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21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214/702

  车窗打开,一个西装革履的美国白人问:“先生,这里的农场主是谁?”
  “是我叔叔,我带您过去!”永山康夫找到借口偷懒,立即扔下锄头领路。
  永山八郎正在给玉米浇水,看到侄子带人过来,他立即呵斥道:“混蛋,你就是这样工作的吗?快回到你的岗位上去!”
  永山康夫连忙解释:“叔叔,这位先生找你。”
  面对美国白人,永山八郎立即换上另一幅面孔,他点头哈腰地问:“先生你好,我叫汤姆,请问有什么指教?”
  美国白人打开公文包,拿出厚厚的一叠证券说:“你好,尊敬的农场主先生。我是西部威廉证券公司的推销员史密斯,你有兴趣购买股票吗?”
  “股票?”永山八郎问,“就是镇上人人谈论的,那个可以快速赚钱的东西吗?”
  史密斯翻找着手上的股票证券,忽悠道:“是的,现在是美国股市的黄金年代,只要你购买股票,就能成倍的获得利润。农场主先生,就拿我手上劳尔电灯来说,上个月股价才1.8美元,现在已经涨到2.7美元,这是超过五成的巨大利润。如果你上个月花100美元购买它的话,现在已经有150美元。另外,我这里还有西部肥皂的股票,它的行情涨势也非常好……”
  推销员巴拉巴拉地说了一大堆,永山八郎不耐烦道:“很抱歉,我对股票不感兴趣。”
  史密斯锲而不舍地说:“我这里还有荷西烟草、可口可乐……”
  “不用说了,我不懂股票,只会种地。”永山八郎态度坚决。
  连续数次被拒绝后,史密斯终于放弃这个潜在客户,打算开车去下一座农场。
  如今的美国股市已经疯到什么程度?
  你坐出租车,出租车司机会情不自禁地建议你买哪只股票。你在路边擦皮鞋,擦鞋的小孩儿会给你介绍当天的热门股。你在面包店买早餐,店员会跟你讨论近期的股票行情。
  甚至在一些工厂里,每个车间都安放着大黑板,有专门的职员每隔一小时用粉笔写上交易所最新情况,方便工人们一边做工一边炒股。
  在一些牧场里,牛仔们通过矿石收音机接收情报,然后用高音喇叭向其他人告知最新行情。
  证券商们从二级市场收购各种垃圾股,然后雇佣股票推销员,去街道、乡镇、农场一遍遍宣传炒股的好处,忽悠不知情的散户购买他们手里的股票。
  为了吸引女性进入股市,许多证券公司专门设立“女士专用房间”,甚至还配备简易的免费美容院,女股民如今已占美国股市总投资者的20%。
  前不久胡弗上台做总统,他自信满满地说:“美国股市至少还能再辉煌十年!”
  总统先生如此自信,也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  美国主要的几家工业公司,在他任职上台后,股价涨幅每天高达10%到15%,这个速度太特么恐怖了。
  很多公司职员、工厂工人,其主业都已经变成炒股。反正只要你买股票,就算闭着眼睛买,无论买到那支股都会赚钱。
  朋友聚会聊天的时候,问的不是炒股亏了还是赚了,而是问赚了多少,赚得太少的人会被嘲笑眼光太差。
  可惜眼前这个日本农民太小家子气,满脑子都是刨土种地,根本不受推销员的忽悠。
  竖子不足与谋也!
  史密斯把股票证券放回公文包里,正打算去下一座农场,高材生间谍永山康夫却追上来:“先生,请等一下。”
  “怎么了?”史密斯回头问。
  永山康夫说:“你手里的那些股票,我买了!”
  “你有钱吗?”史密斯讥笑道。
  “我有,请稍等。”永山康夫连忙跑回自己房间,拿着他的半数间谍经费出来。
  看着永山康夫飞快数钱,史密斯露出嫉妒的眼神,心想:这些只赚不花的黄皮猴子,还真是有钱啊,政府就该把他们全部赶出美国。
  对于美国人而言,所有亚裔都长一个样。他们分不出中国人、日本人、越南人,反正亚洲人都是该死的蛀虫,他们抢了白人的工作,他们是小偷、恶棍、骗子的代名词。
  却说,永山康夫把钱砸到股市后,当月便赚到600多美金。他兴奋之下,把自己所有钱全部投入股市,到10月初,已经成为身家过万美元的小富豪。
  京都帝国大学的高材生、被陆军部寄予厚望的间谍永山康夫先生,似乎有些忘记了他的任务。即便上级给他发来新线索,让他去调查一个叫乔布斯的人,永山康夫都置之脑后,一心做着他的美国发家梦。
  股票害死人啊!
第309章【三只狐狸】
  6月22日,北大学生突然通电全国,宣布自行恢复北大校名。
  南北教育界莫名惊诧,但政府官方却出奇的沉默,居然没有站出来斥责这种无视政府的行为。
  6月23日,李石曾南下路过天津,顺道至三乐堂拜访周赫煊。这位老先生面容憔悴,眼睛里尽是血丝,整个人状态都非常萎靡。
  周赫煊亲自为他倒茶,问道:“石曾先生这是要回南京?”
  “嗯,”李石曾点点头,说道,“去南京讨要筹建北平研究院的经费。”
  李石曾绝口不提北平大学区和国立九校,显然是承认自己的教改彻底失败,他以后的精力,估计都会放在北平研究院吧。
  不管李石曾在教改过程中犯了多少错误,但他的为人还是值得敬佩的。
  没有李石曾和蔡元培等人,积极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,中国就会失去一大批留法高材生,包括我党的几位开国伟人。没有李石曾组建北平研究院,并通过自己在法国学术界的关系,积极筹划设立原子研究所,新中国制造原子弹或许就更加困难。
  李石曾这趟来找周赫煊,也是为了公事,他问道:“年底我可能要去一趟法国,不知明诚是否愿意同行?”
  “去法国做什么?”周赫煊问。
  李石曾说:“我在法国巴斯德学院还有点人脉,打算联系对方展开学术合作。巴斯德学院在生物领域很有成就,对我们即将设立的生物研究所大有帮助。至于史学研究所,就需要明诚帮忙了,你在法国历史学界影响力巨大。希望能说服一两个法国历史学术结构,或者一些历史权威专家进行合作交流。”
  巴斯德学院非常牛逼,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,发现了狂犬病疫苗,发明了“巴氏消毒法”,在治理鼠疫、黄热病等研究中也做出了杰出贡献。至周赫煊穿越前,这个研究机构先后有8位科学家,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。
  戴高乐将军曾说:“在法国有三样东西千万不要去动,即法兰西学院、巴斯德学院和埃菲尔铁塔。”
  后世的中科院,能在生物研究领域跻身世界顶尖水平,就是北平研究院与巴斯德研究院的合作中打下的基础。
  严格说来,李石曾的积极奔走,对未来中国学术界影响巨大,只是鲜为人知而已。
  周赫煊仔细思考道:“我大概在八月份的时候,会去一趟美国,至少要十一月份才离开。到时直接横渡大西洋去欧洲,我们在法国汇合吧。”
  “那此事就拜托明诚了,告辞!”李石曾起身与周赫煊握手道。
  周赫煊问:“石曾先生这就要走?”
  李石曾苦笑:“中午12点的船票,我还得赶去南京要钱。”
  “我派车送送你吧。”周赫煊感慨地说。
  李石曾是真想做事,可惜掣肘太多,最大的问题是要不到钱。
  蔡元培就要圆滑识趣得多,抱上了常凯申的大腿。两人一起筹建研究院,结果蔡元培的中央研究院已经建成,李石曾的北平研究院却连资金都没着落。
  周赫煊亲自把李石曾送到码头,这才摇头叹息着返回。
  北平的局势太过复杂,国内所有派系势力互相倾轧。以李石曾的天真性情,他一头扎进北平这个大酱缸,成事的难度可想而知,能办好北平研究院已经极为难得了。
  周赫煊在码头送走李石曾,第二天又送走朱湘,这位愤青老兄终于去美国留学了,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完成学业。
  南北的局势也在不断恶化中,冯玉祥和常凯申上个月便已经开战。
  冯玉祥自任西北路权党救国军总司令,号召各地军阀一起反蒋。然而根本没人理会他,就连他自己的属下韩复榘、石友三也跳反了,公开打出旗号支持中央(常凯申)。
  这跟之前的蒋桂大战如出一辙,两边刚刚开战,常凯申便把敌方大将收买反水。
  冯玉祥也算自作自受,西北军是在一个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所有将领都是冯玉祥的老部下。他治军带着强烈的家长作风,部下都已经做省主席、省督军了,冯玉祥还动辄当众斥骂,跟教训儿子、孙子一样。
  有时候冯玉祥脾气来了,甚至一巴掌扇过去,这换谁能够忍受?
  再加上西北军很穷,好多时候发不起军饷。常凯申的银票递过去,自然会有人愿意被收买,偏偏冯玉祥还认为手下将领个个对他赤胆忠心。
  韩复榘、石友三临阵反水后,冯玉祥立即懵逼,心知单靠自己干不过常凯申。他连续给阎锡山、张学良发了好几封电报,结果都没得到确切答复。
  无奈之下,冯玉祥只得亲自跑去山西,找阎锡山商量反蒋大事,并愿意奉阎锡山为“带头大哥”。
  阎锡山到此时还想着做生意,好酒好菜地招待冯玉祥,实际上却是变相软禁。他居然以此为筹码,跟常凯申展开隔空谈判,妄图和平解决战事,并从中捞取好处。
  常凯申一看冯玉祥被控制,立即亲自到北平,并派吴稚晖、赵戴文、孔祥熙带亲笔信去太原,邀请阎锡山来北平商讨西北军善后事宜。
  李石曾离开天津的第七天,常凯申、阎锡山二人在北平正式会晤。
  经过讨价还价,常凯申任命阎锡山为海陆空军副总司令,相当于此时中国的第二把交椅。阎锡山为此沾沾自喜,觉得占了大便宜,拍胸脯保证会解决西北军问题。
  阎锡山不但把冯玉祥给卖了,而且还不想丢名声,对外宣称是为了国家和平,并非是卖友求荣。他还通电全国,希望冯玉祥能够谅解,不要因此事而责怪他。
  冯玉祥看到电报的时候,估计气得想吐血吧。
  阎锡山做戏做全套,为了彰显自己一心为公。他称病辞职,并召集部下开会,说要跟冯玉祥一起出国留洋,无比为难地说:“牺牲前约,自古所难。然使有裨于国家,无背信意,山非拘泥,亦不必争此小节。”
  说得多好听啊,我是为了国家,才不拘泥于小节,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来。
  冯玉祥虽然被软禁,但为了不彻底激怒西北军将领,阎锡山允许他可以对外通电报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214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