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18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88/702

  教育部门官员的薪水且不提,只国立九校合并就要大费周章。因为不仅是名义上的并校,还有学科专业的合并,比如:非师范、非法学专业的文科学生,不管以前是哪所学校的,现在统统得去北大读书。而北大的理工科学生,则要转去原来的北工大和北洋大学读书。
  不仅学生需要转学,相关老师也要调职,里边巨大的人事变动就让人头疼不已。
  李石曾虽然能拿出十几万元经费,但问题没有真正解决,因为北大的学生太死心眼儿。
  其他几所大学的师生,在经费落实后,都支持或者默许并校,唯独北大的学生强烈反对。他们高举“北大光荣”的牌子,掀起轰轰烈烈的护校运动。
  说白了,北大的学生有种骨子里的优越感。北大虽然穷,但却是现代大学祖庭,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,似乎比中国所有的大学都要高上一等。
  老子凭本事考上的北大,现在却让我转学到北工大读书,我为什么要答应?
  这就好像后世考上985、211的高材生,莫名其妙被安排到二本院校,心里肯定不平衡,必须要闹出个说法。
  于是周作人就郁闷了,他是并校后的文学院院长,需要腾地方给转学过来新生。但北大的理科、农科、工科、医科老生却耐着不走,他们打着护校的名义,一部分人霸占教室,一部分人上街游行,这让周作人的教学工作完全没法开展。
  周作人把情况详细解释一番,气愤地说:“北大学生一向无法无天,都是蔡孑民惯出来的。他们的思想行动永远正确,别人都是错误的,谁跟他们想得不一样,他们就要把谁打倒!全中国的学生,就北大那帮子最难伺候!”
  李石曾皱眉道:“要不我亲自出面去劝劝?”
  “没用的,”周作人苦恼道,“润章(李书华)去劝过,毫无效果。至于石曾先生你,恐怕去了之后反而更难收拾,信不信他们当场把你打出去。”
  “哈哈哈哈,”李石曾不怒反笑,“这才是思想自由的学生,不受权威所胁迫。”
  周作人说:“极端的自由就是散漫,就是不守秩序,就是无组织、无政府主义!”
  然而,李石曾所追求的,正是“教育无政府主义”。
  他认为,如果让政府插手教育,必然导致教育官僚化,教授们整天想的不是搞学术、搞教育,而是如何讨好上级官僚和政府。最后导致学校也官僚化,学校成为小社会,学生们不认真读书,反而沾染上满身的世俗恶习。
  只有实现教育独立,让学者来管理国家教育,才能实现教育系统的学术性、纯粹性和专业性。
  李石曾的这种想法也有道理,后世很多教授抄论文混资历,真正专心搞学术的反而被压制,正是教育官僚化的必然结果。
  但教育系统独立于政府,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吗?
  恐怕不会好到哪里去,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掌握着权利的专家学者们,自然而然会官僚化,形成教育系统里的小朝廷。
  李石曾和周作人讨论半天,也没商量出个好结果,他们完全拿北大护校学生没办法。
  就在此时,秘书突然冲进来,高兴得连门都没敲,欣喜大喊道:“院长,何其巩(北平市长)答应拨款了,每个月30万元教育经费,由北平市政府财政承担。”
  “真的?”
  李石曾猛然站起,然后哈哈大笑:“明诚真乃奇人也!”
  “关周赫煊什么事?”周作人好奇地问。
  李石曾这才反应过来失言,他连忙说:“没事,没事,教育经费有着落了。”
  周作人建议道:“石曾先生,周赫煊在北大学生中很有威望,不如让他劝劝学生们停止闹事。”
  “再去麻烦他,恐怕不好吧。”李石曾有些心动。
  数日后,当周赫煊回到天津时,李石曾真的厚着脸皮上门求助。结果他连周家大门都进不去,只得到一个字的回复——滚!
第271章【川越】
  周赫煊是真被气到了,自己冒着得罪常凯申的危险,好不容易从阎老西那里要来经费。回家屁股都还没坐热,李石曾居然又来求助,真把他当民国活雷锋啊?
  至于周赫煊怎么会知道李石曾的来意,那是因为李石曾提前写了封信,把具体情况都讲述一遍。信前两天就寄到了,李石曾还说要当面拜访,顺便表达感激之意。
  “好啦,别生气了。”张乐怡端着茶过来安慰道。
  周赫煊接过茶杯,无奈地摇头:“那位李老先生毫无从政经验,却一当官就要搞改革,纯粹就是把整个华北的老师和学生当试验品。偏偏他还认为自己是对的,认为自己很高尚,连劝都没法劝。”
  张乐怡说:“人各有志嘛。”
  周赫煊讥笑道:“就他这手段还搞改革?连一帮学生都应付不了。”
  张乐怡转开话题道:“三弟远南来信说,他圣诞节后只有不到三周的放假时间,没法赶回来参加我们的婚礼。不过他有个学长要毕业回国,到时候会捎礼物回来。”
  说起婚礼,周赫煊就感到头疼。
  张谋之非要在上海嫁女儿,为了方便邀请宾客,婚期订在元旦节的第二天,婚宴什么的至少得提前一个月开始张罗。
  张乐怡抱着一摞结婚请帖出来,说道:“我在南京和上海的朋友,都已经写好请帖了。煊哥你要邀请哪些人?”
  “我想想啊。”周赫煊找来纸笔,一个个把名字记下。
  张学良、冯庸虽然远在东北,不管他们能不能来,请帖是必须发出去的。还有北大、清华的一些老师,报社的一些同僚,以及文学研究会和新月社的朋友。再加上天津济民会的青帮大佬,林林总总算下来,居然有40多个。
  等周赫煊把邀请名单列好,廖雅泉笑着走过来说:“乐怡姐姐,我来帮忙写请帖吧。”
  “有劳了。”张乐怡微笑点头。
  廖雅泉写东西还是很快的,毕竟帮周赫煊抄了好几十万字的作品,速度早就练出来了。她一边写请帖,一边留意周赫煊所邀请的人,结果发现并没有什么收获。
  廖雅泉很苦恼,周赫煊现在出远门都不带她,待在天津又无法获得重要情报。
  廖雅泉将情况报告接头人,对方却让她不要焦急,只需慢慢潜伏即可。
  这种情况极为常见,日本派出的好多间谍,都是长期潜伏的。那些人在中国当医生、当律师、当职员,甚至给政要做顾问,动辄就是一二十年的时间。
  甚至好多日本间谍在中国结婚生子,过着普通人的生活。他们除了暗中结交人脉、搜集情报外,跟平常百姓没有任何不同,就连生活费都要自己赚。
  只有当上级发出指令,这些潜伏起来的间谍,才会突然发动,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。
 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日本间谍,都跟打打杀杀不沾边,他们有可能连枪都没摸过。
  廖雅泉虽然属于特殊培养的精英,但显然已经跟周赫煊绑定了,极有可能潜伏十年八年,日本那边才会给她下达行动命令。这种命令也并非一定要针对周赫煊,也有可能利用周赫煊姨太太的身份,来结交中国的名人政要,从而获得相关的情报信息。
  这种间谍网络是非常恐怖的,比如暗杀张作霖时——张作霖故意提前放出两次假消息,接着又把身边的日本顾问半路扔下车,还特意在错误的车厢标明贵宾字样,然后自己坐在另一节秘密车厢内。
  如此多的迷惑动作,居然还是没骗过日本人,事后连谁泄露的消息都查不出来。
  廖雅泉毕竟年轻,她如今连20岁都不到,迫切希望立下惊世奇功。让一个“胸有大志”的年轻间谍长期潜伏,那滋味太难受了,就像把哈佛毕业的海归博士,扔到山区去当小学老师,不知何时才能熬出头。
  深夜。
  黑暗当中,伴随着男人的低声咆哮,廖雅泉浑身肌肉紧绷,颤抖抽搐着飞上云端。
  “周大哥,你好厉害!”廖雅泉半讨好半真心地说道。
  周赫煊笑问:“要不要再来一次?”
  “不要,我腿都酸了。”廖雅泉连忙求饶。
  两人搂抱着温存片刻,周赫煊渐渐发出均匀的呼吸声,看样子是已经进入梦乡。
  廖雅泉轻声喊道:“周大哥,你睡了吗?”
  “嗯。”周赫煊无意识地回答。
  “真睡了?”廖雅泉再次试探。
  周赫煊却没有出声,房间里无比安静,甚至能听到很远的地方传来的汽笛声。
  廖雅泉起床披上外套,站在窗前默然发呆,她想获得情报已经想疯了,可根本连半点机会都没有。
  周赫煊倒是有两次喝醉酒,但一回家就被张乐怡送进房间亲自照顾,廖雅泉都没机会趁机问话。
  得想个办法才行!
  廖雅泉心烦意乱地想。
  十九岁的少女,放在和平年代才刚上大学,可她潜伏在周赫煊身边,已经整整有一年多时间。
  “去特妈的穿越!”
  床上的周赫煊突然咒骂一声。
  廖雅泉猛地回过神来,因为梦话太过含糊,她只听到最后两个字。惊喜交加的廖雅泉,立即来到周赫煊身边问:“周大哥,你想说什么?”
  “嗯嘛@#&#¥……”周赫煊发出没有含义的杂音,翻个身继续睡大觉。
  廖雅泉紧皱眉头,喃喃自语道:“川越?究竟是姓川越的人,还是跟川越有关,又或者是川越藩的幕府余孽跟美国人有勾结?”
  这误会大了!
  川越在日本即是姓氏,又是地名,还是幕府时代的藩名,足够让廖雅泉想破头。
  两天后。
  廖雅泉出现在井上医院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88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