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12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21/702

  赛珍珠拿出授权书说:“当然,原著作者已经给我授权,不过版权范围仅限于美国。”
  麦克笑道:“那我们就来谈谈《大国崛起》出版事宜吧。”
  “《桂兰》和《神女》呢?”赛珍珠抱着期望问。
  麦克笑道:“那两部小说,我们以后再说。如果《大国崛起》能够热卖,那作者周先生的小说作品《神女》就能顺势出版,等《神女》得到读者认可,你作为《神女》的翻译者,你的小说《桂兰》自然也能考虑出版。”
  好嘛,这就是商人,算盘打得的精着呢,连后续运作都想好了。
  赛珍珠有些失落,但总算还有点希望,当即跟麦克谈起了《大国崛起》的出版。
  《大国崛起》在中国能拿三四成的版税,但在美国却很低,因为这边出版界的税收很重。麦克最开始只给6%,经过赛珍珠反复力争,最后也只谈到8%。
  没办法,再苛刻的条件也得答应,谁叫只有这家出版社愿意帮忙呢。
  《大国崛起》在西方世界真正与广大读者见面,一直得等到1927年12月底了。至于所取得的巨大影响,远在中国的周赫煊丝毫不知,这年头国际通讯条件太糟糕。
第173章【褚二爷的新猎物】
  咱们把视线投向中国,周赫煊返回天津时已是10月底,转眼就进入11月。
  凛冬已至,天寒地冻。
  天津城外的灾民没有再继续增加,并非因为灾情得到控制,而是一个个选择前往东北去“闯关东”。
  奉军与冯玉祥、阎锡山的战斗还在继续,发威的张作霖非常牛逼,他下令奉军各嫡系发动总攻,杀得阎锡山节节败退。阎锡山靠偷袭占领的河北地盘丢失殆尽,只得退守娘子关、雁门关等关隘扼守,以阻奉军深入,两军由此进入相持对峙阶段。
  不过张宗昌、褚玉璞率领的直鲁联军,却在冯玉祥面前吃了瘪。
  战争初期,由于冯玉祥的精锐被牵制,靠杂牌部队作战多次失利,张宗昌和褚玉璞的直鲁联军接连告捷,前锋一直打到开封地界。但到10月下旬,冯玉祥重新部署军队开始反攻,经过两昼夜的激战,长达200多里的直鲁联军战线全线崩溃。
  只这一仗,冯玉祥就俘虏直鲁联军三万余人,缴获枪支两万余支,装甲车五辆,大炮四十余门,子弹、炮弹和后勤物资不计其数。紧接着,在11月中旬时,冯玉祥再次获得大捷,俘虏敌军两万余人,缴获枪支一万余支。
  褚玉璞快要疯掉了,他属于最近两年才崛起的新军阀,底子薄弱得很。从年头打到年尾,褚玉璞在江苏、安微、河南战场上的败仗,几乎把他的家底儿都打光。
  如今褚玉璞虽然还有兵,但枪炮弹药奇缺,为了重整旗鼓,他立即电令弟弟褚玉凤在直隶地区发行1000万公债,强行摊派给商家和平民。
  事实上,褚玉璞去年就在直隶发行了600万公债,还多次截留长芦盐场的盐税。
  因为北洋政府欠了不少外债,长芦盐税(每年1300多万)里有一部分是用来还债的,剩下一部分是北洋政府的重要财源。
  褚玉璞截留盐税的举动,引起列强的强烈不满,英法日等债权国多次抗议,差点引发正式的国际交涉。同时,也让北洋政府的财政雪上加霜,财政部长直接辞职不干,北大发不起工资的罪魁祸首就是褚玉璞。
  但褚玉璞根本不管这些,他已经疯狂了,为了保住自己的军事实力,就算得罪天王老子他也不怕。
  《大公报》虽然开在租界,而且幕后大股东还是张学良,但也被褚玉璞强行摊派3000银元公债。不买他的公债都不行,否则就让你的报纸在直隶卖不出去,没有任何道理可讲。
  “这褚玉璞,不愧是张宗昌的老部下。”胡政之愤然讽刺道。
  周赫煊笑着说:“还是比混世魔王要好些,褚玉璞发公债、截盐税,都是对准了富户和公款。张宗昌却完全不管黎民死活,六七十种苛捐杂税,简直能把老百姓给逼死。”
  “唉,不提这些混账军阀了,”胡政之说,“《大公报》在北方的日销量已经有五万多,再继续下去很难增长。所以我跟炽章(张季鸾)商量,打算让他去上海开分社,你看如何?”
  “这很好啊,”周赫煊赞成道,“咱们《大公报》不能只窝在北方一隅,去上海开分社是肯定的,以后还要扩展到全国。”
  胡政之问:“开办分社需要抽调大量资金,此事是否要征询少帅同意?”
  “不用,”周赫煊摇头道,“少帅早就表示不插手报社事务,我们可以自行处理。”
  “那就好。”胡政之高兴道。
  聊完开上海分社的事,周赫煊便回到《大众》编辑部。
  《倚天屠龙记》已经连载了好几万字,但读者的反应不如前两本热烈。主要是新书很久都没进入正题,用大量篇幅描写郭襄和张三丰,直到第三章才出现“男主角”。
  好吧,读者们把张翠山当成男主角了。估计等再过一段时间,张翠山、殷素素自杀的时候,有些读者又要拍桌子骂娘。
  就在周赫煊审阅报纸稿件,用闲余时间撰写《枪炮、细菌与钢铁》时,来自日本的女间谍廖雅泉遇上麻烦了。
  ……
  褚府,四合院。
  褚玉凤抽着大烟,身边还有两个俊俏丫鬟帮他捶腿和按肩,属下突然进来禀报:“二爷,公债已经摊派出去30万,要不要先给大帅那边送去?”
  “才30万?太慢了啊,大帅跟洋人订购了军火,着急用银子。你让下面办事的加快速度,谁敢不给就来硬的,还是不给面子就当赤党抓了,”褚玉凤想了想说,“那30万大洋,先给大帅送去吧,当兵的闹着发饷银,这事不能耽搁。”
  “是,卑职这就去办。”属下躬身退去。
  褚玉凤抽完大烟,伸胳膊活动了一下身体,对跟班说:“去海河工地上走走,怎么说那也是二爷俺办的工程。”
  跟班的连忙拍马屁:“二爷真是爱民如子,为天津的百姓办了大好事。”
  “哈哈哈,”褚玉凤得意大笑,“其实俺这人呐,除了喜欢玩女人外,也没啥其他缺点。心肠也是顶好的,老百姓有好日子过,俺心里也高兴。”
  跟班的立即说:“二爷,你这就错了。喜欢玩女人哪是缺点?男人谁不喜欢。您喜欢玩女人,说明身体倍儿棒,是真爷们儿。”
  “哈哈哈哈,”褚玉凤又是一阵大笑,夸奖道,“你小子说话有水平。”
  褚玉凤坐着小轿车前往工地,由于路况不好,只能半路下车步行。他走了几步嫌脚疼,又让人弄来一顶轿子,悠悠哉哉地坐着大轿视察工地。
  来到屈家店时,褚玉凤见到几个洋人在河边指指点点,他顿时跑去凑热闹。
  “哎呀,哎呀,你们这些洋老爷,天寒地冻的还在河边吹冷风,真是天津百姓之福啊。”褚玉凤对洋人又敬又畏,见面就一顿马屁拍过去。
  那些洋人都是工程师和监督人员,听不懂中文,廖雅泉立即帮他们翻译。
  洋人工程师在得知褚玉凤是工程中方负责人后,立即说道:“褚先生,河水就快封冻结冰了,而且土壤变得非常坚硬。这大大增加了施工的困难,我们的工期恐怕要延长。”
  “没事,没事,慢慢来,总有一天会修好的。”褚玉凤心不在焉地说,他的视线一直停留在廖雅泉身上,两眼发光好像几天没吃肉的饿狼。
第174章【菊花般的爱情】
  “你过来!”褚玉凤朝工地上的一个中国官员勾勾手指。
  那官员屁颠颠跑过来,矮着身子讨好道:“褚军座真是爱民如子,这么冷的天也来视察工地。”
  褚玉凤问:“你叫啥名字?”
  那官员连忙应道:“卑职是直隶省水利局技正……”
  “行了行了,直说你叫啥名字!”褚玉凤不耐烦地打断。
  “卑职刘光达。”官员道。
  “嗯,俺记住了,刘光达是吧,”褚玉凤点点头,指着不远处的廖雅泉问,“那个女人是什么来头?跟洋人有啥关系?”
  刘光达笑着解释道:“她叫廖雅泉,是山东逃难过来的大学生,目前担任‘海委会’翻译,跟洋人没啥关系。”
  “哦,没关系就好,”褚玉凤对此非常满意,挥手道,“你去吧,好好做工程,干得好本军座大大有赏。”
  刘光达欣喜若狂,他是天津水利局技正(相当于后世河北省水利厅总工程师),早年在日本留学,回国后由于没有靠山,被分配到清水衙门水利局。
  水利局在和平年月自然油水丰厚,可惜如今是乱世,军阀们根本没空兴修水利。像刘光达这种技术官僚,那就混得更加凄惨,这次的海河整治工程需要他来跑腿,但银子却不能进他的口袋。
  褚玉凤挥手让他离开,刘光达却不肯放过这次机会,一直跟在褚玉凤身后四五步陪同。
  褚玉凤也懒得理这人,低声问跟班:“大眼儿,你来给俺出出主意,该咋把这个女娃弄到手?”
  叫大眼儿的跟班嚣张地说:“二爷看上她,那是她的福分,直接把人带回府上就是!”
  “影响不太好吧。”褚玉凤笑眯眯地搓手,已经有些意动。
  跟在后边的刘光达立即出声道:“不可,军座!她毕竟是海委会的翻译,事情闹大了不好。”
  褚玉凤琢磨道:“也对,毕竟这丫头跟洋人打过交道。依你看,俺该咋办?”
  刘光达立即化身狗腿子,奸猾地笑道:“军座,你现在是海河整治工程的中方负责人。不如把廖雅泉调过来,给您担任事务秘书,如此水到渠成,也没人敢说闲话。”
  “秘书?”褚玉凤乐道,“哈哈,对,秘书。老子还没秘书呢,身边尽是些大老爷们儿当副官。今天俺也开开洋荤,弄个女大学生当秘书,出门办事也有面子。”
  刘光达拍马屁道:“军座是啥身份?早就该有随身秘书了!”
  褚玉凤满意地说:“你小子不错,是个会办事的。改天我就给你们局长打招呼,至少也要升你当个副局长。”
  “军座大恩,卑职没齿难忘!”刘光达噗通一声跪下,感激涕零地大喊——这个职位,相当于后世河北省水利厅副厅长啊!虽然官职并没提升多少,但油水却更加丰厚。
  ……
  廖雅泉很郁闷,她接近周赫煊的第一步计划已经失败,现在被调去给褚玉凤当秘书,更是将她的后续计划全部打乱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21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