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26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269/702

  张学良、常凯申已经收编,或打算收编的不能招惹,只能专搞那些部队被打残,政治上也没剩下几分影响力的家伙。包括阎锡山的一位重要幕僚,其在天津两家公司的股份都被没收。
  作为读书人,臧启芳的手段并不粗暴,而是先约谈各大企业的负责人,在隐约表明自己的意图后,暗示对方主动上报“非法”股份。掌握了实际情况,臧启芳又开始挪置罪名,比如“威胁商家、强制入股”等等,宣布这些股份为不合法。
  臧启芳已经尽量在降低影响了,可事情还是渐渐闹大,甚至有人直接告状告到张学良那里。
  张学良打电话把臧启芳骂了一顿,让他自己想办法平息事端。
  臧启芳只得又联系相关企业,让对方出钱赎买这些股份,换算成银元低价支付给官僚军阀,他自己只从中收取罚款。大部分企业对此都很乐意,花点钱把股份拿回来多好啊,反正对方已经不能做靠山了。
  只收缴罚款,天津市政府就入账近20万元,臧启芳直接拨发5万元用来补助天津的中学和小学。天津教育界对此极为满意,认为新任的市长大人真心为教育,臧启芳的名声和威望也渐渐传开。
  然而,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周赫煊的预料。
  臧启芳居然在天津教育系统搞党化教育,要求把“三民主义”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。虽然这些党化内容并不多,只是略微提到而已,但已经足够令人警惕了。
  张学良的家庭教师、机要秘书、亲自任命的天津市长,居然是“三民主义”的崇信者。他刚刚上任就敢这么搞,完全是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啊,再过几年说不定整个天津市政府都要被党化。
  难怪张学良“对臧启芳很不器重”,难怪历史上臧启芳只当了几个月天津市长,就被张学良调回东北管理地亩局。这家伙在抗战期间,甚至做了三青团的中央监察会监察。
  十月下旬,张学良再次来到天津,见面没说几句话就问:“明诚,你怎么给臧启芳出馊主意?”
  周赫煊笑道:“你任命的天津市长,我以为是你的心腹。既然臧启芳说缺钱,那我就帮他弄一笔呗。对了,他怎么在搞党化教育?”
  张学良摇头叹息道:“我把他调离东北大学,就是不想他在学校里搞这套。没想到此人死性不改,真是太令我失望了!”
  “究竟什么情况?”周赫煊好奇问。
  张学良详细解释一番,周赫煊终于完全搞明白。
  原来臧启芳、周守一和高惜冰等人,在东北大学成立了一个“六一学会”,表面标榜学术研究,暗地里却在积极搞党化工作。
  张学良对此略有耳闻,于是把奉天省长刘尚清调去接管学校。刘尚清却被撺掇着把东北大学改为学院制,臧启芳等人分别担任各大学院的院长,大肆培植学生党羽,力图让国党的势力染指东北教育界。
  为了进一步控制学校,臧启芳等人还联名上书张学良,指控副校长刘凤竹侵吞校款。甚至暗地里怂恿学生闹事,东北大学这两年的某些学运活动,就是“六一学会”悄悄支持的。
  张学良恼怒之下,把“六一学会”的主要负责人全部撤职。但他又是个心软念旧情的,毕竟臧启芳做过他的家庭教师,还给他当过机要秘书,脑子一热便启用臧启芳担任天津市长。
  “臧启芳此人,确实才华出众,而且他也是真心为国,搞党化教育并非为一己之私,”张学良无奈苦笑道,“我把他调来天津做市长,就是让他改过自新,哪想到他居然执迷不悟。”
  周赫煊问道:“现在你准备怎么处理?”
  “刚刚任命的市长,总不能马上就撤换,”张学良想了想说,“这个天津市长,就让他再做一段时间吧,农历新年过后我就换人。”
  有句话叫慈不掌兵,政治斗争同样如战场。
  张学良明显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,他太仁慈了。换成老蒋的话,如果手底下出现二五仔,一撸到底都是轻的,弄不好还要人道毁灭。哪还会继续委以重任,期盼着对方改过自新?
  教育界虽然没兵没钱,似乎啥都不能干,但在民国时期却极有影响力,无论哪个派系都非常重视。
  东北大学虽说是公立学校,但其实跟私立没有区别。建校时张学良私人捐赠了180万元,每年由东北地方财政拨款维持,甚至抗日期间东北大学内迁,同样是张学良在解决经费问题。
  说白了,东北大学就是张学良的私有物品,容不得有人搞党化教育。
  咱们多次提到的罗家伦校长,就因为强行搞党化教育,此时都已经离开清华了。
  中原大战期间,阎锡山、冯玉祥试图弱化南京政府在北平的影响力,多次撺掇清华师生对罗家伦发难。
  清华师生早就对罗家伦不满,一时间纷纷响应“驱罗运动”,清华学生代表大会甚至提出“请罗家伦自动辞职”的议案。
  罗家伦还想继续玩以退为进的策略,一边向南京发电报辞职,一边在清华宣布辞职。结果师生们将计就计,直接承认了罗家伦的辞职,并督促他赶快交出学校政务权利。
  罗家伦弄巧成拙,瞬间懵逼,黯然离开清华。他到现在都还想不通,自己为清华做了那么多贡献,为什么清华师生就不领情呢?
  原因很简单,罗家伦太自大了。
  30岁的少将,30岁的大学校长,做起事来意气风发,罗家伦得罪的人还少?他甚至把清华的教授当成自己手下,说话时每每是居高临下的态度,清华的系主任都被他随意呵斥。
  最糟糕的是罗家伦的党化教育和军事化教育,把清华学生搞得几乎要疯掉,恨不得这家伙赶快滚蛋。
  “唉,不说这些了,”张学良笑道,“我过几天要前往上海,明诚跟我一起去吧。”
  张学良这次南下,是去正式就任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的,顺便还要跟常凯申拜把子。
  似乎,常凯申的拜把子兄弟,没有几个好下场?
第391章【又一个四小姐】
  张学良站在轮船甲板上,望着远处的港口码头,颇为感怀的叹息道:“时隔五年,终于又来上海了!”
  周赫煊笑问:“六帅是想到了哪位故人?”
  张学良面色微窘,随即笑道:“上海的故人还真是多。”
  要说张学良五年前在上海最美妙的经历,自是与宋美龄的邂逅。一个把对方形容为“莱茵河畔的骑士”,一个在晚年当着老婆的面对记者说“若不是当时已有太太,我会猛追宋美龄”。
  少帅一生就是在红粉堆里打滚儿的,珍妃的侄女嫁给溥仪的弟弟不久,便与张学良关系暧昧。北洋前总理朱启钤的女儿、天津豪门梁家的两位小姐,都跟张学良眉来眼去。
  甚至后来墨索里尼的女儿艾达,都暗恋上了张学良。艾达的丈夫在中国当外交公使,两人因公事会面,张学良负责陪艾达在北平游玩了几天,然后又派车送她去天津坐船。
  艾达在前往上海的路上大声痛哭,原因是张学良不怎么理她。张学良听说以后莫名其妙,他真没撩过墨索里尼的女儿啊,两人的接触纯粹属于外交应酬。
  后来张学良前往上海戒针(用吗啡戒鸦片,染上吗啡瘾),艾达每天早晨都要给张学良的医生打电话,偷偷询问张学良的病情,这单相思可是够痴的。
  抛开军阀领袖的身份不提,张学良此人极有魅力。不仅女人容易喜欢上他,就连男人都容易对他产生好感,认为这个人值得做交心朋友。
  只要跟张学良做朋友,你有困难时都不用主动开口,他只要知道了肯定帮忙。搞什么慈善活动,搞什么教育事业,但凡是利国利民的好事,就算陌生人找到张学良,他都会非常大方的掏银子,而且动辄就是十万元以上。
  这是个好朋友,好兄弟,好上司,唯独不是个好领袖。
  张学良这次来南方,只带了几个副官随员。他的妻子于凤至还在东北做慈善,要过段时间才来上海汇合,然后夫妻俩一起前往南京就职。
  轮船靠岸,周赫煊跟着张学良走下舷梯,便看到码头上山呼海啸,迎接场面显得格外隆重。
  上海市长、国党上海党部负责人张群,率队走上前来迎接,热情地握手道:“张司令,总算把你盼来了!”
  “岳军兄,”张学良微笑道,“这里不是正式场合,称我汉卿便可。”
  张群跟张学良也是老相识,中原大战期间天天找张学良打政治麻将的就有此人在。他身后还有顾维钧、蒋履福等人,都是张学良的老朋友。
  众人跟张学良握手问候结束,张群又主动跟周赫煊握手:“周先生,我们又见面了。上次有些误会,还请见谅。”
  张群说的误会,自然是上海党部封禁周赫煊的作品。
  周赫煊笑道:“哪里哪里,小事不值一提。”
  顾维钧也热情地说:“周先生,久仰大名,今天终于有幸见面。”
  “彼此彼此。”周赫煊由衷地说道,对民国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,岂会没听过顾维钧的大名?
  这位民国时代最伟大的外交家,前两年一直被南京政府通缉。就因为中原大战,常凯申想要笼络张学良,才撤销通缉令,把顾维钧请回来做说客。
  至于顾维钧身边的蒋履福,同样是个外交官。最重要的是,蒋履福有个女儿叫蒋士云,人称蒋四小姐。
  周赫煊很快便看到蒋四小姐的真容,就在当晚的接待宴上。她身上既有苏州女子的温婉,又有欧陆时尚风采,一身洋装穿在身上别有韵味。
  “张先生你好,还记得我吗?”蒋四小姐巧笑嫣然地看着张学良,眼神中还带着些羞意。
  张学良看到蒋四小姐眼前一亮,但又实在想不起来,只能问道:“这位小姐是?”
  蒋履福介绍说:“这是小女士云,三年前跟汉帅一起吃过饭。”
  “哦,原来是蒋小姐,你好,你好!”张学良其实根本就没有印象。三年前蒋士云才13岁,黄毛丫头一个,如今却已出落得跟朵花儿一样,完全判若两人。
  周赫煊在旁边看得好笑,张学良跟“四”真是有缘啊,以前有赵四小姐、朱四小姐,现在又来个蒋四小姐。
  蒋四小姐从13岁开始便暗恋张学良,此时再见芳心大动,注意力全在张学良身上,把周赫煊这个大学者都直接忽视了。
  直到有人介绍,蒋四小姐才回过神来,激动地和周赫煊握手说:“周先生你好,我非常喜欢您的作品,特别是你写的那些诗歌和小说。”
  “承蒙错爱。”周赫煊微笑道。
  今天晚宴的主角是张学良,周赫煊刻意低调,一直默默地吃菜。但他明显是不容忽视的,顾维钧、蒋履福等外交官,以及张群等上海地方官员轮番敬酒,不知不觉就已经喝下十多杯。
  张学良面面俱到,跟谁都能聊得起劲。但他偶尔故意说些年轻人喜欢的话题,用来吸引蒋四小姐的注意,一顿饭还没吃完,两人已经眉来眼去了。
  随后的几天,张群每天都安排有节目,要么设宴款待,要么举办舞会,把上海的头面人物都请了个遍。就连杜月笙这种青帮大佬,都跟张学良混得非常熟了。
  而每当张学良出现,蒋四小姐必然在场,两人经常用英语说悄悄话,颇有些你侬我侬的意味。
  张学良和蒋四小姐的绯闻,瞬间就传遍了上海滩,蒋四小姐也因为频频出席舞会,一跃成为上海炙手可热的社交名媛。
  只不过嘛,蒋四小姐跟赵四小姐还是不一样的。她明年春天乐滋滋的去北平看望张学良,结果发现对方身边还有个赵四小姐,二话不说直接走人,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才重新见面,那时两人都已经进入暮年。
  用张学良晚年的话来说:“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,赵一荻是最患难的妻子,贝太太(蒋士云)是最可爱的女友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269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