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25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256/702

  北大的女生人数不多,全校加起来也就几十个,堪称是和尚学校。
  马珏从女生休息室回到教室,一路上被男生指指点点、评头论足。她刚坐下,就发现自己书桌上写着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,心里顿时更加郁闷,气呼呼的把那些字擦掉。
  等一堂课上完,马珏从洗手间回教室时,发现书桌上的字已经变成“杏眼圆瞪,柳眉倒竖”,而且桌子里面还躺着六封情书。
  马珏无奈地摇头叹气,她收情书都收得麻木了,一天至少有十几封。刚开始她每一封都要打开看看,甚至评价情书的文笔优劣,可现在都懒得拆阅,无非就是些仰慕的话,或者是蹩脚的情诗。
  说起情诗,马珏又想起周赫煊那首《远和近》。写得是真好啊,比她平时收到的情诗要好千百倍,而且意境深远、回味无穷。
  这些天,《远和近》已经传遍北大,校刊出现多篇诗歌评论,而且这些诗评的内容角度迥异,显然大家对《远和近》的解读各不相同。
  马珏对此是极为钦佩的,寥寥几行诗,就蕴含着那么多哲理。
  晚上回到家里,北大岳父马裕藻拿出两封信和一本书,递给马钰说:“你的信件。”
  “谢谢爸爸。”马珏看到其中一封的寄信人落款是周赫煊,顿时欣喜不已,拿着书信就跑回自己房间。
  另外一封信和那本书,是鲁迅寄来的。鲁迅每次读到好书,读完之后都会给马珏寄一本,并在信中对书进行简单的点评。
  马珏捧着周赫煊的信不敢拆开,生怕会被对方拒绝,于是她决定先看鲁迅的信。
  鲁迅的信写得很简单,首先评价了马珏前段时间写的诗歌和散文,接着又介绍了那本新寄来的书,还说自己过段时间要来北平。
  马珏读完鲁迅的信,呆坐良久,终于把周赫煊的信打开,结果让她非常沮丧。
  周赫煊似乎完全不解风情,根本不提马珏的示爱,而是单纯从文学角度评价那首《他》。并说这首诗写得太仓促,虽然勉强具有韵律和意象,但还需细细打磨,遣词造句也要更加凝练才行。
  大笨蛋!
  马珏顿时气苦,心头把周赫煊骂了一百遍。
  其实周赫煊也为难啊,他家里好几个女人,不想再招惹小姑娘。可直接拒绝的话,又怕伤了少女的心,而且还会让马珏感到尴尬难以见人,只能假装不知道。
  当天晚上,马珏翻来覆去的睡不着,她爬起来给鲁迅写信倾诉,说自己好像喜欢上了一个人,但对方是有妻子的,而且也对她的爱视而不见。她感觉很苦恼,明知道这样不应该,却总是抑制不住那种感情,希望鲁迅能够帮她出主意。
  写完鲁迅的回信,马珏又给周赫煊回信,感谢周赫煊对她的诗歌进行品评指导,又谈了些文学上的话题,最后再写一首诗请周赫煊评价:
  夜已经睡了,
  却醒着我的思念。
  夏间虫鸣,
  唱出寂寥的歌声,
  在夜空中飘扬翻转,
  和着一段冰凉月光,
  揉碎了我的梦。
  梦里人,
  可知少女心事?
  马珏的这首情诗,很快就寄到周赫煊那里。
  周赫煊看了摇头苦笑,继续中规中矩地对诗歌进行评价,想要让马珏知难而退。
  崔慧茀来到书房,检查了周赫煊刚刚练习的书法,说道:“周先生的进步很快,已经初窥门径了,接下来最好照着魏碑临摹楷书。”
  “好的,等过几天,我就找王国维先生借一些魏碑拓本。”周赫煊应道。
  这年头练书法也不容易,只有喜欢收藏的人家里才有大量拓本,哪像后世各种书法摹本满天飞?
  周赫煊对自己的书法进步还很满意,他已经渐渐习惯写繁体,而且毛笔字也练得有模有样,就是钢笔字儿写得还有些糟糕。
 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,周赫煊在巴金身上已经找到了自信。
  巴金的毛笔书法虽然写得极好,但硬笔书法却有些糟糕,比勤加苦练后的周赫煊强不到哪里去。
 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,中原大战形势急转。
  河南方向,中央军何成濬部已经被击溃,一路败退到漯河以南;陇海线刘峙部遭到冯阎联军反击,被迫退守宁陵一线;中央军16路军和26军,也在石友三的进攻下惨败,溃退到兖州以南。
  可以说,中央军在北方全线溃败,常凯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。他一边召集参谋讨论作战方针,一边派出使者前往东北,想要花重金买通张学良帮忙。
  阎锡山则春风得意,虽然还在为军费而苦恼,但似乎已经看到国家元首的位子在向他招手。
  六月底,从美国运来的首批10万斤白银抵达天津。
  孙仲山大喜过望,已经联系好天津铸币厂,准备把这些银子铸造成合法的银元。
  柯布西耶也从山东考察归来,同行的还有周赫煊的大舅子张远东。柯布西耶已经设计好援法华工雕塑,一座雕塑是挑扁担的造型,另一座是推独轮车的造型。两座华工雕像衣衫褴褛,打着绑腿、穿着草鞋,手腕上还有铜环号牌,脸上饱经风霜,眼睛透着些许对未来的迷惘和希望。
  柯布西耶决定沿西伯利亚铁路返回法国,张远东也要跟着过去,他现在已经正式成为柯布西耶的助手,以后在建筑领域的发展,肯定比历史上更好。
  法国的华工陵园也开始动工了,包括医院改建的华工博物馆,最多年底就能全部完成。
  时间转眼来到七月,鲁迅从上海前往北平,周赫煊却从天津南下上海。全国几十位留学生已经读完预备班,齐聚上海准备出发,周赫煊这次是去给他们送行的。
第371章【缘分】
  马家。
  鲁迅坐在客厅里喝茶,聊起自己在上海的一些事情,还说上海左联的作家们爱国热情高涨,那是一些真正的热血青年。
  等鲁迅说完,马裕藻才笑道:“你该早点来北平啊,现在都放暑假了,不然肯定要请你去北大演讲。”
  “没问题的,我要在北平住上许久,演讲的事可以等开学以后再说。”鲁迅笑道。他这次带着妻儿北上,主要是让老母亲抱抱孙子,顺便暗中帮忙组建北方左联。
  马裕藻问:“你在上海,有跟蔡孑民联系过吗?”
  “没什么联系,但见过两次,”鲁迅笑问,“你们还盼着他回来做校长?”
  “除了他,也没有更合适的校长人选了,”马裕藻叹气道,“实不相瞒,我这个北大国文系主任,已经有半年多没发薪水了。教育部要是再不管不问,北大迟早要关门遣散。”
  鲁迅道:“你们的教材编得不错,上海那边的学校评价很高。”
  马裕藻笑道:“都是周先生的功劳,大学物理通用教材,是由他发起编撰的,清华的同僚们也出了许多力。多亏有这些卖教材的钱,再加上北大出版社的其他收入,才能勉强维持北大的日常教学。我们国文系的老师,还有化学、农学等专业的老师,也在忙着编写大学通用教材,一来对国家教育事业有帮助,二来也可以减轻北大的经费压力。”
  “这倒是个很好的办法。”鲁迅点头说。
  两人闲聊了一上午,等吃过午饭,鲁迅来到马珏的闺房。
  “周先生好。”马珏微笑问候。
  鲁迅表情严肃地说:“阿珏,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,你还年轻,不要执着于感情之事。我是有家室的人,不仅有包办婚姻的妻子,而且还另有为我生子的广平,决计不能再辜负他们。你我可以谈文学,谈思想,唯独不能谈爱情。”
  马珏有些懵逼,随即大笑起来:“哈哈哈哈哈……周先生,你误会了。”
  “我知道直接拒绝,会让你感到很难堪,但这件事必须说清楚。”鲁迅正色道。
  鲁迅没法对此不敏感啊,因为当初许广平也是他的学生,最开始也只是谈文学。但许广平疯狂倒追老师,鲁迅刚开始还能够拒绝,但架不住许广平长达两三年的热情,他们终于还是走到一起了。
  而今马珏也是这样,而且还突然写封信给他,说自己爱上了有家庭的男人,让鲁迅以为马珏在向他示爱。
  说实话,鲁迅对马珏是有好感,而且也很欣赏这个聪明可爱的女孩子。但他跟马裕藻乃是多年好友,而且许广平又给他生了儿子,鲁迅这点自制力还是有的,因此一口拒绝马钰表达出的“爱意”。
  马珏解释说:“你真的搞错了,我喜欢的另有其人。”
  鲁迅以为小姑娘面薄,不敢当面承认,他顺着话头说:“不管是谁,既然那个男人已经有了家庭,那你就不该去破坏。”
  “是是是,我一定注意。”马珏连忙应道。
  鲁迅转移话题道:“咱们还是聊文学吧,你最近都写了什么文章?”
  马珏连忙把近期写的散文和诗歌拿出来,交给鲁迅细细点评指导,并根据他的意见进行修改。
  鲁迅抵达北平的第三天,马裕藻一家也乘船南下了,他们要利用暑假回浙江老家探亲。
  马钰被鲁迅教育一番,也渐渐收起不该有的念头,就当这次暗恋是个美丽的错误。她牵着妹妹的手,跟在父母后边小心登船,随着拥挤的人潮来到甲板上。
  “周先生!”
  “周先生来了!”
  “在哪儿呢?”
  “下面,正要登船。”
  “……”
  身边几个学生的呼喊,顿时吸引了马珏的注意力,她忍不住朝下面望去,果然看见周赫煊带着随员正在码头上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256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