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神代言人(校对)第60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606/659

  不过摩纳哥赛道,恰恰是最容易出现意外的赛道,无论多么强大的车手,都很有可能跑着跑着人就没了。
 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,而摩纳哥赛道运气的比重相对来说比较大一点。
  解说室的雅克,看着最后的圈速出来,他突然一下哑然,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。
  他之前认为自己很了解张一飞,这家伙做事情都是有计划跟打算的,绝对不是外界认为的狂妄跟莽撞。可能早期非常激进,而现在已经在赛道上足够的冷静,毕竟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车手,不可能成为世界冠军。
  不过这一次,他明白自己还是想错了,张一飞确实年少轻狂在炫技展现自己实力。但是当你把这种情况给展现到极致,并且有成绩作为依托的时候,就没有去指责的必要。
  中国小子他没有在落后时收敛,相反更是疯狂的反扑,去回应那些对他的讨论跟质疑。
  甚至在这一刻,雅克都怀疑,是不是张一飞听到他们的解说了,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一样。
  张一飞确实是在证明一件事情,不过却并不是去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对的。
  当这最后一圈跑完,他返回车队维修站,目光却一直都看向了二楼的普罗斯特VIP观战室。
  此刻在落地窗面前,阿莱西也正目视着坐在赛车上的张一飞,两个人的目光就这么碰撞着。
  只见这个时候,阿莱西抬起了自己的手臂,朝着张一飞伸出了大拇指。这可能是阿莱西第一次在张一飞面前,直白的表达称赞,也对张一飞在赛道上的表现,流露出自己的佩服。
  就连阿莱西自己都没有想到,这一场练习赛,张一飞真的展现出来,能征服摩纳哥赛道的实力。
  站在旁观者的位置,阿莱西看的更加透彻,当年自己输给这位中国新人不冤。如果能早一点明白这个道理,可能普罗斯特车队站在巅峰的时刻,将由自己跟张一飞共同打造吧。
  看着落地窗前面阿莱西的动作,张一飞脸上流露出一丝笑容,这就是他要证明的东西。
  张一飞想要告诉这位法国老将,他虽然已经退出车队,但是普罗斯特的未来会更加的辉煌,自己有实力把这支法国车队,带上巅峰!
  随着蓝红相间的普罗斯特赛车驶入维修站,阿莱西转身走出了VIP休息室,他没有跟张一飞以及车队告别,毕竟这是比赛期间,不是自己的告别时刻。
  至于更重要的摩纳哥排位赛跟正赛,就如同之前计划的那样,阿莱西没有打算继续看下去。他的使命已经完成,回到那座法国小城好好当一名退役车手就够了。
  如果有机会的话,再来实现跟张一飞的约定,来到东海见证他登顶的荣光时刻!
  “飞这个速度,摩纳哥赛道挡不住他了。”
  美洲虎车队维修站,劳达看着大荧幕上那鲜红的数字,忍不住低喃了一句。
  曾几何时,尼基·劳达也卫冕过摩纳哥赛道,这是身为顶级车手跟世界冠军,必须要拿到了荣誉之一。
  所以他很清楚这条赛道的难度,更清楚一位赛道新人,想要跑出这样的榜首圈速意味着什么。
  这是一个可以拿冠军的成绩!
  随着大权旁落,以及福特集团让他当“背锅侠”的味道越来越明显,现在尼基·劳达已经很少就赛道上其他车手,发表自己的意见了。
  但是这一刻,他还是为张一飞惊叹了一句,这个一步步看着走过来的中国年轻人,终于有着丰满的羽翼。F1围场里面,没有挡在他前面的赛道高峰了。
  旁边的美洲虎经理施泰纳,听到了劳达的这一声低喃,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反驳或者找茬。
  因为他已经知道,这位曾经的传奇车手,在美洲虎车队的最终命运。当没有利益冲突的存在,单从自己私人感情上来讲,施泰纳其实是很尊重,甚至可以说崇拜尼基·劳达的。
  毕竟这位车手,可是F1勇气的象征!
  而且话说回来,受到尼基·劳达的影响,施泰纳也是从很早就开始关注张一飞。在他还处于万众嘲讽的时期,美洲虎车队就已经可以从客观的角度,去评价张一飞的潜力跟实力。
  说实话,美洲虎车队对于张一飞的评价,一直都算得上很高。只不过每一次张一飞的表现,都会把这个评价再次拉高一部分,让人始终无法猜测,这个家伙的上限在哪里。
  今天这个摩纳哥赛道成绩的出现,就意味着在F1围场内,再也没有一条赛道,可以从难度上击败张一飞。
  时间回到一年半之前,可能这个结果,是谁也想象不到的。中国车手,真的能征服一级方程式。
  “是啊,现在没有能挡住车手飞的赛道了。”
  施泰纳开口赞同了一句。
  面对这位不对付的车队经理,罕见的赞同了自己的看法,劳达有些意外。
  不过他并没有再说什么,可能在对待张一飞的看法上,是自己跟施泰纳为数不多的共同点了吧。
  其他车队维修站,或多或少类似于美洲虎的情况,都把张一飞刚才的惊人表现,列为了此刻头等关注的重大事情。
  就如同之前布伦德尔跟雅克所认为的那样,确实张一飞过于锋芒毕露,让他自己成为了“众矢之的”。这条赛道上很多人都有野心,但是当有一个人提前暴露出来,其他人就开始找寻应对的方法。
  而且普罗斯特赛车的细节改动,也被很多车队开始关注,如果证明效果确实很强的话,可能下个赛季的摩纳哥赛道上,将出现大批类似的翼片套件。
  可能就连普罗斯特都没有想过,自己赛车有一天,也能靠着研发去引领F1的潮流吧。
  但是刹车盘的改动,依然没有任何人知晓,毕竟这不像空气套件那么明显。历史上摩纳哥赛道上,使用半圆形的细槽来增加摩擦力,还得到06年威廉姆斯车队蒙托亚赛车上出现。
  现在普罗斯特车队,足足把这个时间点,给提前了四年,将成为未来正赛上的一道杀手锏。
  不过无论怎么说,F1的狂欢暂时落幕,紧接着而来的是房车垫场赛。
  谢天成跟周云辉两个人,刚才都在自己的车队维修站,见证了张一飞最后时刻的表现。
  可以说在这一刻,他们内心里面的情况是感慨万千的,这种现场见证的感觉,是在电视机面前所不能比拟的。特别是当圈速出来的那一刻,赛道上万千观众,高呼着张一飞的名字,这放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!
  他们知道张一飞在国外很火,却没有预料到已经火到了这种地步,更没有想到赛道上的老外,都如同最虔诚的粉丝那样,被张一飞所征服了!
  要知道他们两个现在同样也是在国外征战,压根就没有什么外界关注的目光,更别说狂热的外国粉丝了,纯粹是赛道上的透明车手。
  唯一比张一飞当初要好一点的地方,可能就是在赛道上,也没有经历过全场嘲讽跟谩骂的场面。不过话说回来,没有经历嘲讽,从侧面上也印证了,他们还没有达到让世界关注的层次。
  只有庸人,才不会遭人嫉妒。
  这句话放在赛车界,就是只有平庸的车手,才会让人连嘲讽都懒得去做。
  这不能怪谢天成或者周云辉不够努力什么的,而是这个时代中国车手的上限,就只有如此,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,却依然无法改变这个世界。
  张一飞才是中国车手里面,改变世界的异类。
  普罗斯特车队维修站,车组成员庆祝过后,张一飞并没有去到休息室,而站在维修站前台,看着这一场欧洲房车锦标赛。
 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,阿隆索却突然出现在他的身边,犹豫了一下之后,开口说道:“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”
  “什么怎么做到的?”
  “圈速,你昨天晚上最后一圈模拟器,都落后赛道记录接近半秒,为什么今天可以跑出练习赛的最快圈速,并且超越赛道记录?”
  阿隆索还是没有克制住内心里面的疑惑,特别是在练习赛之前,张一飞就敢直接放出豪言,说自己要拿下摩纳哥赛道,这到底怎么做到的?
  “你今天最快圈速,同样比昨天晚上模拟器训练圈速,快了足足0.3秒,那你又怎么做到的?”
  “我……”
  这下轮到阿隆索不知道该如何回答,确实在赛车模拟器上,他跟张一飞的成绩都不理想,而一旦走上赛道,感觉就完全不同了。
  阿隆索想说这就是比赛型选手的原因,不过面对张一飞的成绩,他感觉自己说这句话有着一种羞辱感,所以话到嘴边咽了下去,换了另外一种说法。
  “因为阿莱西的经验帮助,跟赛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之后,所以跑的更快。”
  “我也是这个原因。”
  张一飞淡淡回了一句,不太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。
  “我不信!”
  阿隆索回了这么一句,他并不是不服气张一飞的实力,而是真的无法理解,为什么一夜之间,人可以进步的如此之快,难道说在赛车模拟器上,张一飞保留实力了,故意跑慢让自己放松警惕,来缓解竞争的压力吗?
  不过这种想法,很快就被阿隆索给否定了,无论两个人关系如何,自己是不是野心勃勃的想要挑战张一飞的位置。
  但是有一点阿隆索心里面很认同,那就是张一飞是一名真正的车手,光荣而伟大的那种!
  至少在赛道上面,他从来都没有隐藏过自己的技术,哪怕明知道自己是要挑战的二号车手,在车技问题上面,也是有问必答。
  平心而论,阿隆索认为自己做不到张一飞的坦荡跟无私,技术上面阿隆索不服输,野心之火也从未熄灭。但是在人格跟车手精神上面,阿隆索在内心里面已经被张一飞所折服。
  这也就是为什么,从揭幕战之后,阿隆索已经很少再直面挑衅张一飞的原因。如果不是这次太过于离奇,他都不想这样去质疑跟询问。
  听到“我不信”这句话,张一飞的嘴角露出了淡淡笑容,没有生气,目光依然看向赛道上正在飞驰的房车。
  “阿隆索,如果想要赢下一场比赛,如果有一个必胜的信念,那么可以压榨出你所有的潜力跟斗志。”
  “我之所以能练习赛跑出远超赛车模拟器上的圈速,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,这你能明白吗?”
  面对张一飞的反问,阿隆索瞬间沉默了,任何车手都有一个信念,支持着自己在赛道上拼搏。
  有些车手是为了财,有些车手是为了名,更高级一点的,是为了证明自己,以及对于胜利的渴望。思想境界再升华一点,就是为了那些支持着自己的人,以及国家民族荣耀。
  就好比那些奥运运动员,一辈子都是为了见证,当国旗升起的那一刻。
  “那你这次是为了什么而战。”
  “友人。”
  听到这个回答,阿隆索有些意外,他本以为张一飞会说,是为了荣耀跟胜利而战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606/65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