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10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08/702

  两人翻开小说稿认真品读,大半个小时过去,各自都把手里的稿件读完。
  沈雁冰笑道:“这本《狗官》让我想起《变形记》。”
  “什么《变形记》?”叶圣陶问。
  卡夫卡此时在中国并不出名,就连叶圣陶这种知名作家、编辑,都只听过卡夫卡的名字,而对其作品没有丝毫了解。
  民国第一个介绍卡夫卡的,正是沈雁冰,他四年前撰写过关于卡夫卡的文章,但没有引起任何重视。
  其实这很正常,卡夫卡的小说实在太晦涩难懂了,而且他小说里想表达的东西,民国的读者也全然不感兴趣。
  沈雁冰解释说:“《变形记》是卡夫卡的一部小说,男主人公变成了一只甲虫。不过两者只是形式类似,差别还是很大的。《变形记》使用的是表现主义,全篇充满了隐晦的暗喻;而《狗官》更加通俗直白,就像是一部中国社会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”
  叶圣陶哈哈大笑,说道:“《狗官》正因为太直白了,引起那些反动派的不满。特别是主人公还是革命党出身,那些当官的个个都以为在讽刺自己。”
  “没惹什么麻烦吧?”沈雁冰担忧地问。
  “小麻烦有一些,但没什么大的麻烦,”叶圣陶说,“有人建议南京国民政府封禁此书,我连忙托人打电话说清事实。小说的主人公叫辜望之,其实就是‘姑妄言之姑妄听之’,只为笑谈而已,当不得真。还有书中提到‘锅捐’和‘灶捐’,那都是张宗昌在山东发明的苛捐杂税,就算要讽刺谁,也是在讽刺张宗昌,跟咱们南方的革命党没关系。”
  沈雁冰笑问:“他们就信了?”
  “我管他信不信,只要别来捣乱就好。”叶圣陶道。
  “话虽如此,但恐怕这部小说,还是让某些狗官心神不宁啊。”沈雁冰说。
  叶圣陶道:“那可不,我听说浙江某位喜欢读小说的大官儿,看了两期连载的《狗官》后,下令把府上的狗全杀了,又把休掉的糟糠妻接回家中安养。”
  “哈哈哈哈,此事大妙。”沈雁冰哈哈大笑。
  《狗官》到底有多轰动?
  一般情况下,《小说月报》连载的作品,都只是文学青年和进步学生爱看。但《狗官》却被好几份通俗杂志转载,老百姓看了拍手叫好,恨不得全天下的坏蛋官僚全部变成狗,亲自尝一尝他们造下的孽。
  《申报》副刊的小说评论专栏里,如此介绍这部作品:“《狗官》给了读者一个深刻体验民国社会之残酷的机会,也带来了一个文学词汇叫‘异化’。它给读者的震撼,并非是人做坏事要变成狗,而是通过狗的视角与心态,将百姓疾苦与社会乱象,毫不慌乱地叙述出来。佛家讲因果报应,《狗官》就是一通活生生的现世报,辜望之变成狗后所遭受的一切苦难,大部分是他自己埋下的祸根,本书充满了佛学因果色彩。”
  到二十一世纪,中国大学的现代文学史课本中,将周赫煊的《神女》和《狗官》评价为“五四新文学问题小说的巅峰”、“新文学运动的收官杰作”,并盛赞道:“想要了解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面貌,完全可以阅读《神女》和《狗官》。这两部作品,相当于民国初年的两副浮世绘,直接而犀利地揭露了现实黑暗。它们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收官作品,更是世界魔幻现实主义浪潮的发端。”
  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,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谈到,他还在大学读法律时,一位朋友把周赫煊的翻译作品集借给他,其中就包含《神女》和《狗官》两部小说。
  马尔克斯对记者说:“我从来不知道小说还可以这样写!如果可以这样写,我也能写。”他又说,“我突然明白了,在文学作品中,除了我在中学课本中学到的正常和学究式的描述外,还另有天地。外祖母就是这样讲故事的,她不动声色的给我讲许多毛骨悚然的故事,绘声绘色,滔滔不绝,好像是她亲眼所见。我正是采用外祖母的方法创作了《百年孤独》。”
  而新中国的中学生们,则对周赫煊深恶痛绝。
  自90年代后,《神女》和《狗官》的选段,便分别被编入初中、高中语文课本,那背诵理解起来简直要人命。中考、高考的阅读理解还特么经常考到,而且是那种没有学过的选段,学生们表示最讨厌的作家就是周赫煊和鲁迅,前者写文章神叨叨的,后者写文章满篇拗口词汇。
第154章【还珠楼主的处女作】
  就在《狗官》刚刚开始连载时,《神雕侠侣》终于迎来大结局。
  因为《大众副刊》每周只有一三五发行,所以《神雕侠侣》虽字数不多,但连载时间比《射雕英雄传》长了一倍有余。
  大结局这天,《大众》销量暴涨至两万份,平津两地的读者争相抢购。而“小龙女党”和“郭襄党”也争执起来,虽然郭襄出场时间很晚,篇幅也不够多,但敢爱敢恨的性格却极有魅力。
  而随着这本小说的结束,“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”,以及“一见杨过误终身”两句话,也在平津地区流传开来。
  有评论家说,杨过不似古代人,反倒更像民国的进步青年,追求自我解放,连师生恋也敢玩。不过好在杨过最终变得成熟,心态也从个人恩怨,上升到家国情怀。还有郭靖和黄蓉的转变,从《射雕英雄传》中的木讷青年、机灵少女,变成《神雕侠侣》中的盖世大侠与贤妻良母,这是人生的成长。
  传统守旧者,喜欢《射雕英雄传》;思想进步者,则更爱《神雕侠侣》。
  《神雕侠侣》的流行,打破了武侠小说的常规定律。一般情况下,只有男人才看这种打打杀杀的书,而《神雕侠侣》居然获得许多女性读者的追捧,她们极其热衷于小说里的爱情。
  顺便一提,此时张恨水的《金粉世家》,也在北方地区火到爆炸,让连载它的《世界日报》销量直线上升。
  《大众》副刊编辑部。
  李寿民敲开周赫煊的办公室门,拿出一沓稿件说:“赫煊,你帮我看一下。”
  “你写的小说?”周赫煊惊讶问。
  历史上的李寿民,可还要过两年才开始创作。难道受自己影响,这位还珠楼主的小说生涯要提前了?
  李寿民不好意思道:“写得很糟糕,我还不擅长写长篇。”
  周赫煊翻开一看,只见作品名字叫《轮蹄》,属于那种文字比较古旧的武侠小说。
  “你这小说名是什么意思?我看不懂啊。”周赫煊道。
  李寿民笑着解释说:“我不是在跟孙家小姐谈恋爱吗?他父亲不同意,而且断绝我们的来往,我们只好想出一个歪法子交流感情。每次孙老先生去银行都要坐轿车,孙小姐就用狗皮膏药把信贴在汽车背面。等孙老先生下车后,我再悄悄地把信取走,第二天又用狗皮膏药贴着回信。”
  周赫煊闻言大笑:“难怪你最近总是迟到,原来上班之前都要跑一趟银行。”
  “我这个小说名字,取‘轮蹄(车马)传情’之意。”李寿民说。
  周赫煊道:“武侠小说名字要取得响亮,你这个太文气了。不过也无所谓,反正是你的练笔之作。”
  跟《蜀山剑侠传》一样,《轮蹄》也属于大坑,直到李寿民去世都没完本。放到网络时代,李寿民绝对会被骂成是太监总管。
  周赫煊还真没看过这部《轮蹄》,拜读之下,发现李寿民文笔极为老辣,但写小说的手法却有些稚嫩。鉴于是处女作,这些都可以原谅,而且潜力十分惊人。
  周赫煊给主意道:“寿铭兄,你不是从小就喜欢游览名山大川吗?不如把这些写进你的小说了,比如峨眉、青城上住着剑仙啊。”
  “剑仙?”李寿民眼睛一亮,脑子里就好像劈过闪电,瞬间就有无数灵感冒出来。
  周赫煊看他那样子,便知道《蜀山剑侠传》也有可能提前问世了。
  李寿民思考片刻,暂时放下关于小说的事。他扭头看看身后,发现张乐怡不在,才低声对周赫煊说:“明天小冬要来天津唱戏,你去不去?”
  “去啊。”周赫煊满口答道。
  这话刚说完,张乐怡突然进来,接口道:“去哪儿?”
  “呵呵,你们聊,我先走了。”李寿民不想掺和。
  周赫煊委婉地说:“明天有个朋友要来天津演出,我们约好去看看。”
  张乐怡立刻明白过来,她面不改色地笑道:“是那个孟小冬吧,我明天也去见识见识。”
  “额,你可以不去的。”周赫煊尴尬道。
  张乐怡白了他一眼,没好气道:“你当初要是瞒着我,我就算知道了,也只当不知道。既然你跟我说了,她又来了天津,那于情于理都要见一见。”
  “随你吧。”周赫煊理屈词穷。
  张乐怡这才谈到正事,拿出一份电报说:“刚从奉天发来的,冯庸冯先生邀请你八月初去东北,他办的学校就要正式开学了,想让你这个大学者去做开学演讲。”
  “我知道了,到时一起去吧。我们能够认识,还要多亏他介绍。”周赫煊说。
  “是该当面感谢他。”张乐怡笑道。
  一提起学校,周赫煊就感到万分无奈。当初成立希望教育基金会时,是做了一个三年计划的:第一年,在北平和天津周边建希望小学;第二年,把希望小学扩展到整个直隶地区;第三年,把希望小学往东北和山东发展。
  现在已经是第二年了,可计划根本没法执行。前段时间直隶旱灾严重,如今又出现大面积蝗灾,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,建起学校估计也招不到学生。
  最可怕的是,直隶(河北)还在打仗!
  阎锡山趁张作霖派人跟他和谈之际,突然出兵河北,一路高歌猛进,刚刚把石家庄给占下来,杀得张作霖措手不及。
  被人给偷袭了,张作霖还不得不捏着鼻子认栽,一边骂娘一边发电报表达善意,希望能和阎锡山达成和解。如今局势,张作霖必须稳住北方,才敢跟南方进行长期博弈。
  不管张作霖、冯玉祥、阎锡山,都是些千年老狐狸,他们说出的话,做出的承诺,你信了就是傻子。
  周赫煊就不行,让他当师爷出主意还可,真要自己顶上,估计被人吃得连骨头都不剩。因为他骨子里还是个君子,有所为有所不为,没底线的事情做不出来。
  更何况,连身边的女人都让他焦头烂额,真管起军队来,估计成天有人造反。
  这不,明天灾难就要降临了,正妻和姨太太正式相会。
第155章【画家和文物贩子】
  新明戏院,客流如织。
  周赫煊和张乐怡联袂而入,身后跟着李寿民、郑证因和孙家兄弟。朱湘不喜欢听戏,沈从文又要在家写文章,因此两人都没来。
  婉容就更厉害了,人家约好跟几个漫画迷聚会。自从《三毛流浪记》受追捧后,她整个人都自信了许多,开始主动结交一些新朋友。
  几人坐在靠前的位子,不多时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也到场,随行的还有两个男性青年。
  赵四小姐如今的处境很糟糕,虽然做了少帅的情人,却因正妻于凤至不接纳,根本无法出入张家。甚至两人顾忌影响(赵家也是望族),他们都不敢单独公开约会,只有张学良约见朋友时,赵四小姐才敢陪着出来。
  “六帅,四小姐,”周赫煊笑着介绍,“这是我未婚妻张乐怡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08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