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神代言人(校对)第56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565/659

  “有可能,我们都是从赛道布局上讨论,下意识忽略了新加坡大奖赛最大特色,就是夜战!”
  “那么现在就可以解释了,飞并不擅长夜战。”
  西蒙兹也赞同了回了一句,他们这些策略组成员,都是站在维修站里面,灯光照射之下白天黑色差不多。
  相反车手才是直观体验夜间赛车的人,哪怕灯光系统照明再亮,也无法跟真正的白天相比拟,更别说这里还有“隧道”的光线明暗变化。
  “我还以为飞没有短板,现在终于暴露出一个了!”
  得到了自认为正确的答案,威廉姆斯爵士甚至隐约有些兴奋。
  因为张一飞到目前位置,都没有暴露出任何赛道上的短板,哪怕就是很多车手头痛的雨战,张一飞都在雪邦赛道上表现惊人,堪称“塞纳附体”!
  很多人都知道,张一飞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方程式赛车训练,就意味着他跑过的赛道类型较少。这种情况下,没有赛道短板简直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,现在看来,全新的夜战模式,可能就是张一飞的短板!
  不单单是威廉姆斯爵士猜测到跟夜战有关系,很快其他人,经过各种推测之后,也把张一飞目前的下滑表现,归咎于不适应夜战上面。
  不过这始终还是猜测,真正要确定下来因素,还需要看第三次练习赛的表现。
  因为三场练习赛,第一场侧重于赛车调校,让赛车更好的适应赛道。第二场是轮胎磨损测试,根据测试结果,来决定最终的进站方案。
  如果轮胎实在磨损的厉害,那么之前一停战术可能要放弃,或许是更换轮胎配方,比如说换上中性胎或者硬胎。
  第三场练习赛,就是模拟实战情况,来检测赛车调校的成果。所以最快的圈速,一般都是在第三场练习赛出现,这就是一场模拟实战。
  结果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,张一飞三练圈速排名,还是处于排名落后的状态。比之前十名开外要强点,刚好处于第十名的位置。
  但是他的“老对手”,雷诺车队的海利欧表现强势无比,仅次于舒马赫排名赛道第二快圈速,甚至力压了顶级车手巴里切罗!
  三场练习赛的垃垮成绩,几乎让很多人认为可以坐实,这名中国小子终于暴露出他的短板,那就是夜战不行!
  这下别说是马来观众跟海利欧粉丝了,就连之前酸张一飞的其他观众,都纷纷加入对他的群嘲队伍中来。甚至主场的新加坡车迷,都没有顾及丝毫的“同族”情谊,肆无忌惮的跟着讥笑。
  “张一飞是得了夜盲症吗?难道说大陆还处于饥荒状态,都跑F1了还没饭吃?”
  “哈哈,夜盲症还好一点,要是色盲的话,张一飞他能分清楚发车指示灯吗?”
  “那群中国乡巴佬,还说飞能跑最快圈速,现在还是想着怎么不垫底吧!”
  “还中国车神,听着我就想笑出声,果然就是中国出产的水平。”
  看台上的嘲笑声音此起彼伏,很多人上赛季都被张一飞压制太久了,这下张一飞练习赛圈速不行,就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,开始发动了反扑。
  别说这些普通观众,哪怕很多F1车组成员,都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,等着看张一飞笑话。
  此刻普罗斯特维修站,就如同风暴漩涡的中心一般,显得无比平静。
  张一飞跟车队策略组成员,正站在电脑面前,对着一张图标分析着什么,丝毫没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。
第707章
赛车机器
  “这是刹车频率、下压力变化,对制动系统温度影响的数据图!”
  “一飞君用三场练习赛,完成了新加坡赛道测试,现在我们可以根据这份数据图,进行最终的赛车调校!”
  山本右京的语气很激动,甚至能听出声音中的颤抖,因为张一飞完成了堪称不可能完成的赛道测试,让自己得到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,才能制作出这份图标进行数据分析。
  别说是山本右京了,就连科塞尔看到电脑上的数据图,都神情复杂的看了张一飞几眼。
  因为昨天一练初次进站之后,张一飞并不只是简单的调校后出站继续跑,而是跟自己说了个异想天开的疯狂想法。哪怕就是以科塞尔的激进,都认为张一飞的想法不可能达成,现在事实已经摆在眼前,他做到了!
  要知道街道赛除了对车手的车技要求之外,对于赛车稳定性的要求也是极高,其中制动冷却系统更是重中之重!
  因为F1赛车都是风冷系统,街道赛的布局,注定了很多弯道速度不会太快。而一旦赛车速度不够,那么前进风口的风量就会不足,导致刹车系统过热,从而影响到刹车效果。
  这就是为什么,经常能看到F1赛车怠速时候,有两名维修技师拿着鼓风机,对着赛车进风口吹风,就是保证在停车状态下,风冷失效不会出现过热问题。
  并且为了保证制动系统能迅速降温,在F1赛车制动盘上面,有着高达1200个小孔。这些小孔除了加快刹车系统冷却的作用之外,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任务,那就是将热量快速传导给轮胎,保持胎温的稳定性。
  想想看一般汽车,开久了胎温会上升,但是温度上升到一个限度,就达到了上限点。所以普通车辆开个百来公里,你去摸一下轮胎最多也就是烫手,绝对达不到迅速烫伤的地步。
  但是F1赛车轮胎刚跑完,你用手去摸能烫掉一层皮,因为它的胎温要求高达上百摄氏度,需要把轮胎表层的橡胶都给融化了,达到一种类似口香糖的半凝固状态,这样才能保证惊人般的抓地力。
  单单靠轮胎内部空气温度上升,是很难达到上百摄氏度的。所以需要一个外部条件来加热,而车辆热源除了动力系统外,就只有制动系统了。
  制动系统能传导热量给轮胎,保证胎温达到最佳路感状态,但如果制动系统传导的温度过高,让轮胎表层橡胶融化的太快,那么相当于把正常比赛中的轮胎磨损,给开了一个加速器。
  磨损过快,那么轮胎厚度自然变薄,同时胎温还超过了安全值,这种局面下去后果就是大幅度提升爆胎几率。
  这也就是为什么,之前阿隆索反馈自己的赛车调校,科塞尔很冷漠回了一句,他是不是想在赛道上爆胎?
  想要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有两种,一种是提升赛车在弯道的空气下压力跟机械抓地力,减少对刹车减速的依赖,这样制动系统温度,自然就能很好的维持在安全线以内。
  另外一种就是艺高人胆大,通过极其精准的空油门减速配合,以及恰到好处的刹车点计算,靠自己车技去玩刀尖上跳舞的操作,拼命控制制动系统温度的临界点。
  之前张一飞选择的是第一种方案,但过大的下压力会影响赛车加速度。而阿隆索对于自己的车技很自信,所以他选择了第二种方案,去高风险的游走在极限边缘。
  张一飞选择稳妥的调校方案,并不是不敢去冒险,而是对于拿下新加坡大奖赛很有信心。哪怕就损失一点加速度,只要自己速度够快,同样能登上揭幕战的冠军领奖台。
  后来阿隆索的表现,给了张一飞警醒,自己只是跑新加坡夜战有优势罢了,并不意味着绝对胜势。这种保守的选择,跑到前排是没问题,但是想要成为冠军,还真不怎么保险。
  不过张一飞也没有走阿隆索那条路,而是选择另外一条更难的道路,那就是通过无比精准的赛道测试,把各个不同时间点制动系统温度变化,都给记录下来。
  然后再通过各种不同的气动、悬架、引擎跟变速箱调校,去不断测试这个温度上限的临界点在哪里,从而最终做出相对完美的新加坡调校!
 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!不是新赛道没有任何的设定经验吗?那就靠一圈圈在赛道上跑出数据来,这样不就有了吗?
  这种事情说起来很简单,但是真的做起来却无比艰难,原本应该是赛后的数据统计,由二十二名车手共同完成历史数据收集,现在张一飞要靠一人之力,在赛前就完成初步的数据分析。
  不单单是工程量的问题,还要求张一飞对任何调校的细微变化,都做出精准的操控反馈,完全把自己当作一台赛车机器看待。
  正是因为难度太大,科塞尔昨天听到张一飞这个疯狂想法后,觉得无法完成。
  只不过科塞尔同样也不是那种,喜欢苦口婆心去劝说的人,阿隆索选择去冒风险,科塞尔尊重他的选择。
  张一飞这次去挑战极限难度,科塞尔同样也尊重张一飞的选择。
  路是自己走的,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就行。
  结果张一飞做到了,连科塞尔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,他都做到了,这对于德国老头来说,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震撼了。
  “飞,这下我们可以以最小的风险,跑出最快的速度,你创造了一个奇迹!”
  老板普罗斯特开口说了一句,他此刻的心情是又惊又喜,因为张一飞这个疯狂的决定,三练之前都只有科塞尔、山本右京跟张一飞自己三人知晓,他并不是很清楚。
  张一飞了解普罗斯特保守的性格,如果告诉他的话必然会遭受反对。哪怕最终强硬的执行下来,也相当于挑战了普罗斯特的威信,这并不是一个什么明智的举动。
  中国有句古话,叫做以史为镜、可以知兴替。普罗斯特是一个好说话的人,但永远不要认为他好说话,就不断去挑战跟否决老板的意见。
  张一飞需要保持自己决定跟普罗斯特意见的平衡,因为他的志向,并不是掌控全局,甚至去吞噬普罗斯特车队,张一飞从始至终的目标,都是瞄准了F1车队背后的技术。
  如果没有普罗斯特这个“中间人”,欧洲任何一支F1车队,都不会给中国人偷师的机会,哪怕自己全权收购了普罗斯特车队也没用,政治因素会立马介入,就如同后世吉利收购沃尔沃,无法动用技术跟专利一样。
  所以张一飞先斩后奏,可能普罗斯特得知时候会不爽,但是当结果出来,绝对是一种惊喜心情,不会再计较这么多。
  当然,这个前提是结果是好的。
  “没错,我觉得这次飞能拿下杆位,阿隆索也能冲刺前五!”
  领队亨利同样激动无比,这份测试数据出现,相当于把街道赛最大的稳定性威胁点给去掉了,剩下的就是看张一飞的车技跟发挥。
  但是车组成员,对于张一飞的车技跟发挥都很有信心,这一刻所有人心里面,击败三巨头拿下杆位的野心都在疯狂,胜利将属于普罗斯特!
  唯一惊大于喜的人,可能就是阿隆索,从这张数据图出来之后,他一直都用着不可置信的眼神,死死的盯着张一飞背影。
  三场练习赛下来,阿隆索的成绩很不错,如果按照他去年的水准来比较,甚至超乎了“不错”这两个字的评价!
  一练最快圈速排名第八,二练第六,三练直接干掉了拉尔夫·舒马赫,来到了排名第五的位置。
  这种成绩,是有资格去竞争杆位,甚至最终登上正赛领奖台的。要知道头哥去年新人赛季,全年跑下来也就是进过两次积分区,一次领奖台都没有上去过。
  今天揭幕战就跑出这种夸张的成绩,可以想象以阿隆索的性格,他会有多么的骄傲跟自豪。
  而且相比较,张一飞这三场练习赛下来,成绩可谓是惨不忍睹,还不如他去年菜鸟赛季时候的圈速。哪怕阿隆索见识过张一飞在赛车模拟器上的圈速,不认为他实力就是如此,但是内心里面依然有着一股子得意,期待着能在新加坡大奖赛上,超越并且战胜张一飞!
  现在得知了真相,明白自己所谓的“胜利”,不过是张一飞在挑战更高难度的事情罢了,阿隆索突然鼻子一酸,有种想要流泪的感觉。
  为什么这个中国小子这么强,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击败他?
  “阿隆索,你去对比一下飞的测试数据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调校方案,马上排位赛就要开始了。”
  科德并没有感受到阿隆索内心里面的情况变化,相反很激动的让他去沾张一飞的光。
  虽然车队数据都是共享的,没有什么沾光的说法,但事实上这份测试数据,就是张一飞一己之力完成,阿隆索没做出什么贡献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565/65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