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17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77/702

  订婚仪式在庐山牯岭的张家别墅举行,整个九江政商两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,另有十多个洋人参加,可见张谋之在当地影响力之大。
  “若虚兄,恭喜你择得佳婿!”金浩如抱拳笑道。
  张谋之今天心情还不错,笑着回礼道:“金兄快请入内。”
  两人虽是商业合作紧密的老朋友,但关系早已出现裂痕。金浩如原本要仰仗张谋之,可这些年发展速度却更快,甚至将生意做到上海、天津,名气和财力都已经超过张家。
  最让张谋之气不过的是,金浩如连续两届被选为九江商会会长,而他只能做副会长,打起交道来都觉得矮了一头。
  历史上,张谋之是靠着跟宋子文联姻,才终于超过金浩如的。那时又轮到金浩如不爽了,连女儿收张五小姐一支钢笔礼物,都退还回去说高攀不起。
  商人嘛,做到他们这个份上,钱已经不缺,更看重的是面子和地位。
  很快又来了一位,却是九江货运大王薛德利,哈哈笑道:“张老板,恭喜恭喜啊,你这位乘龙快婿可是大学者,相貌堂堂、一表人才。”
  “哪里哪里,薛兄谬赞了,快请进!”张谋之笑道。
  连续来了十多个商界人物,突然听司仪喊道:“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、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阁下,到!”
 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,纷纷把目光投向大门。
  金浩如走到张谋之身边说:“若虚兄,你居然认识朱主席?瞒得我好苦啊!”
  “呵呵,我不认识,是我那不成器的女婿跟朱主席有交情,”张谋之自觉面子十足,也不再跟金浩如说话了,笑眯眯地迎上前去,矮着身子道,“哎呀,朱主席您是大忙人,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小女的订婚仪式,真是不胜惶恐。”
  朱培德笑道:“我可闲得很啊,身体不好,就在这庐山养病。”
  张谋之连忙说:“那您可得保重身体,这边晚上山风大,别着凉了。”
  “无妨,张老板有心了。”朱培德略微点头。
  金浩如见张谋之和朱培德有说有笑,那个羡慕嫉妒恨啊,也自发地上前说道:“草民金浩如见过朱主席!”
  朱培德乐道:“这都民国了,没有草民,只有公民。”
  金浩如立即改口说:“还是朱主席有水平,公民金浩如见过朱主席。”
  “嗯。”朱培德应了一声,态度有些冷淡。
  金浩如忐忑地站在那里,不知该如何继续搭话。
  张谋之微微一笑,介绍道:“朱主席,这位金先生是九江商会的会长。”
  朱培德这才稍微重视起来,抱拳道:“原来是金会长,失礼了。”
  金浩如感激地看了张谋之一眼,连忙说:“我这会长不值一提,要说这九江商界,还是张老板威望最高。”
  朱培德不理他们互相吹捧,直接找地方坐下,只等着订婚仪式开始。
  片刻之后,牧师和新郎入场,而张谋之也退到隔壁房间,挽着一身洁白婚纱的女儿出现。
  周赫煊西装革履地站在牧师左边,张谋之领着张乐怡站右边。
  牧师手捧圣经宣召:“两位恩爱的新人……在上帝的面前,要为你们举行神圣的订婚仪式。婚姻是贵重的,是上帝所设立的。所以不可轻率草莽,应当虔诚和恭敬,尊奉上帝的旨意,成就这人生大事……周赫煊先生,你是否愿意在神和人们的面前,与张乐怡小姐订下婚约?”
  “我愿意。”周赫煊笑道。
  “张乐怡小姐,你是否愿意在神和人们的面前,与周赫煊先生订下婚约?”牧师又问。
  张乐怡甜甜一笑:“我愿意。”
  牧师又问宾客:“是否有人反对这二位新人结成婚约?”
  自然没人反对。
  牧师开始祷告:“上帝,我们感谢您赐予的这场欢乐的订婚礼,感谢您无时无刻与我们同在……以基督圣灵的名义,阿门!”
  冗长的祷告词结束后,牧师又开始劝勉,大致内容是要遵循圣父的意愿,彼此忠诚,共同承担建立家庭的责任。然后又是交换订婚誓约、交换订婚戒指、牧师宣告、亲人祝福、牧师祝福……
  一长串的仪式全部搞定,足足花费40多分钟时间,这传统的西式订婚礼真特么繁琐。
  好吧,也并非纯西式,接下来的酒宴就是中式了。
  客人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,还不时有人跑去朱培德那桌敬酒。洋人牧师连连摇头,似乎觉得酒宴破坏了订婚礼的庄重。
  订婚三天后,周赫煊便带着未婚妻离开九江,同行的还有大舅哥张远东。
  在张远东的强烈要求下,张谋之终于答应儿子去上海闯荡,并托周赫煊多多引荐照顾。
  与此同时,中国的教育系统开始大变天。
  首先是蔡云培辞职,接着是政府决定另设教育部,初步讨论由蔡云培的亲信蒋梦麟担任部长。
  李石曾力排众议搞改革,最终还是设立了北平大学区,自任北平大学院院长,统管河北、热河、北平、天津两省两市的教育事务。他还以北大为主体,将平津两地的九所国立大学强行合一,并组为新的中华大学,李石曾自任中华大学校长,李书华为代理校长。
  此举定一经公布,整个北方教育界为之哗然。
  北大学生闹得尤为激烈,甚至公开喊出“赶走李石曾,迎回周校长”的口号。
第255章【迎回周校长】
  北平市政府官邸外,上千学生游行示威,高喊口号:
  “还我学堂,复我学校!”
  “教育救国,读书兴国!”
  “李石曾滚蛋,反对国立九校合并!”
  “……”
  一辆小轿车远远停下,车上坐着的,正是北平市长何其巩。
  莫名其妙被学生堵住官署大门,何其巩皱眉道:“这又是在闹什么事?没听说最近有大事发生啊!”
  秘书说:“市长,要不要喊警察来驱散?”
  “胡闹!”
  何其巩批评道:“学生搞游行,肯定事出有因,先过去问清楚再说。”
  何其巩当年读书时,就是因为参加学生游行被开除的,十八岁就来北平当老师谋生,后来又做了记者。正因为自身的经历,他对学生运动持理解同情态度,不会玩什么武力镇压。
  秘书过去询问一阵,很快回来禀报说:“市长,这些都是国立九校的学生,以北大、北师大和北洋大学(天津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前身)为主。”
  何其巩一头雾水,迷糊道:“北大和北师大还好说,北洋大学可是天津的,他们跑来北平市政府闹什么?”
  秘书解释说:“南京政府宣布设立北平大学区,并将平津两地九所国立大学合而为一,改名中华大学。但中华大学的校长和副校长都还留在南京,校务无人处理,薪水无人发放,九所大学全部无法正常开课。”
  “什么乱七八糟的!”何其巩骂道,“让他们去大学院闹,别来市政府。”
  秘书苦笑道:“大学院(北方教育厅)还是个空壳子,里面根本就没人办公。”
  何其巩头疼地说:“教育系统都是些猪脑子,冒冒失失搞什么教育改革。这连教员工资都不发,学校无法开课,还改个屁啊!”
  “那我们该怎么办?”秘书问。
  何其巩想了想,发令道:“给南京政府和中央大学院拍电报,敦促他们早点解决此事,不然我这北平市长还怎么办公?”
  说实话,如果李石曾手里有钱的话,他这个北平大学区说不定真能改革成功。
  可实际情况如何呢?
  莫名其妙把北大、北师大、北洋大学等九所学校合并,李石曾和李书华两人却待在南京不过来,导致新大学见不到正副校长,连个管事的人都没有。
  这些学校从六月就拖欠工资至今,别说教员,就连学校烧开水的校工都断炊了。
  如今九月份新学期开学,学生们跑来学校一看……
  尼玛,这什么情况?
  他们的学校被除名了,合并成见鬼的中华大学,老师们直接罢工不上班,找校长又找不到人,能不闹吗?
  说起来很搞笑,当初周赫煊帮忙联系东北易帜,常凯申投桃报李,让人给北大补发教育经费。这些钱全被南京那边扣下,北大的师生一分钱没见着。
  游行学生在北平市政府门口堵了半天,吃完午饭,又开始分头行动。
  北大的游行队伍规模最为浩大,他们提出两个要求:一是恢复北大的校名,二是恢复周赫煊的校长职务。
  “还我北大,还我学堂!”
  “我们要读书,不要游行!”
  “赶走李石曾,迎回周校长!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77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