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神代言人(校对)第6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69/659

  十分钟的时间,已经让张一飞的情绪恢复如初,冷静是一个车手必备的要素。
  “很好,这几位是丰田青训计划的车队成员,数据分析师山本右京,汽车工程师川口雅人,首席技师小松一郎跟部分技师团队。”
  “他们将是你这一场试训赛的后勤保障团队,等下你试车过程中,如果你有任何赛事上面的需要,以及赛车问题解决,都可以找他们帮助。”
  “我明白。”
  张一飞点了点头,他虽然没跑过方程式赛事,但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?更别说他也有过职业经历,对于一个车队维修团队配置还是知道的。只是相对而言,方程式赛车的维修团队规模更大,科技含量更高而已。
  一切准备就绪,张一飞坐进了赛车里面,跟电视上看到的F1比赛画面差不多,张一飞只剩下一个脑袋在外面,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半躺的姿态。
  这时候青训营数据分析师山本右京来到张一飞身边,用着流利英语说道:“目前空气温度22°C,地面温度18°C,路面状况没有积水但略微潮湿,暂时不需要换花纹胎,不过暖胎时间会相应增长,注意过弯极限速度的抓地力。”
  跟其他体育赛事不同,真正的F1车队里面,其实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练职位,因为F1车手足够强,不需要别人教他们怎么开车。
  所以准确来说,F1车队教练就是各种分析师跟策略师,来告诉车手比赛信息跟数据,最终怎么开依然是车手自己决定。
  现在丰田车队虽然只是一个青训营,距离进入到F1赛场还有两年时间,但是他们一切都是按照F1的标准来打造。所以哪怕就是一场不重要的试训赛,依然有数据分析师来告诉张一飞这些信息,保证车手能完美的发挥。
  “我知道了。”
  张一飞点了点头确认赛道信息,脑海中却回忆起昨天刚下飞机,天空中那下起的濛濛细雨,没想到会跟今天的比赛路况产生联系。
  “试训赛是按照顺时针方向跑,整条赛道长度3.7公里,全程13个弯道,单圈记录是1分24秒23,由日本三级方程式冠军佐藤琢磨创造。你这次试训方式是跑三十分钟,取其中最快圈速,只要能跑进1分44秒23,就算试训成功。”
  山本右京紧接着跟张一飞说出了赛道信息跟试训标准,与之前跑比赛会早早知道赛道信息不同,这一次丰田青训营赛前邀请函并没有提供任何赛道信息,完全要靠试训车手临场发挥,因为这也是试训的内容之一。
  很凑巧的是,佐藤琢磨这个日本车手张一飞知道,因为他算是两千年左右,日本最优秀的F1车手,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,亚洲最强的方程式车手。
  这个家伙成为F1车手,简直可以说是一部逆袭史,因为家境原因,佐藤琢磨19岁才接触到卡丁车,比张一飞还要晚了三年。
  只不过跟中国汽车工业都刚起步不同,日本的职业赛车底蕴厚,佐藤琢磨成功进入了本田铃木赛车学院,并且赢得了奖学金,这帮他解决了经济上面的困难。
  不到两年时间,佐藤琢磨就从一个刚接触卡丁车的新人,成为了日本三级方程式冠军。这种夺冠速度只能说明一件事情,那就是赛车天才不一定能成为F1车手,但F1车手一定是赛车天才。
  最终在02年的时候,佐藤琢磨成功站上了F1的赛场,算是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。正是因为他的逆袭经历,让张一飞在后世听说过他的事迹,没想到这辈子自己的首次职业试训,面对的就是佐藤琢磨创造的记录。
  1分24秒23跑完3.7公里,张一飞内心里面快速换算了一下,差不多平均时速在158km/h左右。
  这真是一个堪称恐怖的速度,不愧是日本F3冠军的实力,相比较之前平均时速不到80km/h的卡丁车赛事,方程式可以说车速直接翻倍,这才是真正的速度与激情。
第127章
掌控赛车
  张一飞的试训要求是在1分44秒23内跑完,也就是说比赛道记录多给二十秒,换算下来平均时速不能低于130km/h。
  这个速度看起来好像很夸张,但按照正常的F1赛道最快圈速记录来对比,第一跟第十之间的差距一般在2秒左右,而丰田车队试训要求,足足给了张一飞20秒的时间。
  当然,初级方程式车手试训,肯定不能用F1的标准来要求。不过20秒的时间差距,这已经算是很低的及格线,要是欧洲F1车队青训营,估计只能给10到15秒时间。
  但哪怕就是如此,这对于张一飞来说依然是很大的挑战,毕竟他从来都没有摸过方程式赛车,第一次开就要平均时速不能低于130km/h,实在不能说简单。
  “都弄明白的话,现在可以开出车库,进行赛车测试跟暖胎。”
  看到张一飞有点走神,武田纯子走了过来提醒了一句。
  “OK。”
  张一飞点了点头,然后点火发动,方程式赛车狂躁的引擎声音响起,跟民用车省油标准不同,赛车的发动机怠速都是非常高,这样能保持转速更快提供动力。
  准备开动的时候,张一飞看了一眼卢宁平,他脸上的表情很凝重。因为这里只有他知道,张一飞此刻要面对什么样的挑战。
  特别是在听到试训要求后,卢宁平心中更加不安,他了解张一飞的性格,无论多么艰难,这小子一定会全力以赴的。
  一个第一次驾驶方程式赛车的新人,直接就要面对不低于130公里时速的挑战,如果出现什么失误跟事故,全套的防护装备都无法保证张一飞的安全。
  之前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试训失败,但现在可能面临生命威胁。
  张一飞也知道卢宁平担忧什么,他面带微笑的朝着卢叔竖起了大拇指,然后放下了面罩,整张脸都隐藏在头盔之下,再也看不到任何表情的变化。
  赛车缓缓驶向赛道,如果按照F1的规则,暖胎圈只有一圈,甚至会使用轮胎保温毯,让车胎温度快速上升到100℃。这种高温下,轮胎表层就像刚被嚼过的口香糖,非常黏,从保持足够的抓地力。
  不过这只是一场试训赛,而且开的是雷诺级别的方程式赛车,自然不会搞的如此繁琐。
  所以丰田方面直接把测试跟暖胎圈结合起来,规则放宽到可以在赛道上面跑三圈。而这对于张一飞来说,不单要在三圈时间里面熟悉整条赛道,另外还有更重要一点,就是熟练掌控这辆方程式赛车。
  三圈熟练掌控方程式赛车,这可真是比挑战赛道记录,都还要疯狂的事情!
  方程式赛车在赛道上面开始驰骋,张一飞并没有为了拖时间熟悉赛道,而故意放慢速度,依然是自己正常的试跑节奏。
  低矮的坐姿让视线相比较之前开卡丁车差了许多,但是上辈子张一飞开过不少超跑,这种视野并没有对他造成多大影响,某种意义上来说,方程式赛车的视线比某些低趴超跑还要好点。
  还有一点不同就是变速箱的变化,方程式赛车使用的都是序列式变速箱,搭配拨片换挡,比之前卡丁车的摩托变速箱要方便一些。
  序列式变速箱跟一般的手动变速箱不同,它只能一级一级的加减档,比如1档必须升到2档才能升3档。而普通的手动变速箱,只要转速疯狂拉升,可以做到1档到空档再3档的越级升档顺序。
  降档就更好理解了,同样也要一级级的降,而民用手动变速箱哪怕就是6档,只要速度减下来,或者做到补油降档,让发动机转速拉升匹配车速,就能直接降到2、3档。
  序列式变速箱的优点就是抗扭力冲击强,换挡效率高,除了起步阶段,全程不需要再踩离合。特别是拉力赛这种非常需要强悍低扭的赛事类型,普通民用变速箱开不了一站赛事就要报废。
  如果要用一种更好的方式,理解序列式变速箱工作原理,也可以简单把它看作摩托车换挡逻辑,更为直观。
  不过这只是初级方程式使用,一旦到了F1,变速箱就不会使用序列式,而是使用一种更为高端的无间隙换挡变速箱。
  无间隙换挡变速箱可以说是汽车工业的巅峰,能做到极速换挡,避免最微弱的动力损耗,同时跟发动机转速完全匹配,保证在任何速度之下换挡都不会有顿挫发生,号称全速度区间内,都能保证持续的扭矩传递。
  当然,这些汽车工业的尖端技术,跟目前的张一飞都没有关系,他要做的就是先把试训给通过。
  序列式变速箱,张一飞可以说是熟悉无比,他上辈子整个职业生涯,都是使用这种变速箱,所以他的上手程度远不能用新人的眼光看待。
  可以说如果只是叫张一飞开方程式赛车,是不是第一次接触对于他来说都没有任何问题,但是要挑战记录,无疑难度非常高。
  看着张一飞在赛道上面平稳的行驶,卢宁平内心的不安稍稍缓解了一下。能看出张一飞的适应速度很快,至少没有出现什么顿挫跟熄火情况,这对于一个第一次接触的新手来说,已经很不错。
  但卢宁平也知道,会开跟能不能试训通过,这完全是两码事,所以不能高兴的太早。
  一圈很快就跑完,张一飞的车速逐渐加快,他开始适应了方程式赛车的操控跟速度。与此同时,赛道上13个弯道的摄像头监控全面开启,数据分析师已经着手记录张一飞的驾驶习惯,为试训后对于车手的数据判定做好准备。
  武田纯子也是站上了高台观测点,仔细看着张一飞的试跑,因为张一飞是除了日本外,第一个来到丰田青训营的亚洲车手,她内心里面也有点好奇,中国方程式赛车的水平到底如何。
  不过就第一圈来说,武田纯子内心里面有点失望,张一飞试跑速度实在是有点慢,而且能看出来操控很生疏,属于那种较低水平层次阶段,也符合目前中国的方程式赛车基础。
  如果他就这种水平的话,试训就变成了一个浪费时间的过程,别说做到1分44秒23跑完全程,就算给张一飞两分钟,他都没有办法达成。
  F1车队没有什么培训新手一段时间,然后再看看潜力如何的说法,要么从开始你就表现出天才水准,要么就直接被淘汰,毕竟后面排队的天才车手实在是太多。
  张一飞如果无法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己的实力,那么无论他有多大的潜力,丰田车队都不会给他第二次机会,这就是职业赛车残酷的法则。
第128章
疯狂过弯
  武田纯子内心的失望,随着张一飞开始跑第二圈,开始出现一点变化。
  因为张一飞第二圈的速度,明显出现了攀升,不说比得上之前试训的澳洲车手,但至少勉强算得上正常试车速度。过弯操控的那种生疏感,也明显减少许多,过弯轨迹变得更加流畅。
  当张一飞跑到第三圈的时候,车速已经完全达到正常状态,操控生疏感也几乎消失不见,他已经开始适应了这种速度跟操控。
  不过这种表现只是说让武田纯子不那么失望,跟期待或者惊喜什么的扯不上关系,就单纯试跑圈速来说,他比欧洲年龄更小的试训车手,一圈下来要慢了接近十秒,这种成绩实在算不上好。
  当然,这只是试跑圈速,毕竟每个车手性格不一样,有些喜欢规规矩矩跑完,而有些人哪怕在F1赛场暖胎圈都喜欢搞事情,并不能代表一个车手真正的车技。
  三圈跑完,张一飞头盔耳麦里面,传来了山本右京的声音:“车手回到起点,准备等待发车信号,接下来就是正式试训。”
  就如同F1赛车模式一样,张一飞驾驶着方程式赛车回到起点线,头顶前方有着五排信号灯。就跟赛车旗语一样,这些信号灯组合也有不同的意思,比如说人员离开赛道时间,发动机启动时间,比赛起跑等等。
  张一飞的目光死死锁定在信号灯上面,他没有之前跑街头的那种绝对自信,每一毫秒的时间差距,可能都会成为试训是否通过的关键点,所以起步动作,必须要做到完美。
  五排指示灯熄灭,方程式赛车“唰”的一下冲刺出去,四秒破百的强悍动力展现出来,强大的推背感直接把张一飞给死死的压在座位上。
  这就是跟之前卡丁车不同的地方,张一飞已经能明显感觉到加速度带来的G值,如果不是之前体能锻炼了几个月,就单单这种加速度G值,都能压的张一飞喘不过气来。
  车速开始疯狂的提升,要做到平均时速不低于130km/h,那么张一飞在直线加速阶段,就必须要加速到接近200km/h的速度,这样才能追回弯道减速的时间损耗。
  发动机的轰鸣响彻赛道,观测点的相机已经开始高速监测,记录着张一飞的行车轨迹,很快他就要面临第一个弯道,这才是真正考验车技的时刻。
  第一个弯道,就是普通的右转弯,一流车手可以做到不点刹车,只要空油门就行。二流车手能敏锐找到刹车点,最大限度的降低刹车影响,保证自己车速。至于三流车手就不用说了,因为三流车手跑不到方程式,直接卡丁车阶段就被淘汰了。
  张一飞此刻的车速已经突破了200km/h的大关,因为这是丰田赛道最长的直道,如果这个路段不地板油加速的话,那么接下来的弯道提速就要困难许多,所以张一飞也是在短短几秒钟内挂到了五档,保证赛车的加速度。
  马上就要进入弯道,无论是丰田车队的人还是卢宁平,都密切的关注着张一飞的操控。能不能试训通过,其实从第一个弯道就能看出端倪,一个普通的右转弯都减速太多的话,那么就代表着这名车手的实力不行。
  张一飞此刻贴到赛道左侧,选择好了切线过弯的路线,但是却没有任何减速的迹象。这个弯道按照张一飞的经验推测,极限过弯速度应该是在170km/h左右,不过这是场地赛的经验,方程式赛车光头胎的抓地力更好,应该上限还能增加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69/659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