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33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33/702

  周赫煊笑了。
  把文绣请来做宣传,既能迅速提高教育基金会的名气和影响力,方便获得社会捐款,又能让文绣自食其力。此事经《大公报》一报道,绝对又是轰动性的新闻,对增加报纸销量有好处。
  可谓一石数鸟的好计策。
  如果他能把文绣培养成新时代女性的代表,那就更有意思了,想想都觉得好玩。
第049章【乔迁新居】
  “哥,先生说这张桌子要搬书房去。”
  “有点沉,快过来搭把手。”
  “唉哟,老爷快歇着,擦桌子这种事怎么能让您做?”
  “……”
  新居中,孙家兄弟和佣人刘吴氏忙活不停,周赫煊反倒闲得无事可做。
  是的,周赫煊又搬家了,搬到法租界的一栋临街小洋楼里。
  底楼早被租出去做路边店面,周赫煊租的是楼上五间房,附带厨房、厕所和卫生间,甚至屋里还安装有电话。每月房租90块银元,水电费另算,顺便还请了个老妈子当佣人。
  90银元月租可不少,如今1000元可在天津买一栋小四合院,还不够周赫煊一年的房租,只能怨租界的房价太特么贵了。
  他之所以急着搬家,主要有两个原因:
  一是周赫煊作为《大公报》社长,必须避嫌,不能老住在少帅府里。否则这事儿曝光出来,人们会说《大公报》就是张学良的传声筒。
  二是张学良的正妻于凤至从东北来了,就连二夫人谷瑞玉都被轰出府,周赫煊不想去掺和少帅的家事。
  搬来天津的不仅有于凤至,还有整个张氏家族。
  张作霖在天津一口气购置十八栋洋房,专门用于家族居住,同时在北平买下顺承郡王府,当作自己的办公住所。
  举族搬到京津两地,看来张作霖是真不打算回东北了,他想要长期经营直隶地区。其心昭然若揭,那就是图谋整个中国,不甘心窝在东三省当土皇帝。
  后来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,对中国而言,还真不好说是利是弊。他要是不死的话,绝不可能有东北易帜,而是一心想着入关。
  纵观张大帅这些年的发展策略,那就是有了实力就入关打仗争天下,打败了就退回东北舔伤口准备继续再战,无休无止!若是有人杀到关外,张作霖老家不保,他就签卖国合约请日本人帮忙,解决了麻烦再反悔不认账。
  说白了就一搅屎棍,而且是非常有实力的搅屎棍。日本人三番五次被他忽悠,后来实在是忍无可忍了,才处心积虑地将张作霖给干掉。
  此时此刻,最倒霉的当属那些遗老遗少们,张大帅一下子买那么多豪宅,根本找不到现房啊。他于是把目标对准了前清的王爷贝勒,几个招呼打下去,遗老遗少吓得赶紧搬家腾地方。
  ……
  周赫煊新居。
  腰上系着围裙的老妈子刘吴氏,把刚起锅的饭菜端上桌,建议道:“老爷,要不再买个丫鬟照顾起居?我一个老妈子粗手粗脚的,也做不了精细活儿。”
  私蓄奴婢这种恶习,虽然法律上严格禁止,但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完全杜绝。所以刘吴氏说“买”个丫鬟,而不是“雇”个丫鬟。如今到处都在打仗,加上褚玉璞在直隶地区横征暴敛,百姓生活极为困苦,想要买个丫鬟非常容易。
  周赫煊当然不可能开历史倒车,他说:“不用了,你平时洗洗衣服、做做饭菜,再打扫一下房间即可。剩下的事我自己会做。”
  “是,老爷!”刘吴氏把饭盛来就退下,自己躲到厨房里等着吃残羹剩饭。
  这年头女佣不仅地位低下,工资也很少。
  周赫煊找中介雇佣的刘吴氏,每月薪水才2元钱,大概可以买40斤米,或者是10斤猪肉。唯一的好处,就是可以跟着主人家吃剩饭剩菜,平日里没啥开销,赚的钱都可以拿回去补贴家用。
  “先生,这地方好,住着舒坦!”孙永浩从自己屋里出来,憨笑着跑去厨房等候。
  周赫煊租的这五间房,一间为自己卧室,一间是客房,一间是书房,一间是客厅兼饭厅,还有一间则给孙家兄弟居住。
  孙家兄弟现在相当于周赫煊的保镖兼跟班,每天轮换着上班,闲的那个就跑到李景林府上学功夫,偶尔周赫煊还会花钱送他们去靶场练枪。
  兄弟俩对当前的生活极为满意,不愁吃穿、能拿银子不说,还有时间学武和练枪,简直就像生活在天堂。
  周赫煊独自坐在饭桌前,感觉有些郁闷。他走到厨房说:“你们都呆在这里干什么?过来一起吃饭啊!”
  刘吴氏连忙应道:“可不敢跟老爷一起吃饭。”
  孙永浩也笑道:“额们吃剩的就成。”
  “叫你们吃就吃,”周赫煊无语道,“还有,以后别叫我老爷,要喊先生。”
  两人这才扭捏着来到客厅,但他们还是不愿和周赫煊同桌。孙永浩把菜夹到饭碗里,捧着碗自个儿回房解决,刘吴氏则端着饭碗又去了厨房,看周赫煊的眼神满是感激。
  虽然我大清早完了,但几千年来的尊卑观念还是刻在国人骨子里。
  就拿孙永浩来说,上次周赫煊请他们兄弟下馆子,他们表现得非常豪爽,大块吃肉大碗喝酒。可如今兄弟俩拿着周赫煊的工资,住着周赫煊的房子,双方关系就从江湖朋友变成主仆,有些规矩是必须遵守的。
  爱咋咋地吧!
  周赫煊也懒得去纠正了,独自一人面对着空桌子吃饭。
  大概快傍晚的时候,周赫煊带着孙永浩出门,吩咐刘吴氏道:“刘妈,我晚上不回来吃饭,你打扫一下房间就可以下班了。”
  “好嘞,老爷……啊不,先生慢走!”刘吴氏快跑着去帮忙开门。
  今晚利顺德饭店有个宴会,张学良邀请来整个天津有头有脸的人物,目的是为了宣布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成立,顺便让这些有钱人吐点血捐款。
  利顺德饭店创建于1886年,德国人在泥屋饭店的基础上升级改造的。最开始只有三层,两年前扩建为四层,电灯、电话、电扇、电梯一应设备齐全。
  晚清时,许多卖国条约就是在这里签的,孙中山、袁世凯、黎元洪、曹锟等众多大人物来天津,也都选择在这家饭店下榻。
  周赫煊坐着黄包车很快到地方,在服务生的带领下乘坐电梯上楼。
  大厅里已经来了不少宾客,闹哄哄的颇为喧哗。周赫煊进去不久,就看到冯庸冲他招手:“赫煊,快过来,我给你介绍几个朋友!”
第050章【忽悠捐款】
  冯庸身边站着几个年轻人,年龄应该都在30岁以下,不知道是什么路数。
  周赫煊走过去打招呼道:“五爷,这么早就来啦!”
  “反正在总司令部也没啥事可做,早点过来看看,”冯庸拉着周赫煊的手,指着一个梳大背头的青年帅哥说,“这是卢筱嘉卢公子,你听说过他的大名吧?”
  “卢公子你好。”周赫煊连忙握手,他当然听说过卢筱嘉的名头。
  第二代“民国四公子”(第一代有袁克文),即张学良、孙科、卢筱嘉和段宏业四人。不过随着卢永祥和段祺瑞倒台,他们的儿子也不再风光,已然渐渐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中。
  卢筱嘉干过最有名的一件事,就是带兵冲进上海租界,暴打青帮头子黄金荣,把黄金荣打得皮开肉绽,跪在地上磕头求饶。等卢筱嘉放人的时候,黄金荣连路都不能走了,只能咬牙死撑着爬出去。
  黄金荣在上海滩再牛逼,遇到军阀的儿子也只能认怂,那次差点被活活打死,事后还得给人家赔礼道歉。
  卢筱嘉他爹是去年宣布下野的,但手里其实还握有部队,心想着啥时候能东山再起。后来连残部都被张作霖吞了,只能老老实实隐居天津当寓公。
  卢家很有钱,经营着几处矿山,还在上海搞金融贸易。今天张学良把卢筱嘉请来,自然是想让卢筱嘉捐款,捐多捐少你自个儿看着办!
  “你好!”卢筱嘉似乎是看不起周赫煊,态度颇为倨傲,象征性地点头问候。
  冯庸也不再理他,又介绍另一个青年说:“这位是李希明的公子李勉之,他家是做生意的。”
  “李兄你好。”周赫煊不认识这人,笑着握手见礼。
  李勉之对周赫煊的态度,就要比卢筱嘉热情得多,不吝赞叹道:“我对周先生可是久仰大名啊,《大国崛起》一书道尽列强兴衰。”
  李家属于华北地区的大土豪,在开滦矿务局、华新纺纱厂、耀华玻璃公司、启新洋灰公司都有股份。
  李勉之三年前才从德国留学回来,属于见识过西方世界的进步青年,历史上他把李家的生意做得更大。后来新中国成立,李勉之把家族生意都捐了,公私合营变成爱国资本家。
  陆陆续续又介绍了几个人,冯庸最后指着一个青年说:“这是冯武越,欧美各国他都去过,以前也是少帅的外文秘书,你们有空可以多聊聊。”
  “冯兄你好,请多指教。”周赫煊笑道。
  冯武越以前是张学良的法文秘书,他对周赫煊颇为亲近,自己人嘛。当即微笑道:“少帅让我在天津办《北洋画报》,办报方面周兄是专家,该我向你请教才是。”
  “什么时候办报?”周赫煊问。他不清楚的是,《北洋画报》在历史上极为有名,乃是整个华北地区最畅销的画报。
  冯武越说:“报馆地址已经选定了,正在招收编辑,可能下个月就能出刊。”
 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,酒店服务生也开始端来酒水。
  让众宾客感到奇怪的是,今天这个宴会连一瓶酒都没有,桌子上摆的全特么白开水。而且也没有时鲜瓜果,没有可口的食物,只有最普通、最廉价的糕点。
  “汉卿够抠门儿的啊,就拿这些来招待客人。”卢筱嘉开玩笑道。这位还把自己当军阀公子呢,居然直呼张学良的字。
  李勉之很会说话,替张学良打圆场道:“听说少帅今天请客,是为了筹集善款,太奢华了也不好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33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