,很多人还把张一飞称之为狂妄的中国小子。
  所以体坛画报这种带有主观质疑的提问,很有可能激起张一飞的反感,说出一些过激的话语。武田纯子骨子里面还是日本人的那种服从、保守性格,总担心张一飞的张扬形象,会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。
  当然,对于这些担心,张一飞本人就从来都没有在意过。
  因为武田纯子永远都无法理解,竞技体育的世界,看的不是你嘴上说了什么,而是你做了什么。
  最简单的拿格斗来说,UFC嘴炮康纳常年嘴上跑火车,各种挑衅对手,却丝毫不妨碍他成为最火热,身价最高的综合格斗选手。
  原因就是康纳战绩强悍,把自己吹过的一些牛逼,一个个变成了现实。另外一点就是康纳的打法漂亮,血性永远都是格斗擂台的永恒主题。
  这一点上面张一飞也是如此,他用自己的成绩,把那些质疑给碾压粉碎。并且激进暴力的驾驶风格,也能让观众感受到职业赛车的速度与激情。
  无论你是否喜欢张一飞,都无法否则这中国佬开赛车,确实看的倍爽,这一点几乎成为了欧美车坛的共识。
  武田纯子想象中的张一飞生气画面并没有出现,只见张一飞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回道:“雪邦赛道上面,我超越了18名对手,站上了分站领奖台。”
  “如果谁超水平发挥,能达到我这种程度,再来质疑我的雨战实力吧。”
  张一飞的回答充满了自信,他已经不需要像当初欧洲雷诺方程式那样,没有成绩只能靠张扬吸引眼球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342/65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