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29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294/702

  “给你女朋友确诊啊,她不是怀孕了吗?”杨步伟说。
  “不是她要看病,”金岳霖小心翼翼地抱来一只母鸡说,“你快来看看,我的鸡已经三天没下蛋了,我觉得它是难产,可能会死掉!”
  打电话催促东京帝国大学的医科博士,给一只鸡看病,症状还是难产……
  杨步伟瞬间傻眼,哭笑不得地说:“就这点小事?”
  金岳霖道:“鸡命关天,可不是小事!”
  王羲之喜欢养鹅,金岳霖则喜欢养鸡。他现在养的是一只云南斗鸡,经常和鸡同桌吃饭,还隔三岔五带出去溜溜,常常引来无数路人围观。
  最诡异的是,他女朋友秦丽琳居然可以接受。
  秦丽琳也不是个普通的美国姑娘,她属于不婚主义者,却对中国的家庭生活很感兴趣,愿意随金岳霖回中国做家庭妇女。说实话,两人的同居生活,有点像一场中美两国之间的婚恋实验。
  杨步伟把鸡抱过来,摸了摸鸡屁股,问道:“你又给它吃什么了?”
  金岳霖说:“鱼肝油。”
  杨步伟从鸡屁股里抠出一坨东西,确诊道:“这只鸡营养过剩,食物消化不完,鸡蛋和食物残渣一起卡住了。”
  “我说它怎么不拉屎。”金岳霖恍然大悟。
  杨步伟又按着鸡屁股一挤,瞬间挤出个蛋来,无语道:“问题解决了。”
  “你真聪明,”金岳霖欣喜不已,说道:“走,我请你去吃烤鸭,顺便把宜仲兄(赵元任)也叫上。”
  杨步伟翻白眼说:“我医院还有事呢,先走了。”
  金岳霖欢天喜地的把杨步伟送出门,喊道:“那改天啊,一起去吃烤鸭!”
  回到客厅时,女朋友秦丽琳已经从书房出来,问道:“鸡的病看好了?”
  “看好了,”金岳霖赞道,“杨小姐不愧是东京帝国大学的医科博士,只看一眼就给鸡确诊了,当真是妙手回春!”
  秦丽琳又好气又好笑,跑去厨房张罗着做饭,二人吃完午饭便前往北总布胡同,参加梁思成、林徽因夫妇的沙龙。
  林徽因的沙龙虽然刚开办不久,但已经迅速风靡北平文化圈,诸多文化名流竞相前来。
  金岳霖带着女朋友到来时,林徽因的客厅已经坐了不少人,其中包括:诗人徐志摩、政治学家张奚若、哲学家邓叔存、经济学家陈岱荪、国际政治专家钱端升、物理学家周培源、社会学家陶孟和、文学家冯文炳(废名)等人。
  这些都是北平文化学术圈子里的顶层人物,说林徽因家的客厅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,丝毫也不为过。
  “唉,南边又乱起来了,汪兆铭搞出个什么广州国民政府。”张奚若首先挑起话题,他是政治学家,说的也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。
  林徽因的沙龙并非只谈论文学艺术,历史、时政、哲学、建筑、自然科学……各种内容无所不包。
  怎么说呢?
  相当于后世的论坛,或者说是贴吧,反正大家可以随便畅聊。
  林徽因的知识面很广,古今中外各种话题她都能接上。就算是不懂的领域,也能顺势引导活跃气氛。当下她说:“该不会又要打仗吧?”
  国际政治问题专家钱端升道:“打仗肯定会打,但规模不会太大。而且老蒋这次虽然犯了众怒,但他大局已定,汪兆铭掀不起什么风浪。”
  林徽因的沙龙可以三三两两自行组合,金岳霖等人对时政不感兴趣,便跟徐志摩、冯文炳、邓叔存等人一起谈论文学和哲学。陈岱荪、陶孟和、周培源等人则加入张奚若、钱端升的话题,这场沙龙顿时分为两个谈话圈子。
  林徽因亲自帮他们冲咖啡倒茶,不时地接上几句,再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,沙龙气氛很快便活跃起来。
  冯文炳说:“我最近在《时报》上看到一篇小说,名字叫《激流》(原稿名《春梦》、单行本名《家》)。写得真是好啊,现在只连载了十几章,但已经勾勒出宏大的轮廓!”
  “作者是谁?”邓叔存问。
  冯文炳说:“作者叫巴金。”
  林徽因突然插话道:“就是写《灭亡》的巴金?”
  徐志摩顿时说:“我认识他,前段时间还在天津《大众》副刊做编辑,很潇洒直爽的一个人。”
  冯文炳毫不吝啬的赞叹道:“我敢说,巴金的《激流》,是最近两年中国最好的小说,巴金也会成为中国文坛数一数二的小说家。”
  “废名先生这么推崇,那我可要去拜读一二。”林徽因笑道。
  金岳霖的美国女友秦丽琳,突然拿出一本小说道:“提起小说,我最近正好读到一本,是周赫煊先生的《爱情方舟》。”
  徐志摩大笑:“秦小姐说的是《泰坦尼克号》吧?那本书最好读英文版,中文译本读起来,实在感觉有些古怪。男女主人公明明都是外国人,却叫邓嘉恪和白露思,让人哭笑不得。”
  林徽因说:“《泰坦尼克号》的英文版,我倒是已经看过了,是托美国朋友带回来的。沉船那段描写得非常有意思,通过不同阶层、不同职业、不同性格的乘客,在面对死亡时的不同反应,揭示出深刻的人性群像。”
  相对于林徽因的理性,金岳霖就比较浪漫了:“我更喜欢里面歌颂的伟大爱情,让人无比向往。”
  那边聊政治话题的物理学家周培源,突然跑到这边来插话:“你们不觉得,《泰坦尼克号》最有意思的是它的科幻描写吗?周先生在创作的时候,采用的是未来人物的回忆,描写了许多几十年后的科学仪器。特别是那个人造卫星的设想,我觉得用物理理论完全说得通,周先生想必在空间物理领域也有所研究。”
  此言一出,徐志摩、冯文炳等文学家瞬间懵逼,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才好。
第431章【中国工人】
  周培源是谁?
  后世物理专业的学生想必非常熟悉,这位先生是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,未来还会担任清华教务长、北大校长和中科院副院长。
  见徐志摩等人面露疑惑,周培源解释道:“讲得通俗一点,地球拥有万有引力,我们抛出去的物体必然落回地面。但是,将物体抛出去的初速度越大,物体就会飞得越远。当空气阻力足够小,速度又足够大的时候,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回地面,它将围绕着地球旋转,成为一颗做绕地运动的卫星。”
  “就像月亮一样?”林徽因惊讶道。
  周培源点头道:“是的,月球也是地球的卫星,如果人类能制造出绕地运行物体,那么这个物体可以称为人造地球卫星。所以我说《泰坦尼克号》这本书很有趣,书中的那些未来科技看似异想天开,其实是可以用科学理论来解释的。”
  邓叔存笑道:“以前的飞机和潜艇,也只是科幻小说里的想象物,现在不照样成为现实了?要我说啊,文学也是科学的推动力之一。”
  “这个人造卫星理论是周先生提出来的?”冯文炳好奇道。
  周培源想了想说:“确切地说,是牛顿最先提出的。牛顿先生提出猜想,在高山上发射一枚炮弹,炮弹速度越大,落点就越远。由于地球是圆的,当炮弹速度达到一定的时候,炮弹就不会落下来。这个设想,就叫做‘牛顿的大炮’。”
  徐志摩拍手赞道:“牛翁真乃奇人也!这个人造地球卫星,该不会真能制造出来吧?”
  周培源仔细思考道:“很难。日月的引力、地球的引力、大气的阻力,这些力场交织起来非常复杂。最重要的是,如何让人造地球卫星具备足够的初速度,以现在的科学手段很难达成。”
  如今的周培源,已经在进行量子力学的研究了。再过几年,他还会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从事理论物理研究,并参加爱因斯坦亲自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,从事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。
  直至抗战爆发,周培源秉承科学救国的志向,毅然把研究方向转为流体力学——这倒是跟火箭和人造卫星有关联。
  周培源对《泰坦尼克号》里的人造卫星很感兴趣,可惜这里一堆文科生、工科生,没法跟他深入讨论理科话题。
  徐志摩他们这边还在谈文学,政治话题圈子那边已经讨论完宁粤之争,陈岱荪突然问:“听说孟和兄最近准备去欧洲?”
  “下个月就动身,”陶孟和笑道,“荷兰海牙召开世界社会经济会议,邀请我前去参加。”
  陈岱荪自己就是经济学家,他有些羡慕地说:“还是孟和兄有影响力啊,世界社会经济会议都主动邀请你。是不是又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了?”
  陶孟和说道:“刚刚完成一个调查报告,研究对象是中国的工业和工人。”
  “哦,孟和兄快说说。”陈岱荪对此很感兴趣。
  陶孟和讲述道:“中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畸形,工人大都集中在以纺织为主的轻工业工厂,其次是矿山和铁路。资本家为了攫取利益,大量雇佣薪资相对较低的女工和童工,这种现象在外资公司里面尤为常见。女工数量增加得特别快,十年前女工只占全国工人数量的三分之一,这个数据到现在已经变成了45.7%。童工在轻工业部门一直在使用,而且朝着低龄化的方向发展,我这次调查走访了六个大城市,年龄最小的童工竟只有6岁!”
  陈岱荪苦笑道:“资本家嘛,为了利益可不管什么童工不童工,不论欧洲还是美洲,尽皆如此。”
  陶孟和又讲:“中国和美国还是有些不一样的,具体情况更为恶劣,传统的包身工和学徒制也延续到现代工厂里面。一些穷困的底层家庭,为了让孩子学到谋生手艺,就主动送去工厂当学徒。学徒要在工厂里面拜师,刚开始只能打杂,一年或数年时间都没有工资,直到被工厂和师父肯定后,才能从微薄的工资拿起。甚至有些狠心的师父,还要截留徒弟的工资。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日资工厂,日本人把工厂学徒工称为‘养成工’。”
  徐志摩听到这边讨论的话题,顿时气愤道:“真是岂有此理,日本人也太可恶了!”
  “更可恨的是包身工,”陶孟和说,“包身工主要出现在矿业和纺织业。有些采矿公司,全部使用包身工,就连规模较大的新式矿业公司,也有27%-77%属于包身工。其次是纱厂,老板常常派人去乡下招工,利用乡民的无知横加盘剥。这些包身工毫无人身自由可言,劳动强度极大,却只能拿到微薄的薪水,甚至过着非人的奴隶生活,被资本家榨干身上流淌的每一滴血。”
  陶孟和的这番话听得众人瞠目结舌,金岳霖惊讶道:“这些包身工,跟以前美国的黑人奴隶有什么区别?”
  “还是有区别的,”陶孟和说道,“黑奴是奴隶主的私产,就像咱们养鸡养牛,得好好照看着,不能让畜生轻易死掉。包身工的待遇就要差得多了,他们被武力胁迫,只能在厂矿里日以继夜的工作,累死、病死、被打死都很稀松平常,反正死了一个包身工,还能再招来十个。”
  众人听了默然,中国包身工居然连美国黑奴都不如,但他们又对糟糕的现状无力改变。
  ……
  就在林徽因在家里开沙龙时,中文名叫《爱情方舟》的《泰坦尼克号》,迅速在南北方的大城市热卖起来。销售状况比《枪炮、细菌与钢铁》好了不知多少倍,毕竟学术专著受众面狭窄,而消遣性质的爱情小说却面向广大群众。
  特别是那些妙龄少女、进步青年和深闺怨妇,特别吃《泰坦尼克号》这套,几天时间就卖出三万多册。
  跟张恨水正在连载的《金粉世家》相比,《泰坦尼克号》多了几分异国情调,描写的还是高大上的豪华游轮之旅,富家女与穷小子之间的爱情套路也百看不厌,能够畅销热卖实属正常。
  茅盾还在左联机关刊物《文学导报》上,专门为此发表了评论文章:“周先生的《爱情方舟》(原名《泰坦尼克号》)并不仅仅是一本消遣小说,我们要看到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,看到男女主人公追求爱情与自由的坚定,看到人性当中的真、善、美。当灾难降临时,除了少部分道德败坏者之外,人们将生的希望留给女人和孩子,这是难能可贵的人性光辉……”
  鲁迅没有专门写书评,但也在他的杂文中提到这本书,给出的评价偏向于肯定。
  至于咱们的北大校花马珏同学,这些日子整天捧着《爱情方舟》反复阅读,对周大先生崇拜到了骨子里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294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