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15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51/702

  这读书人也太记仇了,处心积虑地要把对方弄死,比他们当军阀的还狠。
  军阀界的潜规则是,双方打生打死无所谓,只要一方通电下野,那什么仇恨都不计较了,甚至大家可以坐下来一起打牌听戏。
  赶尽杀绝,是坏规矩的!
  孙良诚问:“你怎么知道褚玉璞从哪里逃走?”
  “褚玉璞在天津有产业,他不可能空着手离开,肯定想带上财物东山再起,”周赫煊自信地笑道,“一旦兵败,褚玉璞绝对会赶回天津,带着他搜刮的那些银子跑路。他身边的兵不会太多,甚至连姨太太都顾不上,我们只要在天津城外半路埋伏即可。”
  孙良诚沉默不语,似乎在考虑其中得失。
  周赫煊加码道:“大哥,褚玉璞兄弟的那些银子,你六成,我四成,我帮你存在天津的洋行里。”
  听到这话,孙良诚眼睛一亮。
  如今当军阀的,谁都说不准自己下场如何,退居租界当寓公,算得上一条极好的后路。
  孙良诚前年兵败投靠南方政府,后来又一直在扩军打仗,他是没有什么存款的。现在好不容易主政山东,却根本没有什么贪污的机会,反倒整天为赈灾焦头烂额。
  而褚玉璞做了两年的直隶督军,搜刮民脂民膏不说,还截留盐税把北洋政府的财政都弄崩溃了,手里至少得有个一两百万吧。
  如果能弄到这些钱……
  孙良诚突然笑起来,问道:“贤弟,四五十人够用吗?要不我再多借点兵给你?”
  周赫煊狂汗:“人太多不好办事,咱们还得去青岛走海路。就是这点兵,也不能带长枪,最好是每人藏一把手枪。”
  孙良诚咬牙道:“我让云祥陪你去,他是我以前手枪队的队长,手下的兵个个都会玩短枪。”
  “如此,多谢大哥了!”周赫煊抱拳说。
  “哈哈哈,有钱咱兄弟一起赚嘛。”孙良诚一想到那些银子,就不由自主地开怀大笑。
  第二天早晨,赵云祥带着50人等在旅店外。他们全都化妆成难民,计策都想好了,到了青岛就说是从济南逃出来的学生。
  “赵兄弟,有劳了!”周赫煊抱拳说。
  赵云祥连忙道:“不敢当。周先生,以后叫我云祥即可。”
  比起孙良诚那个家伙,赵云祥明显顺眼得多,至少看起来就更英俊帅气。
  赵云祥虽然以后也会做汉奸,但他很早就起义投靠新四军,是华中地区的首位起义将领。在苏中地区的战斗中,赵云祥率部七战七捷,为我党立下了大功。
  众人坐火车沿胶济线前往青岛,此时青岛虽为中国所有,但驻守该地的却全是日军。
  通关的时候,日军见周赫煊这些人里有好几十个青年,立即拦住询问:“你们是干什么的?”
  周赫煊做出气愤的样子,用日语回答道:“我是北大校长周赫煊,他们都是山东大学的学生。你们日本人在济南大肆屠杀,导致学生难以安心学业,只得转学去北大读书。你居然还有脸问他们是干什么的?”
  日军士兵还得守关呢,懒得跟周赫煊理论,朝同伴挥手说:“都是学生,可以放行!”
  周赫煊舒了口气,幸好赵云祥和他手下的兵,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。而且个个精气神十足,看起来确实像大学生。
第217章【各种骂娘】
  北平,顺承郡王府。
  “王八蛋!”
  张作霖一巴掌拍在桌子上,气急大骂道:“妈拉个巴子的,这小日本崽子,真把老子当猴耍了!”
  就在济南惨案发生后,日军的所作所为让张作霖看到希望。他为了获取日本人的帮助,终于同意将私人卖国协定,正式变成两国公开合约。
  张作霖不想自己背卖国的骂名,于是让代理交通总长常荫槐签字。常荫槐拒绝在卖国合约上签字,直接辞职跑去天津当寓公。
  张作霖又让路政司司长刘景山签字,刘景山也不干,同样辞职走人。张作霖随即任命航政司司长赵镇为交通次长,并代理交通部事务,在敦图、长大两路合同上签字盖印。
  日本人怕张作霖反悔,非要他亲自签字不可。
  张作霖只得在剩下的三路合同上签字,但只写了“阅、准行”字样,并未写日期和姓名,从而方便以后反悔不认账。
  还没等张作霖来得及高兴,日方突然给北平、南京两边政府送了一封警告书。大致内容为:日军将阻止北平发生战事,以防止骚乱波及东北。如果张作霖和平的从北平撤离,保证士兵纪律,且不被北伐军追击,日方将允许奉军进入东北。但如果南北双方在北平作战,奉军退往山海关或日方感兴趣的地区,那日方将阻止奉军与北伐军进入东北。
  这他妈简直就是笑话,张作霖把东北当成老窝,现在日本人不但不帮他打仗,反而还有可能阻止他回老家。
  “雨帅息怒,”杨宇霆劝道,“为今之计,只有在南贼攻击北平前,咱们率先撤军,免得给日军留下动手的借口。”
  “妈拉个巴子的,”张作霖摸着自己锃亮的额头,恼怒道,“老子现在卖国也卖了,这他娘的小日本,不但不动手帮忙,反而还要占我的老窝!”
  “与虎谋皮,难免被虎咬,”杨宇霆叹息道,“雨帅,快点做决定吧。”
  张作霖把自己的传令官喊来:“把作相、六子他们全叫回来,老子要开会!”
  ……
  5月底,怀仁堂。
  张作霖、张作相、孙传芳、杨宇霆、张学良等北洋高级将领,汇聚一堂,开始分析形势,商量解决方法。
  “退吧,回老家。”张作相无奈地说。
  孙传芳双眼满是血丝,咆哮道:“不能退,再退就没有出头之日了!雨帅,再调拨些钱粮弹药给我,只要我孙某人守在前线,南贼就不可能攻得下平津!”
  张作霖安抚道:“馨远,不要激动。先喝口茶润润嗓子,你看你,说话声音都嘶了。”
  “雨帅,真不能退啊!”孙传芳哀求道。
  杨宇霆翻了翻白眼,没好气道:“不退还怎么打?请神婆咒死对面吗?”
  孙传芳怒拍桌子:“姓杨的,你他妈就没安好心!还自称小诸葛,就没见你这么窝囊没用的诸葛亮!”
  “姓孙的,你嘴巴干净点!”杨宇霆气得怼了回去。
  “好啦,好啦,”张作霖笑呵呵地劝架,“这仗啊,现在是没法打了。留得青山在,不愁没柴烧,咱们去东北蛰伏两年,等中原再出乱子,还可以打回来嘛。”
  孙传芳双手拳头紧握,想要说话,却欲言又止,他心里憋屈啊。
  这仗打到今日,孙传芳的五省地盘全部丢失,几十万大军只剩下两三万残部。如果真的跟奉军一起退往东北,他以后就彻底沦为张作霖的手下了。
  而张作霖呢?
  说起来很搞笑,打了将近两年仗,奉军嫡系基本上没啥大损失。死的都是奉军杂牌(张宗昌、褚玉璞的直鲁联军),以及孙传芳和吴佩孚的人。
  张作霖就像一个赌徒,他的本钱都还捏在手里,损失的都是牌桌子上赢来的,现在退回东北也来去自如。
  张作霖可以退,孙传芳却退不得,但形势逼人,不由得他不退。
  孙传芳不再言语,两眼无神地看着天花板,任由奉系将领商量着撤退方案。
  会议结束,孙传芳宛若行尸走肉般,恍恍惚惚地离开怀仁堂。
  张学良走到张作霖身边,低声道:“父帅,撤退时当心日本人,他们可能对你不利。”
  “老子当然要小心,妈拉个巴子,小日本就差没用枪指着我鼻子了。”张作霖气愤地说道。
  早在一个月以前,关东军司令部就由旅顺移驻奉天,整个东北的日军都已进入战备状态。
  日军的这些动作,张作霖不可能不知道。他这个老土匪还是很惜命的,预备了好几个撤退方案,就是为了迷惑日本间谍。
  翌日,张作霖通电发布“总退却令”,勒令前线的北洋将士撤退。
  张宗昌和褚玉璞都不想撤,他们一个地盘在山东,一个地盘在河北。就跟孙传芳处境差不多,只要退回东北,就彻底成了张作霖手下,没有任何的自由可言,甚至有可能连部队都会被吞掉。
  褚玉璞站在旁边,看着张宗昌打通电话。
  张宗昌抱着电话机哀求道:“雨帅,不能退啊。俺这里还有五万人,还可以打,俺叫你亲爹了,真退不得!”
  “退吧,保存实力。”张作霖说完就挂掉。
  “保存你麻痹!”张宗昌怒气冲冲,把电话摔得粉碎。
  褚玉璞把军事地图掀开,一屁股坐在桌上,抽着烟说:“怎么办?”
  “还能咋办?”张宗昌没好气道,“退呗,退到东北给张作霖当狗!”
  褚玉璞面目狰狞地说:“我还想打,打到最后一个兵死完!老子只当了两年督军,还没过足瘾,不能就这么把地盘交出去。”
  “打吧!”张宗昌说,“南边儿的那些王八蛋,想把俺们哥俩赶走,也得付出点代价!”
  “好,那就打。”褚玉璞厉声说。
  就算他们想撤退,也不是那么好撤的。因为战线被两边包围,一旦撤退时出了岔子,几乎就是全军溃败的下场。
  第二天,褚玉璞刚刚做完战斗部署,褚南湘突然冲进来说:“大帅,张宗昌丢下部队跑了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51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