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20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207/702

  不管你名气多响亮,不管你年龄有多大,通通给我上台去打,表现太差的一律吊销教练执照。
  那场比赛完全打出了火气,各路名师大家、高僧异道纷纷登场,伤经断骨时有发生,有人干脆抬来棺材参赛。
  然而结果让人很意外……
  众多声名远播的高手露出原形,像少林大师赵鑫洲、鹰爪大师陈子正、八卦名家贾凤鸣、八卦名家高凤岭、形意八卦名家左振英、查拳高手于振声、太极名家吴图南等,居然只通过了预赛,也即是说仅仅获得比赛资格而已。
  闻名全国的武术高手万籁声,在比赛中仅获得中等评价。
  简直要笑死人,那些所谓的高手估计把自己都忽悠瘸了,在门下弟子的吹捧中,真自以为天下无敌。
  所以说形意拳牛逼呢,修习形意拳的朱国禄、朱国福、朱国祯三兄弟,都在这场比赛中名列前茅,被人誉为“朱家三虎”。他们一战成名,从之前跑江湖卖艺的臭把式,摇身变成受人敬仰的军中教习。
  传统武术不能打?
  这些人可就是打出来的,没有丝毫水分。
  至于后世牛逼哄哄的咏春拳,呵呵,参赛的倒有几个,只是那结果嘛……不提也罢。
  不仅是咏春,所有的南拳派别,皆在全国武术大赛中败北。
  也有人解释说,南拳短打属于刺客拳,不适合在擂台上使用。不管如何,反正南拳在全国武术大赛上,遇到大开大合的北方拳种,都只剩下挨打的份。败得很惨——太极拳也是如此,什么以柔克刚,什么四两拨千斤,一上擂台全用不出来。
  闲话休提,言归正传。
 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,天津县国术馆正式揭牌开张。
  “李县长请!”
  “曾局长请!”
  两人互相推辞谦让,最后共同接下招牌上的红布。
  接着便是合影留念了,周赫煊跟李县长、曾局长、薛颠等人,端端正正的坐在一起,咔嚓咔嚓的连拍了好几张。
  等合影洗出来后,照片最上头写着小字“民国一十八年四月,天津县国术馆成立合影”,每人旁边也标着小字,比如:副馆长周赫煊。
  几十年后,有人把这张照片翻出来,顿时就在网络上炸开锅。
  一个好事者在天涯论坛发帖,标题为《隐藏在历史洪流中的武术高手周赫煊》:
  “关于周赫煊,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,初中、高中不知有多少学生,被他的文章搞得欲仙欲死。他是诗人、是作家、是历史学家、是思想家、是社会学家……然而,今天我要说的是,周赫煊还是位武术家。
  众所周知,周赫煊的《射雕》三部曲,开创了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先河。但为什么是他最先把武侠小说现代化?因为,他本身就是个武林高手。
  著名作家沈从文、著名诗人朱湘都在文章里透露过,李寿民练过气功,郑证因擅长兵器拳法。而李寿民、郑证因两人,皆是周赫煊的至交好友。说明周赫煊跟练武的人走得很近。
  现在来说这张照片,坐周赫煊旁边的是薛颠,超级高手啊。此人在新中国成立后,受周赫煊资助,到香港开馆受徒,如今徒子徒孙遍布全世界,堪称一代宗师。
  相传当初天津国术馆成立,薛颠亲自登门拜访,邀请周赫煊出山担任国术馆副馆长。周先生本来不愿意,两人在报馆交手一番,顿感惺惺相惜,从此以兄弟相称。
  能折服薛颠的人,那功夫能差?
  再说大军阀褚玉璞的死,女作家丁玲亲口透露,那件事就是周赫煊做的。褚玉璞带着上百万巨款,身边必然有军队护送,周先生亲自参与了对褚玉璞的截杀,没点功夫他应付得了?
  所以我敢断定,周先生必然是位武术高手,而且是宗师级人物。只不过他在文学界、思想界和历史界的巨大影响力,把他会武术的真相给掩盖了……”
  好嘛,这篇八卦文章虽然被很多人嘲笑,但也有很多人居然相信了,堂而皇之编入周赫煊的百科词条。
  甚至连一些研究周赫煊的学者,也倾向于周赫煊是武林高手,并且写进研究论文当中。
  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是真理,好些人已经不去质疑真实性,而是开始分析研究周赫煊的武功特色。
  介于周赫煊跟李景林有交流,因此周赫煊多半会剑法。还有周赫煊的小说里,牛逼人物多使用剑法和掌法,因此周赫煊的掌法多半也不俗。
  最后,大家给周赫煊安了个绰号——剑掌无双。
  在后世网络上,剑掌无双周赫煊,可是跟“落樱神斧华盛顿”、“铁拳无敌孙中山”一个级别。
第299章【战火再起】
  所谓的国术馆,其实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武校。
  就拿天津县国术馆来说,设有三年毕业的普通班,半年毕业的速成班,还有自选课程的简易班,每种班类的学费都不一样。
  刚刚开馆这天,只有两个学生报名。等李县长、曾局长等人离开后,整个国术馆显得极为冷清。
  一堆老师大眼瞪小眼,完全找不到事做,只能各自练拳耍刀枪棍棒。
  周赫煊感觉很有意思,站在旁边看老师教那两个学生练拳,结果让他大失所望。老师甚至连套路都没教,啰里吧嗦说了一堆拳术传承和功法理论,然后就让学生站桩。
  世人熟悉的马步,就是桩法的其中一种。
  眼下两个学生,练的则是形意拳三体式,并非如马步那般一动不动,属于活桩。
  周赫煊好奇地问薛颠:“练桩有什么用?”
  “桩法是基本功,用处很多,”薛颠解释道,“比如活动关节筋骨,协调肌肉脉络,熟悉发力方式。最重要的作用,就是让练习者站得更稳,不易摔倒。不管是在战场上,还是行走江湖,真正生死相搏的时候,一旦摔倒就只能等死。”
  “原来是这样。”周赫煊点头微笑。
  后世的MMA擂台上,巴西柔术曾一度称霸世界。但那也只是擂台而已,真正在战场或者街头格斗,想躺到地面上制敌纯属找死。
  周赫煊让孙家兄弟出场,陪国术馆的两个教练过过手,然后请薛颠点评。
  薛颠皱眉说:“周先生,你这两个护卫,似乎所学不成体系。形意拳当中又带着八卦步,还掺杂着各种野路子。”
  孙永振汗颜道:“额们是偷学的武艺,师父只教了些套路和桩法,剩下的全靠自己琢磨。至于那些野招式,是每次打完架后,额自己瞎想出来的。”
  “那你也算奇才了,”薛颠惊讶道,“就去年的全国武术大赛来说,你打进预赛是完全没问题的。如果发挥得好,说不定还能拿到个中等评价。至于优等评价,你想都别想,因为你的招法漏洞太多,遇到真正的高手就会抓瞎。以后就跟着我练吧,先把你的基础补齐。”
  “谢师叔!”孙永振拉着弟弟跪下磕头。
  薛颠装逼无比的负手而立,然后咳嗽道:“起来吧,去报名交学费。”
  周赫煊狂汗,武术大师也要吃饭啊。
  说起来,如今天津武术界的扛把子,当属“形意八卦”的创始人张占魁。
  这门拳法融合了形意拳和八卦掌的优点,打起来以凶悍霸道闻名,门下弟子屡屡在各种大赛中取得好成绩。
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赵道新,今年底的浙江武术大赛上,赵道新荣获第十三名的好成绩。而那时他仅仅21岁,拜在张占魁门下只学了几个月。
  这位可真属于新人啊,以前根本没练过武的。可见所谓传统武术需要长年修炼才能出功夫,都特么是扯淡。
  正因为门下弟子众多且牛逼,所以从拳术名家到江湖艺人,但凡想在天津搞武术活动,都必须经过张占魁的允许,被人称之为“赛天霸”。
  张占魁如今年事已高,属于德高望重的老爷子。但他却破天荒的跟薛颠拜把子结义,要知道薛颠才40岁出头啊,足以说明薛颠并非浪得虚名。
  再过些年,张占魁因患食道癌晚景凄凉,薛颠每个月拿出自己一半的收入去接济义兄。可见这人虽然狂妄爱装逼,但还是很讲义气的。
  孙永振就这么隔三岔五地跑来国术馆,跟在薛颠身边学武,回到家里连吃饭时都在站桩,简直已经痴狂了。
  孙永浩刚好相反,他更喜欢练枪,不管是手枪还是步枪都玩得转。这家伙还迷上了开车,每次出门都央求着司机让他开,就算没机会开车,也坐在副驾驶位过干瘾。
  天津县国术馆那边,周赫煊只去过一次,他可没兴趣学武练拳。
  孟小冬就快足月生产了,周赫煊最近整天都在家陪着,没事练练书法、写写文章,周五再去清华大学上一堂课,日子过得倒也潇洒自在。
  说起清华,校长罗家伦如今也遇到麻烦。
  清华大学虽然已经改为国立学府,但还得靠美国庚款提供教育经费,有资格经手款项的一些洋人和华人被任命为校董。而罗家伦经过调查,发现庚款基金存在账目亏空,几十万大洋不知去向。
  罗家伦虽没有朱湘那么极端,但也有些愤青属性。他不但要求彻查贪污,且还要搞教务改革,从制度上来杜绝贪污现象。
  清华大学董事会成员坚决反对,这要是真改革了,他们以后上哪儿弄钱去?
  于是乎,校董们串联对罗家伦不满的师生,发起声讨校长的运动,把罗家伦逼得提出辞职。
  钱啊,只要沾上钱,就没几个人能保持清白之身。
  那些校董一个个德高望重,深受师生们敬佩,可谁又能料到,他们暗中贪污学校经费呢?
  北方还算安宁,可南方已经战火再起。
  就在天津国术馆成立的前几天,蒋桂战争正式爆发,随后的仗打得非常滑稽。
  首先是桂系将领何键宣布拥护常凯申,接着李明瑞和杨腾辉又阵前倒戈。战争只爆发了几天,李宗仁、白崇禧手下的三位大将,便已经被常凯申用钱买通,还打个屁啊!
  开战仅一个星期时间,李宗仁、白崇禧就放弃武汉,朝鄂西方向败逃。
  面对如此形式,北边的冯玉祥有些懵逼——说好的一起反蒋呢,老子这边还没开打,你们咋就已经崩盘了?
  与此同时,胡适和陈德征两人,终于在上海开始互怼了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207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