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32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325/702

  就在此时,远处传来一阵整齐响亮的脚步声。
  周赫煊抬眼望去,却见20多个穿着黑色衬衫的青年,他们甩着手臂大踏步而来。
  “这些是什么人?”周赫煊问道。
  “帝国法西斯联盟的党员。”流浪汉简单解释一句,就兴奋地朝那些黑衬衫奔跑过去。
  周赫煊也好奇地走过去,只见一个穿着黑衬衫的青年,在其他黑衬衫的簇拥下,高举着铁皮喇叭开始演讲:“大不列颠,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民族,我们的祖先曾有着无限的荣光,我们的祖先曾经统治全世界……朋友们,我今天站在这里,看到有无数英国人吃不饱饭,你们为了几个便士苦苦的乞讨。什么时候,我们伟大的英国人,也要走上街头乞讨了?这是耻辱!这是不可饶恕的耻辱……一切的祸根都是犹太人,他们对金钱的贪婪带来了欧洲大战,他们控制着金融和商业,他们在无时无刻的吸食我们的鲜血……”
  周赫煊有些愕然,随即就笑了。他前些天还在呼吁抵制法西斯,今天就看到了活蹦乱跳的英国法西斯,幸好英国的法西斯没有德国的那么暴力,否则以周赫煊的言行,估计早就遭到毒打或暗杀了。
  法西斯主义可不是德国、日本和意大利的专利,包括英国、美国、法国、西班牙诸国都有,而且在英国的发展规模不可小觑。
  英国早在1923年,就出现了第一个法西斯团体,创始者居然是个女人——英国前陆军元帅西蒙爵士的孙女。这个组织的名字叫“不列颠法西斯蒂”,并建立起自己的步兵突击队,主要受到墨索里尼的影响和鼓励。
  周赫煊此刻看到的,是英国的另一个法西斯组织“帝国法西斯联盟”,其中有两位创始人甚至已经当上英国地方议员。
  所谓乱世出妖孽,如今欧洲局势混乱不堪,那是什么妖魔鬼怪都蹦出来了。
  美国那边也好不了多少,由于大萧条的影响,甚至有人公开喊出“向俄国佬学习”的口号,要进行红色革命来推翻联邦政府,居然得到无数底层民众的支持。
第482章【王子的邀请】
  “不列颠法西斯蒂”和“帝国法西斯联盟”这两个组织,都没有形成大的气候,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一个叫做奥斯瓦德·莫斯利的男人。
  这家伙出身于英国贵族家庭,21岁的时候还是保守党,接着加入思想激进的工党。随着英国社会矛盾日益激烈,工党也不能满足他了,继而变成法西斯主义者。
  莫斯利如今正在意大利考察墨索里尼的新政,受到墨索里尼的亲自接见,对法西斯政体极为崇拜。他再过几个月就要返回英国,联合英国的其他法西斯团体,共同组建“英国法西斯联盟”,并迅速完成对英国法西斯势力的整合,将一盘散沙的英国法西斯各大派别组织起来。
  此人1936年结婚时,婚礼直接在德国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家中举行,希特勒以贵宾身份亲自出席。至二战正式爆发前,莫斯利已经当上英国的劳工部长,旗下法西斯成员甚至在英国议会混到一定的席位。
  如果不是二战及时爆发,掐灭了英国法西斯的发展势头,整个英国还会继续法西斯化,说不定莫斯利能够变成英国版的希特勒。
  法西斯在英国能够迅速发展,主要还是英国的情况太糟糕了。失业工人数量已经接近300万,国内不时就要爆发大罢工,去年的贸易逆差达到1亿英镑。英国的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各方面,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,英国的文明正在走向没落。
  汤因比最近出版了一本《国际事务概览》,他在开篇就指出:“这个伟大、古老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: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,是不是正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?”
  眼光卓著如汤因比这样的史学家,都在公开质疑资本主义了,可想而知西方社会遭遇了何种可怕的灾难。
 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,此时的失业工人超过1500万,半失业者难以统计。超过100万的农民破产,农民每年的平均收入只有48美元,还不如中国的普通产业工人赚得多。
  由于没钱购买汽油,一些中产阶级和农场主,不得不用牛马等牲畜来拉汽车。美国少女为了糊口,冒着怀孕的危险以10美分一次的价格出卖肉体——没钱买避孕套。后来美国决定加入战争打二战,大量扩充军力,结果应征的美国人有40%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——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。
  资本主义世界,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  接下来几天,周赫煊一直待在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,跟汤因比等人讨论世界局势的发展。
  “美国的问题很严重,但关键矛盾还是在欧洲,”汤因比抽着雪茄吞云吐雾,“就像你所说的,世界正在酝酿一场大战,一切问题都要靠这场大战来解决。”
  周赫煊道:“现在的英国政局如此混乱,你怎么不站出来呼吁几声?”
  汤因比摇头说:“我只是一个学者,负责给政府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。像我这样的学者很多,而且理念各自不同,英国皇室和内阁究竟会听谁的,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。”
  周赫煊笑道:“他们好像选择了最糟糕的一条路。”
  “是的,确实是最糟糕的选择。”汤因比无奈苦笑。
  如今的英国国王是乔治五世,一位擅长妥协的君主。在一战期间,乔治五世为了安定民心,不得不放弃德国姓氏改姓温莎;面对爱尔兰起义,他建议国会采用温和的和解政策处理。
  说得好听一点,这是一位仁慈的君主。说得难听一点,乔治五世喜欢和稀泥,遇到困难糊弄着就解决了,抛开核心问题不去管,只要能拖着稳定大局即可。
  去年英国内阁倒台后,各种派系力量斗争不断。英王乔治五世又出来和稀泥,任用工党“叛徒”麦克唐纳组建联合内阁——这个内阁政府是多党联合组成的,有保守势力、有工党成员,也有鱼目混珠的社会主义者、法西斯主义者,反正混乱不堪。
  如此内阁政府根本别想有长远眼光,党派之间互相争权拖后腿,遇到具体事务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遇到国际问题就一拖再拖维持稳定。
  说白了,这一届英国联合内阁的施政策略,实质上就是眼睁睁看着局势恶化,选择了一条慢性死亡的道路。
  社会改良?不敢。
  贸易保护?不愿。
  整军备战?不妥。
  插手欧陆?不能。
  汤因比面对这样的英国国王和内阁,顿时生出和周赫煊一样的无力感。他倒是能够提出许多施政策略,但当权者不听啊,周赫煊也向常凯申、张学良提出了很多建议,两人同样只听不取。
  “对了,”汤因比取出一封邀请函,“艾伯特王子请你参加舞会,他和王妃都非常喜欢你的《泰坦尼克号》。”
  “艾伯特王子?”周赫煊有些没反应过来。
  汤因比解释说:“国王的次子艾伯特,一位喜欢抽烟的绅士。”
  “哦,是他啊!”周赫煊猛然醒悟。
  艾伯特王子,就是未来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,超长待机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她爹。再过两三年,等现任英王乔治五世去世,而哥哥爱德华八世又自愿退位,乔治王子就要心不甘情不愿的登基做国王。
  这是一位“平民”王子,因为从小就被认为没有继位的可能,所以过得自由自在无人管束。他喜欢抽烟、喜欢喝酒、喜欢文学艺术,就是不喜欢政治,可他后来偏偏就成了英国国王。
  周赫煊笑问:“舞会是什么时候?”
  汤因比说:“下周六,你最好能带一个舞伴,需要我帮你物色吗?”
  “不用了,我自己会找。”周赫煊道。
  在前往参加乔治王子的舞会之前,周赫煊还要前往皇家艺术学院讲学,这档期安排得够紧密的。等这些活动参加得差不多,周赫煊就该返回中国了,英国工党领袖、前外交大臣会跟他一起出发,那位老先生的借口是到中国做考察访问。
第483章【轰动】
  “快点,快点!”
  丹妮提着自己的裙摆,一边奔跑,一边回头催促闺蜜。
  薇薇安在后头好笑道:“丹妮,你应该淑女些,那只是一场艺术讲座而已。”
  “周先生可不是一般的作家,听说他在法国和美国被奉为大师级人物,整个欧陆都为他的文采所倾倒。”丹妮兴奋地说道。
  文学家,特别是那些大文豪,在20世纪的社会地位格外崇高,经常成为贵族和富豪的座上宾,更是演员们疯狂追逐结交的对象。
  好莱坞巨星玛丽莲·梦露都红得发紫了,还经常拿着乔伊斯、惠特曼、塞缪尔等人的书合影,一副脑残粉书迷的派头,就是想要给自己沾沾文气。她还经常跟左翼作家一起喝酒嗨药,似乎这样就能变成女文青,结果却招来美国特工的秘密监视。
  薇薇安(费雯·丽)刚认识第二任丈夫奥利弗时,奥利弗还只是个小有名气的莎士比亚戏剧专家,结果就把薇薇安迷得神魂颠倒,背着丈夫跟奥利弗一起私奔去美国。
  放眼整个20世纪前半页,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,只要你头上罩着文学家的光环,即便兜里没钱,也有大把妹子愿意跟你同甘共苦。其中不乏那些追求浪漫的富家女,不惜跟家里彻底闹翻,也要成为贫寒作家身边的缪斯。
  薇薇安虽然取笑闺蜜的不矜持,但她却下意识地加快脚步,飞快地来到周赫煊演讲的地方。那是一间面积很大的戏剧教室,不仅用于授课,平时也供学生们排练和表演。
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虽然名气很大,但学生数量并不多,在校学生总数只有几百人,今天差不多都跑来听讲座了。
  “来了,快看!”丹妮突然指着教室门口。
  薇薇安连忙抬头眺望,只见校长先生正和一个亚洲人有说有笑,身后还跟着几位学校的教授。
  丹妮惊讶道:“跟我想象中不一样,周先生好高大啊,起码有6英尺(1米82)高,我还以为亚洲人都很矮小呢。”
  “亚洲也有高大的人,不过大部分身材比较瘦弱。”薇薇安纠正说。她虽然没有去过中国,但从小生活在印度——父亲是英国驻印度的军官,那里也属于亚洲。
  丹妮愈发兴奋:“周先生很英俊呢,而且特别有成功人士的气度,真想跟他发展一段美好的国际友谊。对了,玛丽,是不是亚洲男人都可以娶很多妻子?”
  薇薇安也拿不准:“好像是吧。”
  丹妮笑道:“真是很古怪的婚姻制度,不过我可不会做他的妻子,我更愿意做他的情人。”
  薇薇安听她越说越离谱,紧张地看看周围,提醒道:“小声一点,当心被别人听到了。”
  丹妮压低声音问:“玛丽,中国还有皇帝吗?”
  “好像……有吧。”薇薇安有些迷糊。
  丹妮说:“说不定周先生还是中国的贵族,如果他拥有爵位的话,我不介意做他妻子中的一员,到时候我就是爵士夫人了。”
  英国的贵族文化深入人心,别说现在,即便到了21世纪依旧保存着。
  后世那位平民出身的凯特王妃,由于老妈是个空姐,所以处处受传统贵族圈鄙视。她老妈甚至被禁止参加一些贵族聚会,因为言行举止太粗鄙了,传统贵族们觉得很丢脸。
  历史上,薇薇安跟第二任丈夫离婚后,却一直保留着丈夫的姓氏,只因前夫是个男爵,“男爵夫人”这个称呼多有面子啊。
  这种对贵族的崇拜也影响到英国殖民地,香港那些被授予爵位的中国人,恨不得把自己的爵位刻在脑门上。邵逸夫在获得爵位以前,香港媒体都称呼他为“邵生”、“邵老板”,获得爵位以后,立马一窝蜂的改口叫“邵爵士”。
  用我党的话来说,这些都是封建思想残渣,是必须铲除的皇权思想余孽!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325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