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之文豪崛起(校对)第33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334/702

  伦敦港。
  一艘远洋客轮缓缓停靠,片刻之后,数位中国人出现在码头上。
  新任的中国驻英公使郭泰祺,伸手接着天空中飘下的细雨,望着烟雨朦胧的伦敦城,感慨道:“伦敦不愧是雾都,今日一见,名不虚传。”
  负责接船的使馆工作人员,上前问候道:“这位可是郭泰祺郭先生?”
  “我就是郭泰祺。”郭泰祺答道。
  工作人员说:“郭先生,我叫陈殿生,是驻英使馆秘书处干事。”
  “鄙人初来乍到,还请陈秘书带路。”郭泰祺抱拳说。
  为什么周赫煊在伦敦停留两个月之久,一直没有和中国驻英使馆联系?很简单,中国驻英公使一职空缺无人。
  上一任中国驻国联全权代表兼驻英公使是施肇基,九一八事变爆发后,施肇基积极向国联申诉。国联的决议很可笑,根本不分侵略者和被侵略者,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立场,同时警告中国和日本政府,要求双方避免事态扩大,自己寻求撤军的办法。
  施肇基只能继续申诉,国联再次做出“停止冲突,双方撤兵”的决议,不但要求日本撤兵,还要求中国停止攻击关东军。
  国联的态度让施肇基头疼,南京政府的做法更是让施肇基愤怒。
  11月底,南京政府命令施肇基采取行动,请求国联把锦州划为中立区。紧接着在12月初,南京政府又发来指示,说“锦州中立区”案不能接受,日军如果继续进攻锦州,我国将采取自卫的办法。
  偌大一个中国,东北土地都要被日寇完全占领了,南京政府的外交政策居然前后矛盾,这让负责此事的外交官如何处理?
  施肇基被搞得焦头烂额,在积极寻求国际帮助的同时,他还得应付爱国者的抗议。结果他等来的是常凯申宣布下野,中央官员们忙着权利斗争,施肇基本人还在巴黎被爱国留学生打伤。
  心灰意冷之下,施肇基选择辞去国联代表职务(由颜惠庆接替),随后又辞去了中国驻英公使职务(改任驻美公使)。
  中国驻英公使一职因此空缺数月之久,直至中国和日本就淞沪之战达成停战协议,郭泰祺才被任命为新的中国驻英公使。
  使馆派来的汽车穿行在细雨当中,准备在英国大展拳脚的郭泰祺,迫不及待地说:“陈秘书,英国现在的情况如何,你大致给我讲一下。”
  陈殿生道:“英国的政治局势现在很乱,自从去年工党内阁下台以后,一直由联合内阁执政。联合内阁属于多党政府,各派系之间争权夺利,可以用群龙无首来形容。”
  “难怪植之先生(施肇基)要主动辞职,世事艰难啊!”郭泰祺苦笑着感慨。
  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前后矛盾不说,英国政府又是个令出多头的联合内阁,外交官就怕遇到这种情况。如此形势,郭泰祺根本别想获得英国的支持,他必须跟英国内阁各派系都搞好关系,才能一点点的慢慢打开局面。
  陈殿生突然说:“郭先生,我建议你履任后,先去拜访周先生。”
  “哪个周先生?”郭泰祺愣道。
  “周赫煊先生。”陈殿生解释说。
  “是他啊。”郭泰祺笑起来。
  郭泰祺是见过周赫煊的,就在几个月前的国难会议上。他不仅参加了国难会议,还以中国外交部次长的身份,担任中日停战谈判的南京政府首席代表。
  郭泰祺问:“周先生在英国很有影响力吗?”
  陈殿生笑道:“周先生已经名满英国,整个伦敦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。听说他还跟英国的艾伯特王子是至交好友,与萧伯纳大师结成忘年知己。郭先生若想在英国快速打开局面,不如请周先生代为引荐,多多结识一些英国的名流政要。”
  “名满英国?”郭泰祺唏嘘道,“周先生不愧是国际名士,如果有他相助,我这一趟应该可以轻松许多。”
  郭泰祺属于汪兆铭一系,去年还参加了广州的反蒋政府。他虽然也属于妥协派外交官,但基本底线还是有的,九一八事变前没有暗中勾结日本人,这次出任驻英公使确确实实想做事。
  在抵达驻英使馆后,郭泰祺都没来得及休息,就迅速投入工作当中,把使馆的基本情况了解一番。结果发现,他接手的就是个烂摊子,前任公使由于收回领事裁判权等问题,已经大大的得罪了英国保守党,而交好的工党又四分五裂处于在野状态。
  整个英国,根本没人把中国使馆当回事儿。郭泰祺这个外交公使,想要会见英国的外交大臣,对方都拖拖拉拉总说没空。
  两天后,郭泰祺抛开各种琐碎事务不管,跑去旅馆拜访周赫煊。
  “抱歉,周先生出门了。”旅馆的侍者说。
  郭泰祺也不气馁,问道:“我可以在这里等他吗?”
  侍者市侩地笑道:“当然可以,不过你需要花钱开一间房。”
  “可以,”郭泰祺不计较那几个房钱,还特意给了侍者一些小费,他吩咐说,“我就待在客房里,只要周先生回来,请务必第一时间告知。”
  周赫煊在干什么?
  他在伦敦大学学院的实验室里。
  周赫煊找到一个叫德伦·奥德里奇的生物化学家,并出钱赞助了对方的实验室,由奥德里奇领着他的学生对“百浪多息”进行研究。
  “百浪多息”是半年前一个德国化学家合成的,并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论文,这种物质的合成并不复杂。
  周赫煊直接对德伦·奥德里奇说,百浪多息可以杀灭链球菌,希望可以用此来研发新药。奥德里奇对此半信半疑,但看在金钱的面子上,他带着学生们展开了实验。
  奥德里奇首先做了几次试管实验,结果一无所获。
  周赫煊对于实验结果感到有些懵逼,他确实对医学毫无了解,能记得磺胺可以杀灭链球菌已算极限。
  就在奥德里奇准备放弃的时候,周赫煊建议让小白鼠感染链球菌,直接对小白鼠用药,看动物活体实验有没有效果。
  奥德里奇特别生气,认为周赫煊在瞎指挥,干脆撂挑子不干了。
  周赫煊不得不再次拿出500英镑,请求务必要做一次动物活体实验。看在英镑的面子上,奥德里奇教授妥协了,任凭周赫煊这个外行指导内行。
  今天就可以看到实验结果。
  奥德里奇坐在显微镜前使劲揉眼睛,他以为自己眼花了,再次低头仔细查看。好半天之后,奥德里奇抬头看向周赫煊,惊喜又疑惑地说:“怎么会这样,怎么会这样?明明在试管实验中毫无效果,为什么小白鼠血液里的血溶性链球菌又会被杀死?”
  周赫煊忍不住翻了翻白眼,心想:如果试管实验有效果的话,磺胺类药品早在20多年前就研制出来了。
  这属于一个令人遗憾的美丽错误,就因为百浪多息在试管中不起作用,必须在生物活体内部才有效果,所以一直被科学家所忽视。
  奥德里奇又检查了其他几只小白鼠,终于确认了实验结果,他激动地握着周赫煊的手说:“周,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,这是属于全人类的医学进步!或许,我们可以凭借这一发现,获得诺贝尔医学奖!”
第497章【买房才能申请专利】
  发现磺胺的医用价值,就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?
  很有可能。
  毕竟这是青霉素药品问世以前,效果最好抗菌药,可以挽救无数人的生命。
  奥德里奇带着学生记录好实验结果,高兴地对周赫煊说:“周,我打算在《柳叶刀》上发表论文,你是论文的第二署名作者,可以吗?”
  “当然可以,不过我要提前申请专利。”周赫煊笑道。
  “没问题。”奥德里奇不假思索地说。
  双方在进行实验以前,就已经签署了赞助协议,一旦产生重大的实验结果,周赫煊作为赞助人自动获得该发现的专利申请权。
  周赫煊问道:“我们现在虽然发现了百浪多息的医学价值,但还没有研制出相关药物,这样也可以申请专利吗?”
  奥德里奇想了想说:“可以申请药品新用途专利,比如我们发现了百浪多息对血溶性链球菌的杀灭作用,那就可以申请相关专利。只要其他药厂想要制备杀灭血溶性链球菌的此类药物,就必须获得我们的认可。”
  周赫煊有些明白了:“也就是说,如果有人研究出杀灭其他细菌的此类药品,那就不用获得我们的认可,他们可以自行申请相关的药品专利?”
  “是的,就是这样。”奥德里奇道。
  周赫煊立即说:“那我希望暂时不要公开发表论文,等我们再做几个实验,看看对其他细菌是否有效果。”
  奥德里奇有些不高兴,作为一个生物化学家,他当然希望赶快发表论文。这不仅可以让他获得巨大荣誉,更是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,拖着论文不发表,无非是对周赫煊这个专利拥有者更有好处。
  不过,实验方向是周赫煊提出的,实验资金也是周赫煊提供的,奥德里奇不得不做出妥协,他无奈地说:“我会尽快做其他实验,但我有一个期限,两个月内必须公开发表论文。”
  “我同意。”周赫煊笑道。他也是要在论文上署名的,而学术论文发表之后,周赫煊在短时间内拥有优先申请专利的权利,就算有其他人跟着做相关研究,在专利方面也抢不过他。
  奥德里奇突然想起什么,问道:“对了,周先生,你在伦敦有房产,或者是公司、工厂吗?”
  “没有,怎么了?”周赫煊问。
  奥德里奇笑道:“你如果想申请专利,那就赶快在英国买一栋房子吧,或者注册一家有固定办公地址的公司也可以。否则你是无法申请专利的,因为中国没有加入巴黎公约组织。”
  周赫煊连忙感谢道:“多谢提醒!”
  “巴黎公约”的全称是“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”,如今英法美德日意等主要国家,都已经加入这个公约组织(苏联暂时没有加入)。只要在巴黎公约组织的任何一个国家申请专利,那么他在另外的国家就拥有该专利的优先申请权,前提是申请者必须拥有相关国籍。
  中国是没有加入巴黎公约组织的,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山寨他国专利产品,并且规定了外国人无法在中国申请专利,而国人稍微改进外国专利就能申请同等专利——虽然申请了也没屁用。
  这本来是一种保护性政策,但现在却对周赫煊不利。周赫煊作为非巴黎公约签署国人士,想要在英国申请专利,就必须先在英国买房,或者是注册公司、创办工厂(公司和工厂必须拥有长期固定地址,皮包公司是不行的)。
  不但如此,周赫煊在英国申请专利以后,如果想在美国继续申请,还得去美国买房或开公司建厂。以此类推,如果周赫煊想在全球诸多国家申请专利,那就要在这些国家逐一买房。
  这特么是申请专利,还是玩全球炒房?
  好在如今正值世界经济危机,资本主义国家的房产都很便宜,周赫煊大可以挥舞着钞票到处买房。
  周赫煊笑道:“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百浪多息的医学价值,什么时候可以研究出新药?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334/702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