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14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47/702

  婉容说:“叫我郭小姐就行。”
  张权安连连称是,激动了好半天,才跟孟小冬以及春和班的说话。
  等见面寒暄完毕,周赫煊问道:“张会长,能说说商河县的赈灾情况吗?”
  “唉,”张权安先是叹了口气,才开始讲述,“去年的灾荒从鲁南开始,那里是重灾区,商河县其实还算好的。鲁南的灾民大量北上,都往省府济南汇集。商河县就挨在济南旁边,接纳了不少灾民。可后来本地也闹春荒,加上蝗灾和旱灾,灾民数量越来越多。本地的富商士绅,也捐款放了几次粥,可惜无济于事。灾民们后来又北上闯关东,加上冬天冻死许多,今年初已经只剩下数百人了。”
  “那还算不错啊。”周赫煊说。
  “最可恨的,是那天杀的小日本子!”
  张权安痛斥道:“今年的灾情愈发严重,小日本又在济南到处杀人,城里居民和灾民只好往北方跑。咱们商河县属于逃难的必经之路,这几天一下子涌来两三万人,城外的草根树皮都被扒光了。”
  周赫煊问:“除了钱以外,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?”
  “钱没用,”张权安强调说,“最重要的是粮食,现在山东有钱都买不到粮。我这次捐了三万斤粮,把老底儿都掏出来了,可照眼下的情况来看,这些粮根本撑不了多久。说句不好听的话,老朽家大业大,需要养活的人不少。捐三万斤粮是我的极限了,我总得留些来以防万一。”
  “政府能运粮过来吧?”周赫煊又问。
  “运个屁,”张权安爆粗口道,“鲁南那边才是重灾区,南方运来的粮食,到鲁南就已经被分光了,哪能到得了商河县?你是不知道啊,这城外还有土匪,原先也就一两百人规模。可因为饥荒,现在都发展到2000多人了,抢劫绑票是无恶不作,我在城东的庄子被他们洗劫一空,连秧苗都被拔来吃了。再这么闹下去,土匪人数会越来越多,甚至有可能来攻打县城。东南边的齐东县(后来并入邹平县),前几天就被土匪给攻占了,匪首叫张鸣九,听说以前是张宗昌的勤务兵。”
  周赫煊问:“红枪会呢?我听说山东的红枪会闹得很厉害。”
  “别处我不知道,济南周边的红枪会还算安分,他们只是抗租抗捐,联合起来对付官府。一般情况下,只要不是作恶太多的士绅,他们是不会乱来的,”张权安叹息道,“唉,如果东北的红粮不断运,那就好了!高粱米价格又低,又能管饱。”
  周赫煊思来想去,自言自语道:“我或许可以想想办法。”
  “周先生你有办法?”张权安激动道。
  “我认识张少帅,或许可以说服他继续运红粮,”周赫煊道,“不过得事先跟南方政府沟通好,不然红粮运到半路上,说不定会被当成敌资给截留。”
  张权安抓住周赫煊的手:“周先生,你要是能办成此时,你就是山东百姓的大救星啊!”
  “竭尽全力吧,能不能成功只能看天意了。”周赫煊说。
  张权安再三拜托感谢,又跟婉容、孟小冬她们聊了几句,便告辞离开,他还有其他客人要拜会。
  天黑过后,周赫煊吃过晚饭正准备继续写《菊与刀》,哈雷特·阿班突然跑来敲门。
  这个美国记者的脸色很不好看,他见面就说:“我刚刚采访了12个来自济南的难民,按照他们的说法,确实是日军在故意滋事。从5月1号北伐军进驻济南开始,日军就在零星杀害中国军民,我被日本人骗了!”
  周赫煊道:“希望你能如实报道此事。”
  “我会的,多谢你提醒。”哈雷特·阿班说完便走。
  “等一下!”周赫煊喊道。
  哈雷特·阿班问:“还有什么事吗?”
  周赫煊说:“你有没有想过,日本人为什么在济南搞屠杀?”
  “屠杀平民和外交人员,这种事情完全超乎常理,只能说日本人太过残暴。”哈雷特·阿班说。
  周赫煊提醒道:“如果把济南事件,再结合《田中奏折》以及满蒙问题呢?”
  哈雷特·阿班还是想不明白,问道:“这些事件有关系吗?”
  “当然有,”周赫煊说,“日本人一开始就把中国东北和山东,视为他们的势力范围,容不得别人染指。从去年的东方会议可知,日本已经决定武力侵华了。他们这次在济南搞屠杀,在我看来就是为了试探诸国列强和南方政府的反应。结果诸国列强只是谴责,南方政府又表现得极为软弱。他们的下一步,应该就是暗杀张作霖,并在未来两三年内入侵东北。”
  哈雷特·阿班听得目瞪口呆,但细细一想,却又觉得有些道理。但这只是猜测而已,找不到事实来验证。
  他回到自己房里,摊开稿纸写道:“发生于5月3日到5月11日的济南事件,已经彻底查明真相了。一切起因皆源于日本……”
第211章【军师】
  跟去年济南的赈灾游艺会相比,商河县这次规模要小得多。虽然发出了不少邀请,但山东局势太乱了,也只有周赫煊这种人才傻乎乎地应邀跑过来。
  南京政府虽说已经宣布克复山东,但省府济南被日本人占着。北伐军只能绕道而行,导致胶东一代仍有直鲁联军残部盘踞,济南城周边各县甚至出现权利真空——日本人不屑去占领,北伐军不敢占领,直鲁联军无力占领,结果成为红枪会和土匪的天下。
  这场游艺会开了三天,孟小冬的老生让乡亲们惊艳无比。更轰动的是婉容出现,她都不用做表演,只报一下前清皇后的名号,就让现场轰动沸腾起来。
  哈雷特·阿班甚至给婉容做了个专访,中国末代皇后亲赴灾区救济百姓,这报道登出来美国人肯定喜欢。
  现场筹款12000多元,加上周赫煊带来的2000元济民会善款,以及山东防饥会的善款,总共加起来接近20000元。
  钱比较多,可惜粮不够,商河县的粮商都不愿出售粮食。
  不是商人想囤积居奇赚黑心钱,而是从去年初开始就闹粮荒,如今又失去进货渠道,粮商自己的存粮都不太够。
  周赫煊发现,自己带着春和班一路搞义演,太过想当然了。就算能通过义演筹钱,这些钱也很难换成粮食,只有早日打通从东北到山东的粮道才是上策。
  于是乎,当商河县的义演结束后,周赫煊便带着戏班子绕过济南城,经济阳、章丘前往泰安。
  如今山东省政府暂设于泰安道,周赫煊打算先去拜会省主席孙良辰,双方沟通协调后,再去找咱们的常凯申常校长商量。
  济阳的情况跟商河差不多糟糕,因为济南难民的第一站便是这里。
  周赫煊和济阳当地士绅商量妥当后,便安排春和班在县城的戏台义演两天,筹到善款3000多元,全部用于赈济灾民。
  济阳士绅还连夜让人缝制锦旗,上书“仁善之士”赠与春和班,把班主孟鸿荣乐得找不着北。
  济阳县过后便是章丘县,这次却出了意外。
  ……
  孟鸿荣坐在马车上,展开锦旗看了又看,喜滋滋地说:“咱们孟家世代唱戏,还是头一回收到锦旗,回去一定要好生挂起来。”
  “三伯,你一天拿出来看十回,锦旗都快被你磨破了。”孟小冬取笑道。
  孟鸿荣遗憾地说:“可惜日本人占着济南,咱们没法去省府义演,不然再得一面济南的锦旗,那得多风光啊。”
  “风光是风光,可惜没钱赚,还得倒贴车费和食宿。”孟鸿荣的妻子嘀咕道。
  孟鸿荣呵斥说:“你个妇道人家晓得什么?这锦旗拿出来,不管走到哪里都受人尊重。咱们唱戏的不缺名、不缺利,就缺尊重,等以后再来山东唱戏,这里的县长都要给咱们问好。”
  周赫煊笑道:“三伯说得在理。”
  “还要多亏了《大公报》帮忙宣传。”孟鸿荣感谢道。正因为有《大公报》记者随行,春和班的义举肯定会频频出现在报纸上,孟鸿荣才答应来义演的,他精明着呢。
  众人说笑时,廖雅泉偶尔配合一两句,剩下的时候都在发呆。
  女间谍也是人,更何况廖雅泉才17岁,面对凄惨的灾民她也有些不忍。不过这种最基本的恻隐之心,很快被脑子里的“效忠天皇”思想所抵消,她甚至在想:中国最好变得更惨些,大日本帝国才能更容易占领这里。
  廖雅泉的“真实身份”是山东难民,她必须表现得痛苦一些,所以这几天都愁容满面。周赫煊问起时,她就说想起了失散的母亲和舅舅。
  众人又前进了一段路程,走到个岔路口,车把式回头说:“周先生,马上就要到中午了。前面不远是曹庄,咱们可以去讨点水喝,顺便休息一下。”
  周赫煊正待说话,突然岔口的另一边,传来“哒哒”的马蹄奔跑声。
  “不好!是土匪。”
  车把式脸色剧变,扔鞭子跳下车就打算跑路。
  可惜已经迟了,十多个骑马的匪徒飞奔而来,将他们的车队团团围住,而且个个带着长枪。
  “哈哈,这还没到地方,就搂到一头肥羊!”领头的匪徒大笑道。
  另一人说:“哟,还有几个女的,长得真漂亮。”
  婉容已经吓得瑟瑟发抖,孟小冬稍微要镇定些,只有廖雅泉悄悄地掏出钢笔。
  春和班的人里面,也是有些练家子的,不过中看不中用。他们跳下车来,随时准备抽车底的花枪进行反击。
  孙家兄弟想要拔枪,周赫煊立即低声喝道:“别轻举妄动,他们人多。”
  这些匪徒只是把众人围着,并没有动手动脚。过不多久,那边又响起隆隆的脚步声,周赫煊放眼望去,顿时心中叫苦,居然又来了大群土匪。
  后到的土匪个个步行,只有领头的骑马,数量大概有一百多人。这些土匪有的拿枪,有的拿棍棒,穿着也是五花八门。
  “头儿,俺们逮到肥羊了!”
  领头的骑马者甩鞭子冲过来,指着周赫煊他们说:“全部看好,等打下曹庄,一起带回寨子里。”
  周赫煊抱拳道:“敢问这位壮士尊姓大名?”
  “哟,是个读书人,”土匪头子笑道,“老子行不改名,坐不改姓,张鸣九!”
  周赫煊心中无比郁闷,前些天才听商河县的张会长提起过张鸣九,没想到这么倒霉能遇上。最无语的是,张鸣九盘踞在齐东县,居然跑到章丘这边来了。
  周赫煊说:“鄙人周赫煊,与张宗昌张大帅有旧。曾在天津跟张大帅一起打过牌,对了,当时少帅也在场。”
  张鸣九以前是张宗昌的勤务兵,闻言顿时惊道:“嘿,俺说你咋那么面熟,原来是周先生啊。俺记得你,当时俺们一起坐在偏厅,吃饭的时候,少帅还请你过去说话。当时你是褚大帅的秘书吧?”
  周赫煊瞬间无语,这尼玛真熟人啊。被张鸣九一提醒,他也有了印象,这家伙乃是张宗昌的跟班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47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