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31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315/702

  周赫煊抱拳道:“原来是王先生,久仰久仰!”
  “周先生说笑了,应该是我久仰您才对。”王晓籁哈哈大笑。
  王晓籁是读书人出身,参加过光复会,后来又经商开了许多纱厂,成为上海商界的知名人士。然而他暗地里却是青帮大流氓,跟常凯申、陈其美等人交往密切,属于上海政商界和混混界响当当的人物。
  这次在洛阳开的是国难会议,主要讨论救国和救灾问题,全国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都有邀请,颇有些全国政协会议的味道。
  只不过,像黄金荣、王晓籁这种大流氓都来开会,这特么开的是什么国难会议?
  “咦,那个是孙秀才?”黄金荣指着远处说。
  王晓籁回头一看,顿时有些不高兴,咒骂道:“这人也好意思来开国难会议?”
  黄金荣所说的“孙秀才”,正是已经下野的大军阀孙传芳。王晓籁当初支持北伐的时候,曾被孙传芳下令通缉过,所以两人之间很不对付。
  不止孙传芳来了,吴佩孚以及天津好多“寓公”都来了。他们名义上是来“共纾国难”,其实是打着爱国旗号,想要借机重新出山捞好处。
  如今大军阀、大流氓齐聚洛阳,此地简直群魔乱舞,周赫煊倒生出些看好戏的兴头。
  磨磨蹭蹭好半天,周赫煊和黄金荣等人终于来到洛阳城内。
  30年代的洛阳,古建筑保留得极为完整,让人感觉仿佛一下子穿越回明清时代。不过洛阳毕竟做过河南省会,经过吴佩孚、冯玉祥等人大力开发,已经拥有了机场、铁路、兵营等设施,偶尔一两座现代建筑夹杂在古城中,说不出的怪异之感。
  中央政府给参加国难会议的人员,专门安排了旅店,周赫煊在此遇到好些知名人士。
  比如胡适就来了,而且身份还很高,相当于文化界的一号会议代表。另外还有诸多民主党派、各行业人士,众人在旅店里喝酒划拳打麻将,吵吵闹闹的哪有半点遭遇国难的样子?
第464章【签名游戏】
  有人在喝酒、划拳、打麻将,也有人是真心为国纾难,许多军政官员和民间人士都在悄悄串联奔走。
  比如立法委员戴任,这位老先生已经70岁了,联合18人准备提交《应付国难计划案》,对“作战时”与“媾和后”两种情况提出预备计划。议案指出:“日本并吞中国,由台湾而朝鲜,而满蒙,进而再侵入沿海及腹地,为明治以来传统的大陆政策,历数十年而未尝稍变也。”
  戴任分析了日本的国情和国策,认为对日问题绝非短期内可以解决,应做长期抵抗的准备,就算和谈成功也不能掉以轻心,只是一时之安而已。戴任说:“我料日本必不能牺牲此传统(大陆政策)就此罢手,不出五年或十年,势必卷土重来,中国再为日本枪炮、坦克、飞机、军舰所蹂躏,变成残酷黯惨的大修罗场。”
  另有刘成灿等人准备串联提交《限期充实军备编练民团一致御侮案》,提出“(国党)党员45岁以下,暨中学以上学生,一律受军事训练”,这是要号召全民皆兵。
  反正大家绞尽脑汁,各种各样的提案都有,靠谱的、不靠谱的,五花八门,不一而足。
  周赫煊在旅店住下以后,很快就有两拨人跑来找他。一拨人撺掇周赫煊在《航空救国案》上签名,号召大力发展航空业,打仗的时候才有能力和日本人进行空战;另一拨人撺掇周赫煊在《纾难救灾案》上署名,希望政府加大救灾力度,严惩贪腐舞弊的救灾官员。
  周赫煊仔细把两份提案都读了一遍,发现没什么大问题,就刷刷刷签上自己的名字。
  这些人前脚刚离开,商界代表后脚就跑来了,串联周赫煊一起署名《抵制日货案》。商人们认为日货充斥国内,每年要攫取无数利润,只有抵制日货才能限制日本经济发展。
  嗯,这个很有道理,周赫煊又刷刷签名。
  不得不说,大家的热情都很高。因为许多参会人员都来自民间,好不容易能为国家出谋划策,当然不愿意放过这次机会。
  很快重头戏就来了,张君劢、童冠贤、杨端六等人来到周赫煊房间,希望周赫煊能够支持他们的主张。
  “周先生,好久不见,”张君劢笑着握手道,“我来介绍一下,这位是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童冠贤先生,这位是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杨端六先生。”
  “幸会!”
  “幸会!”
  众人互相握手问候。
  童冠贤直奔主题,说道:“周先生,我们准备在国难会议上,提出‘结束训政、召开国民大会、制定宪法’的议案,希望你能够支持。”
  周赫煊把他们的提案仔细看了看,基本上明白了他们的意图。这些人属于“民主立宪派”,强烈反对训政和独裁。不仅要求制定宪法,而且还提出设立中央民意机关,召开国民代表大会。
  周赫煊苦笑道:“诸位先生的想法是好的,但恐怕很难实现。”
  杨端六说:“不管难不难,总得争取一下。”
  这次国难会议,其实就是在社会各界要求改革实行民主的呼声压力下,中央政府才被迫决定召开的——提议者是蔡元培。
  张君劢也说:“这是个民主立宪的好机会,我们必须抓住。”
  周赫煊摇头道:“就算中央答应民主立宪,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。”
  童冠贤道:“即便只是做样子,也总比不做样子更好。民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,只要我们长期争取,就迟早有真正实现的那天。”
  “好吧,我签名。”周赫煊再次刷刷署名,他对这些追求民主的学者还是很敬佩的。
  童冠贤收起那份提案,抱拳道:“多谢!”
  “举手之劳而已。”周赫煊笑道。
  “民主立宪派”绝非这几位,很快中国青年党的也来找周赫煊,希望周赫煊支持他们“结束一党专政,制定民主宪法”的提案。周赫煊也不推脱,大大方方的在提案上署名。
  反正不管是什么提案,只要对国家有好处,就算没有实现的可能,周赫煊也把名字签上再说。
  一天下来,周赫煊已经在七八份提案当中署名,好像他来洛阳就是为了签字儿的。
  不仅洛阳这边要求“结束训政、民主立宪”的呼声很高,全国的报刊杂志也在集体呐喊。
  《申报》公开质疑训政的效果,明确提出“此则所谓训政,特变相之专制耳”,还在社论中提出“我们所要求的是真的民主政治,是以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民主政治”。
  周赫煊已经很少插手《大公报》的业务,这次胡政之和张季鸾亲自写社论,要求国党开放政权,认为在目前形势下,不必奢谈立刻实行宪法,应先谋分工化及专门化(主张提高政府效率和能力)。
  张季鸾的文章内容把周赫煊吓了一跳,居然明确提出“开放党禁”,而且还说要把共党也包括在内。他认为,只要共党不领导暴动和割据土地,也完全可以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。
  另有一批反对国党专制和汪蒋执政的人,坚决不肯参加国难会议。他们纠集在一起,大肆鼓吹民主,攻击党治和训政,舆论影响力大得可怕。
  可以说,除了少数既得利益团体外,全国上下都在集体抨击中央的训政,可见南京国民政府都多么不得人心。
  国难会议在洛阳召开那天,原定500多人的会议,实到者只有140多人。其中上海和平津的大部分“国难会员”,因为汪兆铭提出的“不谈政治”会议纲领,纷纷放弃前来开会。
  天津《益世报》对此评价说:“国难会议,及以至是,其信用、其效用实已无可挽救。”
  会议都还没召开,就已经沦为一场闹剧,想要通过会议让国党取消训政的人,恐怕要大失所望了。
  周赫煊跟胡适等人,一起从旅店出发来到会议现场,坐在比较靠前的位置。
  直到国难会议正式开幕,席位上都是空荡荡的。那些空置的椅子,勾勒出一张张阴暗的大嘴,似乎随时都能把专制的国党给咬死。
第465章【扯淡会议】
  “全体起立!”
  周赫煊随众人一道站起来,林森、常凯申、汪兆铭、胡适等人站在最前排。
  主席台墙壁正中央悬挂孙中山遗像和党旗,众人庄严肃穆的三鞠躬,并由张继恭读《总理遗训》。一切仪式化的内容搞完,国难会议才算正式开始。
  林森作为国家主席,首先代表中央政府发表讲话。接着是常凯申和汪兆铭,分别进行慷慨激扬而又恳切沉重的发言。
  汪兆铭还解释了国难会议三次延期的原因,强调了抗日御侮和振兴民族的意识。接着话锋一转,开始警告那些民主人士:“兄弟今日除了致敬于诸君以外,还有两点意思想说明。第一点是责任的问题,此次国难的发生,是否由国党所做出来的呢?以中国之情状和世界的大势来看,中国因求自由平等之故,国难是必然会发生的。第二点是权限的问题,中央党部决议在国难会议里讨论御侮、救灾和绥靖各事宜,是在范围以内的问题,行政院负责答复,在范围以外的问题,非行政院权限所能负责答复了。”
  此言一出,台下顿时传来嘤嘤嗡嗡的议论声,果然还是不准谈政治啊!
  自九一八事变以后,国难会议已经筹备了近半年,期间三次更改会议时间和地点,都是因为讨论的内容问题。
  就在会议开幕的前几天,还发生过这样一场对话——
  汪兆铭厉声道:“国难会议是政府召开的,我们是主人,诸位是客人。诸位如果不满意政府的办法,去革命好了!”
  王造时气得拍桌子:“革命不是哪个人、哪个党派的专利品,如果逼得人民无路可走,自然会有人去革命……中山先生的遗训是天下为公,汪先生的话未免变成天下为私了!”
  就这样,大量的民主人士,包括已经来到洛阳的人,都纷纷拒绝出席国难会议。
  周赫煊觉得国党实在搞笑,你要独裁就独裁嘛,还假惺惺的开什么国难会议。既然决定召开,那至少得做做样子,居然连不准讨论政治都弄出来了。
  汪兆铭那番话看似强硬,其实软弱无比,他拿那些民主人士毫无办法,才会气得说“如果对政府不满意,去革命好了”。
  这是一个国家的副元首该说的话?
 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。
  汪兆铭讲话完毕,张继走上主席台,笑呵呵地说:“安静,安静,大家稍安勿躁嘛。在正式开会以前,我来介绍一下参加大会的客人。首先是德高望重的戴任老先生,戴老先生今年已经70高龄,是今次会议年龄最大的长者。他是同盟会元老,辛亥革命时任宁波、温州统领,一直追随中山先生左右,现任中央政府立法委员。大家,鼓掌欢迎!”
  “啪啪啪啪!”
  掌声响起。
  戴任起身朝众人抱拳说:“我德行不高,威望也不重,这些年来也只有些苦劳。如今国难当头,望诸君齐心协力,振兴中华!”
  “好!”汪兆铭带头喝彩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315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